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禮和嫁妝是不是物化婚姻?

yufengguanyun


我覺得彩禮和嫁妝不是物化婚姻,只不過是一些沒有能力的男人為自己的沒能力找的藉口而已,在古代男方給女方彩禮是對女方的重視,也是感謝女方父母這麼辛苦養大女兒的一種補償,而女方給嫁妝是為了讓女方在男方家有地位,不受委屈,本是禮尚往來,一種明媒正娶的禮數而已。而有的人可能會說這都什麼時代了,還要彩禮跟嫁妝不就是物質嗎?好,我們來說說符合現代的情況,首先第一,你憑什麼覺得對方父母辛辛苦苦把女兒養大,然後一分錢沒要,把自己的掌上明珠送到你們家去做牛做馬,伺候你全家人啊?是不是想太多了呀?要知道,人都是劣根性很重的動物,太容易得到的總是不好好珍惜,你一分錢沒花就娶了個媳婦,不僅你家人不會好好對待她,你也不會好好珍惜的,即使以後離婚你也覺得沒什麼損失的,大不了重新找一個唄。舉個例子,你花了幾百萬買來的東西,你會好好供著,怕它磕著碰著了,但是如果你是花了幾十塊錢買的,你會怎樣?當然是隨便要放哪就放哪,丟了也不可惜不是嗎?同理,婚姻也是如此,你沒有付出過代價,怎會好好珍惜呢?其實我覺得彩禮只是給女方一種保障而已,不能因為給了這個就是物化婚姻,換位思考,如果男方願意在家洗衣做飯帶孩子,照顧父母,可以忍受生孩子帶來的身材變形,容顏衰老,帶孩子,做家務,沒有經濟來源,放棄以前喜歡買漂亮的衣服,鞋子,包包,護膚品,做24小時無休的免費保姆,上的廳堂下得廚房,那麼我也可以給他彩禮的,我不覺得這是物化,這是一種屬於他的保障。畢竟這天底下除了你的父母,誰都沒有義務要為你付出一切還不求回報的,又不是聖母,對吧?


曉風星塵


彩禮和嫁妝自古以來就有了。並不是物化婚姻。我出嫁的時候,我的爸媽給我買的嫁妝都是最好的。嫁妝都是家用電器,生活用品。以後過日子都用的到的。父母一方面讓自己的女兒風風光光出嫁,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的女兒嫁過去還能在家裡一樣,不用太辛苦。男方給女方彩禮,一方面也感覺自己很有面子,還有就是,女方嫁到男方家裡,就成了男方家的人了,給彩禮許是補償吧。現在女方要的彩禮太高了,給很多單身男性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有點擔負不起。所以就會說女方太物質了。其實彩禮還是可以商量的。真心相愛的雙方,不會被這些物質所阻止的,最後祝福有情人終成眷屬。


姐依然驕傲622


古籍裡有記載,最初的婚姻,有掠奪婚和服務婚兩種,掠奪起源於遊牧部落族,因為同輩結親漸成規矩,同一部落人的女子少於男子,遂有從外族掠奪女子的風氣,又因掠奪女子後遭報復,所以留下物資作為交換。

而服務婚的起源則是以女子為主的農耕部落,男子入贅,後來男子身強力壯的優勢凸顯,不願再當贅婿,遂以物資為聘,改娶女子上門。

所以自婚姻的形成開始,就是與物質掛鉤的,何來物化婚姻之說呢?

但也不是說,有彩禮和嫁妝就可以保證婚姻順利了,在我看來,婚姻還是要以良好的感情為主,兩個人的心往一處使,才能保證婚姻有一個美好的開端。彩禮和嫁妝,本來就是為了兩個新婚夫婦能有更好的生活質量而服務的,一味糾結、計較彩禮嫁妝有多少,不是本末倒置麼?

彩禮也好,嫁妝也好,只是一面照妖鏡,把人心照得清清楚楚。





i如是i




蘇州文正書畫院


彩禮和嫁妝可以說是留下來的傳統,但現在經歷的迅速發展,使一些家庭開始對與二者有了過高的要求。

本是思念的寄託,卻成為現在一些談婚論嫁的人的噩夢,不是時代變了,而是生活的要求多了。

其實這個問題主要針對男士,房,車,彩禮每一個地方這些價位都不一樣,我們都知道父母希望自己以後過的更好,希望女兒找一個值得託付的男生,希望兒子娶一個值得努力的女生。

網上很流行的一段話:是什麼讓一個男生在二十五六的年紀可以擁有一個八十平米的房子,一輛十多萬的車,以及很多的彩禮。這個需要努力,但現實很殘忍,二十三大學畢業,正式步入工作,用了好幾年的打拼估計才會擁有一些存款,可是可能還不夠這些彩禮。再一看年齡已經三十。

所以彩禮不宜太高,不過房子最好還是有的,哪怕僅僅是首付,最起碼擁有一個溫馨的家。





分別路口的回眸


個人認為彩禮和嫁妝是很有必要的。畢竟哪怕現在都生活在自己的“第三家庭”,但是目前的社會現象仍然是女方會將時間精力更多地投入家庭,普遍認可男性在工作中的社會優勢。一定數目的彩禮會對部分男方起到“付出了就得珍惜”的效應吧,而嫁妝,也可能一定程度提升女方在家庭中的位置。


專注思維閱讀


在回答你這個問題之前咱們先了解下彩禮和嫁妝的由來:

首先說彩禮,彩禮起於中國古代婚禮程序之一,又稱訂親財禮、聘禮、聘財等。

中國自古以來婚姻的締結,就有男方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向女方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這種聘金、聘禮俗稱"彩禮"。

用來展示男方有能力照顧好家來過的女子,能讓對方過上一個好日子。

然後再說嫁妝,嫁妝是女子出嫁時,從孃家帶到丈夫家去的聘禮、衣被、傢俱及其他用品等陪嫁物品。

一般為結婚的時候孃家人給女方帶丈夫家自用的小私房。古時殷實人家嫁女兒準備的嫁妝,小到馬桶、床櫃、妝匣,大到棺材都會準備好,讓女兒哪怕不花夫家一分一毫也可以過很好,這樣在夫家才有底氣不用看當家人臉色

通過以上對於彩禮和嫁妝的解釋,我想大家應該知道,無論是彩禮還是嫁妝其實都是體現了要把日子過好的目的。

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禮”已經變“禮”。有些地方確實存在著賣女兒的行為了。

但是我覺得這種東西要看男女雙方家庭的實際能力,和男女雙方本人對未來生活的真實考慮,其中一方必須要求要有多大的“禮”的話,另外一方就應該考慮一下,這種結合是否合適,以後的生活能否幸福。


男爵說


首先要搞清楚,彩禮和嫁妝代表著什麼?

古代:訂婚儀式上,男方家庭會以訂婚男子的名義送給女方一份由寓意喜慶的物品構成的“彩禮”。女方家庭收受彩禮後,也會贈送男方價值相當的財物,稱作“回禮”。女方出嫁時,孃家給自己女兒準備的安身立命的財產,稱為“嫁妝”,嫁妝與回禮不同,在古時夫家是不能動用的,只能繼承給女方的子女,如果女方無子女則要返還給孃家。一套完整的婚姻程序,是必須要過六禮的,“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禮中的“納徵”是送聘財,就相當於現在所講的“彩禮”。

現在很多男生,都藉口說家裡困難,就希望女方主動提出不要彩禮最好,殊不知,恰恰對著這樣的對象,才更加要求彩禮。

因為人們都有這樣的心理,越是容易得到的東西,就越是不會珍惜。

他所付出的彩禮,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他願意為你付出的程度,錢財是其次的,他願意努力到幾分,才是索要彩禮的真正意義所在。

而嫁妝則代表著孃家人對女兒的祝福,也有讓婆家人看到,孃家人的重視,我女兒雖然嫁給了你兒子,但是並不是靠著你們家過日子,我們孃家自有陪嫁。

嫁妝也代表著女子的一份底氣,手裡有錢,心裡不慌,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所以,我並不認為彩禮和嫁妝就是物化了婚姻,恰恰相反,那些不要彩禮的姑娘,到最後往往都沒有什麼好下場,通常被婆家人認為是倒貼。

而孃家人不給嫁妝的姑娘,則往往與孃家沒有什麼邊界感,越是不受重視,越是要拼命貼補孃家。


圖圖媽輔食記


彩禮和嫁妝是不是霧化婚姻?

首先,如果是回答是不是的問題,那麼俺的個人觀點是:不是。

個人認為,彩禮和嫁妝首先表達的是祝福,是認可,是愛。夫家給的彩禮重,首先表達了對女方及女方家庭的認可和重視,也是愛的表現,正所謂,因為愛,我願意把我有的,好的,通通都給你!孃家嫁妝多,首先表達的是父母對女兒的愛,正所謂,養女二十有餘,明日成了他人媳,無論遠近,也想盡可能給予更多更好的,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無不表現不捨、愛和深深地祝福。當然,這是大多數理想型的婚姻。

這個問題提的是“霧化”。這兩個字,在彩禮嫁妝婚姻這兒,有點“要彩禮”“隨嫁妝”的意思了哈!

當下,女方向男方“要”高價彩禮的事兒確實很多,而女方“隨”嫁妝的事情也不少。“要”,表現在高上,“隨”表現在意思意思一下上(雖然很不願意用這樣的字眼,但是好像也只有犀利的字眼才能更貼切如實的表達)。在我們這兒農村,女方喊彩禮:現金一般十幾萬,房車要有。挑剔一點的,要在縣城有房,一部十幾萬的小轎。女方嫁妝除了父母在禮金裡拿一部分錢出來回給新娘之外,其他嫁妝一般都是十幾套被子,一些小家電,鍋碗瓢盆之類的。是比較有差距哈😄

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當地習俗。有時候回老家,聽閒時還經常聽到誰誰誰家彩禮多少錢之類的話題。結婚啊,建房子啊,買車啊,工作啊,哪哪哪兒都充滿攀比和炫耀滴味兒。當然,從父母內心出發,大概有那麼點恨鐵不成鋼,羨慕的意思哈。也是內心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希望吧!

無論是女方嫁妝和男方彩禮,或重或輕,哪方重哪方輕,亦或是門當戶對;個人認為:能做到絕對公平,絕對心滿意足,幾乎不可能。只要大家雙方商量下來,和和氣氣就行。畢竟在文明社會,無論是父母和孩子,都越來越開明,那種惡意“霧化”婚姻的,畢竟是極少數的。

當下,不缺幸福的婚姻,無關霧化,缺良好有效的溝通和理解。


武陵妹娃


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搞清楚,彩禮和嫁妝代表著什麼?

古代:訂婚儀式上,男方家庭會以訂婚男子的名義送給女方一份由寓意喜慶的物品構成的“彩禮”。女方家庭收受彩禮後,也會贈送男方價值相當的財物,稱作“回禮”。女方出嫁時,孃家給自己女兒準備的安身立命的財產,稱為“嫁妝”,嫁妝與回禮不同,在古時夫家是不能動用的,只能繼承給女方的子女,如果女方無子女則要返還給孃家。

在古代,一套完整的婚姻程序,是必須要過六禮的,“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禮中的“納徵”是送聘財,就相當於現在所講的“彩禮”。

雖然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有打擊過索要彩禮和嫁妝的行為,但是既然還是延續至今,至少說明這個風俗習慣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而彩禮的貴重與否也就看出了男方對待新娘子的重視程度,都說男人願意為你花錢,不一定是愛你,但是如果一分錢都不願意為你花,那麼不用想了,他肯定不愛你。

現在很多男生,都藉口說家裡困難,就希望女方主動提出不要彩禮最好,殊不知,恰恰對著這樣的對象,才更加要求彩禮。

因為人們都有這樣的心理,越是容易得到的東西,就越是不會珍惜。

他所付出的彩禮,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他願意為你付出的程度,錢財是其次的,他願意努力到幾分,才是索要彩禮的真正意義所在。

而嫁妝則代表著孃家人對女兒的祝福,也有讓婆家人看到,孃家人的重視,我女兒雖然嫁給了你兒子,但是並不是靠著你們家過日子,我們孃家自有陪嫁。

嫁妝也代表著女子的一份底氣,手裡有錢,心裡不慌,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所以,我並不認為彩禮和嫁妝就是物化了婚姻,恰恰相反,那些不要彩禮的姑娘,到最後往往都沒有什麼好下場,通常被婆家人認為是倒貼。

而孃家人不給嫁妝的姑娘,則往往與孃家沒有什麼邊界感,越是不受重視,越是要拼命貼補孃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