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興縣財政局: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目標31.23億元 增長3%以上

博興縣財政局: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目標31.23億元 增長3%以上

博興縣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孫培國在年初亮目標政務公開活動上發言

2020年,博興縣財政局承諾完成以下目標:

(一)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目標31.23億元,增長3%以上。其中,稅收收入22.97億元。

(二)圍繞縣委、縣政府確定的重點工程重點項目,積極爭取上級各類資金30億元以上,支持縣域各項事業發展。

(三)把“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擺在支出優先位置,在確保“三保”不出問題的基礎上,並實現教育、衛生、社會等13項民生方面的投入佔全縣財政總支出的80%以上,在全市考核中位居前列。

重點、亮點工作

(一)有效防控債務風險,確保政府債務餘額不能突破債務限額,並保證縣政府債務率在全市最低,實現經濟良性發展。

(二)做好財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鄉村振興制度創新試點工作,利用好財政獎補資金及優惠金融政策,不斷增加鄉村振興資金投入總量,引導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支持鄉村振興戰略。

(三)結合縣經濟開發區實際,全面做好開發性PPP項目運作,力爭在全國走出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縣域產業園區產業升級、動力轉換的特色開發性PPP道路。

(四)做好項目儲備,全力做好新材料產業園、幼兒園等14個項目專項債券爭取工作,促進縣域基礎設施改善。

(五)探索國有資本運營管理制度,推進縣屬國有企業國有資本優化整合,結合縣域公共基礎設施、文化旅遊等優質資源,提高財金集團實體化運營水平。

(六)以財政業務平臺全省集中管理為契機,進一步完善財政內控體系,提高財會監督水平,繼續推進財政部法治財政示範點建設,創造更多博興經驗。

保障措施

(一)培植財源,有效發揮財政政策激勵引導作用。聚焦財政政策提質增效,加大政策推送力度,突出跟蹤問效,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讓企業休養生息、輕裝上陣,培植壯大地方財源。幫助企業申報市3000萬元金融穩定基金,同時設立2000萬元縣級金融穩定基金,幫助企業復工達產、渡過難關。二是建設優質項目資源庫,積極爭取省市在新舊動能轉換激勵、收入增量返還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利用政府產業基金吸引外界優質資源支持經濟發展。三是圍繞體制機制創新,探索“專項債券+市場化融資”組合模式,在公共服務、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

(二)強化舉措,確保圓滿完成財政收入目標。一是加大綜合治稅力度,實行領導包保企業及工作專班制度,繼續開展“稅收組織專項行動”,確保實有稅源稅收及時入庫。二是紮實開展以“畝均稅收”為主的綜合評價,並依據評價結果實施財政獎補等激勵政策,涵養新興財源,提升財政增收的可持續性。三是配合住建、自然資源和規劃、稅務等部門,加強契稅徵收管理。加快盤活低效閒置土地,推進華興集團、華魯偉業重組及騰空土地處置,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為徵收土地增值稅創造條件。協調推進沾臨高速、小清河復航等重點項目建設,及時獲取項目涉稅信息,最大限度提高項目稅收貢獻率。

(三)聚焦民生,充分發揮財政兜底支撐作用。樹立優先保障“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意識,堅持財政再困難也要保證民生政策的落實,確保“三保”不出問題。一是加強資金整合,聚焦縣委、縣政府確定的民生實事,全力做好資金保障工作,確保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至少達到80%以上。二是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嚴控“三公經費”支出。預算執行中新增應急性支出,通過部門內部調整支出結構解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節約資金支持社保、醫療衛生事業,居民基礎養老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等民生事業不斷提標擴面。三是主攻“爭取資金”關,與有關部門搞好配合,積極爭取上級對重點項目的關注支持,多渠道、多層次爭取資金保障“四校三院三中心”等普惠性、基礎性民生項目有序推進。

(四)改革創新,切實提高財政管理水平。一是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合理調整縣與鎮財政體制,以良好的激勵手段來促進收入的穩步增長,實現“多勞多得”的管理目標。二是強化預算績效管理,在去年成功入圍全省8個試點縣之一的基礎上,結合博興縣實際,進一步擴大部門整體績效管理試點範圍,將績效管理範圍擴大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領域,同時探索出臺政府投資項目前期論證和事前績效評估相關文件及實施細則,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三是積極做好財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鄉村振興制度創新試點工作,引導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支持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全縣脫貧攻堅工作順利推進。利用好“魯擔惠農貸”等政策體系,緩解博興縣“三農”主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