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才是發展的動力,肉、蛋、奶、魚等生鮮動物性食品保供

疫情期間,肉、蛋、奶、魚等生鮮動物性食品如何保障供應?近日,從重慶市科技局獲悉,作為該局“新冠肺炎疫情應急科技攻關專項”第三批項目的“疫情期間生鮮動物性食品保供關鍵技術集成應用”啟動實施,重慶大學、西南大學、市農科院、市中藥院等高校院所的專家積極行動,為重慶本地中小動物性食品加工企業的復工復產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專家調研75%企業同期產量下降

疫情特殊時期,肉、蛋、奶、魚等生鮮動物性食品在生產、流通、銷售、消費等環節到底存在什麼問題?哪些是需要專家們提供幫助的?哪些又是普遍需要指導的?西南大學、重慶市畜牧科學院、重慶市中藥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們迅速行動了起來,組成協作小組。對可能存在的技術問題,通過調查問卷、實地走訪、電話調研等方式對重慶恆都農業、農投肉食品、天友乳業、浩湖漁業、正大蛋業以及新世紀百貨等十餘家企業進行了摸排瞭解。

經過對調研結果科學梳理和分析研判,發現75%的企業相對於去年同期產量下降。原因主要在於前期疫情政策下,物流不暢,原輔料等供應不足,但企業還是有信心的,他們認為隨著國家和重慶市相關政策的落地,這些狀況將有望緩解。

不過專家也發現,83%的企業相比去年同期銷售量下降,其中58%的企業銷下降幅度超過20%;而新世紀等主要商超的動物性食品上貨量和銷售量相對去年同期卻有所增長。分析顯示,企業產品銷售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在於市面上的餐飲、零售店及下游企業復工復產率低,產品銷售對象減少。針對這些情況,專家組決定將幫扶下游生產企業儘快復工復產作為目前科技助力的主要方向。

整合資源 專家多方助力復產

重慶市畜牧科學院食品所副所長解華東研究員牽頭,制訂“畜產品加工企業開工前安全檢查技術流程”,在復工程序、人員管控、生產線消毒、出入庫管理等方面提出方案和建議,並通過部分區縣市場管理部門向企業發放,指導部分企業按照開工流程逐一對照檢查,明確是否在技術層面已做好開工前準備。

就終端市場銷售受限、物流等渠道不通等原因造成了養殖企業、養殖戶手中擠壓大量的鮮鴨蛋等問題,西南大學的教授馬上給企業開出“處方”,讓龍頭企業購進養殖企業和養殖戶手中積壓的蛋品,專家現場免費提供技術支持,指導企業以生產皮蛋等深加工品消化市場積壓品,短短几天時間,積壓的鴨蛋120噸、鵝蛋40多萬枚、鵪鶉蛋75噸被消化,有效減少了農戶損失。

這邊正在一線指揮,那邊重慶榮慶食品有限公司正在與日泉農牧有限公司洽談採購一批乳豬問題遇到麻煩。因為公司對乳豬加工過程中的保鮮和調味技術有顧慮,一時無法確定採購意向。得知此事,專家迅速與公司有關人員一起對該批次乳豬的情況進行詳細排查,幫助公司確定了產品的加工、保鮮技術方案。最終公司確定了該批產品的採購意向,日泉農牧有限公司解決了積壓的5000頭乳豬的銷售問題。

牽線搭橋 打通農產品銷售渠道

重慶市榮昌區小羅食品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開業復產後,缺乏優質的原料鵝供應渠道。於是,專家多方聯繫對接,幫助公司聯繫到了多家備有存貨的屠宰企業,幫助企業解決了每日進2噸原料鵝的需求,目前已累計解決屠宰企業囤貨近30噸。

專家們在行動,他們既是科學家、也是技術員,既是信息員,還是採購員。在專家們的悉心指導下,已有多家企業順利復產,有些暫未復產的企業也已做好了復產準備。

專家們的功夫沒有白費,他們為重慶本地中小動物性食品加工企業的復工復產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也提供了信心保障。據瞭解,重慶潛貴農產品貿易有限公司產銷量較去年同期高出40%、重慶榮慶食品有限公司產銷量較春節前也提升了30%以上、重慶千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剛投產的屠宰生產線也較預期產銷量提高近1倍……

“特農淘”是重慶市科技特派員服務“三農”產品的聯合展示、銷售平臺,疫情發生後,物流受阻、大量農產品滯留,一時無法外運和及時銷售,面對新情況怎麼辦?

這時的特農淘微信群異常活躍,科技特派員們你一言、我一語,出主意、想辦法。預售、愛心促銷、抗疫專銷…通過搭建銷售渠道,萬州玫瑰香橙、稻田土鴨等農產品直接從田間地頭到了市民的餐桌。

寫科普文章 網上傳播食品安全儲存知識

針對疫情期間,許多家庭對蔬菜、水果、肉類等生鮮食品和米麵、糧油、調味料等食物一次性購買和存儲量大幅增加,保存不當容易帶來食品安全風險的問題。由全市農產品儲運保鮮和加工方面的專家組成的科普小分隊成立了!

西南大學、重慶大學、市農科院、市中藥研究院的專家們開始撰寫科普文章,對相關知識一一進行介紹。熟肉製品如何安全地食用與保存、雞蛋和牛奶如何安全地食用和保存、怎麼做都吃不膩的土豆如何保鮮、水產品如何挑選、儲存……一篇篇深入淺出地科普文章將關係每個家庭的食品安全小知識講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截至目前,通過重慶市科技特派員和特農淘平臺推送的系列科普知識已經發布23期,點擊轉發量達十餘萬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