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這就是戰鬥本能

戰鬥本能可以類比為職業習慣,但它比習慣更深刻。通過習慣細節,我們可以透視一名軍人乃至一個群體的戰鬥生活和軍旅情懷。每一種戰鬥本能,其實都是一種品格和素質,平時體現的是訓練有素、本領過硬,戰時體現的是反應快速、應對自如。即使在崗位發生變化,在人生閱歷不斷豐富的情況下,這種戰鬥本能往往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1

飛行大隊長時刻保持飛行姿態

讲真,这就是战斗本能

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大隊長王 森

上週輪休回家,在和妻子開車外出前,我又下意識地圍著車轉了一圈。妻子見狀笑道:“這次別等塔臺的指令了啊!”的確,雖然開車和駕駛戰機不可同日而語,但飛行結束後沒轉過“頻道”來,我還是會產生一些慣性舉動,數次把她逗樂。

我認為,產生本能反應是一件好事,這表明自己對工作任務認真了,鑽進去了,日夜思之、心神系之,產生慣性、化作本能。作為一名飛行員,我們的戰鬥本能並不是簡單的慣性動作,而是對飛行強烈的專注和熱愛——無論在空中還是地面,都在時刻保持自己的“飛行姿態”。

至今記得十幾年前考入空軍航空大學時的喜悅,至今記得第一次觀看教官飛行時的震撼。從那時起,我就下定決心要飛出來,去飛先進戰機。時至今日,我的飛行時間已經超過1800小時,當初那種喜悅和震撼記憶猶新,熱望依舊熾烈。

這種熱望化作本能,讓我帶教年輕飛行員時,會忍不住“技癢”。飛教練機帶教年輕同志的時候,常常需要模擬近距格鬥,有時候前艙沒看到目標,即使發現了目標動作也不利索。作為後艙的飛行教官,在前艙沒有危及飛行安全時,本不應也不必做出指令性動作,但有時我還是破例了。

“拉、拉、拉,沒事、沒事,繼續拉,看速度、速度!狀態、狀態!”那一次,在帶教前艙飛行員時,我幾經提醒,最後一句“我來”就直接操作了。回頭細想,在發現目標的短短几秒內,我的直接操作既是一種示範,也體現著求勝本能——那一刻,我彷彿置身於空戰場,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打下敵機!

2017年,我不慎拉傷了腰部肌肉,需要臥床靜養。當時我正在備戰“航空飛鏢-2017”國際軍事比賽,心裡很焦急。雖不知能否及時康復,但我還是全力以赴做好任務準備,即使臥床也在深入研究比賽的空域狀況、航線路徑,推演每一個靶標可能出現的位置,甚至對每一個技術動作都在心中反覆模擬,真是“人在病榻,心在雲端”。幸運的是,在航醫的細心調養下,我最終按時參賽,並與搭檔王勇默契配合取得了所在組的冠軍。

說到飛行員的戰鬥本能,師傅的言傳身教令我受益匪淺。他叫李勇聖,是全旅資格最老的飛行員。他即將達到停飛年齡,可是遠海山谷、對抗空戰這些高難課目依然帶頭衝在前,今年還積極與院校溝通,申請選調去當教員以期延長自己的飛行年限。我問他為什麼這麼拼,他如是答道:“作為飛行員有一種本能,就是對藍天的渴望和依戀,它一直推動著你前進,讓你停不下來。”

(宋玉國 宋宜霖 整理 宋宜霖 攝)

政工處主任“極端負責”永在心間

讲真,这就是战斗本能

南部戰區空軍某場站政治工作處主任陽文輝

軍校畢業已經近19年了,我曾擔任過機械師、指導員、幹事、宣傳科科長等職務。每個職務表現如何、孰優孰劣自己不好評判,但印象最深刻的,是畢業分配後那3年多的機務工作經歷。那段時光裡養成的極端負責的精神,影響我至今。

走上工作崗位之初,中隊長安排老士官、代理機械師黃國貴帶教我。黃國貴那時已從事機務工作14年,連續安全保障飛行1400餘小時。他帶教我時嚴格要求、以身示範,反覆跟我講,機務人員一手託著祖國鉅額財產,一手託著戰友生命安全,必須做到極端負責、精心維修,寧可自己辛苦千百遍,也不能讓飛行員擔半點風險。一次我給飛機加完航空煤油後,擰油箱蓋錯位1毫米,黃國貴複查時一眼便看出來了,狠狠批了我一頓,嚴肅地告誡我,油箱蓋必須卡到位並擰緊,以前就有因油箱蓋沒擰好導致事故的慘痛教訓。

在黃國貴的帶教下,我通過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畢業4個多月後在同批幹部中第一個單放。工作中我始終以極端負責的精神履職盡責,使自己負責的飛機維護質量高、故障少,成為機務大隊的“樣板機”,經常受到領導表揚,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後來,組織安排我到一個基礎比較薄弱的單位擔任指導員。我仍然秉持著極端負責的精神幹工作,事事處處較真碰硬。剛到任時連隊伙食差,官兵們有怨言,我通過採取完善監廚制度、廣泛徵求意見、提高炊事員廚藝等措施,讓官兵們吃飽吃好,很快打開了工作局面,贏得了信任。自此而始,連隊工作不斷取得好成績,連續兩年被上級評為先進。

後來我從事新聞宣傳工作。這項工作要求從業者既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也要具備認真負責的精神。稿件上的一字一句,都關聯著部隊建設,也體現著作者本人的作風形象。我一方面努力提高個人能力,另一方面積極發動新聞骨幹撰稿投稿,當年年底就讓所在師新聞工作打了“翻身仗”,獲評原廣空新聞宣傳工作先進單位。幹新聞那幾年,我認真對待每一次採訪任務、每一篇稿件,仔細推敲每個字句,認真核實每個細節,確保出手的作品有質量、不“埋雷”。正是這種作風讓我贏得了上下信任,也和媒體的編輯們保持了良好的互動關係,較好地完成了任務。

一路走來,“極端負責”的精神永在心間。作為一名機務老兵,這種作風應當就是我的戰鬥本能。

(呂世強 攝)

3

氣象臺臺長精準預測把脈風雲

讲真,这就是战斗本能

西部戰區空軍某場站氣象臺臺長謝懷德

我幹氣象工作已經17年了,為戰鷹把脈風雲既是我的日常工作,也逐漸成為我下意識的行為自覺。在內心深處,我本能地期待每天都是晴空萬里,讓戰鷹展翅高飛,讓訓練順利開展。

人們關注天氣,多是為了便於生活,而我完全是工作需要。因此,我不僅在工作中努力實現精準預測,生活中也多渠道關注氣象情況,比如在手機中安裝氣象類App,每次點開就可直接看雲圖。一般人關注天氣,是粗略瞭解全天情況,而我習慣於對未來3小時內的天氣變化做到心中有數,而且對各種數據比較敏感。妻子曾笑言與我出門“有安全感”,從不擔心日曬雨淋。

如今氣象事業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但多年前考軍校時,我並不傾心於此。那時我報考的是通信類專業,被調劑過來時還挺失落,因為以前看天氣預報,總聽到“局部地區如何如何”,就簡單地認為這不是一門很嚴密的學科。回頭想來,這種認識很幼稚,氣象工作非常精細嚴密,就拿我們保障戰機訓練來說,對訓練空域的氣象預報、對雲層厚度等數據的測量都要非常精確。

氣象預報是面向未來的,上學期間我就有一種心理,當預判了未來某時的天氣狀況後,很期待那一刻的到來,以驗證自己的判斷。如果預測不準,就非得查明原因。這種較真的心態一直延續到今天,每當遭遇惡劣天氣,或看到關於極端氣象的新聞,我總要研究個明白,有時還在臺裡組織研討會。有一次,本場遇到強對流天氣,瞬間出現狂風暴雨,一小時後又迅速消失,損壞了很多基礎設施。我們沒有及時預報,受到批評。駐地山高水多,容易形成特殊的地方性天氣,常規預測手段很難準確預報。但我和戰友們並不找藉口,而是以此為契機,展開駐地對流天氣的專門研究,到駐地市氣象臺查閱歷年資料,對駐地大範圍地理環境一片片分析,從而取得了不少成果。

所謂“天有不測風雲”,雖然期待每天都是好天氣,但惡劣天氣難以避免,準確預測正是我的職責所在。新法規要求加強複雜氣象條件下的訓練。複雜氣象會對飛行造成很大影響,訓練期間我們保持高度緊張,時刻關注溼度等數值的變化,監控是否達到危險氣象條件,並提醒飛行員及時改變航線,躲避危險區域,保證了訓練安全,也提升了自身本領。

觀雲測雨,胸懷藍天,心中始終有陽光在。假如一天“風雨”來,我們氣象人會用自己的精準預測,為打贏保駕護航、增添勝算!

(李飛龍 整理 鍾亮 攝)

4

雷達操縱員箭在弦上聞“鈴”而動

讲真,这就是战斗本能

東部戰區空軍雷達某旅雷達操縱員李志鵬

前年3月的一個深夜,受長期雨霧天氣影響,連隊的戰備警鈴潮溼短路自動拉響。警鈴驟然響起,戰友們從睡夢中驚醒,沒等崗哨向指揮室查詢完情況,我和其他幾名“一號班”人員已經衝出營門,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又沒轉進一等,你上來幹嗎?”當我鑽進雷達方艙,當班雷達操縱員一臉驚訝。後來這件事成了連隊的趣聞,經常被大家提起。

戰鬥警報就是命令,一等就是衝鋒。作為一名雷達操縱員,必須時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臨戰狀態,我們反應快一秒,雷達裝備就能早開機一秒,就能儘早發現目標。所以,不論白天黑夜,不管颳風下雨,我們隨時都要做到聞“鈴”而動。

前不久的一個週末,我的愛人抱著3個月大的女兒與我視頻聊天,我正逗她們開心,突然聽到一等轉進的鈴聲。來不及道別,我立刻放下手機,閃身向陣地飛奔而去。剛進方艙,不明空情就出現在雷達屏幕上,我迅速調整雷達工作參數,並結合此前蒐集的資料仔細比對,及時給出判斷意見。隨後,經過多方協同,最終驗證了我的判斷。

雷達兵特有的警惕性,不僅反映在平時工作上,也體現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少戰友休假期間將軍號、警鈴設置成手機鈴聲或鬧鐘,我就因此鬧了個笑話。去年7月,我休假在家,那天早晨手機鬧鐘響起,我從床上一躍而起之後,才想起這是在家。愛人先是嚇了一跳,瞭解緣由後更深刻地理解了我的工作。

心裡戰備弦繃得緊,技戰術水平就提升得快。在一次戰備值班中,我和往常一樣嚴密監視當面空情。突然,在某海面上空出現一批目標,我立即按照“有情即報、邊報邊查”的原則編批上報,並快速在腦海裡搜尋各種航空器的屬性參數,認真分析之後,向上級報告了初步判斷意見。隨後,我瞪大眼睛死死地盯住這批空情,採取手動錄取的方式,謹慎地跟蹤每一點航跡。在多個開機雷達站中,我及時搶報了第一點,為上級及時處置贏得了先機,因此受到通報表揚並榮立三等功。

戰備工作無小事,小小操縱員,連著指揮員。從新兵成長為連隊“四會”教練員,這種戰鬥本能早已內化於心。近年來,我連續帶了5批分配到操縱員崗位的新兵,每次講的第一課都是時刻繃緊戰備弦。如今,我所帶的新兵中已有4人走上“一號班”崗位,2人因工作成績突出提幹。

(殷小偉 整理/攝)

5

操縱員 戰鬥報數脫口而出

讲真,这就是战斗本能

中部戰區空軍地導某營操縱員謝陳明

記得去年下連後不久的一個週末,我給好友打電話提及即將啟用的新手機號,無意中用部隊特有的讀數法念道:“么三兩(132)……”好友在電話那頭聽得一頭霧水。“哦,這是專業讀法。”我解釋道,“抱歉,習慣啦。”嘴上雖謙虛著,內心卻非常得意。

掛了電話後,旁邊的班長向我撇了撇嘴:“嘚瑟了?知道你剛才把‘拐(7)’念成了‘勾(9)’嗎?”“看來功底還是不夠,欠練!”說完,我趕緊溜了。

我的崗位在信息化程度很高的雷達指控車上。剛下連時就聽班長說,報數是我必須學習的一項技能。“報數誰不會?”我當時不以為意,沒想到很快就抓耳撓腮了。

原來,那一串熟悉的阿拉伯數字,因為作戰需要被賦予了特殊讀法。戰機轉瞬即逝,為確保信息傳遞時效性和準確性,幾個數字的讀法被進行了形象化的變更,使得表達更清晰,彼此之間區別更明顯。雖然只是讀音不同,但要打破十幾年的思維定式,完全改過來還是挺難的。尤其當數字被打亂還需要快速精準配合著操作清晰地“喊”出來,就更不容易了。

剛接觸的時候,簡單順序“么三五拐勾”讀起來倒沒啥問題,但到了車上報實際的目標參數時,就不夠用了。目標參數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一個數字的報錯或者反應慢半拍,帶來的結果都不堪設想。而且實際作戰中,除了目標參數外,還有許多方面都涉及到數字碼的熟練運用。

為了適應崗位需要,我除了反覆練外,在訓練方法上也想了不少招,包括休息時讀手機通訊錄,和戰友互相出題交叉重複練習等。大量的訓練使我逐漸練就脫口而出的本事,為適應快節奏的艙內訓練打下基礎。

現在回想,原以為很難改變的習慣,現在不僅改了,而且再也改不回去了。在日常生活中,外出購物,看商品標價也會下意識用特殊讀法念出來,打遊戲時也會脫口而出“洞三,兩拐么方向”。

這種特殊的用語習慣,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已經固化成戰鬥本能。從更深的層次上講,這種本能帶給我的是大腦迅速反應,是對信息的精準定位,是臨戰前的臨危不懼,是對工作標準的嚴格要求,這些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今年班裡分來了新兵,為了讓他們熟練掌握數字的專業讀法,每天晚上組織體能訓練時,我會把報數字的環節加進去。大家一邊做蹲下起立一邊報數,呼號流水作業喊,如果有人報錯,就得從“么”重新開始。方法創新,為的就是加深戰鬥記憶,並讓這種戰鬥記憶成為本能!

(孔 帥 整理 王一凡 攝)

6

防化連班長與“毒”爭鋒惕由心生

讲真,这就是战斗本能

空降兵某旅防化連班長陳佳君

“這個聞起來挺香,像是××(某毒劑)”“不對,我覺得有點像是××(另一種毒劑)”……初夏,暖暖的陽光鋪滿營區,排裡的幾名戰友圍在一片不知名的野花前休息,嗅著花香爭論起來。看到此情此景,我有些哭笑不得,也只有防化兵才會把鮮花與毒劑聯繫到一起吧。當然,這種對毒劑的敏感反應也是一名防化兵的基本素質。

當了8年防化兵,我也有了點“職業病”,鬧過幾次笑話。一次我和同班戰友何世國外出路過一片菜地,聞到一陣淡淡的花香。“這是什麼味道,香氣還挺特別的啊?”老何深吸幾口氣讚道。當時我急著趕路,聞了聞不假思索地回答:“像××(某毒劑)。”老何愣了愣,然後笑得直不起腰。還有一次拉練,我帶領一個小組擔負防化檢測任務,穿過一條山谷時,忽然聞到一股怪味,不遠處還瀰漫著濃煙,我下意識地喊出:“前方不明煙霧,防毒!”官兵迅速穿戴防毒面具。最終卻發現,此煙霧並非考核組設置的染毒區,而是老鄉在農田裡焚燒秸稈。

此“烏龍”事件經常被戰友拿出來調侃,我每次都陪著訕訕地笑,但心裡還是覺得不能放鬆警惕。職責要求我們保持敏銳的本能反應,時刻不能懈怠。毒劑形態種類多樣,毒性大,作用快,只有平時保持狀態、練強本領,戰時才能為戰友的生命撐起安全防護傘。

戰鬥本能源自與“毒魔”日復一日地爭鋒較量。為了練就一身“找得快、偵得準、辨得清”的本領,我和戰友們反反覆覆地訓練穿戴防護服的速度,為了提高几秒鐘,需要成百上千遍地練同一個動作,每次訓練結束全身都被汗水浸透,常常捂出一身痱子。我們不僅要能夠準確辨別毒劑顏色、氣味和形態,還必須熟練掌握不同溫度、溼度、風速、載體等情況下每一種毒劑的鑑定方法和要點,平時訓練的時候要在泥土、沙礫、水系等多種自然環境下,不厭其煩地反覆觀察、嗅味、記錄、鑑定。為了提高判毒的準確度,我經常一趴就是幾個小時。如今,我全身防護用時全連最短,可對20餘種毒劑實毒偵檢,是全連公認的業務尖子。

只有平時練就過硬本領,戰時才能一招制“毒”。今年4月中旬,我作為小組長帶領戰友參加上級組織的比武。這次比武模擬真實戰場狀態,面對陌生的條件和教員的隨機導調,我冷靜分析、果斷決策,與大家默契協同配合,最終獲得冠軍。

(王 帥 夏 澎 整理 王帥 攝 )

策 劃:張 偉

讲真,这就是战斗本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