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可
顧名思義,“孔孟之道”就是儒家的兩位聖人孔子和孟子在自己的言論中宣揚的道理。至於這些道理本身是否害人,需要辨析一下。
孔孟之道本身是精美的文章和樸素的哲學
孔子與孟子,生活在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代,大約在公元前五百年前後,當時中國正是百家爭鳴,思想發展空前活躍。
這個時期,中國、希臘、印度都有一大批思想家活躍在社會中,著書立說表達觀點,也就是雅斯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提出的“軸心時代”。
孔子孟子就在這一時期,有感於禮崩樂摧、諸侯紛爭的天下大勢,希望能夠恢復禮制天下大治,於是開始授徒講學,傳播學說。
他們的著作《論語》《孟子》,首先是優美的文章。《論語》裡面文字節制、微言大義,從文字本身來說是學習寫作的好樣本。
《孟子》中的大段論述也比比皆是精品。
這兩部書都有不少篇幅入選教科書,是大部分中國人的啟蒙讀物。
書中提到的哲學觀點,也是中國哲學發展史上的基石之一。
書中也有很多淺顯的道理,比如《論語》中說的“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楊伯峻在《論語譯註》中就評價是非常好的學習態度:
“不管時代怎麼不同,如何發展,這種學習精神是值得敬佩而採取的。”被打上“害人”標籤存在失控和歪曲原因
漢武帝聽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儒家學說成為統治中國社會兩千多年的主流思想。
在漫長的歷史中,他們的學說和後輩的各種解讀觀點,在國家層面與老百姓私人層面難免起到負作用。特別是到了宋朝、明朝時期,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社會流動性加快,更需要在思想層面加強管控。
在朱熹、陸九淵、王陽明等人的努力下,儒家學說的桎梏作用日益明顯。在行為準則方面,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封建禮教”這個詞成型。
女人守貞、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的觀念深入人心,“克己復禮”經常被用作國家層面和私人行為準則的方法論。
在這種觀點的引導下,孟子的很多觀念被壓制下去,比如“民貴君輕”這類觀點。
孔子很多觀點被不斷歪曲,脫離原意,比如“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孔子感嘆老婆孩子的話,就成了禮教之下對女人控制的工具。
姜文新片《邪不壓正》中日本人根本將其解釋為孔子的小老婆,小人為孔子的僕人,幽默異常。
不過,于丹等雞湯學者對《論語》的解讀,側面反映了對孔孟之道歪曲理解的力量一直陰魂不散,是非常主要警惕的。
何殊我
毛主席批判孔子是孔子他認為一切高尚的是讀書,幹勞動的是下等人乾的一事情,而毛主席那麼多年人們還懷念他,想念他,歌頌他,是他把人民放在心上,他非常尊重勞動者
用戶8556786857668
只要是持此觀點的人,十有八九連四書五經都沒讀全,斷章取義、人云亦云者眾!孔子的保守肯定是有的,他的保守體現在禮法秩序上,這是當時的時代決定的,亂世末法。孔子的創新也是真的,開創性的教育、人性和道德思想澤被後世。孔子從來沒有否定過創新,他的核心主張是“中庸”——謀取最佳平衡,無過無不及。不過“中庸”已被後世曲解的面目全非。就當今提倡的民主和科學來說,方向固然無錯,但民主的極端是另一種暴政;科學的極端是人類被機器取代。從這個意義上講也許就會對“中庸”有稍深刻認識。中國近現代的落後,固化、變異、閹割過的、被統治者利用的儒家思想的確起的反向作用。但試想一下如果當初沒有儒家思想主導,中國就一定比現在好?恐怕要自欺欺人。科學和民主都需要邏輯和抽象思維作為基礎,試問連漢字都是形意和具象的古代如何產生民主和科學?不要拿墨家的一些觀點來否定,墨家那叫經驗,不叫科學。儒家不是萬能藥,孔孟之道也只是一味藥,一味治療道德、人性、教育的發汗藥。藥方就放在那裡,開方的醫生早已仙逝,配藥和吃藥的結果如何,看各自服用的劑量和病症的輕重。
文史醒言
偉人毛澤東對孔孟之道早有定論,所以他一生都在反孔,認為孔學名髙實秕糠。雖然孔孟在中國國學領域已統治影響了幾千年,並且在規範人們的社會形為方面也起到過一些正面作用,但比起它的負面影響有過至而無不及。
長壽松497
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一個特定的理論觀點只適合當時的社會環境。古代社會有文化知識會寫字的人不足千分之一,如果當時不是奴化百姓,而是鼓勵每個人都去獨立自主爭當皇帝,這個社會將血流成河永不安寧。因此,我們不能用現代的思維去評判過去,更不能把奴化思維引入當代。因此,現代人沒必要浪費時間去討論過了時的事。應集中精力討論今天和明天。當然,如果今天還有人想引用古代的奴化思維,必然遭到反對。因為現代社會有文化會寫字的人已經是百分之九十八點七五了,不是千分之一了。
山村野人週三
我沒看過孔孟之道,但從看書的角度來說,大概是因為孔孟是拋開個人觀點在說事情,而看孔孟之道的人卻是帶著個人觀點和利益因素去看的,這就完犢子了,當與個人觀點不一致或者厭惡的時候就會出現抵制,就會有隻知其表,不知其意的情況,大概是這樣吧
醋泡辣椒8
只看到一面,因為這一面被統治者洗白
用戶7663635984605
其實孔孟之道並不害人,它只是工具或擦屁股的紙巾,需要則捧上神壇,不需則丟茅坑。
孔孟之道的核心是三綱五常,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用今天的話來說,孔孟就是搞裝修的,無論啥結構,它也能裝出個高大上的盛世華章出來。
而一心搞建設的卻最反對它,所以修長城搞直道的秦始皇、大搞工業化的186都把孔孟之道丟到垃圾桶,因為不敲掉裝修就不能真正開始建設。
裝修雖好,能提高B格,但不能改變本質,一場風雨就會原形畢露。
171188
因為很多人只是主觀上認為過去的東西多半是腐朽陳舊、不合時宜的,提到孔孟之道的印象恐怕就是封建落後吧。
我覺得從客觀上看,之所以造成這一局面,是古代科舉制度走到盡頭的一種必然表現。
推而廣之,任何制度時間長了都必然會發生痼疾而被時代所淘汰。
孔孟之道是封建時代的正統學說、官方教材、古代學生的教科書、考試教材之一。
從另一個方面說,孔孟之道更確切地說是儒家學說,實際上是成了封建帝王的背鍋俠。
要知道,儒家學說一開始並不火的,也不被推廣,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隋唐開科舉,這時候弊端還不明顯,宋朝八股文苗頭出現了,明朝正式有八股文,清朝再玩了幾百年。
這個時候根據孔孟之道作出的八股文,已經完全不是孔孟的意思了。
這些可以具體看看鄧雲鄉的《清代八股文》,啟功《說八股》。
這怪誰呢?
怪孔孟之道?孔孟之道好的教育也不少,再說它不過是被封建帝王用來加以統治罷了。
沒有孔孟之道,也會有另一個道為王公貴族服務的。
怪它變成了幾百年科舉制度的教材?可是古代人也找不出或者實行不了更好的選拔人才的辦法了。
還有史學家說中華文明不斷絕的一個重大原因就是科舉制度的延續、保證人才的流通呢,未嘗沒有道理。
而有一個時期是“矯枉必須過正”、“反對黨八股”、“打倒孔家店”,要改天換地非得如此不可,這也就造成了能客觀看待孔孟之道的人不多了。
誠然,孔孟之道有不適合今天的地方了,所以說它存在有害的部分並沒錯,但說它完全有害那就大錯特錯了。
姑且不說儒釋道三家是我們文明繞不開的話題,就說哪怕是今天的教育制度、考試教材,不也一直不斷地被人詬病?而且也確實存在弊病嗎?
這又回到我開頭的結論,任何制度、學說、考試內容和方式,發展個幾百年,不變通的話絕對會終結。
當然也就會害了很多讀書人。
因為孔孟之道被人玩壞了,變味了,亂解了。
王陽明心學也是。
我們現在盛行的學說在未來也可能有這一天,就像我們批判孔孟之道一樣被子孫批判。
這是客觀發展規律所決定的,非人力所能改變,我們老祖宗也在四書五經中說明了他們知道這一點,並且告誡我們:
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
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復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我叫楊培川
孔孟之道只是被封建社會利用了,迫害勞動人民。但是不能全面否定。正確的要傳承錯的就要批評,特別是迫害婦女的就要批判,勞動婦女被害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