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丨為往聖繼絕學:曹汛與中國造園藝術

回顧丨為往聖繼絕學:曹汛與中國造園藝術

以下文章來源於中央美院藝訊網 ,作者CAFA ART INFO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中央美術學院 “為往聖繼絕學”

曹汛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

作為“央美建築系列講座”第三講,師承梁思成的著名建築歷史學家、文物考古學家、文史學學家曹汛先生帶來了為期兩天的三次講座,圍繞“中國的造園藝術”“中國的疊山名家”“造園大師張南垣”三個主題,結合一場學術研討會,以講述和對話的形式,呈現、探討了曹汛先生在園林領域的研究內容和學術貢獻。研討會聚合建築、園林及相關領域的多位學者和實踐者,意圖在當代持續性傳承與發展曹汛先生的治學精神及研究成果。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梁思成弟子、著名建築歷史學家,

文物考古學家,文史學學家曹汛先生

文化批評青年學者周文翰先生在評價曹汛先生時,認為從學術研究方法來看,其首先繼承了梁思成實地考察建築的實物,通過類型學、分類學,確定朝代、特點、技術指標等,對照歷史文獻,來進行一個綜合性的研究方法。進而,受到陳垣先生的啟發,曹汛先生認為在面對歷史文獻上的內容時,要有質疑精神,因而要返回去找原初文獻去進行比較;從個人經歷與背景來看,曹汛先生具有六十、七十年代成長過來的學者的思想痕跡:在1952年中國院校調整的背景之下,曹汛先生等人得以擁有跨界的研究背景,從建築到考古,包括文學,跨出了建築學史的研究。

史源學、跨學科成為曹汛先生研究思想的關鍵詞,他的研究亦是有立有破。基於其多年堅持研究園林藝術的發展、疊山藝術的發展、詩情畫意的影響等,曹汛先生將與青年學者黃曉與劉珊珊共同完成三場講座,由中國造園藝術的大概念逐步進入一代造園大師張南垣的成就與影響。

一、曹汛與史源學

曹汛先生和劉珊珊用對談的方式,以其早年的畫作與創作心態以及幾張典型照片作為講座的切入點。以此為契機,曹汛先生講述了傳承於陳垣先生的治學方法。陳垣是私塾出生,確是真正的史學家,他的觀念認為“不要信別人的話,一定要自己去做。”曹汛亦說“人皆匡汝”, 其中之意便是在沒有親自考證之前,沒有自己真正經過思考和印證之前,就假設所有人在騙你。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圓明園殘跡,1960年10月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頤和園昆明湖,1967年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曹汛先生建築考察照

陳垣的史源學概念散見於其給孫子的信件中,曹汛先生結合自身專業背景將其解讀為:史源學就是對歷史有一個年代感,並且需要自己去考證,找到歷史的根源的學問。其中建築史既然是歷史,就應該尊重原有的歷史,所以要注意學藝術史要遊於藝,藝術史是歷史也是哲學的概念。作為一位文史家,曹汛一直致力於園史的考證,在他看來,由於我們的麻木和不在乎,導致許多東西在過去的判斷是錯誤的,要投入很大的精力條件去考證。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朱光亞教授認為,曹汛先生對於史源學的運用,不僅體現在了園林史的研究中,最為了不起的是他在唐詩宋詞的研究中也找到了一套史源學與年代學的應用方法論;由此,曹汛能夠得出與很多文學界、藝術學界不同的結論。就園林史的研究來看,作為第一個梳理了中國園林發展的脈絡的學者,他的研究明確提出中國園林發展的三個階段,並且提到的這三個階段的差異;在他的研究中,通過將史源學和年代學用到建築史學正本清源的研究當中,很多重大的課題得到了澄清,或者給人提出了新的思索,回答了一系列的歷史上的血脈問題;同時,曹汛先生在研究的道路中的自學求真精神也在影響著他的研究不斷向原始史料求證,如對陸游《釵頭鳳》與沈園的討論探究等。朱光亞認為,曹汛先生的史源學觀念與求真精神發展到當代,不論是學術研究還是對歷史的態度都值得借鑑強調。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曹汛先生在講座現場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講座現場

二、曹汛談中國園林藝術的三個三段論

1 緣起與定義

曹汛對中國園林藝術的研究,可以用三個三段論來概括。在曹汛先生的研究體系中,首先談到了對園林藝術最本質的特徵的理解。其首先引用了3世紀一位希臘學者對中國人的判斷——平和度日,心情安靜沉默。2000多年以前的中國人為什麼是這樣的性格?人的性格、民族的性格與生活的環境之間的關係,塑造著一個民族的文化與特性。在此基礎上,曹汛先生對園林的定義為對大自然的好山加水加以開發和整治建設,或者用人工手段在市郊親近地段上,或在城裡喧囂的鬧市中。從選址的角度的角度來看,可以基本總結為是從自然到人工的過渡——從偏於荒野的大自然,然後慢慢走到靠近人類居所的城市的近郊,最後進入到城市之內。而中國園林的追求,是一種對於詩情畫意生活之境的追求。這裡涉及到了幾種藝術形式的對話關係:園林是造林藝術,詩情是文學藝術,畫意是繪畫藝術。以此為基礎,造園藝術的最高原則為“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最終探討的是自然與人工的關係。

文化批評家周文翰先生在研討會上以曹汛先生對中國園林起源的追溯為契機,反思了這種溯源在當下的新的生長點。其認為曹汛先生就這一點的研究在當代可能是傳統的,現在可以從全球史和人類進化學的角度來研究這個問題。曹汛先生這代學者在他們體系下或許沒有辦法由此去研究,但可能現代的人可以去研究的東西。文化與研究的傳承與發展可以由此窺見。

曹汛先生對中國園林進行了三種分類,以蘇州天平山莊、揚州瘦西湖與蘇州耦園為例,其體現了園林從自然、近郊逐步過渡到城市的不同特性。由此,曹汛進一步討論了園林建造與人之性格的關係,其形成的是一個體現“天人合一”觀念的閉環:自然環境塑造出中國人的自然觀,以此為基礎去指導園林建造;而園林建成後將會對人產生反作用,使人平靜氣質、生活高尚,陶冶情操,而後進一步影響整個民族的品格。至此,曹先生的論述回溯了希臘學者對中國人性格的判斷,即環境陶冶民族性格。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蘇州耦園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文園獅子林

中國園林分為自然風景區、邑郊園林、寺廟園林、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五大類,曹汛先生以園主的身份為立足點,對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進行了概念重塑,以上苑、中園和小園來進行分類。秦漢以前,以皇帝和王公貴族的皇家園林上苑佔據絕對上風;自魏晉南北朝起,私家園林開始興盛,以相對有權的上層階級為園主的中園開始出現,也大概在此時,以士大夫等為園主的小園亦開始萌芽;直至隋唐,上苑依然比較興盛,但此時私家小園已經可以和皇家的上苑分庭抗禮了;至宋元,私家園林持續發展,已至上風;於明清,皇家園林不得不反過來模仿私家園林形式,取私家園林精華。其實際上展現了上苑逐漸低落,私家小園日漸崛起,最後佔據中國園林主流的過程。應當說,我國造園藝術最後成熟是以私家園林最後成熟作為標誌的,其滲透到全民族文化中被千千萬萬人創造,可謂全民的藝術。

2 造園疊山的三個階段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中國疊山的三個階段 手繪示意圖

造園疊山被視作中國園林一絕,在曹汛先生看來,造園疊山亦經歷了三個階段:“實有深境”的自然主義階段,疊山如真山;“似有深境”的浪漫主義時期,將真山大壑抽象精煉於小山之中;“似有深境”的現實主義時期,迴歸真實,聚焦表現真山的局部。

第一個階段中,曹汛先生用一幅《北海的瓊華島》圖為例,體現整體人工疊造。這個階段是春秋戰國開始萌芽,漢秦南北朝達到了頂峰,隋唐時期開始逐漸低落,直至宋元時期疊築大山的手法就很少了。這種疊山如真山的手法有一個消長的過程,叫做“有若自然”。曹先生把這種過度追求生活的真實,缺乏提煉和概況的手法稱作自然主義。第二階段總結它的特點叫做“小園和小山”。《小園賦》中開始標榜所謂中園、小園,而小園是形象名詞,如一畝園其實是小園的說法,芥子園紹園都是小園。這個時期皇家園林也開始追仿私家園林。受到了老莊思想以小見大的影響。而曹先生最推崇第三階段,總結為“真山局部”,這時期疊山不是縮小版的假山,而是做一個真實山的局部,這體現了疊山藝術從抽象到具象,從具象到抽象的過程。第三階段產生的第一方面原因是繪畫的影響,第二方面原因是當時造園領域的影響,由於此時期造園活動多而產生諸多造園風格,在各個風格相互比較過程中,新的一派疊山風格開始逐漸佔據上風。第三個原因是這個時期對置石的欣賞。置石在小中見大方面做到極致,疊山和置石從這個角度競爭沒有優勢,因此疊山要尋找自己內在的規律。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第一階段:疊築大山 手繪稿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第二階段:小園小山 手繪圖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第三階段:“似有深境”——常熟燕谷

作為大木作研究者,中央美院建築學院的朱寧寧就曹先生提出假山的第三階段研究展開了自己的思考。其認為第三階段的疊山思想,或許與中國哲學裡的二元論相關,疊山的真假之間,或是想要製造體現一種中國哲學的藝術追求。

中央美院建築學院教授吳曉敏則談到了就曹汛先生談到中國傳統園林中的疊山是一個高度的跨學科的藝術門類,而且至今仍然是綜合了多學科審美的一種立體的藝術形式。其就疊山藝術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認為疊山藝術和中國古代神話系統(崑崙神話、東海仙山神話),空間和建築園林發展的原型是有關係的。造成疊山由第一階段像第二階段過渡的原因或受到當時社會經濟狀況、文化發展影響,如園林規模與園主身份等問題。同時,風水亦是影響疊山的重要因素之一,雖然現在我們要批判地來看待風水的問題,但其迄今為止都反映著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些深度的影響。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顧凱則認為曹汛先生的研究,尤其對造園疊山三個階段的揭示,為當時乃至現在認識園林假山營造歷史打下了最基本的框架,現階段的研究仍然是在這樣一個認識框架中來進一步推進認識。

3 造園藝術與“詩情畫意”

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築與藝術史學者、中央美院視覺藝術高精尖創新中心專家王明賢先生認為,一部中國園林史是半部中國藝術史,是半部中國文學史。作為一門綜合性的藝術表現形式,造園藝術歷來與詩與畫這兩種藝術表現形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曹汛先生認為,造園藝術受“詩情畫意”的影響過程亦可用三個階段來概括,而這三個階段的發生發展,實際上體現的是造園藝術這一專業逐漸樹立起來的過程,也反映了園林藝術由粗疏到文細、由自發到自覺、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司馬光獨樂園,第一景·讀書堂

具體來看,魏晉時期是詩人、散文家造園,如王維、白居易、歐陽修等文學大家將其寫作構思融入造園思想,使得一座園林有起承轉合之變化。南宋元明時期以畫家造園為特點,自魏晉南北朝起,山水畫藝術萌生並逐漸成熟,直至晁無咎為向陶淵明致敬建造的歸去來園時期可被視為“園林如畫”時代;從南宋的俞徵,到後來的倪瓚,再到黃公望,其造園時代可被視為“園林如畫”。自明代以後至清末,造園疊山藝術家即園林建築家開始執行造園,這一時期,私家園林與皇家園林的互相消長,最後以私家園林佔據了上風而皇家園林要聘請私家園林藝術家來主持造園而結束。其體現了造園藝術“詩情畫意”的發生發展,以精通詩畫的職業造園疊山家來主導藝術為成熟標誌。其中以張南垣為最傑出代表。

當然,風靡全國的造園藝術亦對世界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17世紀以來,我國的造園思想不僅傳播到日本、朝鮮、越南等東亞國家,還被法國、英國與德國等西歐國家所認識併產生了深刻影響;20世紀以來,很多歐洲人都數次來到中國收集資料,集成著作,如喜龍仁的《中國庭院》;除了各評論家以著作的形式講述中國園林,中國的園林也事實上走出海外,從現有的200多座海外中國園林可以窺見中國園林藝術的國際性影響。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瑞典造園家奧斯瓦爾德·西倫(喜龍仁)《中國庭園》1948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京都龍安寺枯山水

三、曹汛談張南垣

明末清初作為中國造園藝術的黃金時期,曹汛先生認為張南垣代表著中國造園藝術真正走向成熟。在曹汛先生的《中國明末清初的蘇州疊山名家》一文中談到,張南垣的出現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時期的造園大師亦是群星璀璨。在黃金時期之前,浪漫主義時期的造園者,如許晉安、周秉忠、周廷策等,代表著中國造園疊山第二階段最高成就,亦值得研究與學習。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留園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明·張宏 《止園圖冊》 大慈悲閣

對張南垣的研究是曹汛先生運用年代學和史源學的典型示範。通過史源學做年代學的考證研究,曹汛先生對張南垣進行了定位:“張南垣是我國一代造園大師,他開創了一個時代,創新了一個流派,對我國園林文化的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具體而言,張南垣的疊山藝術跟繪畫有密切關係,其在繪畫方面重要的成就則是南派和北派的分別。園林方面,張南垣有大量著作出版,如《長物志》《巖棲幽事》《素園石譜》等,其眾多著作也表明在張南垣所處的時代造園已經達到非常輝煌的時刻。

在明代的造園活動中,計成是非常重要的人物。通過對比計成與張南垣,曹汛先生給予他們各自位置的評判:“計成比張南垣早生五年,但是轉行從事造園疊山要比張南垣為晚,寫出造園專著《園治》更在張南垣成了大名以後很久。”曹汛先生最後給兩個人做了一個定語,叫做“智者造物,能者述焉。”理由和實踐相互成就、相互依靠,不可缺的。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松江西門外西林寺塔,張南垣原住塔附近

摘自曹汛《中國造園藝術》

張南垣主要成就是疊山,曹汛先生就其造園疊山藝術這部分論證是從大處開始講起。疊山為什麼重要?這要從自然山水園是中國園林特點,繼而山水成為非常關鍵的造園要素。三大園林體系,其他兩大造園體系都只有造園藝術,沒有疊山藝術,有些國家後來有了也只是受到中國的影響,所以在中國造園藝術與疊山藝術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但對中國來說造園最核心的藝術就是疊山。回顧前文談及的曹汛先生對疊山藝術三個階段的總結,其認為這三者之間是螺旋上升的過程,然而後者還是高於前者,第三階段是造園高峰,這樣一個高峰代表人物就是張南垣。疊山的第三階段主要是造園自然感,對這樣一種自然感的追求在明代逐漸成為了時代的共識。

曹汛先生對張南垣造園風格進行了總結:其一,就園林造園與繪畫之間的關係上,在繪畫史上有南北宗之分即宋元的區別,宋代繪畫跟元代繪畫有非常大區別。張南垣疊山走的畫意主流是元畫的風格,大量作品是走元畫平遠的路子。但他作為一個大家,雖然有主要的風格,但是宋畫風格他並不是不能做,荊關老筆他也有非常出色的作品,他是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有他的風格,亦有大師風度;其二,其反對奇峰異石,反對堆疊瑣碎的假山雪洞,提倡自然風格的階溪斷谷,疏花散石,隨意佈置;其三,其提倡土山和土石相間、土中戴石的假山;其四,張南垣綜合考慮園林佈局,有機安排山水與建築及花木的配置。至此,基於文獻判斷,曹汛先生總結:“張南垣不但善於疊山理水,在園林建築和園林花木方面,也都是精深的行家,在造園藝術的領域中,張南垣是一個全才。從明末張南垣到清末戈裕良這二百多年的時間裡,在造園疊山藝術的領域,正是張南垣的時代。”

研究張南垣的意義何在?曹汛先生認為,其不僅僅是為尊重歷史,挖掘一個沉埋了的歷史人物,更是為了給今天的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提供有益的借鑑和指導。反思近年來的各地所造園林假山甚多,真正能經得起恭維的,卻又太少,主要原因或在於不能夠陶鑄騷雅,涵養正聲,不能夠繼承和發揚我國造園疊山藝術的優秀傳統,從而也就喪命了美感和鑑別能力,把糟粕當做精華。

至此,由中國造園藝術概說到造園大家張南垣,曹汛先生研究思想中所反映與提出的問題是:造園藝術何以在新時代如何傳承和發揚?應當說,這一問題亦是研討會中,建築文化領域內各專家、學者圍繞討論的中心。

四、理論與實踐、建築與園林、

歷史與當下

以“為往聖繼絕學”為題,王明賢先生將研討會的含義解讀為兩層含義:首先,曹汛先生為往聖繼絕學,包括像張南垣這些中國古代造園大師的往聖,繼承研究他們的絕學;進而,研討會邀請到在廣泛建築領域內的學者、設計師、藝術家、實踐者以及文化評論家參與其中,希望在當下的研究者們能夠關注曹汛先生的學術實踐,為中國園林與建築提供當下與未來的新方向。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曹汛先生在研討會上發言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築與藝術史學者、中央美院視覺藝術高精尖創新中心專家王明賢先生主持研討會

如何將理論研究落地並助力當代實際的設計與項目中?來自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揚州園林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方惠以疊山實踐者的角度,分享了作為從業者經歷的挑戰與面臨的困境。他認為曹汛先生的作品抓住了中國造園之本,在所有寫園林方面的著作當中,惟有曹汛先生寫的東西是最貼近於中國造園之本的。他作為工匠來講,最看重的是技術,從實踐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對曹汛先生的作品很佩服。在隨後與曹先生的對話交流中,對曹先生關心的“疊石從何而來?為誰而疊?”等具體問題,方惠談到了公宅疊石的侷限性與政策影響以及為私宅疊石的相對自由性。對話將形而上的理論研究直觀帶到了形而下的實踐領域,發人深省。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揚州園林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方惠在研討會上發言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無界景觀工作室主持設計師謝曉英

在研討會上發言

延展到當代建築園林設計領域的理論與實踐,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副教授董豫贛對中國園林的興趣來源於反省西方現代建築,從他讀園林史的角度表達了對先賢宗教的取捨之間居住空間的演變過程,也是所謂中國現在經常講的空間氛圍。並列舉了日本建築師的關於西方整個古典主義的現代建築的發展的觀點,他認為中國最重要的一種文化就是居住文化。從實踐角度切入討論,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無界景觀工作室主持設計師謝曉英亦從實踐的角度反思當代普通人如何共享以前富人和文人獨享的私人園林的意境,詩情畫意、情景交融等等這些非常有情趣的生活?其談到了古時的園林創作現場性強的特點,結合自己的項目實踐講述了長期以來如何把風景融入到日常生活的追求,並表達了想把傳統的園林藝術精華保護和傳承的決心。

而主題緯度主持建築師王永剛則具體談到了當代建築設計與園林的距離:現代做的一些事情,實際上是在轉化古典園林和現代環境的故事。他指出通過迴歸山水的情感把現實中的改造案例通過山水這種美學特徵轉化出來,同時轉化基點、脈絡、原則,建立評估體系或者美學體系,甚至於倫理體系,是需要持續去探討的問題。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著名藝術學者包泡在研討會上發言

如何去傳承傳統園林之精神內涵並在當代建築設計中去發展?著名藝術學者包泡認為在網絡時代中最大一個文明,就是人和資源的關係,這是紮根在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特徵。因此今天談到的園林問題、詩畫問題等,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進一步去探尋人與自然的關係這一文化的根或許會為未來建築發展的提供指向,因此下一步城市文明是在網絡時代的城市文明,應該說是山水城市這個概念了,討論的是人和老天爺的關係。中央美院建築學院周宇舫教授談到了文人精神的園林,到底在今天是以何種的形態何種的狀態被傳承下來?他闡述了對傳統的園林的保護的觀點,認為一方面是我們自己對文化的一種求證、求真追尋;另一方面,從曹先生的研究中應當引起當下反思,即我們應當如何保護傳統精神?留給我們後人們什麼樣的東西才是真的?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中央美院建築學院周宇舫教授在研討會上發言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MAD建築事務所合夥人的黨群女士在研討會上發言

MAD建築事務所合夥人的黨群女士具體從曹先生的研究中來分析當代性。她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性是有歷史、有根基;是否能夠改變或者是否能直接了當的說從西方的建築學、建築體系當中,走出中國以史為本,五千年文化的當代性,跟曹汛老師三個階段的轉換,實際上是一致的。曹先生談到的三個階段的轉換,在當時都具有中國歷史的當代性。

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主建築師朱小地則反思園林中的很多概念都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不應僅僅侷限在園林本身。其希望通過關聯園林與當代中國建築創作,能夠更多去討論建築設計與建築作品實現。能夠在當代建築設計過程中利用這樣一些中國文化裡獨到的、特有的觀念與要素,從而和當代的創造很好地結合在一起,這樣的園林研究會更有價值。從園林走向當代,其甚至可以引領我們走向未來的文化的發展。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副教授黃曉在研討會上發言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研究員劉珊珊在研討會上發言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副教授黃曉在談到如何傳承曹汛先生的研究時,以“讀數”來作比,認為曹先生的一個研究是精確的刻度,根基足夠紮實。以此為基石,後人要做的只是在精確讀數上的進一步估讀,這樣的讀數是準確且有深入價值的。如何去“為往聖繼絕學”?曹汛先生的“絕學”將研究做得如此“實”,正是是為了後人不斷的深化下去。這才是研究真正能夠無限深入下去的一條道路。

中央美院建築學院院長朱錇教授在總結研討會時談到,在央美建築系列講座活動中邀請曹汛先生的目的在於,希望可以從更多元與寬廣的背景下,以世界角度與中國角度出發,來思考未來央美建築發展的一個特點;通過研究的分享與多角度的討論介入,在以東方自然觀的這樣一種價值體系上,去探索未來中國的建築未來的發展方向。在世界當代建築藝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造園藝術能夠為中國建築設計提供的,或許不僅僅是技術與美學上的啟發,更是民族精神與文化內涵的支柱。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中央美院建築學院院長朱錇教授在研討會上發言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朱光亞教授在研討會上發言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文藝評論家周文翰在研討會上發言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吳曉敏教授在研討會上發言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顧凱在研討會上發言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朱小地總建築師在研討會上發言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教師朱寧寧在研討會上發言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嘉賓合影

主辦

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視覺藝術高精尖創新中心

學術主持

範迪安、呂品晶、朱錇、王明賢

策劃核心團隊

王明賢、朱錇、黃曉、侯曉蕾、王子耕、劉斯雍、韓濤、羅晶、劉焉陳、張茜、朱寧寧、黃良福

文丨周緯萌

資料整理丨武煜人、王玉啟、金小枚、周緯萌

圖片致謝嘉賓及主辦方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風景園林》服務號

論文管家 掌上實時交流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回顾丨为往圣继绝学:曹汛与中国造园艺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