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旅找不到一個適合特殊新兵的崗?但願這條真消息是假新聞

3月16日,某報刊發了一篇文章《“卞亞寧去哪兒”——對某基層部隊精準徵兵效果的追蹤調查之一》,編者在按語中開宗明義——精準”徵來的兵為何走不上精準定位的崗

為促進部隊人才需求與地方人才儲備高質效對接,去年秋季某大單協同部隊兵役機關、院校探索推行新兵“精準選拔、精準使用、精準培養、精準調配、精準保留”機制。然而入伍訓練結束後,由於崗位限制、能力短板和帶兵人傳統觀念等因素制約,通過精準徵兵入伍的新兵有些仍出現了“學非所用、用非所學”的尷尬局面。

“精準”徵來的兵為何走不上精準定位的崗?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報道,追蹤該單位落實精準徵兵政策背後的故事和思考。

千挑萬選找個媳婦回家沒有活幹,這事兒整得賊尷尬



文章一開始提出一道難題,去年精準徵來的兵“卞亞寧去哪兒?”,某旅調集全部崗位資源多方施策,希望能給精準徵來的兵提供一個專業對口的“精準崗位”——

這些天,這個問題在某旅人力資源科幹事趙志超的頭腦中來回縈繞。全旅所有新兵都已分到了各自的崗位,可唯獨通過“精準徵兵”入伍的卞亞寧遲遲不能定崗。原因無他,全旅幾百個崗位,沒有一個適合學習測繪導航與工程測量專業的卞亞寧。

“這個專業太特殊了!”趙志超把全旅的專業配置“過”了兩遍,還是沒找到和卞亞寧直接對口的崗位。無奈之下,他只好退而求其次,“只要大方向上相通或者沾邊就行”。考慮到測繪導航與工程測量專業大致可以歸屬於工程基建這一類別,趙志超滿懷希望地撥通了軍需營房科助理毛宏志的電話,然而得到的答案卻是:“大型工程早就外包給地方公司了!”

千挑萬選找個媳婦回家沒有活幹,這事兒整得賊尷尬

幾經周折並無著落,一場圍繞一個新兵如何定崗的“諸葛亮會”隨即展開,幾經討論,無疾而終——

下連迫在眉睫,卞亞寧還是沒有可去之處。沒辦法,趙志超只好緊急找來幾名連隊主官開了一個“諸葛亮會”。

“卞亞寧去哪兒?”讓趙志超略感欣慰的是,面對這個問題,不少連隊拋出了橄欖枝。

“除了工程測量這個主專業外,聽說卞亞寧在大學期間還自學了PS、3DMax等幾個軟件,要不來我們連隊吧。”三營指揮保障連指導員黃書博說道。

“這個新兵好像表現不錯,不是還得了優秀新兵嘛,來我們連隊也行。”修理連連長周超說。

“我跟這個兵接觸過,性格很開朗,還想在部隊長期服役,我們連也歡迎!”無人機連連長陳廣輝這樣說。

……

“如果卞亞寧去你們連,他能分到哪個崗位?”但當趙志超拋出這個問題後,剛才熱烈的場面瞬間沉默了下來,顯然,無論去哪個連隊,卞亞寧都用不上所學專業。


定崗分配塵埃落定:學習測繪導航與工程測量專業的卞亞寧被分配到了運輸連

“既然一定會用非所學,那麼卞亞寧的個人意願便應是重要考慮因素!”趙志超會後徵求卞亞寧的個人意見,卞亞寧表達了想去運輸連的想法,他說自己考過駕照,新兵班長許長毅也在這個連。

最後,經綜合考慮,卞亞寧成為運輸連的一名戰士,為了幫助卞亞寧快速融入連隊,連長李豐特意將他分到了許長毅所在的班。

卞亞寧的定崗分配塵埃落定。但趙志超並沒有將他拋諸腦後,還一直跟蹤關注著他的成長。上週趙志超專門領著記者趕到運輸連,察看卞亞寧的近況,當時他正在和戰友們一起進行車輛換季保養。班長許長毅說,雖然卞亞寧的主修專業用不上,一切都要重新開始,可是他的接受能力和動手能力都很強,到連隊後適應得很快。


相信這條新聞是真的,但希望這條新聞是假的。

首先,讓我們再一起來回顧一下,文中介紹,其一:“全旅所有新兵都已分到了各自的崗位,可唯獨通過“精準徵兵”入伍的卞亞寧遲遲不能定崗”。其二,原因無他,全旅幾百個崗位,沒有一個適合學習測繪導航與工程測量專業的卞亞寧。”

如果這是真的,那麼讀者或許會問——

1.全旅“非精準”徵來的兵都定了崗位,獨獨“精準”定來的兵無崗可去,為什麼“精準”還為不如不精準,這樣的精準還有什麼意義?

2.既然“全旅幾百個崗位,沒有一個適合學習測繪導航與工程測量專業的”,您把別人徵來幹嗎?

3.既然不能精準定崗,那還叫什麼“精準徵兵”?

4.為什麼在定崗時才發現全旅沒有對口的崗位,早幹嗎去了?

5.既然這是大單位協調各基層部門推出的一個“精準徵兵”,為什麼不可以在更多範圍給這個新兵“精準定崗”?

6.如此尷尬的“精準徵兵”是否造成了人才資源的浪費?

7.以該新兵“非精準定崗”落幕,是否妥當?

……

千挑萬選找個媳婦回家沒有活幹,這事兒整得賊尷尬

“精準”徵來的兵無法精準定崗所帶給我們的質疑,遠遠不止以上的問題,並且很多問號無法回答無法拉直。其實,在專業概念越來越模糊、一專多能人才吃香的今天,多崗錘鍊、交叉任職是軍隊和社會發展的大趨。沒有誰一生能一個專業走到底,相反,很多人跨專業走人生的巔峰,這樣的事實舉不勝舉。

在此,小哥哥想說的是,既然精準定崗已經不那麼重要了,並且從現實情況看也很難實現精準定崗,那麼,何必搞這些有名無實的噱頭到頭來,打了自己的臉,傷了戰士的心,如果還把這一做法當經驗宣傳、當成果彙報、當政績來推動,那是不是有些不妥?為此建議,少搞一些新概念少提一些新做法,多一些腳踏實地,一切從實際出發用實際行動作答才是硬道理。

因此,寧願這條真新聞是假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