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能力建造10萬噸級航空母艦嗎?為什麼?

香堂風子


世界上第一種10萬噸級超級航母,是美國的"尼米茲"級第三批次!也就是滿載排水量10.4萬噸的CVN-72-77,也就是“亞伯拉罕·林肯”號之後那幾艘"尼米茲"級。你問日本現在能不能造?當然不能了!就像下圖,日本也只配護送一下,美國10萬噸級的航母,而已!



造航母,不是說說就來的!美國是世界第一軍事工業國,軍事工業能力比日本,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但是,二戰後它建造10萬噸航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冷戰時期造艦,也得循序漸進,用了至少40年時間!航母才從二戰水平,到達現代10萬噸水平。它造了前後20多艘航母——改裝後滿載排水量5.2萬噸左右的"中途島"級,滿載排水量7.9-8.1萬噸的"福萊斯徹"級,標準排水量7.6萬噸的"企業"號,滿載排水量8.2-8.5萬噸的"小鷹"級,之後才是"尼米茲"級!"尼米茲"級,還要分三個階段,分別是9.1萬噸的CVN-68-70,9.7萬噸的CVN-71,最後才是10.4萬噸的CVN-72-77……下2圖為福萊斯特級和小鷹級航母。




美國的實力全球第一,造10萬噸航母,都用了40年時間,日本何德何能?以現在日本的水平,真是差得太遠了!目前日本最大的是"出雲號"航母,只能算是輕型,滿載排水量不到3萬噸。艦體結構、輪機、傳動和控制系統,要求都差10萬噸甚遠!比如輪機——目前,日本除了民船用的,啟動和加速極慢的柴油機,軍艦用高速輪機都小的很!仿製美國LM-2500燃氣輪機,功率2.2-3.4萬馬力;或者更小的英國"羅爾斯·羅伊斯"授權、日本"川崎重工"生產的SM-1C型,功率不過1.4-1.6萬馬力。可是就連俄國"庫茲涅佐夫"航母,滿載排水量不到6萬噸,其TV-12-4型蒸汽輪機,單臺功率也有5萬馬力!至於美國"尼米茲",用的是西屋公司重型蒸汽輪機,功率高達6.5馬力!日本連大型輪機都沒有,當然更沒有艦用核反應堆,造10萬噸航母,不是井中撈月麼!



除了艦體,現代航母尤其是超級航母,需要的配套裝備,也是極為複雜、先進的,日本沒幾項能自己保證。比如艦隊指揮系統、航空指揮和管制系統、先進雷達、多種艦載機、彈射器、攔阻著艦裝置等等。日本"宙斯盾"驅逐艦,宙斯盾雷達AN/SPY-1D,作戰系統Baseline7.1/9,反潛作戰系統SQQ-89(V)10等,都是直接引進美國的。艦載機更是這樣,現在它的F-35B隱形飛機、MV-22傾斜旋翼機,都是美國的。至於正常起降艦載戰鬥機、預警機、固定翼反潛機、彈射器、攔阻裝置等,未來肯定只能繼續買買買!





別說日本根本還造不出10萬噸航母,就算日本現在造出來,這個所謂"超級航母",眼睛、耳朵、爪牙甚至大腦,都是買的,每艘花個200億美元冤枉錢,算是小有所成吧!這跟印度有什麼區別?當然,還真是有區別的,畢竟印度現在攢出的"藍天衛士"號"國產航母",比日本目前最大的"出雲"號,還大一點!所以,日本造10萬噸超級航母,還是個遙不可及的大夢!


軍事作家陳曦


日本想造10萬噸航母,做夢去吧,世界上能造10萬噸航母的國家,現在只有美國,中國正在努力而為,奮起直追。可見世界霸主美國的地位了,那是實實在在的科技實力。

可能看到了日本的出雲號航母,只有3萬噸,而且是改裝的,離真正的航母還差得遠呢。航母發展階段一般是這樣的,2萬噸起步,比如英國的無敵級,戰鬥機一般是垂直起降的,或者沒有戰鬥機,只有直升機。4萬噸剛能走,比如法國的戴高樂,以及已經退役的福煦那幾艘,都是4萬噸左右。6萬噸航母算中型,比如英國的伊麗莎白級,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中國的16遼寧號17號。然後就是大型航母了,比如美國的小鷹級。然後才是超大型航母,比如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福特級航母。

其中尼米茲級航母的噸位是一點點往上增加的,一開始是9萬噸多一點兒,然後往上漲,最後到了10萬噸多一點。到了福特級航母,已經超過了11萬噸,估計往下就是12萬噸了。

人們說不就是10萬噸嗎?日本有強大的製造業,製造過幾十萬噸的輪船。那只是民用輪船,和軍用的航母不是一個概念,這也是為什麼美國10萬噸一航母叫超級航母了。

10萬噸級的航母殼子並不難找,航母殼子的難度在於材料,但到了裡面才是製造的大海。大航母就像一座中型城市,人有五六千,管理調度就是一個問題,他們都是一體的,這需要多少設備,多少系統?然後是艦載機,彈藥庫都是難題,其他艦艇不算。

至於造成的民用船隻幾十萬噸,那都是運輸船,裝的是貨物,調度很簡單。同時民用運輸船的速度很低,基本上都是10節多一點,而航母的時速是30節,那可不是一個概念,動力需要十分強大。這也是為什麼航母現在只能造到10萬噸多一點,而不是20萬噸,30萬噸了。從一點常識也知道,速度增加和功率增加不是正比,而是螺旋上升的,一般是4次方,好嚇人呢。

所以,不要整天說日本能不能造10萬噸航母了,日本如果真的知道了小主們有這個問題,會仰天長嘆,日本奴婢真的做不到啊。😂😂



大志遠思想空間


目前全球範圍內也就只有美國一家能夠10萬噸級的航母,其最新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滿載排水量達到了112000噸,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噸位最大的作戰艦艇。日本是當今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也是全球三大造船國之一,尤其在高端民用船舶、特種船舶以及軍用艦艇方面,建造能力、技術、工藝水平等都非常高。但即便如此,想要建造10萬噸級的大型航母,個人認為日本尚還不具備這個能力。
目前只有美國能夠建造10萬噸級航母建造中的“福特號”核動力航母

船廠工人在“福特號”球鼻艏前路過,可見11萬噸級的“福特號”航母體型之大

民用船舶與軍艦的設計要求、系統配置、建造工藝等都存在巨大的差異,能夠建造30萬噸級的油輪、20萬噸級的郵輪,但是卻沒有如此大噸位的軍用艦艇,這主要是因為軍艦航速、結構強度要求高,現有的材料、建造工藝等,還無法滿足建造超大型艦艇的需求(當然,性價比、必要性也不大)。日本在二戰時期曾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和“武藏號”,滿載排水量達71000噸,即使放在現在也僅次於美國的核動力航母,也是舊日本海軍造艦能力的巔峰之作,直至目前仍有大批“大和號”戰列艦的愛好者認為其是無敵的,也對日本的造艦能力有著“蜜汁自信”!


舊日本海軍“大和號”戰列艦,日本造艦顛覆之作日本海上自衛隊現役最大艦艇“出雲級”輕型韓航母


航母結構複雜程度遠超民用艦艇

雖然日本曾經能夠建造“大和號”這樣的鉅艦,但需要認識的是二戰時期的戰列艦和現代的航母有著巨大的差異,而且由於二戰戰敗已經使日本喪失了大部分曾經的工業基礎,即便是現在的日本也未必能夠恢復“大和號”戰列艦。想要建造10萬噸級的現代航母,需要突破航母特種材料、大型建造設施、配套系統設備以及研發及建造人員。首先日本在造船材料方面相當先進,而且也一直被全球認可,但是近期的材料性能參數造假事件,破壞了其在造船材料方面的正面形象,民船如此,建造航母談何容易!


“神戶制鋼醜聞”毀了日本材料的高大上形象

建造中的“福特號”航母模塊吊裝“福特號”艦島,需要大型吊裝設備

此外,對於10萬噸級的航母,其所需要的動力系統也是極其龐大的,美國“小鷹級”常規動力航母滿載排水量約87000噸,裝備了4臺蒸汽鍋爐總功率超過20萬馬力。而日本目前先進艦艇的動力系統全部依靠進口(包括授權生產),其中美國LM-2500系列燃氣輪機所佔比例最大,部分艦艇還採用了英國MT30燃氣輪機。10萬噸級的航母,至少要配置4臺MT30這個級別的動力系統,而日本目前還不具備這個能力。

規模龐大的日本海自艦艇群,不過動力、雷達、武器等絕大部分都需要靠進口
65000噸級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採用2臺MT-30燃氣輪機

雖然日本在建造設施、研發及建造人員方面條件較完善,但對於類似航母這樣的大型裝備,缺少任何一個條件都無法完成。不過日本具優勢的一點是可以引進美、歐最先進的技術、裝備,雖然日本目前不具備建造10萬噸級航母的條件,如美國及其他國家不限制日本自由發揮的話,個人認為10年左右它就會擁有相關的能力,這一點任何時候都不能小視!
未來第二個能夠建造10萬噸級航母的國家,還要看世界的東方


威吶解析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我認為日本目前尚不具備建造10萬噸級航母的能力,但是如果日本的軍事限制被放開,並且日本下決心要造10萬噸級的航母的話,日本在10年的時間內還是能夠造出來的,而要形成戰鬥力,則需要15年的時間。

首先要明白10萬噸級的航母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10萬噸級的航母,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才能造出來,拿我國的遼寧號來說,滿載情況下能排出的水量為6萬噸,是10萬噸級航母排水量的一半左右。拿螺旋槳做比較,10萬噸級的航母螺旋槳有5片扇葉,每片扇葉有7米,足足有兩層樓那麼高,因為長時間要泡在水裡,所以對材料的要求很高。

就動力來說,美國福特號航母福特號配備兩臺大功率一體化A1B反應堆,同時配備13500伏輸配電系統,供電能力則高達20萬千瓦,幾乎是尼米茲級的三倍,能充分供給EMALS所需的電力;由於有充裕的電力,福特號成為第一種所有機房都設有冷氣空調的艦艇,增加了操作人員的舒適性,並降低了機房內設備的維修保養需求,也正因為這一特點,才有可能瞬間把能量集中在電子彈射上,另外這也為新概念高能武器上艦創造了可能性。此外A1B反應堆的堆芯使用壽命長達50年,可以使福特號在服役期間的大部分時間都保持正常的動力功率,不需要回到船塢更換堆芯,從而增加了壽命週期內的執勤時間,具有理論上的無限續航能力。

就艦載機而言,美國現在福特號航母上的艦載機為F35C戰機,而日本已經購買到了F35A戰機,如果日本需要的話,美國可能會出售艦載的F35C戰機給日本。

造船能力來說,日本目前沒有本質性問題

大家都知道,二戰時期日本就已經造出了7萬噸級的超級戰艦大和號,而不為人所知的是,實際上日本當時也造出了7萬噸級的信濃號航母。

經過多年的工業發展,日本的造船能力來說,造出10萬噸級的航母不存在本質性問題,中間會有很多細節性的技術性問題,但是隻要日本下決心要造,這些細節性的問題,比如材料、艦體結構、製造工藝等都會被突破,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

近年來,隨著日本有放開軍事限制的衝動,日本海軍艦艇也逐漸出現了大型化的趨勢,如出雲、日向,都達到了3萬噸級的級別。

以上是日本出雲號反潛航母,就實際來說,和航母已經沒有多少區別了,實際上在建造和使用這些所謂的反潛或者直升機航母的過程中,日本人也在總結航母的使用經驗,我相信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在設計更大的航母,不斷地解決其中的技術性問題。

所以如果日本下決心的話,經過一定的時間是能造出10萬噸級的航母的。

動力上,10萬噸級的航母一般使用核動力,而日本已經具備了這個能力

要知道,日本本身就有54個核電機組,在全世界排名第三,在建造和使用核電的過程中,日本人應該已經總結了很多技術性的問題,為他們打造核動力航母積累了基礎。

永遠不要小看日本,戰略上可以藐視對手,但戰術上一定要重視對手

歷史上,我們因為小看了日本所以吃了很多的虧,還是毛主席那句話,“戰略上藐視對手,戰術上要重視對手”,日本的工業做工精細是全世界出名的,日本的科技近年來諾貝爾獎也拿了很多,說明日本這個民族表面上看起來這些年在停滯,實際上他們應該在積蓄力量。建造一艘10萬噸級的航母對於他們來說並沒有本質性的技術難度,關鍵在於時間。

綜合以上來說,假設現在日本的軍事限制被放開,那麼我個人估計10年的時間,當然在他們下決心的情況下,能夠造出10萬噸級的航母。再加上他們在二戰期間以及近年來都積累了航母使用方面的大量經驗,所以形成戰鬥力在建造後的5年時間裡是可以形成的。


老威觀史



現在有人認為二戰期間日本就擁有多艘大型航母,而且現在的日本還是世界造船能力最強的國家之一,可以建造任何民用船舶…以此認定,日本有能力建造現代航母甚至是10萬 噸級別的航母。

航空母艦是現代船舶製造行業當中最複雜的船舶,也是製造等級最高的船舶,從最基礎的鋼材和模塊焊接開始,就要求鋼板和型材(球扁鋼)抗衝擊性能是最高的,否則20~30噸重的艦載機較高速起降根本不承受不了!
“肯尼迪號”建造當中中所有模塊的焊接要求精度非常高,這樣才能在後續的內部設備安裝過程精確定位與圖紙上的要求一致…才能使航母服役期更長,如果出現較大的焊接誤差,就會出現艦體變型,設備安裝也會出現位置偏差…影響到艦體整體的受力均勻度。

而對於航母用鋼材的焊接要求誤差在0.00㎜等級,“累積誤差”必須要降到最低!當航母主體下水後(完成率最好在75%以上)“應力釋放”(繫泊一個星期以上)完畢後的設備棲裝工作才能快速進行,使航母早日試航並且服役。
航母的現代建造工藝大多采用“塢內模塊搭建法”,說起來容易實際操縱起來是非常困難的。

如果“累積誤差”很大,將直接影響到航母其他設備的安裝,因為圖紙上的原有安裝位置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嚴重時艦體要重新進入乾塢內進行返工。所以,航母的建造材料性能和焊接標準要遠遠高於任何民用船舶。


“福特級”航母的A-1B型核反應堆,一共需要兩臺壓水反應堆機組,推動排水量超過10萬噸的航母以30節的最高航速行進。


排水量10萬噸的航母肯是核動力航母了,軍用反應堆的設計標準、製造標準肯定要比民用堆高了許多,並且它的安全等級也是最高的,現在可以製造軍用反應堆的國家在5~6個,這說明軍用反應堆是比民用反應堆更高等級的技術,在相同功率下民用堆佔地面積要在2000平米以上(主體)而軍用堆受航母艙室的限制不足200平米,這樣複雜的核裝置安裝在這樣小的地方,完全就是“螺螄殼裡做道場”!要想做到談何容易?


日本的大型兩棲攻擊艦上面75%以上的子系統都是美國貨

公允的說,以日本目前的船舶製造水平來看,建造10萬噸級別航母的艦體不是問題,甚至“福特級”所用的HSLA-114鋼都是美日聯合研製的,日本“新日鐵株式會社”也有5500毫米板材軋機…但問題是隻能建造航母外殼沒有用,裡面的動力系統、艦載電子電器控制設備、各種雷達,電子戰裝備…日本戰後幾乎沒有涉及到,完全是購買美國的產品,就是現在“海自”的所有戰艦日本也只是製造了一個軀殼,離開美國的“子系統”它們就是廢品…既然是這樣,涉及到了航母這樣更復雜的裝備,日本就更不能製造了!美國也絕不會將核反應堆、電磁彈射器…這樣的壓箱底的物件賣給日本。


福特級航母的電磁彈射器正在進行彈射實驗。

航母本身的建造是高度複雜的,這還未包括更重要的艦載機,就算是能製造航母主體,沒有艦載機也是沒有戰鬥力的…涉及到了這個問題仍然是日本購買美國的F35…在大部分裝備都是購買的情況下,說日本可以製造10萬噸級別的航母是荒唐可笑的!


皇家橡樹1972


朋友,先看下圖,如果這代表著二戰時期的航母:

那麼,今天的10萬噸級航母就是這樣的,所以,明白了嗎?

因此日本目前不具備造10萬噸級航母的能力,現在世界上有能力造10萬噸級航母的國家就美國一個,日吹們不要拿二戰時期的那些航母說事,“二戰時期的小日本能造幾十艘航母”這個梗是日吹們最喜歡拿出來嘚瑟的事情,畢竟在你們看來,七八十年前的小日本就能造航母了,今天想要造10萬噸級的航母也完全沒有問題,然而這種邏輯真的特別感人,日吹們是該腦殘到何種程度才會覺得今天的航母跟二戰時期的航母是同一種等級的東西?二戰時的航母甲板可以是木質的(下面有沒有墊鋼板這個不重要),如下圖所示,但是你們見過今天的航母甲板是木質的麼?

▲木質甲板

所以,不要混淆視聽,也不要拿七八十年前的老古董跟今天代表人類海戰兵器巔峰的航母作對比,完全沒有任何的可比性,二戰時期幾噸重的螺旋槳飛機跟今天幾十噸重的噴氣式戰鬥機也同樣沒有可比性,這兩種飛機的上艦難度更是天差地別,真的是見得太多拿“日本二戰時期就能造幾十艘航母”這個梗來自我高潮的人了,完全搞不懂他們這種想法是怎麼來的,而且,航母不是造個殼出來就行的,上面的很作艦載設備才是關鍵,舉個例子,蒸汽彈射系統,這玩意現在也就美國能弄得出來(雖然是英國發明的蒸汽彈射技術,但是技術專利被美國買了,不清楚現在英國還有沒有能力造),還有航母上的阻攔索,目前好像就美中俄能造,只不過毛子的缺少維護罷了!

至於小日本的造船實力,很強,這個是事實,小日本的民用造船業在全世界也是很出名的,至於造軍艦的能力,我不多說了,直接看上圖吧,還是那句老話,造軍艦不是造個殼,上面的各種艦載設備才是重點,然而現在海自的武器基本上都是美國貨,要麼就是美國授權,日本仿製的,至於航母,單單是艦載機一項小日本就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弄出來,也不要說什麼美國如果不限制日本,日本很快就能發展起來這樣的屁話,沒有哪個國家的發展是一蹴而就的,美國能成為今天的工業文明最燦爛的超級大國也是100多年的工業技術積累,所以,日本想造10萬噸級的航母,現在完全看不到可能性!

最後再扯幾句,日吹還可能會拿“出雲”來嘚瑟,首先出雲上的動力系統是美國貨,通用公司的LM2500,至於上面的武器系統,什麼密集陣、還拉姆,也是美國貨,還有艦載機,也是美國貨,你們說說,出雲上面的什麼是日本的?空調?


哨兵ZH


顯然,日本現在沒有能力建造10萬噸級的航母,因為日本沒有相關的技術和產業,也沒有進行過相關的論證和研究,也沒有使用這類武器所需的軍事學說和理論基礎,就其海上自衛隊而言,目前依然是圍繞《美日安保條約》中劃定的3000海里巡航範圍和嚴控四個海峽進行的。


日本海上自衛隊目前擁有4艘直升機航母,兩艘1.8萬噸,兩艘是2.7萬噸,分別是16DDH級日向和伊勢,還有22DDH級出雲和加賀。這四艘軍艦現階段都無法搭載固定翼戰鬥機,雖然日本打算將其中的出雲號改造為可以使用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的輕型航母,但是其效能也不足,主要還是用來給美國打下手,彌補不足,順勢為自己積累航母的操作經驗。


日本海上自衛隊沒有規劃要建造的大型航母,大型航母的設計建造涉及到多個學科領域,特殊鋼材、機械系統設計、航空設計、特殊材料、雷達電子設備、蒸汽動力或者燃氣輪機等,這些學科中,日本大多數並不先進,尤其是在機械和航空以及艦用動力系統上,這三大塊日本一直是依賴進口的。


而且我們需要明白,航母雖然是武器,但是也是人造出來的,它不是紅警那樣放個造船廠就能出的,他還需要有數量龐大的熟練技術工人和相關的配套測試、論證、研究人員,這些人員需要從多年的實踐中積累經驗,否則就目前的日本造船工業來看,真正觸及過航母建造領域的人沒有多少,這樣的力量顯然太過於薄弱了。


最後,日本海上自衛隊目前的職能定位中沒有建造10萬噸級航母的必要性,他們雖然強化了進攻能力,但是現階段依然是防禦性武器居多,比如宙斯盾驅逐艦,日本雖然有很多,但是主要還是用來防空作戰的,所以說日本現在是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建造10萬噸級航母的。


海事先鋒


日本製造:造殼完全沒有問題,但是能不能配得齊,還真說不定!

日本現在都6艘航母了,所以對於建造航母來說,一般的國家都能完成,比如土耳其、澳大利亞、西班牙、英國、法國、意大利等中小國家都可以完成,日本也是。日本現在出雲級航母3萬噸級別,日本一共打造了2艘:一艘出雲級,一艘日向級。但就是這麼兩艘航母,日本還嫌棄噸位不夠,日本海上自衛隊仍然要繼續增加噸位。

日本是除美國外,唯一參與航母對航母大海戰的國家,曾經擁有航母使用經驗。二戰後,日本作為戰敗國,不能建造航母,而在二戰中日本打造的信濃號航母噸位已經達到了65000噸。而在美國的壓制下日本長期放棄了建造航母的計劃,但是日本沒有放棄海上霸主的心態,近年來以直升機驅逐艦的名義打造準航母。

日本連續打造了出雲、日向、大隅級等平直甲板的艦艇。對於造航母來說,對於日本強大造船業真心不算啥,一般的三菱、三井、石川島播磨重工等都可以承接,甚至10萬級別的航母沒問題也不大,但10萬航母不能只是一艘船殼子,10萬噸航母需要配備彈射器(不論是電磁彈射器還是),還是艦載機,甚至10萬航母需要動力來源,日本都不具備打造。所以還得以來美國去進口,這對於美國來說無法接受。美國堅決不會允許日本研製出比自己福特級航母還在強大的航母,特別是日本野心,美國方面也早所耳聞。日本現在絕對有實力造10萬航母的船殼子,但沒有實力保證10萬航母擁有戰鬥力。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的一些簡單看法,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和交流互動。如有轉載,煩請表明出處!

軍事天地


在日粉看來,10萬噸的航母呀,沒有什麼問題。魂舞大漠想說一句,現在的航母概念與歷史上的航母大不同,日本沒有這一能力,莫說10萬噸的航母,就是他那些宙斯盾艦,沒有美國提供關鍵技術裝備,都寸步難步,所以說話得憑實事,拿出證據,光放空炮沒有用。“出雲”弄成2.7萬噸,從技術本質上講,根本就不是以航母而設的,比如其飛行甲板,能不能抗得住F-35B的垂直起降的燒蝕,還存在技術不確定性。更莫說其它關鍵設備,如動力,艦載武器系統等,一水的美國貨,說嘴即有可能被打臉,還是謹慎一點的好。日本是發達國家,沒人不承認,但要設計一艘10萬噸級的航母,至少美國得提供幫助才可以,沒有點頭同意就開建,一不允許,不經批准的事什麼也幹不了,二是離開洋柺棍,什麼也做不了。

▲好大的護衛艦呀。以護衛艦來打造航母,世上還是頭一遭,不說護衛艦,可能建不成。心裡有鬼,怕引起國際爭議,於是再次祭起偷偷摸摸的慣伎。建成後,人們一見之下,比不少國家的航母都大,國際和平研究所當年把國際海軍排名,直奉日本海上自衛隊為第二,原因就在於日本從此有了航母。部署一年後,開到別人地盤上,跟著美軍狂秀肌肉,要為美軍衝鋒陷陣,以搏得主家喜愛,早早拿到F-35B。高興過了頭,參加新加坡觀艦式,去參加者都沒日本的大,在當年傷口上撒鹽,新加坡似乎無動於衷。

▲可與不可之間。美國做為監守自盜者,要給賣給日本F-35B在適當時機,找一個欺世盜名的理由。幾十年來,全拜美國所賜,日本海自反潛與掃雷能力,世界第二,今天海自也成為世界第二,一個國家的自衛隊,比國際上軍事大國的裝備都要好,除了美國,就是日本海自了。要來亞洲領導的美國,如果不能成功挑動多少國家敏感神經,要領導正會成為一句空話,僅以自家力量亦不成,要武裝日本,使他在自己的指揮棒下乖乖轉悠。就這樣玩火日久,深自自以為得計。也許搬石頭自砸腳面的事,不謂不可能。

▲這是一個敏感的信號。日本就要擁有自己的航母了呢。不管世人願不願意,美國高興就好。造了“出雲”和“加賀”,都使用的二戰舊名,念念不忘當年“榮光”,美國如果一味縱容,日本還會更向前一步,在主子的默許下,日本不會放棄發展,會越造越大的。因此“出雲”,是這樣的一個敏感信號,放開手腳大膽任之發展的美國人,要幹什麼,是值得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嚴重關切的。


魂舞大漠


日本的造船業雖然很發達,但是卻並不能獨立建造航空母艦,即便是日本製造的的出雲級的準航母,它用的燃氣渦輪主機和發電機都是美國通用電氣授權下的日本公司生產,像這種十萬噸價格的航空母艦,日本是造不出來的。

(鳳翔號)

雖然日本在二戰時期就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航空母艦,1922年建造的“鳳翔”號航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曾建造了11艘艦隊航母和若干輕型航母,所以二戰時期的日本,是個海上強國,因而很多人認為,二戰日本都能造航母,何況是現在呢?



二戰後的日本,銷燬了大量關於航母戰艦的機密文件,使得日本的海軍建設倒退數十年,同時在軍事軍工和軍隊建設方面,受到了很多限制,特別是被美國控制的很牢固,許多方面都要受到制約,生產航母所需要的許多核心技術都需要美國的幫助。




雖然日本的造船業相當發達(島國嘛,造船不行怎麼行),在全世界的造船能力都比較強,不過這種能力多是民用商船,和航母技術沒法比,從武器裝備到電子通訊,哪一樣都是商船無法比擬的,屬於軍用差,商用強。



日本當然是希望可以擁有製造十萬噸航母的能力,但是現實的殘酷讓日本不得不屈服於美國的淫威之下,航母建造出來,主要是用於承載艦載機,然後配合其它艦船協同作戰,而艦載機的生產研發,同樣需要來自美國的幫助,想要依靠自己並不完善的戰機技術獨立完成,日本短期內根本沒這個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