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與個性化難兼得?中國銀行實現金融採購新突破

日前,京東企業業務公佈2019年上半年成績單。截至6月30日,京東企業業務與95%的主要銀行(三大政策性銀行、國有六大行、主要股份制銀行)建立了合作。與中國銀行的合作便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

在與中國銀行的合作中,雙方基於分行的個性化採購需求首創了總、分行獨立管理的採購模式,不僅最大化滿足了地方和區域的差異化需求,也為分行積極創新注入了更多活力,為銀行、乃至整個集團型採購模式的創新樹立了標杆。

管理與個性化難兼得?中國銀行實現金融採購新突破

首創總、分行獨立管理模式 讓採購管理更靈活、高效

在傳統的大型企業合作模式中,企業客戶往往直接在集團或總公司層面與京東企業業務建立合作搭建採購入口,各子公司、分支機構在統一的平臺下進行相關物資採購。

然而在與中國銀行的合作中,雙方卻“不走尋常路”。京東企業業務在與中國銀行總行建立合作後,又在總行的牽頭下與分行分別建立了平臺級的合作。在總行制定的流程、標準等採購規則下,京東企業業務結合區域的具體情況為每家分行在其系統內搭建採購商城,通過自定義商品池和採購場景,滿足分行的個性化採購需求。目前,中國銀行總行本部及36家一級分行,全部與京東企業業務達成合作。

中行採購相關負責人表示,與京東企業業務建立合作以後,2019年中行全國在京東企業業務採購節支率較以往分散操作有較大的提升,採購的審核週期、妥投時間、對賬結算效率得到了飛躍式提升。目前,藉助京東慧採APP等移動採購管理工具,以往長達數日的審核週期已縮短至0.4天;而依託京東成熟的企業專屬物流體系,包括西藏、青海、新疆等偏遠地區在內的全國平均妥投時間已壓縮至36小時,84.9%的商品妥投時間小於36小時;結算方面,京東企業業務研發的財務結算協同平臺實現了自動對賬、發票自動開具,解放了大量的重複性人力投入,成為財務人員的最愛,2019年上半年,中行通過京東智能採購平臺共開具超80萬張發票,其中發票抬頭多達600多個。

除了直觀的紙面數據上的降本增效,京東智能採購還對規範採購行為、有效管控風險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中行浙江省分行採購負責人告訴記者,京東智能採購由總行統一簽訂框架協議,為多批次、小金額採購項目增加了合規採購渠道,有效規避“化整為零”的採購嫌疑;同時,採購價格公開透明,避免利益輸送,有效防範採購人員道德風險。

積極引入場景化、智能化解決方案 助推中行實現價值創新

在高效響應和滿足中國銀行採購需求的同時,京東企業業務還積極利用自身的資源和技術優勢,為多個分行提供場景化、定製化和智能化技術解決方案,推動中行實現價值創新。

在與北京市分行的合作中,京東企業業務就針對結算場景,通過引入增值稅專用發票電子化進行創新試點。

在湖南省分行的合作中,京東企業業務針對員工福利場景將企業內購商城應用模塊——“酷兜”應用到省分行採購系統中,通過整合品牌資源、連同品牌線下渠道以內購方式為中行湖南省分行打造“0預算”員工專屬福利特權平臺,為員工帶去福利特權“酷”體驗。

管理與個性化難兼得?中國銀行實現金融採購新突破

金融採購創新實驗室聯合主任、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院長王瑞華表示,相比於傳統集團型物資採購難以集中管理的分散狀況,中行與京東企業業務達成的總、分行獨立管理模式具有更大靈活性,不僅能有效地滿足地方和區域採購的差異化需求,也有利於分公司自主引入更多的創新項目,進而推動整個集團採購的發展與進步,值得其他行業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