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課︱武漢之聲開播預告:談一談武漢城裡的虛實甘苦

城市課︱武漢之聲開播預告:談一談武漢城裡的虛實甘苦

2019年年末,澎湃研究所編輯部萌生了開設一個新節目“澎湃城市課”的念頭,邀請不同領域的觀察者來到節目中,留下解讀一座城市的聲音。

第一期城市課《武漢之聲》將於明天上線,共10集,每日傍晚時分更新。

城市课︱武汉之声开播预告:谈一谈武汉城里的虚实甘苦

武漢賣豆皮的早餐攤點 IC photo 圖

說到武漢,我最想念“過早”的豆皮。

油滋滋的糯米夾雜著筍丁肉末,裹在金燦燦的薄皮裡,散發出濃郁的蔥香。師傅嫻熟地從鍋裡剷起,拋進紙碗裡遞過來,頭也沒抬,唸叨了句:“最後一份,沒得了”。

那年深冬的早晨,武漢室外差不多接近0度,表姐開車繞了幾條街,才帶我買到這份豆皮。

每回到武漢,熱乾麵、排骨燉藕湯和變著法子烹製的小龍蝦也都必不可少。

我對這座城市的念想,就藏在一想到它便忍不住分泌的唾液中。

城市课︱武汉之声开播预告:谈一谈武汉城里的虚实甘苦

封城後的武漢。 IC photo 資料圖

新年伊始,一場意料之外的疫情讓更多的人將目光投向了這座城市。

有人不禁會問起,為什麼是武漢?它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在那裡生活的人們何以在這場非常的戰“疫”中挺住了?

算算日子,封城已近兩月。

為解答疑惑,我們找到了諶毅。

他出生於漢口,求學於武昌,現居住在漢陽。

從武漢大學畢業後,他先後在長江文藝出版社及多家紙媒做編輯,目前是HANS漢聲新媒體的首席內容官。

此刻,他正被困在武漢的家中。

諶毅說,作為一個普通的武漢市民,又自認為是地道的漢口人,他很想把這座城市講給你聽。

他發給我一些曾在武漢拍的照片。

鏡頭裡同是年關,2016年的青山江灘,江水平靜緩行,河岸上是休閒自在的人。

城市课︱武汉之声开播预告:谈一谈武汉城里的虚实甘苦城市课︱武汉之声开播预告:谈一谈武汉城里的虚实甘苦
城市课︱武汉之声开播预告:谈一谈武汉城里的虚实甘苦城市课︱武汉之声开播预告:谈一谈武汉城里的虚实甘苦

諶毅拍攝於2016年大年初二的青山江灘。

《武漢之聲》的節目配樂是馮翔彈唱的《漢陽門花園》。

初次聽到這首用武漢話唱的城市民謠,是在《城市24小時》的紀錄片裡。馮翔接受採訪時說,別人都以為武漢話是吵吵鬧鬧的,但事實上,武漢人平時說話都蠻安靜,“只是吵架的時候不安靜”。在這首歌裡,武漢話顯得別樣溫柔、親切。

當我向馮翔說明,《武漢之聲》作為一個公益項目,缺少製作經費,他非常爽快地將自己彈唱的版本以公益支持授權給節目使用,在此表示感謝。

城市课︱武汉之声开播预告:谈一谈武汉城里的虚实甘苦

武漢大學櫻花 視覺中國 資料圖

10集音頻顯然不足以講完武漢這座城市。正如諶毅所說,一千萬武漢人有一千萬種不同的表述。這座城市在你我心中,都有獨特的一面。倘若在節目更新期間,你有想說的話,或是想問的問題,可以錄製一段音頻或寫一封信發給城市課製作小組,郵箱是[email protected]

《武漢之聲》將陪伴你至3月末。

前兩天,武大的櫻花已經開了。

等這苦澀的一切過去,我們再相約武漢過早,請你吃一份我最愛的豆皮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