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的路標》——金玲芬文集五十六

《四十年的路標》——金玲芬文集五十六

昨天,吃過那盤自稱的下午茶點,就約閨蜜王瑩去古纖道走走。正月初三見到玉帶運河上光禿的柳枝,今已變得青絲柔情,那些殘存的梅花還在努力芳華,破土而出的青青小草以及它們的小花朵兒,讓我感受春的氣息與自然的生生不息。身臨自然之舒暢,悠閒之心緩步行,不知不覺迎面看見了熟悉的太平橋,這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之古橋,更是四十年前引領我走進“紹興第四醫院”的方向座標。

《四十年的路標》——金玲芬文集五十六

金玲芬女士

1980年12月,我參加全省統招被四院錄取,成為文革後首批全省招考的幸運兒,著實讓老屋鄰里們羨慕不已,或許幾十年弄堂裡沒人考中的好事了,那些天鄰里長輩們投給我讚揚與溫暖的目光,好象我中了狀元似的。

我也感覺到父母當時的喜悅,在省招工考錄取前,我已讓父親高興:“取得了安昌鎮鎮辦企業招工崗位的任選資格。”

鎮長告訴父親:“你女兒是全鎮待業青年提交就業申請人字寫得最漂亮的,可以考慮選擇崗位吧。”

我知道這是安昌優秀青年沒去申請的結果,但那些日子高興的父親下班就與我商量“到底去那個技能崗位好。”

《四十年的路標》——金玲芬文集五十六

而我還在默默期待自己偷偷報名去省考能被錄取,期待著能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雖然每天應付著父親的討論,最終也沒決定去那個崗位更好,只是看到父母為家庭生活的艱辛,我也不能迴避不去鎮企,而且那些刻字、刻花板的技術活也挺適合我的。直到同時填報申請的四姐被鎮企錄用,我才把自己參加了省考的事情講給了父親聽,寬容而理性的父親也覺得該等等。

四姐的招工申請也是我幫忙寫的,比我大六歲的四姐與我同年才有招工的機會,而且還是哥哥、二姐、三姐三人支農換得來的留鎮名額,可想而知,當時小鎮青年有個工作是多麼地不易,也可以想象全省招考被錄取有多幸運。

《四十年的路標》——金玲芬文集五十六

而恢復高考錄取的名額少得實在可憐,記得自己就讀安中79屆,三個班參加高考,那年錄取6-7名同學上大學,是母校老師多少年後還引以為豪的。能招進國家單位是多少家庭、多少年都未能如願的事情,更讓父親高興的是:我被錄取到醫院,似乎成為父親年青想學醫且未了心願的希望,父親囑咐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才能為百姓治病救人。”其實那時父親不瞭解護士與醫生是不同的專業,我更不知道護士是幹什麼的,當我深入學習告訴父親:“醫生是醫生,護士是護士,我不可能升為醫生的。”

父親又說“三分醫療七分護理,只要你有為百姓服務的善心都一樣。”離開學校什麼都不懂的我,懷著一顆忐忑之心就去迎接從此未知的人生。

《四十年的路標》——金玲芬文集五十六

在被正式錄取前,必須做一次體檢,單純的、蹦蹦跳跳的我並不擔心這體檢,與同時被錄用的沈妙英、洑菊仙約好,體檢日乘輪船去四院之址的阮社,我們不知阮社是個怎樣的地方,但父輩們都說“阮社四院”是很有名的醫院,鎮上有難治病人都得往那裡送。沒想到那天我們沒有趕上計劃的輪船,為不耽誤體檢,三人只能決定:步行去醫院。

這是一條陌生的路,有人告訴我們:“只要到了太平橋,四院就不遠了。”

於是,我們就把“太平橋”作為了去醫院的方向座標,十七八里的石板老路,要穿過幾個鄉里小村,更有大片大片的田間石路,不記得問了多少次“太平橋怎麼走?”

《四十年的路標》——金玲芬文集五十六

才看到眼前這坐形狀特別的古橋,那天是太平橋第一次展現在我眼前,也印在了我心裡。別緻秀美之橋結構橫跨於大運河二岸,由北岸平石板小附橋的步步高昇,漸漸登上太平橋之主橋,再由左右八字之橋階連接到達南岸的古纖道東西,看到行駛運河的大量貨船穿梭於主橋之下,也可見那些烏縫小船經過附橋之橋洞,很是讚賞設計者的智慧。那天看到橋碑上“太平橋”三個字,我與同伴才舒了口氣,能趕在體檢規定時間到醫院了。在我們登上太平橋之最高時,路過農伯已經指點我們東南方就可瞭望到四院。

《四十年的路標》——金玲芬文集五十六

從尋覓“太平橋”為座標的這天起,“紹興四院”也成了我獻青春灑熱血的地方,而“太平橋”也永遠成了我心中迴歸故鄉安昌與“紹興四院”之座標。

今天再見古橋,我與閨蜜回憶青春歲月那些橋邊有情趣的事兒,似乎還歷歷在目,踏上久留在心裡的這座標,左左右右,南南北北,欣賞著古人的智慧,而今南北兩岸的景物不再,喜見近處有安靜的園林樓閣,遠望有高樓林立映在運河二岸。但當我們尋覓不到春天裡曾經一望無際、黃紅相嵌油菜花、草籽花田時,心裡還是有些隱隱作痛,不知所措。

《四十年的路標》——金玲芬文集五十六

感謝大運河、古纖道,以及我心中四十年的方向座標“太平橋”,依舊如故,祝您們平安!祝行走於太平橋之百姓永遠平安!太平橋,您是四十年前引領我入四院、引領我做柯橋人的方向座標,您也將成為四十年之後的我常常相見、相思,共越春夏秋冬的見證。

《四十年的路標》——金玲芬文集五十六

《四十年的路標》

四百載,太平橋,觀望多少月圓缺。

四十年,青中老,滿頭烏髮成霜華。

橋九孔,臥龍居,見證十代人世情。

大運河,古纖道,橋上訴說太平事。

李珍詩

2020年3月11日下午

《四十年的路標》——金玲芬文集五十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