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直不開學,校外培訓機構會不會倒閉?培訓老師又該何去何從?

克拉影視


培訓機構有自己的線上上課軟件,甚至比我們在校老師用的都實用,而且能去培訓機構學習的孩子家裡條件都不錯,上線上課設備好,線上線下影響不大,培訓機構應該不會倒閉


初夏傾情74442060


如果一直不開學,校外培訓機構肯定有一批倒閉的,尤其是中型的培訓機構。

培訓機構都是靠學生的預收款賺錢,學生沒法來上課,機構就收不到錢,老師工資、房租都會拖垮機構。尤其是有的機構拿著預收款做投資的,資金肯定週轉不過來,疫情再繼續持續下去,很可能就面臨破產的危險。

機構老師轉行個人覺得沒必要,疫情過後肯定還會有很多機構捲土重來,有倒下的就有接替的。畢竟校外培訓機構目前的行情還不錯,尤其是小城市,正是現在機構發展的黃金時期。機構全職老師會有底薪拿的,所以還是老實呆在家裡,別出去兼職了,外面現在畢竟還不安全!

經過這次疫情,很多沒接觸過網課的家長和學生都認識到了線上的弊端,所以,疫情結束後,線下培訓肯定會如春筍般湧現,老師不用擔心沒工作。


MT教育碎碎念


如果一直不開學,學校都會進行線上課堂,這樣學生就基本上沒有時間再去課外輔導班,這對輔導學校的衝擊很大,面臨著房租,教師的工資,退費等問題。不過我國疫情防控的不錯,估計四月中旬應該會開學,但開學後,週六估計會被佔用,這樣學生只有周天一天的休息時間。這樣一來對輔導班的衝擊也很大,目前對輔導班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機遇。2020年會是教育培訓機構大洗牌的一年。也是檢驗線上和線下教育的一次考試。


鑫弋卿菊1688


延遲開學,對教育機構影響還是挺大的,不過積極的影響更多,這是我個人的一點認識。

因為工作的原因,要經常跟教育機構打交道,夢看到很多優質的機構,但大多數還是相對劣質一些的機構。

雖然很多大機構看上去光鮮亮麗,實際上,管理混亂,專業性極差。

這次疫情,有很多機構倒閉,很正常,不注重現金流,不會管理的機構都會沒錢支撐,倒閉也是很好的歸宿。

留下來的機構不能說絕對優秀,但倒閉的一定是不行的。

另外,線上教育從某種程度上提高了教育領域的門檻,也會提升一些教學質量,這都是好事。

至於說機構的老師何去何從,這個問題同樣是優勝劣汰。

好的老師不愁沒有課上,但那些劣質的“老師”還是儘早退出教育行業比較好。

為什麼這麼說呢,很多機構的老師自身學歷就差,還不努力學習,課上不好,留不住孩子,課後反饋懶得做,留不住家長,公司要求轉發個招生鏈接都懶得發,這種老師不退出有什麼用?而且我覺得這樣的老師數量並不少。

這場疫情雖然導致很多機構倒閉,但也給市場帶來了新活力,雖然很多人吐槽線上教育,那是因為線上教育發展時間還短,還有很多提升的空間。

隨著智能教育的提出,以及“新基建”的推出,教育數字化、智能化是必然趨勢,今後學校實施雙師課堂都有可能。

原來以老師為核心的教育模式或許會變成以技術為核心,通過技術把優秀的教育技術、內容、理念通通實現,教育資源實現平衡,我覺得這未必不是趨勢。

總結下來,疫情給教育行業帶來傷害的同時,帶來了更多的積極影響,社會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力量,不可能消失,疫情只是加快了優勝劣汰,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機構的老師們同樣如此,教育不能是為了掙錢而教育,寧缺毋濫,市場化教育更該如此,在教育還沒沒有技術化前,老師始終是核心,優秀師資更是核心資源。

個人的一些簡單的看法,與大家分享。


小亦說教育


疫情導致不開學,不開學導致校外培訓機構損失慘重,一些抗風險能力低的的培訓機構將倒閉,培訓老師必將暫時性失業

由於疫情的影響,絕大多數省份,至今尚未宣佈開學——即使開學,將肯定會利用週末和暑假,來補足教學時間,這樣一來,各種校外培訓機構,必將受到巨大的影響,那麼,校外培訓機構會倒閉嗎?培訓學校的老師又該怎麼辦呢?

一,“一直不開學”的前提下,是不可能出現的

從疫情的發展角度,雖然暫時沒有線下開學,但疫情必將得到徹底控制,開學大幕也必將逐漸拉開。在歷史上,比新冠肺炎嚴重得多的霍亂都消失了,何況這次疫情呢?

目前,我國的本土疫情應該說已經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已經有16個省份,宣佈了開學日期。預計在4月底、5月初,除湖北外,其他各地,都將陸續正式開學,所以,“一直不開學”的前提是不存在的。

從“一直不開學”的影響來說,大到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承受。以中國為例,我們有接近2億學生,一直不開學,長期宅在家裡,這將是巨大的社會問題。時間一長,必將有大量的學生產生心理問題,這是任何國家,都無法承受的。何況,一直不開學,將來的經濟如何發展,社會如何進步,又哪裡來的勞動者呢?

二,抗風險能力低的培訓機構將肯定倒閉,培訓教師將暫時性失業

這次疫情,對全國的各行各業,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而培訓行業,所受到的影響,某種程度上,簡直是致命的。

2個多月時間,房租、人工,一分錢不少,而收入,一分錢沒有——部分比較大一些的培訓機構,開設有網課,多少能夠收入一些——那些比較小的培訓機構,抗風險能力差的,自然就只有倒閉。

據筆者瞭解,周邊的幾個培訓機構,都打包走人了——付不起房租啊!

肺炎結束,允許開業,那也得按照國家的規定,添置許多的防控設備,增加防控人員——雖說羊毛出在羊身上,但資金不雄厚的話,哪裡能出呢?何況,收費高了,學院就會減少啊!

培訓機構都倒閉了,那些培訓機構的教師,自然就只有暫時性失業了。

三,抗風險能力高的大型培訓機構,將逐漸做大做強

每一次重大的風險,對於一部分抗風險能力高的公司來說,就是一次做大做強的機遇。我們以汶川地震為例,房產行業受到巨大的衝擊,一些小的房產企業,資金鍊斷裂,只有倒閉。而一些大的房產企業,扛過風險之後,現在做得是風生水起。

比如,時至今日,那些林林總總的培訓機構,我們還能記得起幾個?不就是新東方、學而思、望子成龍和戴氏等屈指可數的幾個機構了嗎?

我們這裡以前有個黑馬,現在真的成了黑馬——在夜色中消失了!

四,校外培訓市場必將有其存在的市場,培訓教師將有繼續就業的空間

但選拔性考試客觀存在,對校外培訓的需求就存在。按照市場經濟的說法,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市場,所以,肺炎一結束,這一客觀需求,就會繼續增長,培訓機構的市場,就會繼續存在。

而由於人們對網課的教學質量,普遍感到不滿意,必將對校外培訓,有一個更大的需求,這會客觀上導致大的培訓機構,可以做大做強。

市場多了,培訓機構的教師就業前景,自然就會好起來。

五,對於培訓教師來說,目前的出路有以下幾條

培訓機構沒有收入,教師有哪裡來的工資待遇呢?即使有,那也是非常少的。那麼,他們該怎麼辦?

一是暫時從事第二職業。

培訓機構的教師,不受第二三職業的限制(公辦學校的教師,是不允許從事其他職業的),如果繼續選擇培訓行業,可以暫時性做一些自己適合的、有一定經驗的第二職業,等到培訓機構重新開張之後,再從事培訓行業。

二是徹底轉行。

教師這個行業,整體素質還是比較高的,可以選擇自己比較適合的其他行業,比如,公司的文員這些,收入還是有一定保障的。

三是準備公招。

說實話,通過這次疫情,筆者對這一份本來很是雞肋的公辦教師工作,多了一份情感的認同——有保障啊!培訓機構的老師,本身有教育教學的經驗和經歷,可以好好準備考公招,成為編制內的老師,雖然待遇不高,但旱澇保收,也還是不錯哦。

希望我的思考對你有一定幫助!


三水三心


因為疫情防控,校外培訓機構不能開展線下培訓,沒有收費,必然帶來諸如生源流失、房租、教師工資等方面的壓力,會有一批原本辦學質量不高的培訓機構倒閉。

按規定,疫情防控期間,培訓機構應該正常支付教師工資。但現實情況是,因長時間沒有收入,部分培訓機構可能推遲教師工資發放,甚至不發工資,全職教師短期內將沒有收入,面臨著艱難的選擇。

如果疫情結束以後,還想繼續從事校外培訓工作,最好還是堅持一下,選擇與單位共進退,畢竟所有的培訓機構現在面臨的情況都是一樣的,大家都不能開展線下培訓。

如果你特別優秀,建議堅決離職,選擇條件更好的培訓機構。


發現教育之美


根據相關機構的調查的預測,全國可能約有60%的中小培訓機構會倒閉,但這僅是比正常年份高一點的數據,正常年份,培訓機構每年的倒閉率也達3成。疫情只是將這現象放大了。

這次疫情對於培訓機構的影響,根據我個人觀察和判斷,5月份可能會恢復正常,但至少要到10月份以後才能完全恢復。這要對於培訓機構的影響可能就長達半年至一年之久。

對於在培訓機構上課的兼職、全職老師肯定也會受到影響,如果培訓機構倒閉了,那失業是肯定的。

既然培訓機構不倒閉,開源節流也是培訓機構當前要做的事情,我們知道培訓機構老師的工資主要靠課時費和獎金同、,既然開課不正常,工資肯定會減少很多。

作為一個培訓機構的老師當務之急:

一是要明確教育這個行業是不可能消失的,既然暫時困難,但前途是光明的,如果自己喜歡這個職業,就應該堅持。

二是要重新審視自己,利用這個空檔期努力提高自己,也可以多學一門技能,多層次發展,以應對這次困難和以後的困難。

三是現在可以在一些大的在線教育平臺上做兼職,既可以有一定收入緩解經濟上的壓力,也可以鍛鍊自己線上教育的能力。我本人就在輔導君上兼職數學老師,第天能安排2節課,一天也有140元左右的收入。

四是可以向著多媒體的方向做一些嘗試,為自己人格品牌做一些努力。

總之,路總是有的,要靠自己去創造。


教培創業樹哲


順勢而為吧!培訓機構在線下沒法給學生上課,就轉移到線上,讓老師儘快學習使用線上設備,通過網絡資源加強服務,通過網絡對學生進行差異化的因材施教。坐等疫情結束,再等學生到輔導機構上課,說句難聽的那無疑是在“等死“,學生等不起,時間耗不起;家長等不起,我們輔導機構的校長老師更等不起!


金榜學霸APP


培訓機構的疫情期間最大的問題來自於成本的控制和營收的歸零。傳統的線下培訓機構,房租,人員的成本,可控性差異就可能是最後能否存活下來的一個重要因素。線上培訓企業,反而是個利好的結果。熬過疫情,就變成了傳統線下培訓機構的最重要的問題。房房東如果是國有資產主導的,那麼恭喜你,可以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但是私人房東,國外房東,就沒那麼雄厚的實力來支助企業了。員工的成本,也是一個很大的成本開支,尤其是全職教師的成本。這個時候,裁不裁員,不僅僅是現金流的問題,也是企業凝聚力的問題,這個問題,夠老闆好好想想的。因為,疫情總是要過去的,培訓的剛需總是存在的,疫情過去了,剛需還在,你還在不在?你不在了,就是給別的培訓夥伴騰地方了加雞腿了。

當然,有些培訓機構,也在利用疫情期間學生家長扎堆在家的情況,結合自身機構師資資源,來進行線上講座、授課的自救行為,也有結果不錯的。所以,疫情對於培訓機構,表面上看是憂患面佔主導,但是也是一個機會,誰把握住了,誰就佔到了風口。


kyle


存在即是道理。但當行業重新大洗牌的時候,那就會出現行業的分流和轉化,難道培訓老師就一定必須培訓嗎?除了這樣就沒有其他的能力了?可以權衡自己的能力,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自己,選擇專業調整,進入其他行業生活和工作。這不僅可以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工作問題,同時也為國家做了貢獻。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