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人寧願拿死工資,也不去做小生意?

柳老師送乾貨


為什麼很多人寧願拿死工資,也不去做小生意? 現在的實體經濟真不好做,不管是做哪個行業都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在這種市場環境下誰還敢去投資小生意呢?並且怎麼理解小生意,一般擺地攤的也算,開飯館的也算,開店的也算。但他們投資的錢可是不一樣的。想要賺錢首先要投錢啊,那麼為什麼大家都不願做小生意呢?



1.房租貴

壓倒實體經濟的絕對是房租,現在的房租和房價一樣,都是一個高升的數字。在一個小縣城裡開一個汽貿店,面積也就六七十平方, 房租需要二十多萬。大家可以算算房租有多貴。這還僅僅是四五線的縣城,而像一二線城市的房租更貴,辛辛苦苦一年全替房主打工了。


2.家庭負擔大

結婚前不知道的,但結婚後的日子就需要一點一點算出來了。而開支大頭絕對是孩子的,基本上一個月就要花上2000元的奶粉、玩具錢。如果等到孩子上學了之後,那壓力就會更多。同時婚後年輕人要養四個老人,這樣的壓力可想而知,如果老婆去上班的話那還好點,但怎麼說負擔太大,錢不敢隨便花。

3.車貸、房貸

現在大家的經濟和生活觀念已經變成了一種提前享受的方式,很多年輕人工作後的首選就是買房,而每個月需要還款的數額甚至達到了五六千。同時他們的工資並不是太多,每個月的生活都是數著過的。這種情況下你敢創業嗎?失敗後你將一無所有,所以你只能老老實實上班。


4.小生意不體面

現在的大學生群體越來越多,今年將會有820萬的畢業生,而對於大學生來說,讓自己去擺地攤或者開店,那自己上這麼多年學豈不是白上了? 當然,現在做生意並不是明智的選擇,各大企業的經濟已經出現疲軟。這時候去創業只能選擇小吃餐飲方面,但小吃店到處都是,不能盲目投資。大家怎麼看呢?


惠農圈


我跟我先生都是拿死工資的,過去工資低的時候大概只能維持溫飽。


現在工資還行,房子車子問題都解決了,我們也老了,餘生肯定不會改行做生意了。


我們為什麼都寧願拿死工資都不做生意呢?


說起來話長,其實根本原因就是沒門路沒錢沒膽子,寧可窮一點節省一點過安穩的日子也不喜歡瞎折騰。


我就從我們夫妻兩個的工作經歷來說說這個問題。



我是名小學教師,因為這個職業畢竟看起來還算收入穩定、工作輕鬆。


雖然如今這個行業已然成為高危職業了,我也越來越對自己的這份工作感到失望和累心。


但既然都這麼多年走過來了,再過十幾年退休了就好了。


看著身邊還有那麼多人往教師招考的道路上奔來,我這個圈內人還能說什麼呢?


我先生先前也是學校的老師,但是幹了好幾年因為種種原因都沒能入編。


所以後來只好退出了,進了一家比較好的企業,在車間一線工作了多年,最近剛剛媳婦熬成婆,脫離了一線。


在他進工廠前,我一直支持和鼓勵他創業。也就是說我也曾做過當老闆太太的夢,可是,最終夢想成空。


話說一開始,他還特地去外地看過一些項目,準備大幹一番,但是回來就沒了幹勁兒,提不起精神來幹。



對於當時手上拿出個三五萬都困難的我們來說,投資項目至少要十萬,先生根本沒這個膽量。


他就想著,萬一失敗了錢不就都打水漂了嗎?


他沒想過,萬一成功了就可以財源滾滾了。


大概04年的時候,我又提議先生投資母嬰店,當時先生也有點動心。


但去其他城市的母嬰店“考察”回來,依然沒有積極行動。


過了三四年,我們城市周邊母嬰店遍地開花,先生竟然說:“你看,我要是當初聽了你做這個,現在到處都是這種店,哪還有多少生意啊?”


我們不是行內人,祖上也沒有懂生意的,又經常聽說有朋友開店不多久便關門大吉,先生哪裡肯再走這條道。


畢竟拿死工資的,每月不論多少都有進賬,不至於血本無歸。


用度節省些,多少有些存款,這樣的日子過著也算穩當。


先生有個堂哥是做個體經營的,做得非常好,不僅一直經營著一家衛浴專賣店,還頗有眼光兼做其他生意。



譬如早些年做浴室發了一筆,兩三年後就轉讓了,別人接手後生意又不好了。


他還租了一棟樓做賓館,樓下的再轉租,他轉租的錢就賺到他的房租,賓館是淨賺。


他買房買得早,換房也總是換得及時,在房子上即便小房換大房也不怎麼虧。


現在的他,早已賺得盆滿缽滿。


其實不想做生意的人,也不是不喜歡錢,看著別人賺錢也會眼紅。


最根本的原因,一是不懂行,二是膽子小,三是怕吃苦怕學習。


說得更通俗點,咱就不是做生意的命。


幸生


有上百萬的人不會選擇做小生意(小生意都要親力親為)。小生意是經濟能力稍為欠缺的首選。現在人們的購買力下滑。而且好多小東西可網購。流動攤被城管攆得雞飛狗跳,租輔面生意好點除了房租所剩無已。生意不好賠房租貼個人時間。前年我自己開小餐館。想著自己炒菜,最少能賺廚師工資。自己有3萬。信用卡貸了4萬。幹了2個月還不夠房租(房租2000)。現在2萬多買的餐館用具。別人只出800元,去年我上班(老本行)。每個月4200(淨收入)。還沒創業操心,那些本錢不夠大的同僚們。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還是老老實實上班吧。免得連過年錢都折騰光。


忘了怎麼稱呼你


這個問題於我,可以說是對號入座了!

我父母兩邊整個家族圈都是做生意的,比我財務自由很多,而我依然願意去擠公交,在寫字樓上著班。

90年代的農村人過的很累,而且在家裡很難找到賺錢的營生,我的叔伯,舅舅,姨媽姨夫紛紛選擇了逃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緊巴日子,去到首都北京嘗試做起小生意,我那一輩應該是中國第一批留守兒童,我見證了上一輩奮鬥的艱辛歷史,也目睹了堂表兄弟姐妹留守的成長史,概括下來就是,我沒有被這樣的奮鬥方式吸引感染,如果要詳細的闡述下來,絕對是說來話長。

我的親戚們做生意時間至少都有20年以上,現在的他們大多是在老家縣城買了房,按年齡算已經處於退休階段,在奮鬥了一輩子的地方,消耗了自己人生中最燦爛芳華的歲月,而今即將遠離這裡的塵土,回到鮮少回去早已陌生的老家。都知道北京房價貴,出身農村的他們更捨不得花錢租好的房子,他們之中沒有一個像我們現在這樣花幾千塊錢租樓房住小區,他們在繁華髮達的首都幾十年住在城中村,好幾口人住在不超過10平方的一件平房,注意 是一間!甚至用的是外面的公共廁所,沒有洗澡間,做到在門外面放個煤氣灶,或者用蜂窩煤的那種爐子,冬天沒有暖氣(北方是集體供暖),燒煤爐冬天可以取暖,買那種一節一節架起來的煙管,接在煤爐的通風口,煙管另一頭延伸到屋內。

而我們這一代人,更向往個人自由,注重隱私,希望去到自己喜歡的城市,看著風景,慢慢奮鬥紮根,拿著5000塊的工資租2000塊的小區,即使上班也是早出晚歸,但偶爾也還是有周末,有帶薪年假,可以窮遊,可以去看看這個世界。如果你覺得做生意的人更自由,可以隨時關門做這些事情,那隻能說你沒有跟這些人真正接觸過,就我知道的是在北京好幾個批發市場,不到10平方的攤位,一天300多的攤位費(另一個親戚攤位大一些,一天1000多),他們不敢輕易關門,生病都捨不得去醫院,怕錯過大客戶,尤其怕老客戶來了找不到人,會被對面的競爭對手搶走,北京這麼大,他們最多也就去過天安門,還是寒暑假小孩過來才去的。我父輩這一代過的辛苦且沒有自我,所有的一切都奉獻給了小孩。

我畢業之後來到了闊別已久的親人身邊,選擇了北漂,當時一直被各路親戚勸著學做生意,甚至有個表姐幫我瞅了一家奶茶店(奶茶相關產品批發),那個時候的套路都是先找個店幫工,熟悉各個流程以及進貨渠道,產品價格以後,就出來自己盤個店面單幹。

但是!

但是我真的很害怕,害怕風雨無阻的守在10平方的小天地,不敢走遠,不敢抽身,不知道會有怎樣的收穫,身邊的人跟你沒有共同語言,遠離了以前的社交圈子,寂寞也是非常無敵的,我更願意像大多數的上班族那樣,還著房貸和車貸,週末可以跟朋友玩耍。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對以後小孩的培養!

好的資源永遠是稀缺的,很多人擊破腦袋買學區房,找關係,無非是希望給孩子很好的教育資源。沒有戶口上不了北京的公立學校,我的這些親戚圈裡面,目前只有一個小孩上了重點大學,有的是一直放在老家上學,北京上學的,大多上的是環境很差的私人小學,之後高考還得回去。只有一個親戚家的小孩上的是一所雙語私立貴族學校,一年學費5萬,並且這至少是5年之前的價格。我對自己沒有這樣的信心!

我所計劃的人生軌道是,靠著社保或者公司掛靠之類的方式解決戶口,購房指標等問題,貸款可以用公積金,選一個還可以的學區房(當然以後有條件了換更好的,哈哈),這樣對上對下對自己,也算是一份還可以的交代!

中間故事太多,一時想不起來,以後想起來再補充


拒絕油膩中年大叔


何為生意?生意就是以盈利為目的商業活動。何為小生意,就是低投入的商業活動,更多的是小買賣。

我從小開始接觸小生意,我結合自己的一些實踐和觀察,做個簡要的分析。我不到十歲的時候開始幫家裡賣各種農產品,那時候最怕的是在街頭看到同學,覺得特沒面子。後來中學的時候,膽子大了些,開始收高年級書本賣給低年級學生。高中畢業後,開班補習班。大學除了開辦補習班,還推銷過雜誌和生活日用品,遭過不少白眼。畢業後去了體面的外資諮詢公司,晚上也曾擺過地攤,做過走鬼。

這些小生意的實踐,不僅僅是為了錢,更多的一個個小的商業實踐,為自己的成長,乃至後來的創業,做了不少鋪墊。但如題主說說,仍然有很多人拿著死工資,不願做小生意。

那麼這裡有個前提就是,拿死工資的都是上班族,是對有穩定工作的人而言的。因為中國有大量的商販,大量的淘寶賣家,甚至微商等等,他們都是在做生意,但其中他們很多是相對低學歷,甚至沒有穩定工作的,這個就不是我們今天的討論範圍。

1.放不下面子

對於很多大學畢業,在職場體面的上班族而言,小生意,似乎出入寫字樓,穿著職業裝顯得更高大上。雖然可能你擺個煎餅果子的攤子,收入比他還要高。第一波做淘寶的人,曾被很多人所看不起,都覺得是沒太多學歷,沒有穩定工作的人去的。七八年前,曾有個大學朋友找了個做淘寶的姑娘做女朋友,被很多人議論,一個大學生怎麼找了個淘寶小妹。但殊不知,人家來著豪車。當然,現在淘寶等電商做得越來越專業,越來越多人進去,而且不是你想做就能做了,門檻越來越高。

另外,小生意很多時候要自己親自上陣,需要自己去吆喝。以前做買賣的時候,遭受過不少人的白眼,吃了很多閉門羹。這些對很多來說,都很難,甚至在朋友圈發個廣告都會覺得不好意思。

所以,在很多上班族眼裡,小生意意味著低學歷、起早貪黑,甚至深處髒亂差的環境,容易遭受旁人的偏見。



2.投資成本與風險

哪怕是小生意也是需要成本的,成本有大有小,但總體而言,生意的成本越來越大。現在在二線城市,加盟一家奶茶店,加盟費、裝修費、設備費等加起來,也要三十萬起步。生意的成本越來越高,有些人不一定有這個錢,或者不願意投這個錢。

這些年,隨便和一個生意人聊聊,很多都在抱怨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大環境不好,競爭越來越大,生意的風險也越來越大。如果是一個風險厭惡型的人,就不會去冒這個險。

3.眼高手低。

這幾年國家大力鼓勵創業,創新創業上升到國家層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響徹大地。你會看到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創業。


但仔細分析你會發現,他們更多的是打著“創業”的名義,而不是“生意”。都是在咖啡廳,喝著咖啡,高談闊論商業模式,滿口商業情懷,拿著商業計劃書到處找投資人,新概念新名詞滿天飛。高舉高打也是好事,但同時也助長了浮誇風。都願意去做倍有面子的事,端著,沒有迴歸到商業的本質。

我們剛創業的時候也犯了同樣的錯誤。由於團隊都出身於外資諮詢公司,個個“人模狗樣”,也講究公司品牌和形象。所以公司花了大價錢去甲級寫字樓,常常去五星級酒店做活動,還不定期開個遊艇趴。但到後來並沒有賺到錢,痛定思痛,迴歸到生意的本質。

4.惰性。

做生意,不僅要放下面子,腳踏實地,同時要走出舒適區。上班,很多東西都被規劃和安排好了,更多是執行和落地,不用思考太多整個商業的事。一門生意,哪怕是小生意,都需要去思考它的商業模式,如何去營銷,如何開源節流,這些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和挑戰性。很多人並不願意去承受這些,認為還不如安安穩穩過日子,那麼折騰幹什麼。


職場大叔Allen


我覺得我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正處於“是老老實實回去上個班呢還是自己做點小生意或者培訓班”的糾結時期。

說到底,是因為懶惰,短視,缺少魄力,不是你自以為地那麼想要賺錢。

目前奔四,大本學歷,經歷十分簡單。畢業工作-結婚生子-辭職帶娃-工作生子-辭職帶娃-工作辭職-目前待定…

是的,我生了倆兒子。每次生完孩子就辭職帶娃,孩子上幼兒園了就又出來工作。

遠的就不說了,說近的。去年九月二寶上幼兒園,我偶然進入一家培訓機構上班,工作十分累,可也有很多很快樂的時光。

我英語相對來說很不錯,甚至我還會一點西班牙語(我的同事們直到今天都不知道這一點)。我沒寫到簡歷上,沒必要。十八線小縣城,會不會二外沒啥區別。

因為我口語相對來說比較好,也挺享受教小孩子們---沒有做過老師的人可能不會知道,當你看到小孩子們很專注的聽你講另一種語言,另一個世界的美妙之處時,他們的眼睛裡有光。這種光,讓我得到了無盡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也是這種成就感支撐著我在培訓機構做了近一年。我做的挺好的,新手進去沒幾天就開始正式給學生上課,因為老師太缺。到了年底續班的時候續班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還拿了我們校區最高的獎金。這在這所學校是不錯的成績。小縣城的千人大校。

但很累。培訓機構要求我們全職,每週一天半休息。朝九晚六,時常加早班,因為要去學校門口發傳單招生。開學招,期中考完了招,期末考完了招,中間還有淡季招生。每次招生各種花樣各種促銷套餐各種宣傳各種電話微信轟炸家長。

培訓機構兩件事:招生和續班。我不太喜歡招生。續班對我來說比較簡單,因為我工作真的很認真,在課堂設計和孩子們身上付出很多心血,孩子們也真的有進步,家長心裡很清楚,但是花樣繁多的招生套路讓我厭倦。後來有些家長都很厭倦我們的宣傳了,說不像學校,純粹是做生意。

我其實不反感教育市場化,但是有些套路太過頭了,有些理念差異大,接受不了,所以辭職。五月提出的,學校要我做完暑期再走。於是堅持到八月初暑期課程結束。

問題來了,早在我打算去那裡上班之初,就有熟人問我:你為什麼不自己開一家培訓班?門面都不用你找,就我家店鋪二樓給你用,只要買幾套桌椅就行!為什麼?

我不知道。

我害怕。

怕麻煩,裝修麻煩,招生麻煩,找老師麻煩,管理老師也麻煩…

我也怕虧錢,虧也虧不了大錢,但是我也怕,好像很丟人…

辭職後幫親戚打理他家網店,也想著自己去阿里巴巴上申請一個網店,剛辦好執照,找貨源中…

事情又發生了一點變化。九月一開學,很多家長學生髮微信來問我,怎麼不是我教了?答辭職了。問那你現在在哪個培訓機構?答沒做這一行了。

這就是傳說中的“有些人不想去做一件事,哪怕就站在捷徑的邊上,他也不會挪一下腳步”

某天我閨蜜罵我,你是想天上掉餡餅嗎blablabla

好吧,貌似醒悟了,那麼就試試看自己做吧。放下電話,就剛好有人來諮詢,於是接下了第一個學生。

到現在三個學生,第四個週末來試課。

我每天在群裡歡樂地督促孩子們讀英語練習翻譯。


可我的問題是,居然還沒有勇氣出去發一張傳單開始招生,你們說,我是不是沒救了?我是不是真的只能替人打工而不是自己做老闆?

我自己喜歡英語,我也喜歡教小孩子學英語,我十分敬業地備課,我的課上的也很有趣,孩子們也喜歡上我的課,我開了英語培訓班,雖然目前只是在自己家,可是好歹也算自立門戶了,為什麼我就不去招生呢??我在等什麼呢?

誰知道???


守護Omega


目前為止我和我的男朋友是拿著死工資的,在工廠裡上班,每天重複著一樣事情,學不到什麼東西,但是唯一能給你保證的是每個月給你開工資,給你交保險,不用擔心虧不虧錢,人流量多不多,壓力小,但是生活平淡如水,做生意壓力大,前期投入多,不知道能不能回本,一旦不回本今年的積蓄全沒了,那個時候精神壓力會很大很大的,可能習慣了這種安逸的生活,但是今年我打算和我的男朋友一起做點小生意,因為還年輕不想這麼在工廠裡呆一輩子,打算出來拼一下,現在本來就沒錢,投資幾萬塊錢。要是做好了就可以掙錢了,這不好再繼續回來工作,就是因為還年輕他怕不折騰到老了會後悔,可能每個人的心態都不一樣吧,有的人想尋求安穩的生活,有的人想過一過大風大浪的生活,風雨過後必有彩虹,相信我的決定不會錯,同時也希望你們能夠加油,不管未來的日子有多苦,都要一起共同面對。加油!


朱小豬炸串


拿著死工資,不去做小生意。意思是有的人並不喜歡死工資,想去做小生意但是一直沒有行動。就是我的真實寫照。我不止拿著死工資,而且是社會中所謂的無所不能的臨時工。死工資說出來笑死人,就是社會最低工資一千六,在三線小城不敢吃不敢喝,去超市只買泡麵。為什麼不做小生意。剛畢業2008年,就開始在現在的公司工作了。剛畢業朝氣蓬勃,邊上班邊開網店,生意不瘟不火但是一直向好的方向發展,那時候雖然辛苦但是我心裡特別高興。一度想辭職專心網店,但是自己也沒信心,和家裡商量過多次都不同意辭職。而那年單位兩千多一平米買單位的房子,和家裡商量想買,結果是說沒錢也沒買。錯過機會不止是機會,自己的信心和想法就變了。在十年後的今天再讓我去弄網店,再去折騰只是午夜夢裡的事了,睜開眼仍然是痛苦的最低工資,和單位裡事不關己的忙亂,應付的過吧。那個剛畢業小生意的夢想已經灰飛煙滅了。


阿正家


不知道大家身邊有沒有這樣的朋友,每天總在抱怨工資太低,上班好累,然後等你給他推薦一些你正在做,收入還不錯的賺錢的法子時,他她又各種藉口推辭,總之就沒一件乾的成。估計要是能坐在家裡天上掉金幣就最好了。也許你沒有,但是我身邊以前有這樣一個朋友。我以前不瞭解為什麼有些人邊喊著沒錢,窮,一邊又甘願過現在的生活而不行動去開源。於是秉著這樣的好奇心,我跟朋友C(就是上面我說的那個朋友)聊了聊。發現他的想法估計是大多數的人的想法,所以寫出來跟大家討論討論。


在跟朋友C聊這個話題之前,因為他常常跟我抱怨工作不好,當時剛好有個好朋友要開某品牌的奶茶加盟店,於是我跟他說,可以投資一點,一起合夥開,我朋友說要是錢不夠,就有多少先算多少。我現在還特別清楚地記得他當時的反應:一副你開玩笑吧,奶茶店,累死累活的,每天還要“賣笑”,都賺不到多少錢,算了吧。於是這件事就這樣不了了之。


所以這次聊天的時候我特意問了朋友C的想法為什麼工資不高,讓做點小生意又不想做? 他說:


  • 我一個白領,在 辦公室乾的是領導的活(我那個朋友是個部門經理),你讓我去幹普通員工的事情,這不是跌份的事兒嗎?


  • 每天不都是重複地榨汁啊,配料啊什麼的,這種活兒哪是我一個958學校出來的本科生該乾的事情。這些就應該給那些專科,高中畢業的沒啥學歷的,沒什麼思想的人做, 我就不去搶他們的飯碗了?像我們這種受過高等教育的,肯定要做些智商爆表的事情啊!(於是我問他什麼職業算智商爆表,他又支支吾吾說不上來)


  • 你想啊,每天要面帶笑容面對各色各樣的人,多累啊,十幾個小時呢!要是我天天心情不好,那不是要關門大吉了,而且我又不是賣笑的,幹嘛要笑嘻嘻對他們啊?


我想他的想法應該是能找出很多“志同道合”的人的。連開個奶茶店他都這麼想,那就更別說街頭燒烤,3C產品擺地攤,麻辣燙,螺螄粉這些近年來很火爆的小生意了。

其實說到底就是愛面子,放不下面子,心理負擔大,怕被嘲笑。也許就算真的去做了,賺到錢了,還是會覺得低人一等。雖然我們總說360行,行行出狀元。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優點,只有我們不去做,沒有我們成不了的No.1. 然而,很多人對於行業的歧視還是會在不知不覺中進行。面對摩天大廈,大夏天吹著空調,冬天吹著暖氣,坐辦公室職業來說,這無疑是有吸引力的,大家都想光鮮亮麗地攀比,而不是每天穿著休閒服,跑鞋,擺著地毯,即使每天入賬幾萬,遠高於坐辦公室的人,但是隻要你是一副屌絲樣,沒有像別人一樣坐辦公室,出入高樓大廈,出入豪車住豪宅,即使這個屌絲身價不菲,大家還是習慣性地覺得對方“不行”! 我想“不夠體面”這才是大家不願意主動放棄現有的死工資,而去開始小生意的根本原因之一。


你覺得呢? 歡迎留下你的觀點,一起交流。

祝看文的你週末愉快!


萌小嫿嫿


對於這個問題,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做生意,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生意,所以在人生道路選擇上,一定要因人而異,選擇適合自己的。

1.習慣導致。當我們習慣了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就不會輕易改變,很多人過慣了既不大富大貴,也不窮困潦倒的生活,為人打工雖然平淡無奇,但也不至於勞神傷心,工資不多但旱澇保收,樂得清閒,不用太操心,每天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朝九晚五的生活也很享受,所以很多人願意用最簡單的方式獲取報酬,不需要承擔太多的風險,工作基本穩定,而且週末有休班。

2.做生意是有風險的。很多人都不願意拿自己的生活保障去做有風險的事情,萬一失敗了怎麼辦?不是誰都能承擔起這個後果。拿死工資起碼保證一日三餐的安全,做生意可能有時會入不敷出,一但生意不成功失敗了,到時候連拿死工資都拿不到,老一輩認為安穩在一個地方呢鐵飯碗是最好的。

3.在中國教育制度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他的成長軌跡及觀念是這樣的,只有報考一個好的大學,畢業後找個好工作,才是最有出息,最有面子的。很多大學生畢業的時候,忙著到各大人才市場投遞簡歷,只要找到一份好工作,才算心裡安穩,而面對畢業能穩如泰山去策劃自己小生意的學生非常少。

4.整個社會對做小生意人群的認知並沒有完全跟上時代的發展,認為做小生意是件很丟臉的事,只有沒有沒有學歷和技能的人才會去做。

5.對於已經工作了一段時間的人來說,已經適應了那種環境和工作節奏,對於放棄現有的,會有很多的不捨,而對於對於做小生意的未知的焦慮和恐懼以及生意上需要投入人財物力等,生意成敗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以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面對,大部分人會在權衡利弊之後,會選擇放棄小生意而去給人打工拿死工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