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志願者都像戰士一樣在向前衝鋒 藍天救援隊李東海在武漢的25天


每個志願者都像戰士一樣在向前衝鋒 藍天救援隊李東海在武漢的25天

“疫情無情,人間有愛,在湖北人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緊要關頭,您作為藍天救援隊的一員,積極投身我會與中華慈善總會聯合設立的疫情防控捐贈物質應急倉庫志願服務,為我們戰勝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幫助,增添了信心和力量。對於您的善行義舉深表謝忱,並致以崇高敬意……”這是一封湖北省慈善總會發給我市藍天救援隊隊員李東海的感謝信,感謝李東海積極響應號召,在湖北疫情嚴峻的關鍵時刻能逆行南下支援武漢的“抗疫”工作。今年2月,作為一名黨員、老兵和藍天救援隊一員的李東海積極響應號召,成為了一名援鄂志願者奔赴武漢,在武漢一干就是25天,這25天中,有苦、有累,但李東海卻時刻被眼前的一切感動著……

每個志願者都像戰士一樣在向前衝鋒 藍天救援隊李東海在武漢的25天

做通家人工作 成為一名援鄂志願者

2月的武漢,正是“戰疫”的關鍵時刻,來自全國各地的醫護工作者和志願者奔赴“戰場”支援前線,各種援助物質源源不斷向武漢集中。2月16日,作為藍天救援隊一員的商水縣姚集鄉的李東海接到了中國藍天救援總隊的通知,需要一批志願者前往武漢中華慈善總會物質倉庫參與物質轉運。接到通知後,李東海積極響應,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不是誰想去就能去的,要求比較嚴格,需要有救援證、操作證等證件而且必須得到家人的同意才能去。”雖然李東海符合報名條件,然而,李東海的孩子卻堅決反對他這樣做。“我們有其他隊員就是沒有得到家人的同意而無法成行,所以我要想盡辦法說服家人。”面對家人的反對,李東海做起了耐心勸說,最終李東海拿自己和前線的醫生護士作比較,反覆強調自己只是去後勤服務,李東海用了兩天時間終於說服了孩子。2月18日,得到家人同意後的李東海立刻前往了信陽靈山服務區集結點,在那裡,來自河南的34名藍天救援隊隊員集結完畢後迅速前往中華慈善總會、湖北省慈善總會疫情防控捐贈物質聯合應急倉庫展開工作。

每個志願者都像戰士一樣在向前衝鋒 藍天救援隊李東海在武漢的25天

搬運物質的衝鋒場面令人動容

一路上看到曾經繁華的武漢在疫情的衝擊下大街上空無一人的場面,李東海心情十分複雜。到達指定地點後,由於當時條件比較簡陋,政府安排的活動板房還沒完全建好,大家按照之前的計劃原地搭建起了帳篷。“那個倉庫的佔地面積非常大,有幾十畝地,物質很多,我平時在家是做生意的,所以領導安排我做庫管工作。捐贈物質有的是定向的有的是非定向的,我要把這些物質分類好,不能出現差錯。”

面對源源不斷來自國內外的物質,李東海和其他志願者工作強度非常大。“在這個倉庫所有志願者加起來大概有500人,大家來自全國各地,我們沒有上下班時間,只要有飛機到,馬上就要去搬運分揀,沒人知道自己搬了多少,反正有多少搬多少。”李東海說,當時大家工作的場景就如同在部隊一樣,沒人說自己累,不需要鼓勁,不需要安排,都在忙碌著。“我無法用言語形容,不誇張地說大家都在衝鋒,很多年輕人更是衝在前面,在那樣的環境中,似乎有一種力量在鼓舞著每一個人,真是太感人了。”

每個志願者都像戰士一樣在向前衝鋒 藍天救援隊李東海在武漢的25天

計劃10天卻一干就是25天

按照出發前的計劃,李東海所在的救援隊在工作10天后就要輪換,然而,由於後來湖北對交通加強了管控,所以,救援隊無法進行輪換。然而,大家沒有抱怨,仍然在時刻準備著,一旦有物質運達,立刻進行搬運分揀。“在那個地方雖然不能隨意外出,可每天也很充實,有時候大家忙完一陣後倒頭就睡。這25天對我來說很不同,作為一名黨員、一名老兵、一名救援隊志願者,能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出一份力,對自己的一生都很有意義。在那裡大家很樂觀,各盡其職又相互幫助,對我的感觸很大,是一生的精神財富。”

車窗外和親人相視一笑

3月14日凌晨,李東海回到周口,為了配合防疫工作,李東海隨即在當地鄉政府指定的隔離點進行隔離。“在湖北時,和家人聯繫也不是很多,一般都是打電話報個平安。回到周口後,雖然已經很多天沒見到家人,但是我不能立刻回家見他們。進入指定隔離點時,我通過車窗看到了妻子和兒子,我聽見妻子說,‘回來就中’,大家隔著窗戶打了個招呼,相視一笑。”

在很多人看來,能在湖北疫情嚴峻的時期南下武漢,李東海非常令人敬佩,然而,李東海在和記者的交談中卻一直說,真正令人敬佩的是那些醫生和護士。“我們只是在搬運物質,和那些在‘戰場’上與死神搏鬥的醫生護士相比,我們的工作太輕鬆了,他們才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