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雅、痴、狂”的他們,憑什麼成為中國人最該追的偶像?

每一位大師、先生辭世,我們都會感慨“帶走了一個時代”,季羨林如此,錢學森如此,楊絳如此……


他們或狷介,或痴狂,或性情不失風骨、品格清風朗月,卻無一不學問超絕,一時龍吟虎嘯,各領風騷。



我們錯覺,“大師”和普通人有著天壤之別。可當我讀這《大師巨匠》,卻倍感親切:他們至情至性、有稜有角、亦師亦友!

“瘋、雅、痴、狂”的他們,憑什麼成為中國人最該追的偶像?


像“國學大師”季羨林,學梵文時,也曾抱怨“梵文真是鬼造的!”


然他“開電燈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的勤奮,足令他成為全世界少有的懂吐火羅文的人,並翻譯出了印度史詩《羅摩衍那》。

“瘋、雅、痴、狂”的他們,憑什麼成為中國人最該追的偶像?


林語堂有點“懶”,相信人生最大的樂趣是“蜷起腿臥在床上”,《京華煙雲》很可能就是他躺在床上完成的。但這位幽默大師生活的藝術,卻也成就了他傳奇的文學人生。

“瘋、雅、痴、狂”的他們,憑什麼成為中國人最該追的偶像?



“狂人”劉文典,最愛罵人。卻偏偏是他“真名士自狂狷”的氣節,讓他敢怒“大學不是衙門”、敢諷日偽政府“讀書人要愛惜自己的羽毛”。

“瘋、雅、痴、狂”的他們,憑什麼成為中國人最該追的偶像?


你會驚訝地發現,大師竟與我們一樣也有缺點,卻必有一種精神值得我們立為榜樣!



梁啟超曾說:“讀名人傳記,最能激發人志氣,且於應事接物之智慧增長不少”。


百年跌宕光陰,唯大師山高水長。若立榜樣,我選這一百位大師。

“瘋、雅、痴、狂”的他們,憑什麼成為中國人最該追的偶像?


“瘋、雅、痴、狂”的他們,憑什麼成為中國人最該追的偶像?


想要滋養精神、求得長進,最好的方式莫過於讀大師傳記。


大師傳記何其多,唯有這部《大師巨匠》,

縱跨百年、橫貫文理。


它將中國近代史中最具代表性的近百位大師收錄其中,以大師的人生關鍵詞為經,日常事蹟為緯,撥開歷史煙塵,帶你窺見大師光芒背後普通、真實的一面。

“瘋、雅、痴、狂”的他們,憑什麼成為中國人最該追的偶像?


若你總聽旁人推薦,讀某位大師的大部頭傳記,卻覺得不對味。


這部更像是性格各異的大師們的“自薦信”,於其中,你終能與志趣相投的那位“偶像”相遇,感嘆相見恨晚!

“瘋、雅、痴、狂”的他們,憑什麼成為中國人最該追的偶像?


◆ 學術崑崙 《陳寅恪 三百年來一人》

他學貫中西,卻從不拾人牙慧,曾言自己的“四不講”,即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

“瘋、雅、痴、狂”的他們,憑什麼成為中國人最該追的偶像?


◆ 狂狷名士 《劉文典 是真名士自狂狷》

有一次在課堂上,學生問劉文典怎樣才能把文章寫好,他說只要注意“觀世音菩薩”就行了。眾學生不解,他加以解釋說:“‘觀’是要多多觀察生活;‘世’是要明白社會上的人情世故;‘音’是文章要講音韻;‘菩薩’是要有救苦救難、為廣大人民服務的菩薩心腸。”

“瘋、雅、痴、狂”的他們,憑什麼成為中國人最該追的偶像?


◆ 人間性靈 《林徽因 人間四月天》

民國大才女林徽因,她可以和徐志摩談靈魂,也可以和梁思成講一生的話題。但當辛苦搶救文物牌樓要遭譭棄之時,肺病已重、喉音失嗓的她也會指著別人鼻子大聲譴責。她溫柔如水,但也堅強如剛。

“瘋、雅、痴、狂”的他們,憑什麼成為中國人最該追的偶像?

◆ 人文典範 《梅貽琦 大學在大師,不在大廈》

盛傳梅貽琦時的清華有三難:進校門難,讀學分難,出校門難。任何一門課,59.99分的成績也要重讀,沒有補考,然而絕對公正。

“瘋、雅、痴、狂”的他們,憑什麼成為中國人最該追的偶像?


風氣之先、家國情懷、文化基座、學術崑崙

狂狷名士、人間性靈、思想行者、人文典範

科學高峰、美的世界

十個關鍵詞

鮮活呈現了近百位民國大師的學養與風骨

“瘋、雅、痴、狂”的他們,憑什麼成為中國人最該追的偶像?


大人讀,一飽文化懷舊之味,滿足心頭的家國情懷,如品陳年佳釀般耐讀。


它亦是浮躁年代裡,有志青年、知識分子的一劑清醒劑:在成長中找到“精神偶像”,獲得為人處世、人生態度的指點


小孩讀,在不經事的年紀裡便與多位大師打過照面,長大後定能擇其一二為榜樣,影響他的一生。

“瘋、雅、痴、狂”的他們,憑什麼成為中國人最該追的偶像?


“瘋、雅、痴、狂”的他們,憑什麼成為中國人最該追的偶像?


“一篇4000字的文章,要讀40萬字資料才能完成”。


這套《大師巨匠》,正是由已故學者、

中國臺灣“新聞教父”鄭貞銘教授,古稀之年時聯合青年作家丁士軒,耗時3年編著的心血力作。



美國華人圈影響最大的《世界日報》,其中4位社長就是鄭貞銘的學生。因此,美國聖若望大學為他頒發了“終身教育獎”

“瘋、雅、痴、狂”的他們,憑什麼成為中國人最該追的偶像?

▲晚年的鄭貞銘在做完心臟手術後,仍不顧病體,奔波於復旦、上海交大、北京師大等高校開展大師講座,講述大師精神。


正是丹心著史的他,無數個夜裡翻閱文獻、不偏不倚地還原歷史,立體刻畫知識分子在大環境中呈現出來的多種文化品格。


清朗溫暖的文風,讀來又如小說般輕鬆,從清晨到黃昏不覺時間過,給人心以安穩,讀來讓我數度落淚。

“瘋、雅、痴、狂”的他們,憑什麼成為中國人最該追的偶像?


“瘋、雅、痴、狂”的他們,憑什麼成為中國人最該追的偶像?


每章節起始處,大師生平介紹旁,都有一幅藝術家汪世倫的手繪素描,展現其沉穩睿智的精神風貌。


翻開它,如同先生從百年曆史煙塵處,向我們緩步走來。

“瘋、雅、痴、狂”的他們,憑什麼成為中國人最該追的偶像?

▲旁邊輔以大師生卒、生平、著作、成就的簡介。


民國復古鏡框設計,封面豎版題字與鏡框組成數字100,寓意百年大師,滿腹經綸與博學多才的形象躍然紙上。

“瘋、雅、痴、狂”的他們,憑什麼成為中國人最該追的偶像?


精裝脊線的古典設計,可平鋪閱讀。簡約而莊重的設計感,值得珍藏一生。

“瘋、雅、痴、狂”的他們,憑什麼成為中國人最該追的偶像?



大師,在還沒被世人知曉前,也不過是普通人。然而他們憑一身學識、修養、風骨,從容穿行於時代洪流中,洞穿生命真相。


一本好書,三代收益。翻開它,你會發現大師之精神、氣質、風骨、格調從未遠去。


今日若立榜樣,我選他們。

“瘋、雅、痴、狂”的他們,憑什麼成為中國人最該追的偶像?


“瘋、雅、痴、狂”的他們,憑什麼成為中國人最該追的偶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