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物體是否帶電的方法2019.9.16

判斷物體是否帶電的方法

判斷物體是否帶電一般有3種方法:

(1)根據物體是否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

(2)根據電荷間的作用規律: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3)在有些情況下,還可以用“驗電器”來判斷物體是否帶電。

例1 用絲線吊著三個輕質小球,其中任意兩個相互靠近時,都相互吸引,那麼( )

A.三個小球中只有一個帶電

B.三個小球都帶電

C.三個小球肯定有一個不帶電,另兩個帶異種電荷

D.以上情況都不對

解析:自然界中只存在兩種電荷:正電荷和負電荷。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是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三個輕質小球其中任意兩個相互靠近時都相互吸引說明小球所帶的電荷一定是異種電荷,絕不可能是同種電荷的情況,否則將會有排斥現象出現。正確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物體帶電的性質和電荷間的作用規律。解題時應注意:當小球互相吸引時存在兩種情況,一是兩個小球一個帶電另一個不帶電,因為帶電體能吸引輕小物體;二是兩個小球帶異種電荷,因為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例2 用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跟驗電器的金屬球接觸,使驗電器的金屬箔張開,再把一個絕緣體與驗電器的金屬接觸,則看到驗電器的金屬箔片先閉合而後張開,那麼這個絕緣體( )

A.帶正電荷 B.帶負電荷 C.不帶電荷 D.無法確定

解析: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荷,所以驗電器帶負電。當絕緣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時,觀察到的現象是“先閉合”,表明絕緣體帶的電荷與驗電器所帶的電荷發生了中和,可以斷定絕緣體帶正電。而後金屬箔又張開,表明絕緣體上所帶的正電荷的電荷量大於驗電器所帶負電荷的電荷量,因而中和後還有剩餘的正電荷,但再次張開後的金屬箔上所帶的電荷已經變成了正電荷。正確答案為:A

點評:解答本題首先應弄清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荷;其次由驗電器金屬箔張角的變化確定金屬箔帶電荷量的變化及帶電性質的變化;三是相互接觸的過程是電荷轉移的過程並伴隨著中和現象的發生。

例3 用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去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時,驗電器的金屬箔片會張開,在這個過程中( )

A.有電子從玻璃棒轉移到驗電器上 B.有電子從驗電器轉移到玻璃棒上

C.有質子從玻璃棒轉移到驗電器上 D.有質子從驗電器轉移到玻璃棒上

解析:首先須明確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然後接觸驗電器會使驗電器也帶上正電,金屬箔片由於帶同種電荷相排斥而分開。物體對外顯示電性是由於電子轉移,使物體原子中正負電荷數不相等造成的。物體帶正電是由於缺少電子造成的,物體帶負電是由於帶多餘電子造成的,電子轉移方向為帶負電物體→不帶電物體→帶正電物體。在摩擦起電過程中,質子是組成原子核的重要部分,不會因摩擦而失去的。故正確答案為: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