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皇上和太后為什麼一定要殺曹貴人,誰看懂了?

在花叢中打野


《甄嬛傳》中論心計最深者,太后名列前茅,連一貫明哲保身,溫文爾雅的端妃都對太后的心計佩服的五體投地。

同為心計之深之人,曹貴人為何最後死在皇上和太后手裡,而且還是如此人不知鬼不覺,無非有以下幾個原因。

斬草要除根

作為華妃身邊的得力軍師,曹貴人的命運無疑是跟華妃綁在一塊的,雖然最後她反水揭發華妃,但是這也不能掩蓋她曾是華妃一黨的事實。

在年羹堯覆滅後,皇上對年家可謂是趕盡殺絕,年羹堯和兩個兒子都被賜死,年十五以上的兒子都流放邊疆,華妃也被降為答應,侍奉過皇上的頌芝還是在華妃身邊當丫鬟。

其他親近華妃的人呢?

麗嬪在之前就已經被小允子扮鬼嚇瘋,餘答應被賜死。只剩一個曹貴人,不除掉她,皇上和太后心不安啊。

肅清後宮

作為皇上和太后,他們都是經歷過後宮爭鬥的人,現在的他們站在權力的制高點,唯一希望的就是前朝後宮能夠祥和安定。

雖然太后知道,後宮之中肯定少不了掀起腥風血雨之人,但是隻要不是傷到痛處的事情,他們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而對於曹貴人這樣的人,太后和皇上都驚訝其心計之深,如果不是她家世背景不深,位分不高,沒有生個兒子,那她現在的地位就不止現在這樣了。

試想,一個長期在華妃身邊廝混之人,華妃因為歡宜香常年不得有孕,而曹貴人卻順利懷上了孕,還生下了一個溫宜公主。這樣一個可以察覺到皇上和太后心思的人,皇上和太后不得不倒吸一口涼氣啊。

放這樣一個人在後宮,等到她羽翼漸豐,後宮就再也不是太后說了算了,所以現在除掉她是最好的選擇。

為溫宜著想

雍正子嗣並不多,溫宜作為其中少有的一個,皇帝還是很寵愛的。

作為一個父親,他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好的母親來教,顯然曹貴人不是。

在曹貴人一再進言要把華妃殺掉之後,皇上和太后已對她起了殺心,然而皇帝考慮到她是溫宜的生母,並不想。此時,太后說,宮中不缺沒有孩子的女人,敬妃和端妃就很好,也正是因為這個,皇帝下了殺她的決心。

最後,在甄嬛的幫助下,溫宜由端妃撫養,這樣一個有家世,有背景,有位分的養母,想必對溫宜來說一個極好的選擇。


八卦小蝸牛


因為曹貴人野心太大,留下她,她會是個很大的禍害。

還記得她在扳倒年世蘭受封襄嬪時對她的貼身丫鬟說過的話:“華妃不可靠,莞嬪更不可靠。妃,貴妃她要一步步的爬上去,不論是誰擋她的路都要死。”

隨後她更在皇上提及如何處置年世蘭的時候鼓動皇上殺了她。卻不想這是皇上在試探她,她這一句,已經觸了皇上的逆鱗,可惜她自己尚不自知。最後在一次帶著溫宜玩兒的時候遇到了甄嬛,這時她在甄嬛面前還是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結果甄嬛好整以暇的點破了皇上封她襄嬪的用意時,她的氣焰瞬間洩了大半。

而另一邊皇上和太后說起曹貴人,對於她的行為也是忌憚不已。最後決定讓她身邊人給下了藥。

其實她要是懂得韜光養晦,徐圖後進,未嘗不會謀得一條活路。可是她太心急了,也高興的太早了。所以最後太后和皇帝不動聲色就要了她的命。她口口聲聲說要謀得高位是為了給自己的溫宜求一個好出路,其實都是為了她自己的野心找的藉口罷了。

圖片截取自網絡如有侵權請作者聯繫本人刪除!











皇甫重明


曹貴人的名諱是曹琴默,單字拆開來看,曹,奸雄也;琴,今屈居於二王之下;默,黑犬也。

曹琴默的名字,已經點明瞭她的處境和個人特點。她的處境,現在屈居於二王之下。為什麼“屈居”(也是她的個人特點)?

因為她個人的外在條件不是很好,外貌也只是清秀頎長;家世方面,也沒有強勢的母族作為自己堅強的後盾(華妃);至於才藝方面,不管是在小說,還是在電視劇中都沒有提到。

安陵容身份低微、樣貌也不是很出眾,但是人家起碼有才藝傍身啊。

除此之外,“屈居”一詞用在曹琴默身上,給我的感覺是,她有一顆想要往上爬的心,本身的手腕也十分了得,但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依附於他人之下,為他人謀劃。

曹琴默沒樣貌、沒家世、沒才藝,這樣的三無人員,也代表了一部分外在條件平庸的女孩。這類女生,在後宮,在職場應該如何生存呢?曹琴默給出了很好的答案,情商與智商同在,手段與手腕齊飛。

曹琴默的“三無人員”個人特點,再加上她遇到了一個既無識人之明,也無用人之明的主子,這也決定了她悲劇的結局。

華妃在失寵的時候,把曹琴默的女兒“搶”過來養育,是想再次復寵。但是她沒想到,養育小孩是那麼麻煩。乾脆給溫宜公主亂吃藥,導致後來溫宜公主發病。

平日裡,華妃動則對曹琴默呼來喝去,辱罵有加,也就算了,曹琴默忍了。

但是,華妃不知道的是,一個母親是絕對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親骨肉被傷害。這我們能理解,畢竟華妃沒有生育過,在她眼裡,溫宜只是一個爭寵的工具。

這時,曹琴默繼續隱忍,像一條黑狗一樣,瞅準時機給予敵人致命一擊。在皇上和甄嬛聯手扳倒年羹堯之後,曹琴默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她向皇上告發華妃的惡行。由此,曹琴默也被封為襄嬪。

曹琴默告發華妃之後,可能也沒想過要置華妃於死地。這時,您的貼心小天使上線。甄嬛則來提點曹琴默:皇上給姐姐的封號是襄嬪,襄者,助也。皇上是想讓姐姐助一臂之力啊。

曹琴默本來還猶豫的,但是一想到助皇上一臂之力會得到什麼,讓曹琴默衝昏了頭腦。更何況,她深知華妃的性子,如果華妃復寵,那麼死的必定是她曹琴默了。

也許是為了復仇、也許是為了永訣後患、也許是為了榮華富貴,曹琴默向皇上進言,建議處死華妃。

從曹琴默的角度,你也不能說她心狠手辣,到了她那個處境,華妃不死,死的就是她曹琴默了。

曹琴默是這麼想,但是也不能要求皇上體恤她的想法和難處。在皇上看來,背叛舊主,是為不忠,對一個失勢的嬪妃狠下殺手,是為心狠手辣。那麼這樣的人留著,保不齊以後她也這麼對我。為了安全起見,還是讓她領盒飯吧。

於是,皇上和太后商議,這樣的人不能留。做出這樣的決定之後,皇上便授意太醫溫實初在曹琴默的藥裡下毒。

曹琴默歿了之後,皇上便對外界宣稱:華妃的事對她的打擊太大,以至於心神恍惚,歿了。

—END—


金娛說


《甄嬛傳》中的曹貴人,是華妃身邊的軍師,若將華妃比喻成老虎,曹貴人就是利爪尖牙,最後卻倒戈,給華妃致命一擊,皇上不但沒責備她,還升她的位份,襄嬪。但卻悄悄下毒處死了她,原因有五

一、曹貴人是華妃死亡的罪魁禍首

為了搬到華妃,甄嬛一步一步綢繆,其中最最關鍵的一步就是策反曹貴人,因為曹貴人知道華妃所有事情,所以當曹貴人在皇后宮中吐露華妃的事情時候,華妃沒有任何反擊之力,直接被皇上賜死了,所以因為曹貴人直接導致華妃死亡。

二、買主之人是萬萬留不得的

皇上雖然明面上升了曹貴人的位份,但是對曹貴人也是不滿意的,之所以曹貴人能有一席之地,都是華妃的幫忙,雖然華妃一直壓迫威脅曹貴人,但是溫宜得以養在身邊,全是華妃的功勞,所有計策大多是曹貴人想的,告狀的時候把自己摘了個一乾二淨,所以這樣的出賣舊主之人是留不得的。

三、華妃是皇上喜歡的女子

雖然華妃作惡多端,但是確實皇上喜歡的女人,雖然有年氏一族的原因在裡面,但是確實喜歡華妃張揚的性格,雖然在氣頭上處死了,的事後一定會回想起華妃的好,所以他只會更厭惡曹貴人。

四、這樣的母親早晚會帶壞孩子

曹貴人以為事情做的天衣無縫,但是皇上和太后這兩個後宮的老油條早已明白裡面的竅門關卡,只是表面上沒有懲分曹貴人,但是溫宜畢竟是公主,有這樣的母親做榜樣終究是禍害,必須處死她,但是不能明目張但,只能讓曹貴人身邊的人悄悄下毒。

五、心機深沉狠毒的人不能讓她存在於後宮

後宮的女人都有一定的算計,可以爭寵,但是心思狠毒之人絕不能存在於後宮,皇上和太后是容不得這樣的人存在的,就秘密給他殺了。

以上個人觀點










翻影如晴


1、皇帝要殺曹貴人的原因:

華妃指使他人放火燒了碎玉軒,皇帝必須要處置以下華妃,以正後宮風紀。但又不想讓外界覺得他薄情寡義,有了甄嬛這個新人便忘記了華妃這個舊人。就裝模做樣地問了問曹貴人怎麼處置華妃,哪知曹貴人直接就建議殺了華妃。皇帝表面不動聲色,內心卻吃了一驚。

皇帝早就看出來曹琴默背叛舊主了。“忠心”在任何君王裡都是最重要的品質。本以為曹琴默會念在華妃昔日裡照顧她的情分替華妃說幾句話,哪知曹貴人翻臉比翻書還快。今日可以背叛華妃,他日難保不會背叛皇上。曹貴人是犯了君臣之道的大忌。

皇帝並不想殺死華妃,這麼多年總有恩情在,年世蘭只是有點小性子,有點霸道,但是本質上並不陰狠,後宮之中一心最愛皇帝的其實就是華妃,和其他妃子的爭鬥完全就是為了爭寵。反觀曹琴默,華妃這些年做的出格事全部都是她在背後出謀劃策。假如背後沒有曹琴默,華妃不是個陰毒之人。

所以皇帝把華妃的過錯全部加在了曹琴默頭上,皇帝是不可能留一個如此陰毒之人作為自己的枕邊人的,曹琴默必死無疑。

2、太后要殺曹貴人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曹琴默手裡有一個女兒,公主在這樣的生母手裡豈不是有可能學壞?太后因為這個原因必殺曹琴默。


歲月品人生


皇帝殺曹貴人,一是心驚,臥榻之側豈能容得下這樣毒蠍心腸的女人;二是心疼年世蘭,原本心腸不壞的一個人,看走了眼拉攏曹貴人,如今落得這樣的下場。


太后要殺她同樣有兩個理由,其中一個和皇帝的第一個理由一樣,他們都痛恨不忠不義之人。

一個既無家世,又沒有容貌,更沒有才情的女子,如果不是攀附了如日中天的華妃,哪來的這麼多年錦衣玉食的生活?

可是曹貴人又是怎麼對華妃的呢?明著是為她出謀劃策,實際是捧殺。她為華妃謀劃的爭寵之路是靠踩著別人的屍體前行的,但劊子手這個惡名卻是由華妃背的。

比如淳兒之死。

如果不是曹貴人在看到淳兒時故意向池中投下石子,華妃怎麼會看到藏在隱蔽處的淳兒,又怎麼會在情急之下痛下殺手?

而此時的曹琴默卻陰惻惻的退開,深藏功與名。

主意她出,惡名華妃來背,曹琴默卻仍覺得自己處境淒涼,無限委屈。

華妃容不得別的嬪妃生子,曹琴默依附在華妃的身邊卻能生下溫宜公主,確實不易。華妃為了爭寵,將溫宜當做籌碼,在公主很小的時候給其喂下安眠藥,曹琴默更是痛苦。

可她卻忘了,華妃給予她的一切。

如果不是華妃將溫宜養在身邊,以曹琴默的位份怎麼可能天天見得到女兒。她最在乎的女兒,如果從小養在教養嬤嬤們的身邊,她不能時時相見豈不是更痛苦。

如果不是華妃的庇護,以她不受寵的地位,又豈能過上如今這樣滋潤的日子?她的處境,可能還不及安陵容。

這些恩情,曹琴默通通都沒有半分感念,在年羹堯被殺後,她因為擔心自己將來的處境,竟然倒戈相向出賣了華妃,並誓死要將其置於死地。

利聚而來,利散而去,多年的主僕情說棄就棄。

這樣一個賣主求榮,惡毒心腸的女人,今天可以出賣華妃,明天也可以出賣任何人,她只要活著,對後宮的安寧來說就是一顆炸彈。
所以曹琴默得死。

但在太后的考量裡,還有另一個理由。

曹琴默知道的太多,這些年她和華妃走得那樣近,保不齊知道多少年羹堯和前朝的細枝末節,但她又不像端妃那樣安分守己,這樣的人的存在對於皇家來說始終是一個威脅。如果她肯安安分分地守著名分,不會僭越到要給皇帝做決定,也許太后還能看在溫宜公主的份上暫時饒過她。

很遺憾,曹貴人似乎沒有發現自己危險的處境。

最後,太后吩咐了太醫院一致緘口,讓曹琴默的身邊人在其安神湯裡下了藥。


可憐曹貴人剛剛晉了位份,就被活活藥死。正如端妃所說,心機再深,也深不過皇帝和太后啊。


瑾湉mm


其實皇上和太后決定殺曹貴人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曹貴人自己做事過於決絕。下面我就來詳細分析一下原因:

1、皇上和太后一貫的處事風格

作為整部劇中最大的兩個BOSS,皇帝和太后一直在幕後掌控一切,前朝後宮的一舉一動都在他們眼底。而皇帝一貫處事就是對自己懷有二心的臣子總會在合適的時機除掉。就如搶奪溫太醫時疫藥方的江城江甚,甄嬛只提及了一點關於這件事情的信息,皇帝就已經下了必殺的決心。從此可以看出只要不是為自己所用的人,皇帝都會將其除之。

2、曹貴人出賣舊主已經沒有了利用價值

要說到曹貴人在這部劇中最大的用處就是在扳倒華妃的時候。其實曹貴人這一環與《琅琊榜》中梅長蘇扳倒謝玉一樣,並沒有直接在目標身上找差錯,而是藉助幕後的幫手將其拉下,只不過這個幫手卻是相當的不一樣。一個是懷著江湖情懷,恩怨分明的卓鼎風,另一個則是陰狠毒辣的後宮貴人。曹琴默將華妃扳倒之後,其實已經沒有了利用價值,不過曹琴默聰明就在,你們雖然借我的手扳倒華妃,但是我也能脫身。因此在交代全部的事情中,曹琴默永遠都是那個被主子脅迫,身不由己的母親罷了。其實只要曹琴默安分守己,沒有後面的一系列事情,也是能夠在宮中孤獨終老的。

3、對華妃過於決絕,讓皇帝太后不敢在將其留在宮中

一直沒有被捧過的曹貴人,在當時恐怕已經飄起來了。因此在看劇的時候,曹琴默被封為襄嬪的時候是多麼的意氣風發。在甄嬛正在擔心皇帝沒有將華妃處死的時候,曹琴默對於甄嬛來說是一個絕好的棋子,不管曹琴默後來建議處死華妃能不能成功,甄嬛都是贏的。華妃死最好,即便不死,曹琴默這個極度危險的人物能夠讓皇帝起殺心也是不錯的。因此在曹琴默建議皇帝處死華妃之後,皇帝立馬就和太后商量了關於曹琴默的事,狠毒是曹琴默的標籤,這樣的人留在溫宜公主身旁也是不行的。因此後來讓伺候曹琴默的宮女下毒,曹琴默卻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狠毒會害了自己。

4、沒有及時抑制住自己的慾望

其實曹琴默最真實的內心想法是在成為襄嬪之後說的:為了溫宜有個好的前程,不管前面是誰也不能擋住自己封妃,貴妃,皇貴妃德魯。在整個後宮中,壓制自己從來不敢反抗的就是華妃了,現在華妃垮了,心中的石頭落下,心情自然舒暢,看世界也就明朗許多了。自然出賣華妃都能得到襄嬪的位分,如果是將華妃趕盡殺絕那自然會得到更高的位分。當然曹琴默怎麼也不會想到,皇帝為什麼在明知華妃犯下如此多的過錯還不將其處死。

以上是大嘴巴的個人觀點,如果你有其他的看法請在下面的評論區發言。


觀點大嘴巴


劇中對曹貴人的評價是很準確的。如果說華妃是猛虎,那麼曹貴人就是猛虎上的利爪。

曹貴人在劇中智商能排前三,懷孕的時候能攀附上華妃,順利生下公主,華妃張揚,脾氣也不好,她能在華妃身邊那麼多年,深得華妃信任。

華妃得勢的時候,許多事都是曹貴人出的主意,比如勤政殿生事,讓皇帝對甄嬛有嫌隙。設計讓甄嬛跳驚鴻舞,設計嫁禍沈眉莊假孕爭寵,攛掇餘氏下毒害莞貴人等。每一次下手都乾淨利落,做事滴水不漏,於情於理都能把自己置身事外。

華妃強勢,霸氣,卻沒有曹貴人細心,如果沒有曹貴人謀劃,華妃也不能做那麼多壞事,害那麼多人。

可是當華妃顯出要失勢的苗頭,曹貴人馬上就給自己找後路。華妃故意殺死淳常在,曹貴人有意提醒甄嬛,同時又拖延了時間,賣給甄嬛一個順水人情,同時又不會暴露華妃殺人的計劃。華妃利用溫宜公主爭寵,曹貴人去給皇帝送蓮子,幾句話就讓皇帝明白華妃背後使的招。後來曹貴人直接倒向甄嬛,幫助她扳倒了華妃。

華妃倒臺,皇帝封賞曹貴人為襄嬪,暗示前朝年羹堯倒臺,後宮也需要有人出面扳倒華妃,所以曹貴人的告發是幫助了皇帝。

可是皇帝心裡也明白,很多壞事就是曹貴人給華妃出的主意,現在跳出來背棄主人,牆倒眾人推,怎麼說品行都有問題。所以皇帝封賞她,卻不寵愛她。

結果華妃被貶,曹貴人三番兩次的找機會進言,要皇帝處死華妃。皇帝對華妃是真有感情,也有這麼多年的虧欠,所以凡事對華妃留有情面,曹貴人幾次進言顯得自己格外心腸狠毒,不忠不義。

另外曹貴人知道太多事情,皇帝和太后也容不下她,所以曹貴人忍辱負重多年,一直隱藏鋒芒,也處處算計,選擇陣營戰隊,卻又常常為了自己的利益拋棄背叛隊友,這種人,皇帝心裡是非常厭惡的。最後皇帝和太后指使下人給曹貴人下藥,徹底殺人滅口。

曹貴人的死,源於她知道的太多,也源於她算計太過。可她最可憐的地方是她真的是一位好母親,她做的很多事都是在為女兒鋪路。

如果你們身邊有這樣聰明能幹,能幫助你成就一番事業,但隨時可能出賣你的人,你會選擇和她一起共事嗎?

如果你是曹琴默,你會願意為了給女兒鋪路,去機關算盡嗎?還是願意隱忍度日,一輩子平淡平安呢

《甄嬛傳》中曹貴人揭發華妃罪行,受到皇上嘉獎被封為襄嬪。但在這之後不久,皇上和太后就商量著要暗中把曹貴人賜死,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原因有:其一,皇帝雖然把曹貴人封為襄嬪,這也只是因為局勢的需要。皇上本人還是一直認為曹貴人為人奸詐,心思深沉。還有皇帝認為華妃本人心眼不壞,她之所以做了很多錯事,背後都是曹貴人挑撥的。皇上這樣想雖也有偏袒華妃的意思,但曹琴默也確實替華妃出了不少壞主意。所以這種禍水,太后和皇帝都不喜歡,也留不得。

其二,曹貴人不僅背叛舊主,還有趕盡殺絕的心思,這份毒辣連皇帝都做不到。因此皇帝認為她幸虧沒有什麼家室,否則後宮還不得亂成什麼樣。也正是因為沒有家室,皇帝才和太后決定要暗中下藥讓曹貴人慢慢地無聲無息地死去。

其三,皇上和太后認為曹貴人既然如此不堪,以後難免會帶壞溫宜公主,所以乾脆就給公主找一個思想純淨、端莊穩重的養母。所以皇上和太后才決定暗中指使太醫院給曹貴人的飯食中下藥,賜死曹貴人。


輕鬆一笑說八卦


曹貴人心腸太過歹毒,聰明反被聰明誤!

甄嬛傳中,曹貴人是個厲害的角色,她能在當年皇后瘋狂迫害皇子的時候生下溫宜公主,足以見得此人是有些本事的。之後,她依附於華妃多年,充當“軍師”的角色,在旁出謀劃策,助紂為虐。借用端妃的評價就是“倘若華妃是猛虎,那麼曹貴人就是那傷人的利爪”。

曹貴人做事縝密,滴水不漏,華妃做的壞事,基本都是曹貴人出的主意,比如勤政殿生事,讓皇帝對甄嬛有嫌隙,設計嫁禍沈眉莊假孕爭寵,攛掇餘氏下毒害莞貴人等。每次都是借華妃之手,事情做的乾淨利落,將自己置身事外。

在華妃倒臺後,曹貴人非但沒有受罰,反而因為舉報華妃罪行有功,進了封位。但此後不久,皇上和太后便設計將她毒死了,對此,小編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華妃倒臺後,曹貴人多次明裡暗裡的建議處死華妃,可謂是絲毫不念及舊主情誼,在所有人都在對華妃的事情觀望的時候,曹貴人提出這麼狠毒的建議,使得皇上和太后更加看到了她的心思歹毒。皇上和太后是斷不能容下這種陰險不忠的人的,說不定哪天就害到自己頭上。

其次,華妃性格跋扈,但是並沒有多少手段,作為依附華妃多年的身邊人,想必大家都能想到是曹貴人在背後出的這些壞主意,樁樁件件的案件,足見此人的狠毒和心思縝密。皇上對華妃算是尚有一絲情誼的,而曹貴人在皇上尚未處置華妃的時候,告發華妃,使得華妃不得不死。況且,之前給華妃出了那麼多壞主意,就算皇上有意偏袒,也沒有辦法。使得這個人更加可恨。

最後,溫宜公主有曹貴人這樣一位生母,怎麼能夠教的好呢,為了避免她教壞皇室子嗣,自然也是要將她處理掉的。


趣點搬磚工


曹貴人之死是皇上與太后的決斷,在此之前,皇上還因為曹貴人揭發華妃有功,賜予了襄嬪的位分,原本想要通過背叛華妃,攀上甄嬛這名潛力股時,卻被身邊的奴才下藥毒死了。

我認為皇上和太后殺害曹貴人的主要原因有4個:

1. 曹貴人本就是華妃的“謀臣”,作惡多端,本就該死

之前沒有處置這個曹琴默,就是怕打草驚蛇。

當時年羹堯的勢力非常大,華妃又得皇上的恩寵,曹琴默依附在華妃身邊,替她出了不少的餿主意,皇上與太后心知肚明,但就像皇上說的那樣,後宮與前朝的事,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一直沒有動這個曹琴默。最後殺她,也是因為她沒有家世,孩子也可以讓別人養,殺她沒有後顧之憂。

2.皇上想替華妃出口氣

曹琴默因為長期在華妃身邊,受到歡宜香的影響,差點生不出溫宜公主,是華妃救了她一條命,也正是因為華妃,溫宜公主才得以養在她自己身邊。但最後曹琴默居然把自己做過的壞事推的一乾二淨,出賣舊主(還進言要殺死華妃)。皇上處理曹貴人,也是替華妃出氣(雖然皇上廢棄了華妃,但對華妃還有點感情)。

3.以儆效尤,意圖掃除後宮不正之風

皇上做的雖然悄無聲息,但後宮的人都是心知肚明的,出賣舊主,作惡多端的人是沒有好報的,這也是在給後宮諸嬪妃一個警告。

4. 為甄嬛掃除不利因素

我們都知道,當時扳倒年羹堯的,甄家就是其中的功臣,曹琴默這樣做,明顯是在投靠甄嬛,皇上殺掉這個人,也是想給甄嬛一個清靜,不要讓曹琴默這種人,影響了甄嬛甚至迫害甄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