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可愛的小寶貝,變成了不懂事的頭疼鬼,該怎麼辦呢?

海雲海


如果是自己的小寶貝,那在自己的心中永遠是最可愛的寶貝。好多時候我們覺得孩子很搗蛋,等他們長大了沒人搗蛋,你還不習慣呢。孩子不管是什麼樣,都離不開身邊人的影響。我們應該多問問自己,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環境,孩子未來就有什麼樣的出息。很多時候孩子是無辜的,我們不應該責怪他們。有能力的父母也不會把全部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我們都不是很優秀,為什麼一定要孩子比我們更優秀。





老王De春天


作為寶媽來講下:我家寶寶小的時候,可以稱之為“天使寶寶”。很少哭鬧,晚上我躺在他旁邊陪著玩,有時候娃還沒睡著,我倒先睡著了。等到突然醒來才發現,寶寶已經自己睡著了,也不需要哄著入睡。9個月大的時候開始睡整夜覺,晚上也不會哭著醒來。

經常聽周圍很多有娃的家庭抱怨,寶寶白天睡不醒,娃上又不睡覺,一家人陪著熬夜。但我家寶寶,晚上都是很乖睡覺,很少哭鬧醒來。

就這麼乖的一個小寶寶,快三歲,長大了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開始變的叛逆了,很多你不讓他做的事情,都想著要去嘗試。

很多時候,我們不讓他做的事情,他偏偏要自己去做。有時候,也是調皮的讓我們覺得頭疼。

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本來就對世界充滿好奇,想著去探索。有些我們覺得不能做的事情,他很感興趣。大人可能會覺得他不懂事,明明已經告訴他了,不能做,他還要繼續做。

小孩子本來天性活潑好動,作為家長,我們總喜歡按自己的想法去培養他們。我們的初衷沒錯,想讓他們以後少走彎路,但是,現在孩子太小了,他沒法,也不懂成人的苦心。

所以,我也不能用成人的思想去考慮孩子是不是真的不懂事。很多時候,在安全提前下,大人也不要限制孩子太多,讓他們去釋放自己的天性。


糖小姐666


你好,我也是一位孩子媽媽,所以對你的提問也是深有體會。

想當初寶貝呱呱墜地,就相當於一張白紙,她對這個世界的所有感知大部分都是來自我,在她的童年時期她最依戀、最依賴的人就是我了,對我的話她也是言聽計從的,她的一顰一笑,她的每個動作在我眼中都是那麼可愛。

但是隨著我的寶貝慢慢長大,她對周遭事務的認知不再侷限於我了,她上學後會從學校接收新知識,有了她自己的同學和朋友圈,她也慢慢不再那麼依賴我了,而且我說的話她漸漸地也不再那麼言聽計從了,偶爾還會反駁我,讓我心理有很大的落差。

以至於有一段時間我經常問她爸爸,我曾經的小可愛去哪兒了?

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的,每個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慢慢長大,會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對事務的看法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也許這個時候在大人眼中他們不懂事,讓人頭疼,但是請父母能多給孩子一些耐心和包容,孩子童年的經歷會直接影響到他們今後的為人處事、工作和學習。

所以我在這裡建議您,

首先可以先試著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您在小時候做了一些自己認為對,而父母覺得是不懂事,令人頭疼的事的話,您會怎麼想?還會覺得這件事是錯的嗎?

其次我希望您可以試著以平等的心態和心境去對待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處處以父母的威嚴去壓制孩子,試著和他們做朋友,瞭解他們當時的所做所想,這樣更容易與他們溝通。

每個時代的孩子都有他們自己獨有的特質,所以很多時候就不能理所應當的就判斷他們行為的對與錯。這就需要父母更多一些理解和耐心了。

有句話說的好“沒有壞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寶貝,他們生下來都是一張沒有塗過的白紙,關鍵還要看做父母的怎麼去引導和教育了


異域心情


曾經我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幾年前,我去朋友那裡做客,那時候,他的孩子還不到三歲,但是脾氣已經不小了,只要他想要的東西立馬就要,稍有不順心的事馬上就又哭又鬧。吃飯的時候滿屋子追,怎麼哄都不吃,最後這孩子還急了,伸手就打在他奶奶臉上。他奶奶不怒反而在笑,把孩子抱在懷裡一頓哄。看到這,我就善意的提醒了一下我朋友要注意了。朋友還反過來告訴我說,孩子這麼小啥都不懂,現在是最可愛的時候,大了懂事了就好了。我就提醒他說,三歲打臉是可愛,如果不防微杜漸,三十歲打臉就不是可愛了,是可惡。我當時也是年少,所以就多了嘴。他敷衍了我幾句,我也就沒說什麼了。我當時心裡就有一個判斷,這個孩子準得出問題。果不其然,五年多下來,這個孩子已經不可愛了,在學校就像個小霸王一樣,三天兩頭就打架,老師頭疼,同學討厭。回到家更作,誰的話都不聽,跟他媽媽要錢沒要到,在地上撒潑打滾,他爸爸想去教訓他,父子倆就對他,這個時候他奶奶就跳出來,做他的保護傘。我這朋友很糊塗,說是去學校學壞了,我聽了覺得好笑。其實罪魁禍首還是原生家庭。

我當時判斷這個孩子會出問題的依據是,他們全家人都圍著這個孩子轉,把孩子都養成小祖宗了,孩子一旦形成自我為中心的思維,那煩惱和痛苦就已經在不遠的將來等著他。教育是要規則的,小時候更要讓他知道最基本的,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讓孩子知道才能行道,一味地寵的話,孩子是不會升起感恩心的,還會讓孩子在潛意識中誤認為,可以隨心所欲,老子天下第一。一旦開始橫行霸道,懲罰就已經在眼前了。你把孩子養成這樣,你到底是是在愛他還是害她。

要改變的話就要先夫妻之間觀念統一,方向統一。幫助孩子認識規則,制定規則,適當可以有懲罰和獎勵,剛柔並濟,不能過剛,也不能過柔,過剛容易適得其反,過柔也容易不識好歹。同時做家長的要身正,言正,行正,做個好榜樣給孩子看。做母親的跟孩子走心的溝通,同時要樹立先生的威嚴和形象。做父親的要一言九鼎,獎處分明,多花時間打成一片,想了解孩子,就要放下身段,走進孩子的世界。孩子其實很簡單,你走心了,他就會被形象。孩子是複印件,父母是原件,所以最根本的還是要改變自己


凡覺


這是孩子的發展過程,小時候萌萌噠很可愛,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想法,慢慢地隨著年齡的長大,以及身邊環境的變化,孩子的思維也在發生變化。有一句話是孩子到了7,8歲,連狗都嫌棄,也是一個現實寫照。



不同階段的孩子反映出來的行為也不相同,比如說terrible two horrible three,他們喜歡問為什麼,喜歡說不,喜歡尋找獨立,控制別人,掌握主動權,只要是為人父母,大部分都經歷過這些,有時候甚至苦不堪言,這是兒童發展的必然階段,我們只要正確對待就好,不要過度焦慮,因為順利度過了這段時間,會看到孩子彷彿一下子長大了。



到了3,4歲孩子也會經歷秩序敏感期,一旦大人們破壞了孩子們的這一秩序,他們便會哭鬧、焦慮,表現出一些不可逆性。比如說,孩子想要自己邊拿著玩具,邊穿衣服,但是如果大人硬要孩子把玩具放在,導致的結果可能是孩子大聲哭泣,就是不放。


換個角度去看這個問題,可能孩子是擔心放下以後玩具就沒有了,如果大人換種說法,“可以把玩具放在左衣袖裡,先穿右袖,然後用右手拿著玩具,再穿左邊。”,當孩子聽完之後,他們就會認為玩具是安全的,會乖乖聽話。


在孩子建立秩序感時,大人們可能由於不理解原因,認為孩子特別執拗,任性,重要的還是要先去理解,學會變通,換一種方式幫助孩子度過這一敏感期。


所有的孩子在認識新的事物,掌握實質都有一個過程,慢慢地隨著他們的能力在逐漸上升。我們要耐心去等待,給孩子成長的時間。



米米的時光日記


孩子調皮難管教的問題,一直是大人比較操心的事情。上課好動、不聽大人的話、調皮搗蛋等層出不窮。那麼針對這些情況,家長該如何應對?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下面,由小編分享給大家的解決方案,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家長們哦。

放棄”性別專屬“觀念

男孩Or女孩

大家對於熊孩子的認識,第一感覺是不是哪個男孩又調皮搗蛋了。事實上,不管男孩還是女孩,調皮的現象都是存在的,只不過男生大部分比較好動,女孩偏文靜,當然也不乏安靜乖巧的男生。

針對調皮的孩子,男孩女孩應一視同仁,

家長可以通過適當的鼓勵和堅持,

讓孩子學會守規矩、善解人意。

天性使然

很多家長將孩子不守規矩、反社會的行為解釋成「孩子的正常行為」,結果最後孩子的行為更脫序,爸媽也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具備改善孩子的行為的能力。

當家長髮現孩子行為過激時,

應該及時針對性的引導,

而不是歸咎於孩子的天性的原因。

喚醒他的同理心

換位思考

年幼的孩子對於干擾他人的行為不具備認知,但家長可以設置情景聯繫,假設當他自己或和朋友玩得很開心時,如果有人來擾亂打斷了,他會很開心嗎?

父母耐心引導、讓他換位思考,

其他小朋友跟他一樣,受到干擾也會生氣,

漸漸的孩子會對他人的感覺比較敏感。

耐心溝通

無論孩子有沒有察覺,若他說的話很傷人或不禮貌,爸媽必須告訴他,這樣的話沒有禮貌,會讓別人不舒服,爸媽也不喜歡聽,讓他知道這類的話語是不好的,以後會減少此用語的使用。

當家長髮現孩子有不當的行為出現時,儘量避免給孩子的舉止"貼標籤",更不要說:他就是這樣的。那會讓孩子覺得沮喪,覺得自己不能達到大人要求的那樣,變得不自信和煩躁,本人行為也無法改善。

專注改進一個問題

任何人的變好都不能一蹴而就的,孩子的問題很多,需要一件一件地解決。當孩子在做一件錯事時,他可能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妥,家長需要進行提醒,不應該處處限制他,這樣會適得其反,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

比如,先從打斷別人談話的問題開始,

等到孩子已很少出類狀況時,

再解決到下一個需改進的問題。

當孩子行為有所進步,比如表現得有禮貌、幫助他人等,家長要具體稱讚他做得好的行為。

這樣做的好處,

會讓孩子知道爸媽是看得到他的進步,

幫助他做好事情,給他信心。

教養好熊孩子,需要家長們多下一番功夫,根據上面的解決方案,看看自己對孩子的教養是不是還有一些欠缺的。如果還遇到什麼教育問題,可以聯繫小編哦~


小倩文章


曾經可愛的小寶貝之所以變成了不懂事的頭疼鬼,往往是因為孩子在成長中,處於不同的認知心理發展階段。他對外界的需求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多了,因此在父母眼中,就變得不那麼乖了。

父母要了解並接納孩子的變化,滿足孩子的成長需求,尊重孩子發展需要。孩子是發展中的人,父母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這個問題其實跟孩子處於叛逆期了,怎麼管教有異曲同工之處。

當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他需要一些自我發展的私人空間,想要自己做決定,不希望父母總是對自己管這管那的。所以,對於父母的一些管教,他開始有忤逆的行為,在大人看來就成為了“不懂事的頭疼鬼”。如果父母能夠正確意識孩子這種變化背後的心理成長需求,尊重孩子的需求,最大限度地給予孩子一些自由空間支配,那麼孩子就依然是那個可愛☺的寶貝!

不過,孩子變得不懂事還可能是大人無意中做了一些傷害孩子的事情,致使孩子不再把你當做權威。如果是這樣,父母要去和孩子好好交流,解開心結,平時多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帶來的影響,給孩子提供和諧的成長環境。


才智寶貝學堂


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叛逆期,這個叛逆期對爸媽而言的,對於小孩自己他們可能會覺得那些叛逆,魔鬼般的行為也就只是他們好奇探尋世界的舉措,沒有好壞,喜怒之分,家長們要調整心態包容,接納,才能給予他們充分理解與引導,陪伴他們健康茁壯成長!


黑夜眼




a左小霢


你頭痛嗎?

你為什麼頭痛,你明白嗎?

現在的家長,其實有很多欠缺,不是孩子不好,而是自己的知識不足,不能很好的把握孩子的心理情況,自然不能很好的引導孩子的發展。

你要想孩子與你產生共鳴,必須要加強學習,把引導孩子作為重要的事情來對待。

第一,必須提高自己的知識,不斷的學習,只有自己知識豐富了,孩子才有可能佩服你,進而崇拜你,然後服你,才會認可你的教育。

第二,必須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要擁有高尚的情操,懂得怎麼尊重孩子,給他自尊,要有寬容心,能夠容忍孩子非原則性的錯誤,隨時的嘮叨不解決問題,不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如不用。

第三,真正的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平等的個體。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他是他的生命,你是你的人生,可以有各人的路。

暫時總結這幾點,其實還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家長要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才能夠應對孩子的成長。學習與孩子相處,學習瞭解孩子,連孩子的情況都不瞭解,談何引導他們成長啊?是不是,所以,我建議家長們,有時間少打兩盤麻將和遊戲,多去參加一下家長學校的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