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不喜歡保險,也不願意買保險?

金投網


說一個我的一個保險的事吧,97年我給女兒買5份名叫少兒一生幸福的保險,每年繳1800元,按條款,業務員給我算了一下。交款到18歲共繳14年。

然後18歲成人禮金,18.19.20.21每年教育基金,22歲婚假金。如果一直都不領到婚嫁金到2.5倍能拿到7.2萬元。

我們一直到22歲領婚嫁金的時候問題來了,開始說不是22生日,要到繳費滿整年再來,當時算的是能拿5萬多,過了幾個月到滿整年日期,又說銀行卡不行,辦了銀行卡再去,只肯給三萬多。我繳費14年,每年1800,到2011年繳完已經交了25200元,2015年最終才領取32500元,連利息都不夠,更別說這些年的通貨膨脹貨幣貶值了。找中保投訴,最後還是轉到給我們辦理的人手裡,她說我就這樣算的,你愛找誰找誰。

94年我一月工資400每月拿出150給孩子保險,繳了14年,到2015年領取32500元,這時我一月工資10000。

想想再買這種長期保險就是傻子。關鍵是業務員拿到提成就不幹了,當時拉保險時所有的條款解釋都無效,中國人保就是坑!


19150562


保險是金融屬性不可取代

人對陌生領域本能的牴觸

不要說保險,其他的事物也一樣。也許是因為不瞭解牴觸,或者道聽途說,或者遇見不專業的保險從業者。

為什麼有人不喜歡保險

目前中國的保險從業者800多萬人,保險公司的代理人制度,加上公司的培訓,急功近利的心態等等因素,共同導致的結果。成天粘著人、賣錢說得天花亂墜,買後不理不問;保險合同如同天書,不要說客戶了,很多從業多年的行內人都不懂;親戚單、人情單氾濫,而不是考專業。

不是不願意買,是沒讓人信任

保險的配置涉及多個方面。比如:身體健康狀況、收入、負債、佳寧人員結構等等諸多因素,要想買到適合的保險且保費合理,需要很強的專業度,還需要公司對接的產品豐富,這一點在代理人制度下很難完成。

目前中國的市場也在慢慢向專業化轉型

目前中介公司2600多家,包含保險經紀公司、代理公司、公估公司。還有一點,希望客戶部要提不合理的需求,比如:隱瞞身體健康狀況、要返傭等等

戴你投保


因為中國人最聰明!!! 自己錢,就是應該放在手,哦不,手機裡!!!



國人都不喜歡把錢投資在覺得沒有意義的事情上,我這裡不是說保險不好,只是受不了推銷員每天見到我就大談特談意外險之類的話題,好像不買保險隨時會有大禍臨頭似的。

另外題主的問題中,暗含的一些訴求,想必是保險行業代理人被洗腦後的結果。 我這麼說,你不要生氣,我心直口快。

再說被洗腦未必是壞事,巴菲特,李嘉誠,如果肯花時間來給我洗腦,我舉雙手雙腳贊成:“兩位大佬,要不要我倒茶提包包?!”


作為中國保險推銷員,見面三句話不離本行,不管你感受如何,反正我就覺得他們是個商人,商家!!!狠!!!狠心的代理人!!!唯保險為上者!!!全能全知者!!!無保險出門車禍者!!!

又說保險業是政府支持的,好吧,政府支持足球事業,你讓所有人都去買個足球? 政府支持遊戲產業,你讓所有人都花98元去吃個雞?

保險是不錯,但是都被這些推銷員人為的做壞了,做臭了,誰親戚朋友要是在保險公司上班,那這個人肯定會被其他人繞著走,避之不及…


保險行業中人的問題,遠遠大於,保險產品的問題!誰都不是傻子,保險如果真的這麼好,買保險的肯定會比老頭老太太大半夜在商場門口領雞蛋的人還要多,還需要招聘那麼多業務員每天去苦口婆心介紹嗎?

明白這個,才能更好的推廣保險,才能讓更多的人參與到保險行業中,


孤獨行走


保險的確是個好東西,但是國內的保險已經有點“變味”了!貌似現在就有很多人不喜歡保險,認為買保險就是在浪費錢!

保險產品設計套路多,限制條件多,理賠難

我是特別討厭看保險合同,條款多,名詞也多,字還特別小,讀完一遍,雲山霧罩,根本不知道講的啥!

我有一朋友,吸菸十來年,有點肺氣腫,前幾年買了份醫療險,保險公司還讓他去體檢了,一切正常,保單生效!後來患肺癌住院,找保險公司理賠,說什麼“隱瞞病史”,保單失效,不予理賠!

買了商業保險的人,一旦出現理賠,保險公司往往會找各種理由、多種藉口,這不賠、那也不賠。買保險是上帝,理賠時跑斷腿,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人的共識!

保險業務人員不專業、瞎承諾、招人煩

保險公司培訓時,往往會暗示(或指示)“新員工”開拓周邊資源。而很多保險“新人”整天儘想著“走捷徑”,挖掘自己身邊的親戚、朋友資源,“強迫”他們買保險。這些人往往業務水平不怎麼樣,就會亂推薦、瞎承諾(這也賠、那也賠,啥都可以賠),哪個險種提成高,就勸別人買,不管有沒有用,合不合適!

保險套路多、保險業務員的“瞎忽悠”、保險理賠難,傷害別人一次,可能這輩子都不會再相信保險了。

要贏得別人的認可,首先得改變自己“唯利是圖”的臭毛病,提高團隊業務素養,這才會使更多的人相信保險,願意去買保險!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操盤手信一】!!!


財經者思


這簡直是非常自然的事,需求不足的時候,當然要去供給側去找原因。很多人都說要做投資者教育,要讓用戶知道保險或者別的理財產品或者炒股有風險的重要性,這其實都是隔岸觀火的胡扯。

投資者教育在某些程度上是有意義的,比如對此完全沒有理解也沒有關注的人群。比如有的人是完全不懂保險是什麼,你告訴他,這叫做投資者教育。但在中國千把萬保險代理人你進我出各種折騰下,基本上你周圍被保險代理人充斥是非常正常的事。在這種情況下用戶還不懂保險嗎?並不是,而是這種推銷行為背後,給用戶的感受就是:推薦者都是在利用我,沒有什麼靠譜的保險產品,這些又貴又不好的東西特別坑人,上趕著的肯定不是買賣。

而且,這難道不是事實嗎?大量的代理人和誤導銷售模式,讓大量人群買了不需要的產品,產品性價比是整個產品銷售環節裡最不需要考慮的部分,銷售能力強或者渠道能力強自然就佔上風,這在整個中國的其他行業也是一個很讓人鬱悶的顯著特徵。為什麼行業不多考慮下自身的問題,而動輒就想抱怨用戶不懂事呢?用戶再懂事點,你都別設計保障環節了,直接把錢收走算了。。


程蟬


我先講一個真實的故事,由於牽涉到個人隱私,只用化名。

這是聽我的一位好友H講述的,她是某省的作協會員,三觀很正,正義感很強。2017年春節前夕,我們在微信上聊天,她無意間講起了一個生活中的朋友李梅。沒錯,李梅本身就是賣保險的。十幾年前,李梅就和丈夫離了婚,獨自帶著一個女兒生活。通過賣保險李梅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最起碼養活了自己和女兒。

三年前李梅被查出患了乳腺癌,具體李梅買了哪一種重大疾病保險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明確的是李梅絕對買這類保險了。而之後就是漫長的煎熬了,李梅後來賣了老家的房子用來看病。並且一反常態,開始向親朋好友抱怨自己買保險受騙的經歷。(這其中就包括我的那位朋友H)

回到問題,個人認為大部分中國人之所以不喜歡買保險,無外乎下面這幾個原因。

1,沒有閒錢買保險,連現在的生活都不能保障,還有什麼心思考慮今後呢?

2,有錢還是自己攥著安全,不相信那些生僻難懂的保險條文,看不懂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不相信。

3,基層保險的發展方式太野蠻,能哄就哄,死纏爛打,讓很多人對保險從業者產生了厭惡,更不要說相信保險業務了。

4,保險公司每年都要大規模的吐故納新,說白了就是利用每個新人的人脈圈,宣傳保險的意義不大,賺錢的目的很明顯。

總得來說,就是大家對大部分保險行業的從業者不信任。要是賣保險的時候和理賠的時候都能一樣熱情,估計大家對保險的看法才會有所改觀。


夜雨如書


原因多種多樣吧,每個人給出的理由可能都不一樣。

有的人覺得倒黴的事情不會落在自己身上,確實,出險是概率事件,如果有時光機,出事以後可以返回去,相信這些人一定會去買保險。

有的人覺得買保險,會招來災禍。不好的事情,不去想就不會發生,買了保險就一定出事,這種想法沒有理論依據,但確實很多人有類似的想法。尤其是年長的人,更是不願意提死提病。

還有一些人,對保險有誤解,道聽途說也好,主觀推斷也罷,不光對保險如此,這部分人對其他的事物也有類似的偏見。

還有一些,就是沒有場景瞭解保險的必要性吧。比如現在在眾籌網站你捐錢後會跳出一個保險頁面,很多人都會加入,就是這個道理,在一定的刺激和場景下,可能更會激發人的保險需求。像保險公司很願意去醫院給客戶送賠款也是一個道理,這是一個示範效應。

至於其他的原因,還有人家的定價高,銷售人員不專業,等等吧。


大貓財經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董巖: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中國的保險行業遭到社會上很多人的厭煩和抵制是有很多因素在裡邊的,保險作為一個舶來品在中國的時間還不長,人們需要對保險有一個慢慢深入瞭解的過程,下面小編來說說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保險進入中國的時間比較短,建國之後雖然成立了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但是保險行業真正的進入普通百姓的生活還只是這20多年的事情。很多人對於保險的認識不全面,甚至很多人都分不清財險和壽險的區別。所以對於保險知識的普及這些保險公司做的是遠遠不夠的。保險從字面上說就是一種保障機制,是對未來發生的一些事故造成的損失的一種保障,也就是說是對沖未來的風險的一種金融工具。



有句老話:聰明反被聰明誤。其實用在中國保險壽險方面就很貼切。小編的一個朋友在人壽的壽險部,又一次我吃飯問他為什麼老百姓對於保險的印象這麼差。他自己也說,其實不能怪老百姓,在中國很多保險的品種被設計的四不像保險本身的屬性被淡化了,比如本來一個20年的疾病保險,裡邊設置了較高的利率回報,但是對於發生意外後的理賠設置的很苛刻,賠償金額也很少,那麼這個保險產品就很雞肋啊,說是理財沒有理財的收益高,說是保險購買人總感覺理賠條件苛刻賠償金額少,你說老百姓也不是傻子誰願意去買。這就是在保險的設計上除了問題,保險公司總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可最後設計這麼一個只對自己有利的產品出來老百姓肯定不願意買。小編認為這位保險公司內部的人說出來的話還是很對的,連他們自己也認為保險本身的屬性被淡化了,那麼又怎麼讓老百姓接受呢?



對保險印象不好的還有一個因素就是,保險基層的推銷人員是在是素質太低了,這個小編有一說一,據小編朋友介紹基層的推銷人員的編制幾乎都不在保險公司,幾乎都是三方外包人員,人員素質低,出了問題直接一句臨時工開除就完了。這些人員在推銷保險的時候較多的使用欺詐等手段,對客人死纏爛打長久以往大家對保險公司的印象就越來越差,更別提信任了。

保險裡的壽險搞到今天的這個地步絕對不是一天兩天的原因,雖有百姓對於保險行業的不瞭解的原因,但是絕大部分原因我認為還是保險公司內部的問題,如果想讓百姓真心接受保險,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思想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不能操之過急,真正的把產品做好,把基層人員管理好才能慢慢的改善。


首席投資官


保險也不完全一樣。在職職工所交納的五險一金,恐怕沒有人不願意交。有的人不喜歡保險,也不願意買,指得應該是商業保險。憑心而論,我就是那些不喜歡保險,也不願意買的人之一。除了交強險及三者責任險之外的一兩個險種,我從不買任何保險。我先說說我不買的原因。

我所聽到的買保險的朋友,大概買得都是與理財有關的產品。自己手裡一般沒有什麼閒錢。自然對理財產品沒有什麼興趣。我想,那些經濟條件不是特別好,手中沒什麼閒錢的人,一般是不會買的。大多數的保險產品,對有閒錢的人起到一個錦上添花的作用。很難有雪中送碳的效果。所以,對於沒有閒錢的人,買不買,本身本無很大的誘惑力。當然,這指的是商業保險。以國家政府為主導的,比如養老保險等,每個人都會賣的。我有親戚在農村,前些年開始實行養老保險的時候。就算收入並不高,交費在家庭收入中所佔比例不低的情況下,大家都還是想盡一切辦法交的。

商業保險,情況就不一樣了。下面我們用一個實際案例來說明一下,許多人不喜歡保險的原因。

這是《紅星新聞》的一篇報道,題目是《賴出新高度,撞人撞成植物,人女司機閃離消失,前夫寧進監獄也拒賠》。講得是這樣一個故事,女司機開車把一個女大學生撞物人。受傷者住院治療,四年後去世,共花費九十多萬元。法院判決肇事者共陪償136萬餘元。肇事的車輛是一輛眾泰車。買了交強險,出事後,保險公司賠付十三萬左右。肇事司機交付醫療費一萬多。所差很多。無力償還。出事後,肇事司機與丈夫離婚後消失。她們的眾泰車處理得三萬元,丈夫名下房子抵壓得十萬元。因無力賠償司機前夫被判刑。

受害者去世後,其父母欠下鉅額外債。因肇事者無力賠付,被法院列入失信的老賴名單。這個事情被報道後。許多評論者對欠債者痛恨責罵。但是,我們客觀理性的想一想,這裡的肇事司機真是惡意賴帳的人嗎?他們其實是無力償還。這裡,我們不去評價保險業務設定的是否合理。開車的人買的是交強險,是國家強制購買的。雖然買了,當事情出了之後,才發現,所買的保險其實沒什麼用處。因為事實擺在那裡。於是,妻子肇事,丈夫入獄。妻子被列入老賴名單。據報道,失蹤的妻子實際上是可以聯繫到的。但是警察為什麼不去抓她,道理很簡單,她沒錢,抓了她就能解決問題嗎?正是這樣的現實,使得人們對保險的熱情並不高。

還有一點,前些年,商業保險推銷的過程中,是存在很多問題的。我們中國人在進行商業活動中常說一句話,“先小人,後君子”。意思是說,在進行商業活動的時候,雙方應該把對對方有利和不利的方面全部交代清楚。免得以後反悔。但在實際理賠的過程中,發現保險公司的業務員們把這句話給反了過來,變成了“先君子,後小人”,在推銷的時候,把好處說的天花亂墜。等到理賠的時候,又百般的推脫。使得消費者在遇到問題理賠的時候,有上當的感覺。


七月流火140400643


這個問題我可能還是比較瞭解的,畢竟為了自己買保險深入學習過保險的系統知識,只是現在不做了。保險其實真的是能夠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能夠分擔家庭的風險。既然這樣為什麼還有人懷疑保險呢?


1.從業人員素質素養確實有待提高。在我國八十年代開始就已經開始宣傳保險知識。響應者寥寥無幾,因為大家都不懂保險的各種分類。而當時的保險業務員為了賣提成保險,採取了“包治百病”的宣傳,然而當生病時無法理賠。破壞了大家對保險的公眾信任。

2.人情險讓大家對保險退避三舍。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保險業得到了蓬勃發展。保險公司不是從從業人員素質入手,而是讓很多人兼職從事了保險行業,拓展身邊的人脈資源,採取了死纏爛打的方法。導致人們對保險的觀感很差。

3.銀行和保險業的合作,讓人們對保險業產生恐懼。很多的銀行保險從業人員採取欺騙的方式,讓儲戶把錢存在銀行保險戶頭,許諾高利息,和定期存款一樣可以提前支取。然而,真的當儲戶準備提前支取才發覺原來根本不是這回事。並不是從專業角度給儲戶講解保險帶來的好處以及對未來生活的防範。人們從心底害怕存錢都會遇上保險。

4.網上很多人尤其是學會計的從儲蓄角度分析保險划不來。其實這本身就是錯誤觀念。保險是先期投入很少的錢獲得最大的保障,期滿了沒用到保險是有一定分紅的。打個比方,20歲的男子年交保費5000保額20萬,那麼他第一年交5000後就已經獲得20萬的權益。但是繳滿20年後還是20萬保障。很多人就覺得20年交了划不來。殊不知,如果第一期繳費後發生合同理賠,就變成了5000換的20萬。保險只是用部分錢換取家庭的風險分擔。但是這些所謂的算法確實迎合了老百姓投資心理,20年不變,划不來。

5.保險公司對保險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教育和行為規範不足。很多人為了開拓客戶採用了退佣金的方法,這完全是讓大家覺得保險就是為了騙錢。只有從專業知識和服務理念作手,培養真正的專業化保險理財師,規範化操作。樹立人們對保險的信心和意識,保險業才能走的長遠。

雖然已經離開保險行業,我還是相信保險的功能的。只是希望保險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能有很大的提高,真正從專業保障,服務理念和險種設計等各方面作手。少賣人情險,多走專業化,不要採用人海戰術洗劫身邊的朋友資源。讓人們切實感受保險的功能和作用,改變對保險的負面看法。


如果認同作者觀點請贊並“關注”,我們會有更多的共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