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價格如果降至親民水平,會出現什麼影響?對購房者是好事嗎?

房價作為群眾十分關心的話題,大部分人都希望能夠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但是現實情況卻是房價處於高位,很多人面對這樣的高房價只能“望而卻步”。

對於這樣的情況,房地產市場也進行了調控,希望房價能夠處於穩定的水平,不要出現大漲或者大跌的情況。但是對於房地產市場的調控,購房者一般會出現這樣的狀態。在房價上漲具備充分動力時,很多人都買不起房。但是市場出現低迷情況,房價難以預測時,他們又不敢購買。對此很多人好奇,按照現在的市場趨勢,房價真的會出現下降的情況嗎?

房子價格如果降至親民水平,會出現什麼影響?對購房者是好事嗎?

在房價一直處於高位時,很多人都希望房價能夠降低至一個親民的水準。那麼房價到底降至怎樣的程度,才能算是親民呢?這一願望真的有可能實現嗎?

目前來看想要達到親民的水平,還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影響房價上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既有人為因素,也有供需以及經濟等方面的因素。等到購房市場留下的都是自住或者改善為主的人群,投機炒房人士在市場徹底消失,那麼房價才能真正迴歸到合理的水平。

房子價格如果降至親民水平,會出現什麼影響?對購房者是好事嗎?

當然這並不代表房價一定會下降,樓市調控的目的是為了房價保持平穩的發展狀態,大漲或者大跌的情況都不是市場希望看到的。當然我們也可以做出一個假設,如果房價真的能夠降低至親民的水平,社會又會出現怎樣的變化呢?

首先過度依賴房地產市場的局面會大大降低,因為地方政府在土地財政這方面的收入會減少,那麼就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經濟結構轉型以及產業結構轉型等方面。這也就意味著國內高科技以及高端製造業會有著更大的突破,那麼居民消費和投資水平相應也會提升。

房子價格如果降至親民水平,會出現什麼影響?對購房者是好事嗎?

其次銀行貸款會有部分流向實體經濟,國內實體經濟的發展也能夠得到壯大。畢竟一直以來高房價具有虹吸作用,真正流向中小微企業的資金只是一小部分。但是房子如果只剩下了居住屬性,沒有投資金融這方面的屬性,自然就會有大量的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想讓實體經濟出現復甦,也是很有可能的。

現在大部分年輕人的收入都用在了房貸這方面,居民在儲蓄這方面的能力受到了影響。假如房價真的能夠處於親民水平,老百姓就會有更多的資金用於教育、養老等方面,這樣也讓自己的生活得到了更多保障。

當然近些年來國家一直在大力調控樓市,不僅加大了調控這方面的力度,也加強了市場管理監管體制。不少地區房價相應也出現了小幅回落,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房價想要大漲是不現實的。在市場穩定的情況下,居民也就迎來了購房的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