投資58億元重鑄生態屏障 鄂州傾力提升長江干線“顏值”

記者 戴勁松 通訊員 劉學文 黃朝暉

“八月長江萬里晴,千帆一道帶風輕。”8月28日,長江干線鄂州樊口段,昔日的砂石碼頭、加油站以及“散亂汙”企業均被拆除,張張鋼絲大網護坡固岸,緊密而結實。作為目前我省長江大保護投資最大的單體項目,由中國一冶集團承建的樊口區域沿江路及江灘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佔地面積5.06平方公里,投資額達58億元。“這是鄂州推進長江大保護的40餘項工程之一。近年來,全市重鑄長江干線生態屏障,促進岸線資源利用。”鄂州市發改委主任彭中照說。

拆違封堵汙染

長江干線鄂州樊口段是梁子湖唯一的排澇通道,由於區域內非法砂石碼頭分佈多,加上隨意傾倒垃圾,曾導致長江行洪和周邊環境受嚴重影響。去年4月至8月,地處樊口段的杜溝村房屋全部拆除。鄂州開發區綜合執法局局長皮文桔說:“1998年長江特大洪水後,長江干堤外的民垸陸續搬遷,杜溝村是整體拆除的最後一個。”

該市港航海事局介紹,鄂州長江岸線約87公里,現已拆除各類碼頭108個、泊位131個。對21個保留碼頭,鄂州市實施提升工程,並在葛店港區、三江港區、五丈港區、楊葉港區規劃4個砂石集並中心碼頭,按“砂不落地、灘不見沙、場地硬化”等要求完成重建。

烈日炎炎中,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位於段店鎮三江村的匯鑫貨物裝卸公司看到,一個高架密封捲揚泊位已建成,即將投入使用。該公司負責人介紹,這個碼頭是在取締三江港區和段店鎮轄區5家小碼頭後,重新按規範建設的提升項目。

沿岸復綠防護

“現已完成江灘護坡3200米、樁基50根,到今年底將完成堤外江灘護坡及灘地土方整形工程。到2020年完工時,這裡將是長江第一寬濱江生態風貌帶、長江沿岸第一個水上植物園和長江第一個自然式魚類洄游通道,有望重現‘百里樊川、玉帶縈迴’的意境。”中國一冶樊口工程項目副經理王磊說。

記者在楊葉段江灘看到,過去高聳的砂山杳無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意楊、水杉,形成一道道綠色屏障。“兩年前,江邊可不是這模樣。”楊葉鎮三峽村黨支部書記葉才廣說,當地原有32個小碼頭,其中30個在三峽村,這些碼頭帶來灰塵和噪音。自2017年開始,楊葉鎮籌資400多萬元,推進518畝非法碼頭拆除集中區的平整復綠工作。

像楊葉段一樣,鄂州長江干線經整治後,披上綠裝。近兩年來,全市10餘次組織幹部職工對已拆除碼頭植樹復綠。“全市具備復綠條件的56個碼頭均已復綠,或恢復了自然坡岸生態。”市環保局局長鬍太平說,鄂州已在10.85公里騰退岸線進行生態修復,栽樹3萬餘株,種植草皮草籽1萬多平方米,修復退化防護林2400畝。

整頓非法採砂

眼下,五丈港採砂船舶集中停靠點,兩艘大型採砂船的採砂機具拆卸切割已告完工。“每年5月1日至9月30日為省政府公告的長江禁止採砂時間。”該市水政監察支隊支隊長張永紅說,目前指定停靠點已停靠砂船20艘,且均無船名船號、無船籍港、無船舶證書。對這類“三無”採砂船,除強制集中監管外,還會拆除全部機具,引導船主轉產轉業。

鄂州有沐鵝洲、趙家磯洲、人民洲等8個砂洲,淤泥砂資源豐富。多年來,暴利驅使下,非法採砂禁而不絕,危害長江堤防安全和流域水生態。“全市從今年4月開始持續打擊非法採砂,每月有20天出艇巡查。”鄂州市水政執法員陳才敢說。資料顯示,去年水政監察支隊執法巡查194次,今年已出艇138次,對舉報較多的楊葉水域、採砂船舶集中停靠點日夜駐守120余天。

“過去對過境運砂船管理較松,現在只要查清屬於非法採砂,一律扣押並核查處理。”張永紅說,全市今年已扣押砂船31艘,立案21起,罰款139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