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語文常見修辭手法及作用


中小學語文常見修辭手法及作用

常見的修辭手法有很多,下面詳細介紹一些,方便大家學習。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

  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最常用的還是生動形象。

2、借代: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與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

3、誇張:誇張指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

  作用: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可以引起豐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4、對偶:它是一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5、排比: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強語言的氣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6、設問:“無疑而問”。往往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要確定答案。

  作用:引起讀者思考。用在標題上,能吸引讀者,啟發讀者思考,更好地體現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7、反問:反問的特點也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問號,有的打感嘆號。

  作用:加強語氣,增強表達效果,起強調作用。

8、擬人: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語言富有神采。

9、反覆:由二個相同的詞語或句式構成反覆。作用:主要起強調作用。

  答題方式:這一句採用了……的修辭手法,……(作用)論述了……(內容)。

總之,只有認識到修辭手法的多樣性,才能用好它,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