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年輕人心裡“網紅”排行榜,這有是誰的青春?

你聽說過深圳的“網紅”嗎?

不是深圳灣地鐵站那種網紅打卡點,也不是排隊3小時,吃飯10分鐘的網紅美食,更不是那些在購物中心不斷擺Pose的網紅街拍,而是真正的“網紅”。

所謂的“網紅”,並非是伴隨著互聯網而生的紅人。它更應該是指那些,通過自己的言行,影響了社會和時代的人。因為每個年代都有每個年代的特徵,每個年輕人的青春歲月,都有追隨的時代代言人。儘管美好的人和物都會遠去,但總有人不會被忘記。

在深圳40年的風雲變幻中,你也許不知道,有這樣一些人,也曾名噪一時。他們或是拓荒者的引領者,或是深漂的精神偶像,或是一個群體的寫照。他們可能有的人,並不具備馬化騰任正非王石這批深圳企業家的影響力,但從他們身上我們卻能看到屬於哪個時代的特徵。

深圳“首任網紅”

深圳改革開放的開山炮由蛇口打響,深圳的第一個“網紅”自然也是從蛇口誕生。

袁庚,廣東省寶安縣大鵬人(現大鵬鎮水壩村),土生土長的深圳本地人。當時過了花甲之年的袁庚,受命創辦了蛇口工業區。在之後的30年裡,他在蛇口的所言所行早已超出了一個“網紅”的影響。

大多人記住他,是因為他提出了那句“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在當時如春雷般滾過中國大地,振聾發聵。

實際上,最初這句口號還有後半句——“顧客就是皇帝,安全就是法律”。但因爭議,最終並沒有呈現。

1992年,袁庚又率先將“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標語牌在蛇口豎起,成為“時代網紅”。

深圳年輕人心裡“網紅”排行榜,這有是誰的青春?

▲最早的巨幅標語就是藍底白字

而讓全國人民記住袁庚的,是1988年被永載史冊的"蛇口風波"。當時,三位著名的青年教育專家與70多名蛇口青年圍繞著特區與淘金者展開了激辯——“我們來深圳,為什麼不能賺錢? ”

隔天,專家們就把這次會談材料上報給中央和有關單位,說蛇口青年“有明顯的錯誤言論”。後來在媒體的推動下,這場風波由南至北的發酵,《人民日報》也發表長文《“蛇口風波”答問錄》,並開闢專欄展開討論。

在這次事件中,袁庚提出了不許以言治罪,並表示他非常讚賞伏爾泰的那句“我雖然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發表不同意見的權利”。後來,袁庚的這番話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向前走,莫回頭”。深圳最早的“網紅”袁庚在這片土地上撒滿種子,終將孕育出更多偉大的傳奇。

夜空不寂寞

“在這樣深的夜裡.....”

當每個夜晚,這樣溫和柔美的女聲從廣播裡傳出來的時候,你就會深深的感受到,深圳的夜空並不寂寞。

1992年,江西女孩胡曉梅來深圳打工。她最後自薦成為深圳電臺主持人。她主持的節目名,叫《夜空不寂寞》。此後15年,這個節目一直保持著深圳最高收聽紀錄,被譽為“中國南方廣播奇蹟”。

從某種意義上講,她就是深圳第一個“女網紅”。那時候,每天晚上10點的深圳,有兩百萬人打開收音機,守著深圳電臺FM971,等待著這樣的聲線在夜空響起——

“聽眾朋友們,晚上好!這裡是《夜空不寂寞》,我是胡曉梅,我願意傾聽您所遇到的情感困惑……”

深圳年輕人心裡“網紅”排行榜,這有是誰的青春?

背井離鄉、感情受挫、孤獨、失敗……一個個鮮活而真實的故事,在胡曉梅與深漂者的交流電波中,成為生活的特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鄉音、不同領域的他們,在胡曉梅的夜空下,各自吐露心中的秘密,訴說自己的情感危機。

儘管悲歡不能相通,胡曉梅仍然儘自己所能去剖析每個人的境遇。她毫不留情大罵騙打工妹的渣男,一針見血指出少女的懵懂無知,犀利地揭露人性的虛偽。

有一次,一個廠妹講訴一個已婚的男主管對自己很照顧,讓胡曉梅分析,胡曉梅直言:“你別告訴我你是白痴啊,連這個都不懂?”,“你得到了照顧,你知道他要什麼?他要你的身體,你要付出身體的代價”。

深圳年輕人心裡“網紅”排行榜,這有是誰的青春?

從1992年到2007年,胡曉梅在15年裡聽了數以萬計的人間故事,有人罵她,有人擁簇她。在那個互聯網尚未崛起的時代,她成為人們感情寄託的窗口。

她的聲音,亦成為一代打工者的心靈解藥。

時代變遷,深圳每天都有人到來與離去,而孤獨和寂寞,卻是永恆的課題。今天,很多年輕人都不認識胡曉梅,但都仰望過同一片寂寞的夜空。

“拋棄論”網民

21世紀,互聯網大潮正式湧入深圳。在那個只有論壇和聊天室的年代,深圳的第一個“網紅博主”誕生了。

也許你沒聽過他的名字,也認不出他的模樣,但你可能看過他寫的文章。

2002年11月16日,網友“我為伊狂”按下鼠標,分別在人民網“強國論壇”和新華網“發展論壇”上發佈了一篇長達1.8萬字的網文——《深圳,你被誰拋棄?》

這篇文章猶如一枚深水炸彈,將很多深圳人不便言明的“潛話題”炸出了海面,發出了深圳面臨衰落的“盛世危言”:

深圳被拋棄了。

深圳年輕人心裡“網紅”排行榜,這有是誰的青春?

這個“我為伊狂”正是28歲的咼中校,一個深圳證券公司的普通員工。

“從前,我曾設想過出名的種種可能,但從未想到過這種‘暴發戶’式的一夜成名。”咼中校這樣形容他的“奇遇”。

咼中校可能連自己也不會想到,大學還不會“上網衝浪”的他,竟然可以利用網絡時代的到來,收集資料,發表觀點,更重要的是,網絡讓咼中校這樣的普通白領也可以成為“網紅”。

隨後,《深圳,你被誰拋棄》在民間和網絡迅速走紅,憑藉著“聳人聽聞”的強烈色彩,在媒體的推動下,深圳的命運和未來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全國關注,連政府官員開會的時候都在談論它。

時任深圳市市長的于幼軍也在看了兩三遍後稱“很有感觸”,並於03年初與作者進行了長達2個多小時的交流。

深圳年輕人心裡“網紅”排行榜,這有是誰的青春?

後來有媒體在報道中這樣寫道:

“一位市長因為一篇網文與一個普通網友進行一場面對面的對話,暢談一座城市的今天與未來,這在國內還是第一次”,這是“一場註定要寫入深圳歷史的對話”。

深圳沒有被拋棄,更不可能被拋棄。

今天,深圳正在用“粵港澳大灣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對當年轟動全網的“拋棄論”雙重打臉。但我們不可否認,愛之深,責之切。當年的“盛世危言”其實是一種政治文明的進步,是深圳攜帶著思考在前進。

更重要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普通人通過網絡,實現了咼中校一樣的“暴發戶式”的一夜出名。

最火的富土康質檢員

“大家好,我是富土康3號流水線質檢員張全蛋,英文名叫Micheal Jack,法文名Hlodie Jaqueline……”

2014年,一個拿著錘子,穿著富士康工服,操著一口蹩腳鄉村英文和塑料普通話的“流水線工人”張全蛋進入了大家的視野。他一本正經地吐槽汽車行業黑幕、產品質量安全,時不時跟2號流水線上的趙鐵柱抬槓,鄙視為錢跟趙鐵柱在一起的李小花。

深圳年輕人心裡“網紅”排行榜,這有是誰的青春?

嚴格意義上講,“張全蛋”的扮演者賴宇恆並不是深圳人,而是陽江人,而且他也是在廣州讀的大學,只是後來入職了深圳的公司。

但是,“張全蛋”這個角色,卻是代表著深圳的網紅。

在“張全蛋”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從山寨的“富土康”裡走出來的沒顏值、沒背景、工資不高的工人形象。

他的生活寫照,是一群在一線城市裡乏味謀生的人。這種接近普通群眾的人設,給以觀眾極大的共鳴和親切感。同時,他那故作“劣質”的演技,和隱藏社會現實的自嘲,也帶來一種快餐文化的新潮流。

這種帶著強烈現實社會的“快餐文化”,其實也是深圳乃至中國年輕人如今備受青睞的亞文化符號。

深圳的那些明星們

既然說到“網紅”,就不得不提明星了。

今年粉圈裡最熱鬧的事情,無異於是周杰倫粉絲和蔡徐坤粉絲的“坤倫大戰”了。最後,連人民日報不得不出來打圓場說:“這不是代際衝突,更無關價值觀鍛鍊,而是一場聯合致敬,尋找深處的寄託。”

當然,90%以上的路人並不知道,蔡徐坤是一個在深圳南山讀初中的“深圳人”。

深圳年輕人心裡“網紅”排行榜,這有是誰的青春?

當然除了蔡徐坤,深圳也走出了像易建聯、李雲迪、湯唯、周筆暢、劉惜君、賴美雲等在自己圈內小有名氣的文體明星。

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來深圳打拼的陳楚生,當時想唱歌的他,為了“活下來”就在老鄉剛開業的快餐廳打工,不要工錢,包吃住,切肉、送餐、收賬,什麼活都幹。

後來,陳楚生看到一則琴行吉他班招生的廣告。他鼓起勇氣找老闆要300塊報名。到了面試時,吉他老師聽完陳楚生彈琴後大吃一驚,把300元還給他,並想“挖”他過來。沒多久,陳楚生開始商業演出。

深圳年輕人心裡“網紅”排行榜,這有是誰的青春?

後來,陳楚生在深圳認識了唐磊(後來唱了《丁香花》)並且一起跑酒吧駐唱,每晚要跑兩三家,每家唱30到40分鐘,每場拿80到100元。幾年後,陳楚生的《有沒有人告訴你》火遍大江南北。這首歌就是在寫深圳:

“當火車開入這座陌生的城市,那是從來就沒有見過的霓虹.....看不見雪的冬天不夜的城市,我聽見有人歡呼有人在哭泣。”

深圳年輕人心裡“網紅”排行榜,這有是誰的青春?

▲陳楚生剛到深圳打的第一份工,當慶發餐廳外賣員

生於深圳,成長於深圳;批評深圳,貢獻於深圳。儘管時過境遷,傳奇總會謝幕。但圳長相信,城市是有記憶的,因為我們不曾忘記。

在城市與人的彼此成就中,有人在努力改變自己的生活,有人不經意間點燃別人的希望,有人推動了城市的歷史進展。

英才輩出,各領風騷。無論是像袁庚、吳南生、駱錦星等城市改革的探索先鋒,還是代表深商精神的明星企業家任正非、馬明哲、馬化騰,或是不同時空的“網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解讀深圳。

江山代有才人出。在今天這樣的大時代裡,在這座屢屢誕生奇蹟的深圳,不管是攀登者還是中國機長,不管是企業家還是上班族,我們都可以成為時代裡,那些閃閃發光的“網紅”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