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揭示八類金融“套路” 金融服務費不合理、個人信息洩漏“入榜”


央行揭示八類金融“套路” 金融服務費不合理、個人信息洩漏“入榜”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馬嫡)正值一年一度315到來之際,3月15日,央行在官微上發佈了《3·15金融消費權益保護②|常見金融消費“套路”案例集錦》,揭示了八類金融套路。

一是,套你沒商量的“套路貸”。央行指出,“套路貸”假借民間借貸之名,非法侵害群眾合法財產,社會危害性極大。央行提示,消費者借貸應選擇有貸款資質的正規金融機構,避免上當受騙。利益受損時,應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是,存款≠理財。央行指出,某銀行將定期存款與開放式理財產品同時營銷宣傳,並對收益率放大宣傳,致使消費者混同兩者,購買了風險更大的理財產品。央行提醒金融消費者要時刻留意此類陷阱,增強風險意識,瞭解理財產品特點,遇到高收益產品切忌因一時貪念而冒險投資,需要考慮風險承受能力,避免蒙受不必要的損失。

三是,被傷害的抗疫愛心。央行表示,疫情防控期間,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們抗疫的心理,通過虛假售賣口罩等防疫物資、編造虛假疫情信息以及虛假”獻愛心“捐款等方式進行詐騙。央行提示消費者面對疫情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瞭解常見的電信網絡詐騙花樣,時刻保持警覺。轉賬前一定要進行多渠道確認,瀏覽新聞要上正規網站,不要隨意點擊來歷不明的信息和鏈接。

四是,被盜刷的信用卡。針對有消費者境外刷卡遇到信用卡盜刷的情況,央行提醒消費者要提高個人風險意識,境外刷卡消費時及時保管好卡片和個人信息,並通過向銀行申請關閉海外無卡支付、購買盜刷險等方式提前預防風險。如發現被盜刷,可第一時間與髮卡行聯繫。

五是,被利用的互聯網+。有消費者從某手機理財APP上購買了高息“區塊鏈”保本理財產品後被騙。央行提醒消費者要理性投資,不要被高收益誘惑,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網上投資理財要選擇正規持牌金融機構網站。同時,對於“低投入高收益”的投資理財,務必時刻保持謹慎的心理。

六是,未經消費者允許辦理業務。央行表示,某銀行工作人員在未進行告知或徵得客戶同意的情況下為其辦理業務,這侵犯了金融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

七是,不合理的“金融服務費”。某車主分期購車時,被要求開通某金融服務,並繳納一定數額的“金融服務費”。央行提示消費者發現不合理和非法收費,應當果斷拒絕並向監管部門投訴舉報。

八是,被洩露的個人信息。有消費者在銀行辦理房貸等業務後,常接到小貸公司或銀行貸款的電話。央行提示,有銀行工作人員未嚴格執行保護客戶個人信息的規定,違規販賣客戶賬戶信息、徵信記錄等,涉嫌違法犯罪,應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