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卡姆剃刀:若無必要 寧減勿增

思進注: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奧卡姆剃刀,又稱“

奧坎的剃刀”,拉丁文為lex parsimoniae),意思是簡約之法則,是由14世紀邏輯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約1287年至1347年,奧卡姆(Ockham)位於英格蘭的薩里郡)提出的一個解決問題的法則,他在《箴言書注》2卷15題說“切勿浪費較多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換一種說法,如果關於同一個問題有許多種理論,每一種都能作出同樣準確的預言,那麼應該挑選其中使用假定最少的。儘管越複雜的方法通常能做出越好的預言,但是在不考慮預言能力(即結果大致相同)的情況下,假設越少越好。再轉發下文和大家分享:

少刷抖音。少在群裡跟人抬槓。少在朋友圈點贊。少在電視機上從YouTube切到奈飛。少跟三觀不同的人交往。少教育別人。少說服別人。少杞人憂天......把減下來的時間,用來健身,讀書,寫字,工作,賺錢,跟家人相處,跟好朋友共事,跟客戶聊需求。減與增,是認知升級,是資源再分配,是受害者變身受益者,是繁多到專注,是淺薄到深沉,是低價值到附加值,是業餘到專業,是討好到吸引。

奧卡姆剃刀:若無必要 寧減勿增

作者 | 朱芳文

來源 | kaweh.net

第一次聽說“奧卡姆剃刀”,是一位令我尊敬的師友在朋友圈記下:“若無必要,勿增實體”。我以為,他只是提醒,能不買東西就別買東西。我嘗過搬家之苦,有點想當然。也是從那時,我開始多存電子書,少買紙質書。很明顯,我過於幼稚。

鄧斯·司各脫(約1265~1308年)在《既定講演錄》寫下這八個字,本意是指簡單的解釋通常是正確的。最後卻歸功於奧卡姆的威廉(約1285~1349年),因為奧氏使用的更頻繁更有效。奧氏曾在《倫巴第人彼得語注》中解釋,“如無必要,切勿假定繁多。”估計卡爾·波普爾(1902~1994年)更贊成八個字的說法,他認為,“比起復雜的理論來說我們偏愛簡單的理論,因為它們涵蓋了更多的經驗內容,因為它們更容易檢驗。”波氏替我解了少買書的圍。

在我讀來,奧氏的十個字比司式的八個字更為準確。但我對這句話的認同,似乎違背了它要傳達的核心思想。奧卡姆的威廉在《箴言書注》中換個說法,“切勿浪費較多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對我來說,就是不該用長句,去傳達用短句即可做到的事情。也不該用更多的腦容量,去記住本該用較少的腦容量就可以記住的事情。科學認為,人的腦容量是有限的,而且人類幾乎100%的在使用。所以,摩陀婆(1197~1276年)也說,“如果一個假定就夠了,那麼設立兩個假定就是犯了‘過多’的錯誤。”聽起來,也是為了節約腦容量。只有愛因斯坦擔心,“事情應該力求儘可能簡單,但是不可過於簡單化。”

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在《後分析篇》提到:“我們可以假定,在‘其他情況均同’(ceteris paribus)的情況下,前提或假定更少的表述具有優先性。”他的“繁多”說法,比前述所有人都要早上幾百年,將其限定在某個範圍內討論,表達尤為精確。也許,後人只是用自己的理解來定義前人。也許,我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比如:若無必要,寧減勿增。

增與減,也需限定條件。比如說,我們總是希望增加收入,減少開支,多數情況下,大家因此受益。但是,如果只能選一樣的話,我情願增加收入的同時,也增加開支,而不是減少開支的同時減少收入。我們相信,收入是無限的,開支是有限的,而無限的可以追求,有限的可以控制。事實證明,我們,太樂觀。

現實中,我們遇到的,總是各種有限,也總是無法控制。財富有限,朋友有限,才華有限,理解力有限,學習力有限,包容心有限,愛心有限......你的有限與別人的有限之間,差距越來越大,永不交集,甚至,我們的有限,成了別人的無限。我們巴不得問一句,“奧卡姆剃刀”是不是人人都會有呢?

我們無法接受各種有限,但又認為有限的時間是極其公平的。我不太能理解這一點。大家都說,時間最公平,人人只有24個小時。但大家不願面對的是,使用時間的能力和權力,也是有限與無限的。想要控制時間,或者說,知道自己該把時間花在哪兒之後,“寧減勿增”才是成立的。

少刷抖音。少在群裡跟人抬槓。少在朋友圈點贊。少在電視機上從YouTube切到奈飛。少跟三觀不同的人交往。少教育別人。少說服別人。少杞人憂天......把減下來的時間,用來健身,讀書,寫字,工作,賺錢,跟家人相處,跟好朋友共事,跟客戶聊需求。減與增,是認知升級,是資源再分配,是受害者變身受益者,是繁多到專注,是淺薄到深沉,是低價值到附加值,是業餘到專業,是討好到吸引。

某人曾問我,古人為什麼能寫出文言文?我不知道,卻反問他,你是願意在竹子上刻一部《孫臏兵法》呢,還是刻一部《哈利波特》?今天想想,如果現在還用竹簡寫字,我相信每個寫作者,都會想辦法寫出能押韻的四六句。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中表示,“如果一個符號是不必要的,那麼它就是無意義的。”顯然,四六句比新聞稿有意義的多。

總之,在控制時間這件事上,時刻想著操弄“奧卡姆剃刀”,切除冗餘,提升價值,就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