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有三處可供建國,為何偏偏選了會被阿拉伯仇恨的巴勒斯坦?

langman莘蒂


豈止三處,有若干處。1917年的《貝爾福宣言》,英國同意幫助以色列人在巴勒斯坦建國。1927年,英國政府同意託管巴勒斯坦地區時,再次確認了上述承諾。英國人向猶太人提供的建國地區包括:西奈半島、巴勒斯坦和南美的巴塔哥尼亞。

二戰之前和二戰期間,蘇聯和日本為了大量吸引猶太資金,也表示願意為猶太建國提供幫助。蘇聯人稱計劃將遠東地區交給猶太人,日本則提出,其佔領下的中國東北,可用於猶太建國。此外,德國佔領法國後,法國同意每年在馬達加斯加島安置100萬歐洲猶太人。

那時馬達加斯加還是法國的殖民地,但終因離歐洲太過遙遠,移民計劃未能實施。南美的巴塔哥尼亞當時無人居住,遠離歐洲和猶太民族的誕生地,所以從一開始猶太人就未予以考慮。猶太人對蘇聯的提議毫無興趣。

因為蘇聯對猶太人的迫害和驅趕,也是有目共睹,在蘇聯人包圍的地區建國,無異於與虎謀皮。當是不少猶太復國主義者對我國東北地區表示了較大的興趣,也先後有數萬人移民來此。但日本政策改變之後,再次驅逐了來到東北的猶太人。

再回過頭來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在古代叫迦南,當然,迦南不止於此,還包括了更廣大的地區。根據《聖經》,上帝選擇了以色列人去發揚光大他的教義,因此將迦南這片“流著牛奶和蜜糖”的土地,許給了以色列人。最早的猶太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

猶太國王大衛,曾統一了整個巴勒斯坦地區,在公元前11世紀建立了強大的以色列王國,那是古猶太人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興起於19世紀末期的猶太復國主義,將建立強大的以色列王國視為理想。把回到錫安山當作終極目標,因此他們被稱叫“錫安主義”。

錫安山位於耶路撒冷,是幾大宗教的聖地,相傳耶酥被捕後在此走過一條長長的苦路,最後在此遇難並在此復活。對以色列人而言,錫安山、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是他們的故土更是精神支柱,是上帝賜予及祖祖輩輩們生活繁衍之地。

雖然歷經千年的驅趕,但20世紀初的巴勒斯坦,還有不少猶太人,隨後更有大規模的移民潮。單是1924-1929年的5年間,就有25萬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猶太人來到巴勒斯坦。過多的猶太移民,引發巴勒斯坦地區種族衝突不斷。

1939年,英國託管政府發佈關於巴勒斯坦問題的白皮書,規定未來5年內,猶太移民的配額只有7.5萬人。而同時,歐洲的反猶太排猶太浪潮一波比一波殘酷。公開移民不成,大規模的偷渡潮,源源不斷地將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送到巴勒斯坦。

到1948年以色列建國前,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已遠遠多過阿拉伯人。而且一些社會組織和功能,如基布茲、軍隊、情報機構,已基本具備。所以,無論從歷史、宗教、政治、文化、民族心理、以及國際環境上講,猶太人選擇在巴勒斯坦建國,都順理成章。


世界真的很大


猶太人建國的地方其實不止有三處,英國給猶太人提供了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埃及的西奈半島、以及現在的巴勒斯坦等地。在這幾處地方中,巴塔哥尼亞是無主之地,西奈半島和巴勒斯坦處於英國的控制之下。

除了英國以外,蘇聯和日本也給猶太人提供了建國之地。蘇聯提供的區域是遠東地區,即現在的俄羅斯猶太州,位於黑龍江北側。而日本提出的區域則位於我們的東北,當時正處於日本的侵佔中。

不過,對於蘇聯的土地,猶太人是沒有興趣的,因為首先是遠東的猶太州天寒地凍,位置不好。其次,猶太人即便在蘇聯的土地上建國,其結果最大限度只能是成為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同樣被蘇聯控制,這和不建國並沒有什麼區別。

而對於日本提出的建國之地,猶太人是非常感興趣的,並已經遷徙了數數萬人前往這個新的家園。不過,日本人的計劃從頭至尾都是一個陰謀,在猶太人被日本人利用完成以後,猶太人還是被趕了出去。

所以,猶太人建國的最終希望只有留在了英國提出的方案之上。但是對於英國提出的三個地區,猶太人基本上是毫無疑問就選擇了巴勒斯坦。因為相比較之下,巴勒斯坦的優勢很大,而其他兩處地區的劣勢也非常明顯。

首先,在猶太人建國以前,巴勒斯坦地區已經陸續遷來了大量的猶太人,這些人在巴勒斯坦已經漸成規模;其次,巴勒斯坦距離猶太人集中的西歐、蘇聯都非常近,距離歐洲文明也最為接近;再則,巴勒斯坦有耶路撒冷;最後,猶太人在2000多年前正是從巴勒斯坦地區出走的,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至於巴塔哥尼亞和西奈半島,則完全沒有巴勒斯坦這些優勢。相反,巴塔哥尼亞在南美最南端,距離世界主要大國都非常遠,且巴塔哥尼亞屬於南半球高緯度地區,氣候惡劣,不適宜單獨建國;而西奈半島,完全就是一片沙子,猶太人縱然能改造巴勒斯坦的部分沙子,但是對於龐大更多的西奈半島,猶太人還是有心無力的。



蘇綻


很多處。

一,哈爾濱,中央大街就是猶太人建的,二戰後退出。

二,俄羅斯,在遠東有一個叫比羅比詹的地方,他是猶太自治州的首府。太窮太冷,地理差,陸陸續續回歐洲。

三,南美洲,這是歐美盟國的初步構想,但被猶太人拒絕。

四,巴勒斯坦,在《聖經舊約》記載那是遍地都是牛奶和蜜的地方。

為何獨愛這一處? 猶太人的聖經就誕生在這,如果你是基督徒,請打開《舊約》最後幾頁,那地圖就是猶太人的家,信仰不可撼動。 他們被外族人入侵和奴役,歷經千難萬險,先知摩西帶領猶太人走出埃及回到了巴勒斯坦。

象徵苦難猶太人的“哭牆”在這。他們的聖地耶路撒冷在這。他們的聖經《舊約》還衍生出—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同樣是他們的聖經。這是精神家園,哪都比不了。流浪2000多年了,該回家了。

根據聖經記載,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是一個父親,是親兄弟。


閻大嘴


其實選那都一樣,只不過會與不同族群的人拉仇恨,選在了巴勒斯坦地區,生活在該地的巴勒斯坦人與猶太人(今天的以色列人)不共戴天,選在其他地方,當地的族群自然還會與猶太人不共戴天。(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比如說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為了非法開發被其佔去的中國東北,以獲得侵華的物質保障,對猶太人掌握的財富和人口資源非常覬覦,在1938年的時候便發佈了招攬猶太人到東北參加開發的計劃,條件就是允許猶太人逐漸在此地建國。

當然,這事兒當時是沒弄成,隨著日本的戰敗,遷移到中國東北的幾萬猶太人大軍,也迅速退出這一地區,假如他們留下來了還要想著“猶太復國主義”在中國東北地區落地生根,恐怕遭遇不會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德國的遭遇好到哪裡。


中國東北地區不是巴勒斯坦地區,中國人也不是軟弱的巴勒斯坦人,在這裡強行建國,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砧板上的肉,最終會落得個隨意被宰割的下場,因為猶太人屬於外來族群,經過兩千多年的流浪,到哪裡他們都屬於外來戶,都會被當地的“土著”族群排斥,時間那麼久,就算真是你的也成了別人的了。

更何況中國東北地區根本就不具備猶太復國的條件,其他的還有英國殖民帝國控制下的今西奈半島、東非的烏干達,甚至還有像馬達加斯加島這樣的世外桃源,這些地方有的比巴勒斯坦地區的生存條件要好的多。

但說來說去,最可能的還是巴勒斯坦地區,因為猶太人曾經就是在這一地區生存的,根在那裡,再一個就是耶路撒冷的存在,這個被基督教、天主教和猶太教奉為聖地的地方,註定要成為猶太人的心靈歸宿,這些因素最終決定了猶太人把猶太復國主義落地在了巴勒斯坦地區。


歷史三日談


自古以來猶太人就以聰明聞名,所以歐洲的一些國家一直不是很喜歡他們,到了二戰的時候,納粹因為種族歧視開始屠殺,所以猶太人紛紛逃跑,到了世界各地。後來在巴勒斯坦建國,讓這個流浪的民族有了居住地,但是中間有2000年的亡國曆史,因為一直在逃亡等等失去了人口的優勢。2017年統計,共有1400萬猶太人,有二分之一的都住在以色列。當時他們在建國的時候,還得到了英國等很多大國的認可,並且為他們推薦了很多個地點,有非常多的地方可以選擇,但是他們卻選擇了跟阿拉伯有仇的巴勒斯坦,這是為什麼呢?

備選地


這些地方中,美國人送的巴塔哥尼亞,位於南美洲,面積有68萬平方公里,是最大的,但很奇怪的是他們沒有選擇在這裡建國,而是選擇了面積很小的巴勒斯坦。巴勒斯坦當時只有2.7萬平方公里,建國之後,經過五次的擴張,土地雖然一直在擴大,但現在也不到2.5萬平方公里,就算是把整個國家都佔了,也不會很大。這也影響著以色列一直沒有戰略收縮空間而感到緊張,認為很憋屈。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放棄了大的國家呢?

主要是這裡靠近南極,氣候非常的寒冷,幾乎沒什麼人,這對不能抗寒的猶太人來說是萬萬不能的。另外這裡土地貧瘠,沒辦法進行耕種和開發。這裡距離世界的中心很遠,對猶太人的發展很不利,就算是以色列再大,也得不到世界的認可。

第二個是西奈半島。在拒絕了巴塔哥尼亞之後,英國人發現了他們的計劃,於是把殖民地西奈半島,推薦給他們當復國的基地。這裡有6萬平方公里,經過一系列協商之後,這裡的各方面條件都很好,但是荒漠的地方比較多,氣候乾燥,比較缺水。


第三個是烏干達地區,英國被拒絕之後,再次提供了非洲的殖民地。分給他們的面積有5萬平方公里,位置是處在非洲,但是氣候還可以接受,降雨量也比較可觀的。不過代表們在商量的時候認為,這裡確實很好,但是距離他們要活動的歐洲實在是太遠了,所以在1903年的商討大會上,還是被大家給否決了。第四個是中國的東北地區,是被日本人承諾出去的,但是最後因為戰爭的原因,沒能成功。

第五個是巴勒斯坦地區,其實在1903年的時候,在上一個方案失敗之後,猶太人就已經明確表達,國家只會建立在巴勒斯坦,其他的地方一律排除,所以後來的在中國建立,也只是單方面的一廂情願。猶太人之所以很喜歡巴勒斯丹地區,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這裡,這裡的宗教和他們是很符合的。1948年的時候,聯合國通過了方案。經過了這麼久的戰爭之後,現在的以色列在世界上也成為了強國,猶太人終於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家。


春秋亂舞


1948年5月14日,對於猶太人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以色列正式成立。至此,猶太人,這個已經在世界上輾轉數千年的古老民族,終於實現了“復國”夢,他們有了自己的國家,以色列。不過,客觀地講,以色列的地理位置並不出色,它地處地中海東南沿岸,北靠黎巴嫩、東臨敘利亞、南近埃及,而它本身所在的巴勒斯坦,以前居住的也都是阿拉伯人。

可以說,猶太人選擇在巴勒斯坦復國,就是選擇陷入阿拉伯人的包圍當中,觸犯阿拉伯人的逆鱗,直面阿拉伯人的仇恨。這對於一個在世界上顛沛流離兩千多年,歷經艱難險阻,多次瀕臨滅絕的民族來說,似乎不是一個穩妥的選擇。而且,猶太人並非沒有選擇,在他們復國時,英美等國還給了他們其他的方案,比如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地區和扼守蘇伊士運河的西奈半島,以及非洲的烏干達。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令猶太人放棄了這些地方,選擇危險的巴勒斯坦呢?

其實,以色列選擇巴勒斯坦,也是經過一番糾結的。巴勒斯坦本身不是一個合適的建國地方,它已經被阿拉伯世界包圍,且氣候乾旱,水資源短缺。但是,其他備選方案和巴勒斯坦相比,其實更差。

不論是巴塔哥尼亞地區,還是西奈半島,亦或是烏干達,它們都存在一個致命問題,即氣候嚴重乾旱,水資源短缺,環境惡劣。比如巴塔哥尼亞地區,常年極度寒冷,不適宜猶太人居住。西奈半島疆域遼闊,地理位置重要,但它水資源嚴重短缺,根本不足以支撐大量的猶太人定居在此。烏干達更不用多說,環境惡劣,且距離“文明世界”遙遠,工業基礎薄弱,經濟落後,難以發展。巴勒斯坦與這些地方相比,在環境上是最好的。

當然,除此以外,促使猶太人選擇巴勒斯坦進行復國的,還有他們的信仰。猶太人的遠祖希伯來人曾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區,所以這裡是猶太人心中的故土。而且,猶太人大多信仰猶太教和基督教,位於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和基督教的聖城。猶太人相信,巴勒斯坦地區是他們的“聖地”和“應許之地”,所以儘管這裡不適宜復國,但猶太人一直想在這裡建立起自己的國家,恢復“猶太之國”。

而且,巴勒斯坦地區位於阿拉伯世界中心的同時,距離歐洲世界也不遠。英美等國是猶太人復國的推動者,選擇在這裡復國,可以方便接受歐洲諸國的支持和援助,同時不至於遠離文明中心。

猶太人知道選擇巴勒斯坦,也就意味著要和阿拉伯世界開戰,他們要面對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怒火。可是猶太人沒有選擇,他們要的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復國,烏干達等地無法滿足他們,剩下的,便只有巴勒斯坦了。


歷史戰爭


闡釋君為你解答為何猶太有諸多地方可供選擇建立國家,卻偏偏喜歡建立在由阿拉伯國家環繞的巴勒斯坦地區,也因此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進行了數次戰爭,至今和巴勒斯坦每年還有地區摩擦。

1.猶太起源,瞭解猶太建國需要先了解猶太民族的建立和組成

猶太人,也稱為猶太民族,屬於閃米特人,和阿拉伯人同宗,所以說猶太人本質上和阿拉伯人區別不大,猶太人的成就和其教育和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

根據猶太教(Judaism)律法《哈拉卡》的定義,一切皈依猶太教的人(宗教意義)以及由猶太母親所生的人(民族意義)都屬於猶太人。猶太人發源於西亞的以色列地或希伯來地。

所以說猶太人一定意義上也並侷限於人種。

猶太人的祖先名字叫雅各(阿拉伯發音為葉爾孤白),雅各是以撒的兒子、亞伯拉罕(阿拉伯發音為易卜拉欣)的孫子,後來改名叫以色列,意思是“與神角力者”,而且因為他在和神搏鬥的時候傷了腿筋,所以猶太人在宰殺動物時都要把腿筋挑出來丟棄。所以說猶太人也屬於亞伯拉罕的子孫,隨著時間發展逐漸形成自己的文化和民族風格,由於波斯帝國和羅馬帝國的崛起,猶太人相繼抵抗,都被這兩大帝國所打壓,最後猶太民族不得不四散而去。

猶太人遍佈歐洲各地,以及在二戰時期在中國的東北和上海也有大量的猶太人存在,在一戰時期主張建國的猶太人並不是多數,因為雖然猶太民族在他國待遇不佳但是隨著猶太人精明的商業頭腦,像羅斯柴爾德這樣的猶太家族更是控制著戰爭和貨幣,但是這一切似乎是歷史的選擇,主張猶太人獨立運動的負責人魏茨曼發明了丙酮,幫助英國製造出了高能炸藥,從而獲得了戰爭的勝利,而奧斯曼帝國也因為戰敗而解體,這才有了英國政府想幫助猶太人復國的《貝爾福宣言》,英國起初想要給猶太人的地方是,屬於英國殖民地的西奈半島,雖然這裡領土廣,但是多數屬於沙漠

還有中國的東北,非洲,以及南美洲等地,雖然這些地區各有優點但是對於猶太人來說,還是他們聞名的發源地最為有歸屬感。

選擇巴勒斯坦地區是遊子歸鄉

因為猶太人民最早就是在該地區向世界四散發展,在經歷二戰德國法西斯對於猶太的迫害,猶太人更加堅定要建立自己國家,並以武力捍衛自己的民族尊嚴,二戰之中有數百萬猶太人被屠殺,這是血得教訓,當時中東地區,並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大國,包括阿拉伯聯盟也不過是徒有其表,沒有也需要在中東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陣營的存在,所以在中東建立國家可以說是一拍即和。1947年11月,聯合國通過聯合國第181號決議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決議規定,在2.7萬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領土上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耶路撒冷國際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告成立。由於這項決議對土地的分割極為不公平,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強烈反對,阿拉伯國家的票數一共只有六票,根本無力挽回。阿拉伯人反對該決議,未建立阿拉伯國。結果發生5 次阿以戰爭。然而阿拉伯國家,包括埃及,是敘利亞等國雖有不滿但是戰力和以色列部隊相比相差太多,阿拉伯陣營和以色列進行了五次中東戰爭都無法大敗以色列軍隊。

反而造成己方平民和軍隊的大量傷亡。這就是以色列選擇巴勒斯坦地區的原因。可以說深思熟慮並且得到美國支持的決定。


闡釋君


不止三處。

猶太復國運動興起的之初,堅持主張復國的猶太人認為最理想的復國地就是巴勒斯坦地區。為了實現這個夢想,1840年代,不少歐洲猶太人還專門為此移民,拋棄自己在歐洲的產業,跑去巴勒斯坦建立定居點。

不過,由於當時巴勒斯坦屬於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奧斯曼蘇丹不可能允許猶太人在自己的地盤上建立國中之國。並且當時的猶太人也大多數對建國不感興趣,認為自己就是歐洲人,沒必要跑去巴勒斯坦單獨建立一國(比如德國猶太人認為自己就是德國人,法國猶太人認為自己就是法國人)。因而早期的巴勒斯坦復國計劃由於得不到廣泛支持,就這麼被擱淺了。

巴勒斯坦計劃失敗後,又過了幾十年。到了上世紀初,由於沙俄迫害猶太人,猶太復國運動的領導人赫茨爾(以色列國父)就在1902年求助於英國,向當時擔任英國殖民地事務大臣的張伯倫(就是後來執行綏靖主義的那個窩囊首相)建議,希望英國能將埃及的西奈半島劃給猶太人建國。

赫茨爾表示,建國之後,猶太國可以作為英國的附庸存在。張伯倫對此事感興趣,於是他就牽線搭橋,幫助赫茨爾與英國最高當局進行約談。

事後,這一計劃被稱為“西奈半島計劃”。這是猶太人除了巴勒斯坦外,選定的第一個備選建國方案。

不過,由於英國當局有自己的小算盤,所以“西奈半島計劃”被英國直接拒絕。



英國最高當局否定了赫茨爾提出的“西奈半島計劃”後,遂即就向他拋出了一個新的“英屬烏干達計劃”。

所謂“英屬烏干達計劃”,是指英國當局在英屬烏干達殖民地劃一塊地(大約1.3萬平方公里),送給猶太人,作為猶太人建國的家園。條件是猶太人成立的自治政府要做英國政府的附庸。

說到這裡插一句:“英屬烏干達計劃”雖然名為烏干達,但英國人劃出的土地,實際上是在現在的“肯尼亞共和國”境內。

很多人望文生義,看到“烏干達”三個字就以為是現在的烏干達共和國,並且還在文章裡面配烏干達的地圖,這是不對的。


“英屬烏干達計劃”提出後,立即在猶太人中引起了爭議。

堅持在巴勒斯坦復國的猶太人強烈反對,他們認為要麼就別復國,既然要復國,那就應該回去巴勒斯坦。因為他們認為只有巴勒斯坦才是猶太民族唯一的家園。

而無所謂在哪裡復國的人則認為,奧斯曼帝國不會同意猶太人在中東建國,與其繼續做不切實際的白日夢,倒不如現實一些,就去英屬烏干達殖民地復國算了。

1903年,兩派猶太人對於爭論,進行了一次公開投票。這次投票的結果是295同意,177票反對。“英屬烏干達計劃”獲得了通過。

第二年,猶太復國組織派了三位代表前往肯尼亞進行考查。後來,這三個代表在肯尼亞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考察後,給出的一致意見是:雖然肯尼亞與歐洲氣候相似,比較適合歐洲的猶太人居住,但高原上充滿危險的野生動物,而且當地的土著居民可能也不會接納猶太移民。

代表們的意見傳回到歐洲後,猶太復國組織高層認為肯尼亞不適合猶太人建國,於是便在1905年做出決定,婉拒了英國政府的提議。

一部分猶太人士認為拒絕這項提議是個錯誤的決定,他們就另外成立了一個叫“猶太領地主義”的組織,公開主張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建立猶太家園,不必執著於巴勒斯坦。在這些人的宣傳下,還真的有一些猶太人移居到了肯尼亞。一直到現在,非洲還有這些猶太人的後裔。



“英屬烏干達計劃”被猶太復國組織婉拒後,堅持在巴勒斯坦復國的猶太人再度佔了上風。這些人猶太人到處宣傳,並取得了包括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南非總理揚·史末資、捷克斯洛伐克總統托馬斯·馬薩里克、意大利的哲學家和歷史學家貝內德託·克羅齊、紅十字創始人和“日內瓦公約”的作者亨利·杜南等一眾歐洲知名人物的支持。

1920年,英國逼迫奧斯曼帝國吐出了巴勒斯坦,巴勒斯坦變成了英國的殖民地。主張在巴勒斯坦復國的猶太人彷彿看到了希望之光,便極力遊說英國政府,希望英國能將巴勒斯坦讓出,以作為猶太人的復國地。

英國政府由於受到國際輿論的壓力,表面上對猶太人是非常得支持,但實際上卻因為極度不情願,淨幹“攪屎棍”的勾當。

從1920至1939年期間,實際上仍然沒有多少猶太人能移民到巴勒斯坦。因為英國政府對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做了很多限制。



英國假仗義,真小人的行為讓一向跟英國關係不好的蘇聯看到了噁心英國的機遇,於是蘇聯就提出了所謂的“猶太自治州計劃”。

從1928年至1940年,加入猶太自治州的猶太人總計超過十幾萬。

不過,蘇聯的這個計劃也是失敗的。因為猶太自治州太偏僻了,歐洲的猶太人根本就看不上那個原始森林地區。並且,事實上蘇聯境內的猶太人也瞧不上猶太自治州。(蘇聯當時有兩百萬猶太人)

所以,蘇聯的“猶太人自治計劃”,最後也是失敗的。

就在蘇聯搞猶太自治州的時候,跟蘇聯不對付的日本看到了噁心蘇聯的機遇。於是日本人也推出了自己招攬猶太人的計劃——“河豚計劃”。

1934年,即蘇聯猶太州建立的當年,該計劃首次在日本首次提出。四年後的1938年,該計劃在“五相會議”上得到了通過。

這份計劃具體來說,就是日本將計劃招攬數千名、或者數萬名猶太人定居在中國東北或者上海,准許他們成立一個附屬於日本的猶太人自治政府。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取悅美國,特別是美國的猶太人,推動這些猶太人向日本投資。同時又取悅猶太人這個大群體,吸引富豪猶太人移民日本。


不過由於日本在1941年加入三國軸心,迫於德國的壓力,這一計劃並沒有真的實施。



日本放棄“河豚計劃”的前一年,納粹德國也提出了一份他們安置猶太人的計劃——“馬達加斯加計劃”。

注意了,這個計劃不是“猶太復國”計劃,而是“屠殺猶太人”的計劃。很多人把這個計劃也列入猶太人的復國備選地,這是很無厘頭的。

1940年法國戰敗前夕,納粹德國外交部猶太局局長弗朗茨·拉德馬赫向希特勒正式提出了這一計劃。

這個計劃簡單的說就是分四步走:

第一步、法國投降後,逼迫法國將馬達加斯加劃給德國;

第二步、向英國發動進攻,並擊敗英國;

第三步、英國投降後,徵用英國商船,將納粹德國佔領區內的所有猶太人全部運到遙遠的馬達加斯加島監管;

第四步、利用馬達加斯加的特殊性(四面環海的島,不方面逃跑),納粹武裝份子將會慢慢折磨猶太人,直至全部折磨死為止。

不過,由於德軍沒有擊敗英國,沒有徵用到英國商船,並且英國海軍還在公海上對德軍進行封鎖,德國也沒有那麼的船去運猶太人,因而這一計劃也就告吹了。(之後納粹分子對猶太人進行了大屠殺)


二戰期間,由於要收買人心,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重提“英屬烏干達計劃”。但此時猶太復國組織內部已經完成了整合,決定全力準備在巴勒斯坦建立家園,並且反對所有在其它地區建國的所有提議,以免影響他們爭取英國政府放寬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人數限制。

所以丘吉爾的這個計劃被猶太人直接拒絕。

1947年,聯合國巴勒斯坦問題特別調查委員會建議,巴勒斯坦西部應分割成一個猶太國家和一個阿拉伯國家,以及一個由聯合國控制的“耶路撒冷獨立個體”。

這個分區計劃於1947年11月29日通過,成為聯合國大會第181號決議。最後,各國對這個決議進行投票,取得的33票贊成,13票反對,10票棄權的結果。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復國的計劃最終成功。

以上就是猶太人復國的全過程。

從這個過程中可以看出,猶太人復國的選擇不止三個,但是由於一些客觀因素以及猶太人對在巴勒斯坦復國的強烈執著。最終那些計劃都沒有成功。


除了以上列舉的區域外,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高原曾經也是猶太人計劃的復國備選方案之一。這個計劃是由前面提到的以色列國父赫茨爾提出的建議。他認為阿根廷地域遼闊,人口稀少,氣候溫和,適合猶太人居住。

但是要注意了!很多人說這個建議是美國人提出的猶太計劃。這裡強調一下,不是的。這並不是美國的主張。而就是以色列國父赫茨爾的個人想法。他因為在阿根廷待過幾年,所以他就提出了這個主張。

後來在赫茨爾的影響下,還真有一些猶太人抵達了阿根廷,併成為了阿根廷牛仔,在當地購買土地,建立殖民地。巔峰時期,在阿根廷的猶太人數量高達20萬人。

不過,殖民阿根廷的猶太人也不成功,他們沒有建國,而是最終融入了阿根廷社會。上世紀七十年代,由於阿根廷軍政府迫害猶太人,導致阿根廷的猶太人大量外遷,所以現在在阿根廷的猶太人也就沒多少了。


Mer86


以色列建國的原因有多種,可以說是多種因素的集合,也就是所謂天時地利人和集一身的結果。在19世紀末猶太復國主義理念提出來的時候,其實真正付諸行動支持的猶太人並不多,原因有兩個,一是猶太人在歐洲雖然遭到歧視,但總體來說小日子過的還不錯,缺乏迴歸的動力。二是當時這裡屬於奧斯曼帝國,就算是移民過來了,你也不可能在這裡建一個國中之國。因此復國這個理念也就是說說而已。但歷史就是這樣巧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猶太復國主義領袖魏茨曼發明了丙酮,幫助英國製造出了高能炸藥,從而獲得了戰爭的勝利,而奧斯曼帝國也因為戰敗而解體,這才有了英國政府想幫助猶太人復國的《貝爾福宣言》。而隨著後來歐洲、德國、俄國等地對猶太人的迫害日益嚴重,許多猶太人需要找一個落腳的地方,於是這裡成為了一個最好的選擇,選擇巴勒斯坦的原因一是這裡是他們的故鄉有歸屬感;二是很多國家不收留他們。於是這裡的移民數量迅速增長。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很多集中營以及世界各地的猶太倖存者深切感到了需要有一個祖國保護自己,於是不管這裡是不是適合他們生存,開始大量移民至此。隨著猶太人口的不斷增長,他們與當地的阿拉伯人甚至英國統治者產生了矛盾,甚至時不時會出現武裝衝突,因此國際上對巴勒斯坦分治的呼聲越來越高,而此時的英國似乎有點後悔當時支持猶太人建國的決定了。但此時出現了一個很弔詭的現象,一向在重大問題上有著嚴重分歧的美國和蘇聯,在巴以分治問題上竟出奇的一致,都堅定的支持巴以分治。估計是當年美國想在這裡建立一個民主國家給自己在中東增加一個盟友;而蘇聯希望在這裡建設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也給自己增加一個盟友,因為當時猶太復國主義的主要領導人幾乎都來自蘇聯和東歐,而且當地的猶太地方機構是一種類似於集體農莊的“基普茲”,與蘇聯的社會主義集體經濟不謀而合。所以在巴以分治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投票時,美蘇兩個陣營的國家幾乎全都投了贊成票,英國也沒提出反對而是投了棄權票,阿拉伯國家幾乎都投了反對票,最終以多數票通過巴以分治的181號決議。也就是說以色列的建國是水到渠成,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全都搞在一起了。

其實不是其他地方不好,而是不適合。尤其是缺乏歸屬感。其實巴勒斯坦這塊地方沒有任何資源,還特別缺水,土地貧瘠,對於戰略來說還是一個狹長地帶缺少戰略縱深,對於強敵環伺的猶太國來說一不小心就會滅國滅族。但這裡有著他們篤信的宗教和聖殿,這裡有他們祖先的“應許之地”,只有回到這裡才會有歸屬感和向心力。


擼貓故事


作為世界上一個非常優秀的民族,猶太人的命運是悲慘,之前一直都被其他的民族奴役,二戰結束之後,終於在美國和蘇聯的支持下有了建國的機會。要知道當時提供猶太人建國的地方共三處,為何猶太人執意要選擇被眾多阿拉伯國家包圍的巴勒斯坦地區呢?

關於猶太人的復國運動最早還要追溯到十九世紀末,有猶太人就發出了復國的號召,希望猶太人能夠前往耶路撒冷這個地方建立自己的家園。


但是,出於很多猶太人已經在歐洲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們安於現狀,缺少復國的動力,要想讓他們這些人邁出復國這一步,就需要給他們足夠的理由,當年來看,並沒有什麼具備說服力的理由。

不僅如此,當時前往巴勒斯坦建國也是一件不現實的事情,十九世紀末的巴勒斯坦地區隸屬於奧斯曼帝國,猶太人要想在這裡建立國家將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即便是猶太人在這裡建立國家,他們的生活還是寄人籬下,和之前並不會有多大差別,甚至還可能遠不如從前。

在一戰結束後,奧斯曼帝國解體,巴勒斯坦地區開始接受英國人的管理,於是,一些猶太人開始向這裡移民,當然了,這也為二戰中的大量移民打下了基礎。


到了二戰中期,德國人對猶太人的欺壓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猶太人逃往巴勒斯坦地區,在二戰結束之時,這裡的猶太人數量和規模已經有了超過當地阿拉伯人的苗頭了。

隨著猶太人越來越多,英國人對這裡的管理越來越費力,於是在英國人的支持一下,原來的阿拉伯人成立了約旦,不過那些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混居的地方仍然受到英國人的管理。

其實在這個二戰中期,猶太人就已經在這裡建立了堅實的根基,建立國家的困難和挫折也不像從前那麼大。而且當時出於希特勒殘忍的行為,國際社會普遍對猶太人存在同情的態度,不過這個意見反而被猶太人的高層拒絕了。

因為他們認為時機未到,畢竟他們雖然認準了巴勒斯坦這個地方,想在這裡建國,但那個時候的英國還沒有完全退出巴勒斯坦地區的統治。


二戰結束之後,猶太人終於有了機會,在巴勒斯坦的一小塊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但是,猶太人剛剛建國就遭到了阿拉伯國家的圍攻,以色列自然不是這些國家的對手,但是在美國的支持下,以色列沒有倒下。

接下來的幾十年裡,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的恩怨一直都要延續,但是,之後的每次戰爭中,都是以以色列的勝利告終,而且以色列的國土面積也得以擴充,此時的以色列在阿拉伯地區的地位已經穩定了。

今天的以色列,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它卻成為了中東的一個“超級大國”,人均年收入超過4萬美元,遠遠超過了周邊的阿拉伯國家。

而且,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猶太人不僅富有智慧,還是一個勤勞,擅長創造奇蹟的民族,它在敵國林立的中東地區上,依舊能夠讓本國獲得突飛猛進發展,這實在是不可思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