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馬來西亞人的50年愛恨情仇


2個馬來西亞人的50年愛恨情仇

2月24日消息,馬來西亞最高元首阿卜杜拉已接受總理馬哈蒂爾的辭呈,同時委任馬哈蒂爾繼續擔任臨時總理,負責管理國家,直到任命新總理並組建新內閣為止。

消息一出,震動馬來西亞乃至世界政壇。

馬哈蒂爾(也譯為馬哈迪)即是本文的主角之一,1981年至2003年擔任馬來西亞總理,執政長達22年107天,創下該國總理任期時間最長的紀錄。

2018年5月,馬哈蒂爾率希望聯盟在全國大選中獲勝,並以93歲高齡再次出任總理。

目前,現年95歲的馬哈蒂爾是世界上最年長的國家領導人。

本文的另一位主角安瓦爾(也譯為安華)也是一個狠角色,在他73年的人生中幾度沉浮,歷經滄桑。

1993年12月,安瓦爾出任馬來西亞副總理,之後多次入獄,又多次復出。

馬哈蒂爾與安瓦爾之間的愛恨情仇持續了整整半個世紀,可以說他倆的故事就代表了馬來西亞的歷史。

前篇

從地圖上看,馬來西亞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位於馬來半島上,歷史上被稱為馬來亞(下文注意區分馬來亞和馬來西亞)。

另一部分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由砂拉越州(舊稱沙撈越)和沙巴州(舊稱北婆羅洲)組成。

馬來亞在二戰前由英國殖民,1942年至1945年被日本佔領。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殖民政府為整合馬來亞,第一任總督愛德華·佔德在1946年4月1日宣佈成立馬來亞聯邦,屬英國皇家殖民地。

但此事遭到馬來人強力反對,1946年5月11日,在拿督翁惹化的領導下,馬來人成立馬來民族統一機構,簡稱巫統,積極反對馬來亞聯邦計劃。

1948年1月30日,英國廢除馬來亞聯邦,31日,英國將之重新組成為馬來亞聯合邦,並恢復了馬來統治者的原有的象徵地位。

之後,民族獨立浪潮襲來,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統)與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馬華)、馬來西亞印度人國大黨(國大黨)3個政黨在1955年組成一個名為“聯盟”的政黨聯盟,向英國政府爭取獨立。

一般來說,政黨的分野要麼以社會階級為基礎,要麼以政治意識形態為基礎,而馬來西亞各政黨的分野則以民族為基礎,族群政治是馬來西亞政黨政治的突出特點。

馬來西亞的政黨都是建立在族群基礎上,以族群利益而非以階級或意識形態劃線,各族群有自己的政黨。

當年的馬來亞聯合邦也是如此。

當時,馬來人佔55%,華人35%,印度人10%,所以巫統是馬來人的政黨,馬華是華人政黨,國大黨是印度人政黨。

在“聯盟”的努力下,1957年8月31日,英國同意“馬來亞聯合邦”獨立(這一天被定為馬來西亞國慶日,又稱獨立日)。

當今世界各國的政黨制度可以分為一黨制、兩黨制和多黨制三種類型。

然而馬來西亞既不同於一黨制、兩黨制,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多黨制,而是採用由幾個政黨聯合組成政黨聯盟執政的制度。

馬來亞聯合邦獨立後不是由單一政黨執政,而是由“聯盟”共同執政,由於巫統在“聯盟”裡佔多數議席,因此巫統黨主席即是國家總理(也翻譯為首相)。

因此時任巫統黨主席的東姑阿都拉曼(又稱東古·阿卜杜勒·拉赫曼)成為獨立的馬來亞聯合邦的第一位總理。

1961年,東姑阿都拉曼提出建立“馬來西亞”的構想,馬來西亞將包括曾是英國海外領地的文萊、馬來亞、沙巴、砂拉越和新加坡。

經過各方討論,馬來西亞正式於1963年9月16日成立,由馬來亞、沙巴、砂拉越與新加坡共同組成。

當然,因為種種原因,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告脫離馬來西亞獨立。

至此,一個名為馬來西亞的舞臺已經搭建完畢,兩位主角該登場了。

上篇

故事開始於1969年的五一三事件。

1969年5月10日,馬來西亞舉行第三屆大選,參加競選的政黨包括執政的“聯盟”,以及泛馬回教黨、民主行動黨等反對黨。

5月11日大選結果揭曉,雖然“聯盟”在103席國會議席中取得66席的多數席位,保住了執政地位,但得票率約49%,首次被反對黨超越。

反對黨在5月11日進入首都吉隆坡慶祝勝利並且遊行,引發馬來人失去政治支配權力的焦慮。

這時,一些巫統的激進民族主義黨員為之所觸怒,舉行反示威。

5月13日,兩派人馬在街頭短兵相接,最終演變成為持續數個月的流血大暴動。

五一三事件對於馬來西亞以後的影響可謂即深且廣,尤其是民主政治的發展轉向,更起著一個劃時代的分水嶺。

當時,馬哈蒂爾是巫統的上屆國會議員,但在這次選舉中落敗。

與其他黨內馬來民族主義者一樣,馬哈蒂爾批評時任總理東姑阿都拉曼對於非馬來人妥協太多,要求東姑阿都拉曼辭職,結果被開除黨籍。

當時,安瓦爾同學還只是一名大學生,在馬來西亞排名第一的大學——馬來亞大學就讀。

身為巫統要員之子的安瓦爾同學很早就展現出他的領導天賦,在大學裡是有名的學生領袖。

五一三事件發生後,安瓦爾同學積極聲援馬哈蒂爾同志,充分發揮了他作為學生領袖的優勢。

迫於各界壓力,東姑阿都拉曼在1970年9月22日宣佈退休,讓位給阿都·拉薩。

同年,馬哈蒂爾出版了極具馬來民族主義色彩的作品《馬來人的困境》,因其易引起民族爭議而被禁。

但此書在馬來人大學生中私下流傳開來,安瓦爾同學就是其中最積極的傳播者。

大學畢業後的安瓦爾更加狂熱,甚至在1974年因到處印刷及分發《馬來人的困境》而被判拘禁22個月。

另一方面,“聯盟”鑑於政黨過多將威脅自己的地位,做了兩個努力。

一個是恢復之前被東姑阿都拉曼開除黨籍的巫統黨員,馬哈蒂爾因此在1972年重新加入巫統,並抓住機會,在1975年出任巫統副主席,1976年出任馬來西亞副總理兼教育部長。

另一個努力是吸納更多政黨加入“聯盟”,擴大“聯盟”的勢力,並最終在1974年4月形成了更加強大的政黨聯盟——國民陣線。

1976年1月,阿都·拉薩在治療白血病時在倫敦逝世,終年54歲。

1976年1月14日,胡先翁繼任成為了第三任馬來西亞總理。

1981年,胡先翁卸任,馬哈蒂爾當選巫統黨主席並出任馬來西亞第四任總理,由此開啟了他長達22年的執政歷史。

中篇

馬哈蒂爾擔任教育部長期間,對安瓦爾的勇氣、辯才及見識極為欣賞,因此在出任總理後,便有意將安瓦爾延攬麾下。

安瓦爾也有意進入“體制內”,經兩位好友易卜拉欣阿里及蘇卡蘭沙米的穿針引線,並通過當時的財政部長東古拉沙裡的安排,安瓦爾得以和馬哈蒂爾見面。

兩人一拍即合,安瓦爾在1982年大選前加入巫統。

1982年4月的大選中,安瓦爾首次贏得國會議員席位,並在總理署擔任負責伊斯蘭宗教事務的副部長。

同年9月,在巫青團團長職競選中,安瓦爾以183票對173票擊敗原任團長蘇海米,當選團長。

1983年,他受委為文化、青年及體育部長;在1984年出任農業部長。

同年,安瓦爾再度競選青年團團長時,以226:137再次擊敗蘇海米。

兩年時間,安瓦爾的勢力迅速膨脹,許多人看好這顆快速躍升的政治新星。

馬哈蒂爾也有意培養,在1986年拔擢安瓦爾為教育部長,正是自己十年前擔任的職位,不知他是否在安瓦爾身上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安瓦爾不僅有能力,而且足夠忠誠。

1987年,巫統舉行黨內選舉,黨主席之位的爭奪異常激烈,馬哈蒂爾陷入苦戰。

安瓦爾堅定地站在馬哈蒂爾一側,最終協助馬哈蒂爾以微幅優勢保住黨主席之位。

馬哈蒂爾和安瓦爾成為了親密的戰友。

1990年的黨內選舉,安瓦爾當選三位副主席之一,並且得票率最高。

但是,再親密的戰友也會出現問題,1993年的黨選為兩人的關係埋下了隱患。

1993年巫統黨選,最引人矚目的是署理主席職位的競選,依據慣例,新任署理主席將接任馬來西亞的副總理。

最初,馬哈蒂爾暗示安瓦爾不要上,安瓦爾也公開宣佈不會參選署理主席的職位,但是他手下人的意願是要他上。

大哥不好當啊,小弟們呼聲太大,安瓦爾只能上了。

結果,以他為首的少壯派陣營橫掃大部分高職,包括署理主席和三個副主席職位。

1993年12月,安瓦爾依慣例出任馬來西亞副總理。

至此,安瓦爾抵達權力的巔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散發出一股“接班人”的氣場。

當時的安瓦爾可能並不知道,馬哈蒂爾已經暗地裡把他當作潛在的威脅了。

不管安瓦爾自己怎麼想,外界已經把他視為“候任總理”,這是身處權力中心不可避免的。

1997年5月,安瓦爾在馬哈蒂爾休假期間代理總理。

利用這時間窗口,安瓦爾主導修訂了反貪汙法案,這被視為劍指與馬哈蒂爾關係密切的企業大亨之舉。

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在泰國爆發,隨後波及馬來西亞。

馬哈蒂爾和安瓦爾在應對金融風暴上有著不同的觀點,馬哈蒂爾對安瓦爾所採用的經濟緊縮政策感到不滿。

但更為重要的是,亞洲金融危機激化了馬哈蒂爾與安瓦爾的矛盾。

在經濟風暴的吹襲下,韓國及泰國都發生了政權更迭,統治印尼32年的總統蘇哈托更是被人民推翻。

同時坊間也有傳聞稱安瓦爾有意促使馬來西亞發生暴亂,藉助人民的力量以推翻馬哈蒂爾的政權,從而取而代之。

馬哈蒂爾不得不考慮將安瓦爾拉下馬。

前華爾街日報編輯巴里韋恩撰寫的馬哈蒂爾傳記《馬來西亞獨行俠》寫道:馬哈蒂爾在1997年任命其親信、前財長達因領導一個緊急任務小組,來處理日益擴大的金融危機,實際上了削弱安瓦爾領導的財政部以及馬國央行職權。1998年初,馬哈蒂爾進一步任命達因為特別事務部長。

1998年9月2日,馬哈蒂爾宣佈革除安瓦爾的副總理及財政部長職,並由即日起生效。

隨後,安瓦爾也被巫統開除黨籍。

更糟糕的是,1998年9月20日,安瓦爾因瀆職罪和雞姦罪被捕入獄,1999年4月因瀆職罪被判六年徒刑,2000年,雞姦罪被判九年徒刑。

至此,馬哈蒂爾親手將安瓦爾送進了監獄,曾經親密的戰友徹底決裂。

下篇

1998年,被迫下野的安瓦爾展開了反擊。

安瓦爾掀起了一場規模龐大的社會運動——Reformasi,這個詞在馬來語和印尼語中的意思是“改革”,而它在華人圈中還有一個絕妙的翻譯——“烈火莫熄”。

“烈火莫熄”運動直指馬哈蒂爾,呼籲清廉施政、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反馬哈蒂爾治下的裙帶資本主義。

1999年4月4日,安瓦爾已經被捕入獄,但他的妻子暨政治代理人旺阿茲沙成立人民公正黨,安瓦爾在獄中通過該黨向外界施加影響,領導“烈火莫熄”運動。

1999年10月,馬來西亞大選到來,安瓦爾的人民公正黨雖然沒能贏得大選,但發揮了削弱巫統的作用。

“烈火莫熄”運動雖未扳倒巫統統治,卻影響了一代人。

當前馬來西亞的政治家與社會上活躍的公共事務參與者,許多都是當年在“烈火莫熄”運動中經歷思想衝擊的大學生。

2003年10月,馬哈蒂爾宣佈辭去總理職位,退居幕後,並指定阿卜杜拉·巴達維為接班人,巴達維因此成為了馬來西亞第五任總理。

2004年,安瓦爾的政治勢力大不如前,巴達維給予安瓦爾特赦。

2004年9月,馬來西亞最高法院撤銷安瓦爾犯有雞姦罪的判決,安瓦爾當庭獲釋。

出獄後的安瓦爾抓住了難得的機會,當選為國會議員,並迅速擴大人民公正黨的支持度。

在2008年3月舉行的馬來西亞大選中,安瓦爾雖然因法庭禁令無法參加選舉,但在他所領導的反對黨聯盟的阻擊下,執政黨聯盟國民陣線自1969年以來首次沒能在國會下院獲得三分之二多數席位。

選舉結束後的4月1日,安瓦爾繼續擴大勢力,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及泛馬回教黨(今稱:伊斯蘭黨)正式宣佈組成政黨聯盟,定名為“人民聯盟”。

此時的安瓦爾又重新回到了巔峰,但他沒想到,十年前的一幕會再次出現。

2008年6月,安瓦爾的助理賽夫出面指控安瓦爾涉嫌雞姦罪。

多麼熟悉的味道,連罪名都和十年前一模一樣。

當然,這次情況還沒那麼遭,對比十年前的平頭百姓,如今的安瓦爾可是國會議員、人民公正黨領導人以及人民聯盟領導人,在多重身份的加持下,安瓦爾並沒有直接被捕入獄,但也面臨著冗長的司法調查。

國民陣線方面也進行了戰略調整,因2008年大選失利,巴達維在2009年4月3日退位,馬哈蒂爾欽點納吉布接任總理。

2012年1月9日,馬來西亞吉隆坡高等法院就安瓦爾雞姦案作出判決,以證據不足為由裁定安瓦爾無罪。

安瓦爾乘勝追擊,在2013年大選中,他領導的人民聯盟獲得50.87%的普選票,比執政的國民陣線還高出3.49個百分點,但由於刻意操作的選區劃分,人民聯盟只得到89個下議院議席,國民陣線則仍控有133個議席,保住了執政權。

2014年3月7日,事情再次出現轉折,馬來西亞一家上訴法院推翻一項無罪判決,認定安瓦爾一項性侵犯罪名成立,判處他5年監禁。

2015年2月,聯邦法院駁回了安瓦爾的上訴,確定肛交罪成立,安瓦爾立即入獄服刑五年。

禍不單行,安瓦爾入獄兩天後,人民聯盟中的伊斯蘭黨溫和派精神領袖聶阿茲逝世,伊斯蘭黨陷入分裂。

伊斯蘭黨激進派執意推行伊斯蘭法,與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出現嚴重分歧,人民聯盟解散。

2015年9月16日,伊斯蘭黨中的開明派出走另組國家誠信黨。

2015年9月22日,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和國家誠信黨組成新陣營,定名為“希望聯盟”。

同年,另一邊也出了問題,馬哈蒂爾與自己一手扶植上臺納吉布出現了分歧。

在向納吉布“逼宮”一年未成後,馬哈蒂爾在2016月2月底宣佈退出自己曾經領導多年的巫統,隨後又與包括人民公正黨在內的在野黨聯合簽署《公民宣言》,矢志以合法的方式扳倒納吉布,並推動部分制度改革。

2016年9月5日,馬哈蒂爾親赴高等法院見安瓦爾,留下兩人雙手緊握的歷史性照片,這是兩人在1998年決裂之後首次相見。

雖然兩人當時都未言明是否已經"和解",但幾天後的9月9日,馬哈蒂爾成立土著團結黨。

2016年11月12日,土著團結黨正式宣佈加入希望聯盟,最終於2017年3月20日被希盟接受同意其加盟。

2018年1月,希望聯盟宣佈雙方達成協議,馬哈蒂爾代在獄中服刑的安瓦爾帶領希望聯盟參加大選,如果希望聯盟勝選,馬哈蒂爾將暫時出任總理,安瓦爾之妻旺阿茲沙擔任副總理,此後馬哈蒂爾將把權力移交給安瓦爾。

2018年5月10日,第14屆馬來西亞全國選舉,希望聯盟獲勝,結束國民陣線自馬來西亞獨立以來長期執政的局面,馬哈蒂爾重新成為總理。

5月16日,安瓦爾獲得特赦出獄,人民公正黨主辦“人民獨立集會”慶祝。

這天,安瓦爾離總理之位似乎只有一步之遙。

終篇

就任後,馬哈蒂爾多次表示將在一定時間後將總理職務“交棒”給安瓦爾,但一直沒有確定具體日期,直到出現了最近的大新聞。

這次大新聞總的來說就是人民公正黨內部出現了分裂,在安瓦爾還沒上位之前就有手下人想先上位了。

這名手下就是人民公正黨早期元老,現任署理主席阿茲敏。

同時,馬哈蒂爾的土著團結黨也出現了分裂,前副總理毛希丁·亞辛(也譯為慕尤丁)也想爭奪總理之位。

期間多方勢力經過數次爭奪,最終在2月29日,馬來西亞最高元首同意任命前副總理毛希丁為新任總理。

最高元首相當於馬來西亞的“國王”,根據馬來西亞憲法,總理由國家元首任命,必須是一名“在最高元首看來應該會得到國會下議院多數議員信任的議員”。

3月1日上午,毛希丁·亞辛就職馬來西亞第8任總理儀式在馬來西亞國家皇宮舉行。

對於95歲高齡的馬哈蒂爾來說,其政治生涯應該就此迎來落幕,而安瓦爾則再次與總理之位失之交臂。

不過目前毛希丁還未坐穩總理寶座,上任後是否會遭遇不信任動議,國會是否會解散,之後又是否會迎來提前大選,都還未成定局。

安瓦爾同志,別灰心,你才73歲,日後還是有可能翻盤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