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是父母的教育有問題嗎?

源274948848


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不聽話,但是孩子不聽話,背後的原因就很少有人去深究,很多人說是父母的教育有問題。個人覺得不單是教育的問題。首先,孩子聽不聽話,父母的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次,還與孩子早期是否與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有著重大的關係。特別是孩子0到3歲之間,這段時間的孩子由誰帶非常重要。如果說爸爸媽媽因為工作的原因,將孩子一出生或者是在3歲之前就把孩子扔給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等到三歲以後再接回身邊來上幼兒園,這時候你就會發現孩子跟你一點都不親,而且一點都不聽你的話,在受到什麼委屈時,首先找的是他之前的那個撫養人,而不是爸爸媽媽。在這個時候,孩子還很小,他雖然跟你不親,但是你罵他吼他,可能不會反抗,但是你們之間的關係也會很冷漠。這種情況持續到青春期,孩子逐漸長大了,有了自己獨立的見解,如果你再像小時候那樣對他,他就會跟你對著幹。所以,在孩子0到3歲之前,是孩子跟父母建立心理鏈接的關鍵時刻,在這個期間,如果你缺席他的成長的話,你將一生都很難彌補。那個時間段叫做孩子依戀的形成階段,也叫做情感的印刻期,在那個階段一直撫養孩子的人,將成為孩子一生當中情感上最依戀的人。孩子對其產生了依戀,才會對孩子擁有心理資本,有了心理資本才能獲得心理控制力,有了心理控制力,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聽你的話,最主要的是願意聽你的話。

除此之外就是家庭教育,我們所說的家庭教育,最主要的還是指父母的言傳身教。如果說父母本身自己就很叛逆,對人也沒有禮貌,那麼你要能教育出很聽的話的孩子,那可真是不太容易呀。所以父母要讓孩子聽話乖巧,那麼首先自己要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不要把自己的負面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在孩子面前保持平和的心理狀態,儘量給孩子傳遞一種正能量。總之,孩子的行為有時候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看著孩子有問題時,多思考一下自己出了什麼問題?


曉月樂達源心理


謝謝!孩子不聽話是父母的教育有問題嗎?

準確的說孩子不聽話,跟父母的教育一定有同題。特別是家庭環境,影響著孩子素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著不可推御的責任。

如果溺愛孩子過度,家長這樣做是不負責任的態度,如果孩子出現不良的語言,不良的行為,家長一定要在第一時間給以教育,讓孩子端正思想心態。

倒如:德陽初中學生,在游泳池亂摸安醫生,孩子不但不道謙,家長還對安醫生歐打,倒置安醫生自殺。這就是一個明顯過度溺愛孩子的點形事件,這也毀了孩子的一生。

家庭環境影響著孩子,父母的修養也影響著孩子。諺語有這樣一句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回打洞。跟好人,學好人,跟壞人,學壞人,跟著巫婆學嚇精。這些諺語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環境造就了一切,改變了一切。

孩子的成長,家庭環境有影響。孩子的心中,就如一張白紙,是家庭環境一筆筆繪畫出來的,執筆者就是父母。父母思想素質端正,思想品德尚,再加上好的家庭環境影響,就會在孩子的心中畫出一副最美最好的畫圖。孩子也會有一個思想品德高尚之心。

親愛的讀者,你看呢!謝謝閱讀指導!


開心_73258937


身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抱怨:現在的孩子真是不聽話,就知道調皮搗蛋,專門和你對著幹。確實,孩子不聽話,跟父母的教育有很大關係,主要是父母不適當的教育方法造成。


首先是教育方式不當。父母總喜歡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聽話,孩子呢,往往會產生牴觸情緒,不願意接受父母的指令。其實這個時候,如果父母能夠用商量的口氣和民主的方式,孩子可能會改變自己的態度。

其次是父母管教過嚴。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適當的管教是必要的。然而,有些父母把對孩子的管教,變成對孩子一切行為的繁瑣監督,譬如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也不能玩,那也不能玩。這樣就會壓抑孩子行為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導致孩子不聽話。

第三是要求孩子聽話的時機不當。孩子也許正在看他喜歡的動畫片或者圖畫書,或者正在很投入的玩他的玩具,做他的遊戲。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向孩子提出某種要求,譬如該吃飯、該洗澡啦,孩子就會表現的不聽話。因為父母沒有注意到孩子正在專注於他的東西。你所提出的要求剛剛好打斷他們。

第四就是不良環境的影響。譬如父母之間,一方要求另外一方辦事情的時候,另一方對對方的話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孩子就會模仿,覺得不聽話也沒有關係,因為爸媽都是這樣的。所以父母也要做好榜樣。

當然,孩子不聽話,除了以上父母教育方式不當以外,與孩子自身身心發展方面也有重要的原因。譬如孩子三歲的時候是特殊時期,也就是反抗期,這個時候孩子的不聽話就會表現的非常突出。

其實,孩子不聽話,家長也不必過於擔心。孩子不聽話,也並非是一件壞事。現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豐富的社會中,對人對事會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不能過早的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要求他們,這個是不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容易扼殺孩子天性,使孩子失去童真。

總之,父母要做好榜樣,言行一致,並摒棄陳舊觀念,以開放的胸懷培養孩子善於思考、敢於提問、勇於質疑。


教育發生


孩子不聽話和父母的教育肯定是有關係的。

教育是一個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過程,不是簡單的說說講講就能教育好孩子。孩子不聽話,我認為首先是家庭環境有問題,家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溫馨的家庭環境,和睦的家庭關係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我這裡說的家庭環境又包括居住環境和家庭本身的環境。“孟母三遷”這是很有名的例子,如果你居住在一個非常雜亂,周圍都是打牌賭博,喝酒划拳,遊手好閒,潑皮無賴,這樣的地方,想必孩子很難優秀。家庭本身的環境是說家庭成員之間關係融洽,互相理解,和睦友善,如果家裡三天一大吵,五天一小吵,這樣孩子每天在焦慮恐懼中生活,也是不能健康成長的。

其次是家長的修養,這又包括文化修養和人格修養。一個家庭,父母有文化,喜歡學習,善於進取,那麼,孩子一定是上進的,優秀的,當然也就會很聽話。我們這裡有個孩子,父母都是煤礦工人,孩子學習成績優秀,初中畢業被一所重點高中看中,花重金挖去,高中畢業順利考入清華大學,很多人說:那家父母就一工人,孩子怎麼那麼厲害。殊不知,就是因為父母潛心工作,踏踏實實給孩子做了榜樣,孩子很專注的學習,所以成功。

再有就是家長和孩子的交流方式。很多家長總是命令的方式和孩子交流,從來不會用實際行動給孩子做榜樣,你自己做不到的,怎麼能讓孩子信服呢?家長如果不能很好的和孩子建立信任,想讓孩子聽你的話,那怎麼可能。要多做少說,關鍵的時候說重點,不要婆婆媽媽。

要獎懲適當,多發現孩子的優點,看到孩子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特別是學齡前孩子,有多鼓勵肯定,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要給孩子展示自己的機會,不能扼殺孩子的信心。我小時候很喜歡錶現自己,口才不錯,有人來的時候我總是想去交流,可是我媽媽總說女孩子家,要少說話,這讓我上學的時候不敢發言,至今對我影響很大。孩子有了缺點,要批評,但是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劈頭蓋臉一陣打嗎,通過一定的事例給孩子講道理。

注重0~6歲教育。據相關資料顯示,0~6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注意了,工作做好了,後面孩子的成長基本沒有問題。


玲198142833


我個人覺得是父母出了問題,我有兩個孩子,孩子有時候也會出現不聽話的情況但還在可控範圍內。我覺得父母可能出現了以下問題:1、父母平時對孩子關心不夠,平時和孩子交流的少,沒把孩子當做朋友來對待。2、父母做事沒有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只是一味地去要求孩子,孩子會反問父母你們都沒做好咋老要求我們。3、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父母的教育跟不上他的成長,不同階段要有不同的教育重點和內容,父母沒有及時跟上。所以孩子不聽話還得需要父母去耐心和孩子溝通,多和他們交流,做孩子的好朋友,多給他們講道理。


八零後石頭


聽話的概念是什麼,什麼樣的話孩子不聽?

我覺得這個是首先要搞清楚的問題。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不聽話,如果所謂的聽話就是像木偶一樣,大人讓做什麼就做什麼,沒有一點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如果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這樣,那麼不是教育有問題,是腦子有問題。

如果是覺得孩子調皮,頑劣,不做作業,不遵守紀律的這種不聽話,那麼是和教育有關的。而且這種的一般應該不是不聽話那麼簡單,可以說是沒有規矩,沒有家教。這和平時父母的教育方式分不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