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大埔這條村建立了“功德銀行”

廣東大埔這條村建立了“功德銀行”

      

原本破舊的老橋同濟橋被修建為“功德長廊”。

  年近古稀的良叔是梅州市大埔縣湖寮鎮莒村村的村民,兒女均搬出幾公里外的縣城居住,家中僅剩自己和老伴,“很多人都說我是怕影響到兒女生活,其實我是不願意離開這裡”。良叔介紹,近幾年村內變化頗大,整體環境不斷變好,休閒設施等均配套完善,吸引了很多村民返鄉居住。

  這得益於莒村村鄉賢熱衷捐款建設家鄉的優良傳統。為了更好記錄鄉賢善舉,莒村村“兩委”設立“功德銀行”及“功德簿”,將鄉賢捐資捐物的善舉記錄下來,銘記其為村莊建設作出的貢獻。

  目前共獲善款約81萬元

  據莒村村支書陳增金介紹,所謂“功德銀行”,是將捐款鄉賢的名字及金額寫在“功德簿”上,捐資1萬元及以上的鄉賢則可留名於村內同濟橋上的“功德長廊”。“這樣是為了更好地記錄鄉賢善舉,方便後世子孫回村查閱,瞭解自己父輩祖輩的功德。”陳增金說。

  “功德銀行”源於一次外地學習。今年9月,莒村村幹部集體到浙江省學習美麗鄉村建設經驗,發現當地各家各戶門口均掛著一個“功德本”,用於記錄每家每戶的好人好事。“看到浙江這個做法,我們覺得很新鮮,就引進來。”

  在鄉賢和村民的大力支持下,莒村村原本破舊的老橋同濟橋被修建為一座長30米、寬6米的雕花長廊橋,橫跨莒溪,被命名為“功德長廊”。依託長廊,2019年10月29日,梅州市第一家“功德銀行”在莒村村開張,共設立一個總行——“長壽功德銀行”,8個分行:莒村村委會、上村老齡會、下村老齡會、旅外鄉親聯誼會、養正學校、上村理事會、下村理事會、南山理事會。鄉賢可以向上述任一機構捐資,“所有資金由各分行自行統籌,加強資金的專項性。”陳增金說。

  “功德銀行”開張的第一天共收到善款42萬元,目前共收到善款約81萬元。“開張前一個月,我們通過微信群、公眾號及報紙等進行宣傳,很快就收到了20萬元的捐款。”陳增金透露,目前已經有5位鄉賢捐資高達10萬元。

  “集腋成裘造福後世子孫;聚沙成塔情暖青山綠水”,這是刻在“功德長廊”橋上的對聯,也正是莒村村鄉風的精準概括。“希望村莊越來越好,更多鄉賢為村莊建設出力。”陳增金說。

  善款用於美麗鄉村建設

  “功德銀行”的善款基本用於美麗鄉村建設,目前已使用55萬元,分別用於路燈、道路及綠化長廊的建設。據悉,村內共加裝了200餘盞路燈,大部分分佈於山區村的進村道路,“之前山區村進村道路有3公里沒有路燈,村民夜間出行很不方便。”陳增金說。

  村民良叔談起“功德銀行”讚不絕口:“村莊建設好了,現在很多村民都願意回來居住,各處都在起新房。”村民何生說:“現在村裡建設得很好,我本來是在外打工的,看到變化,馬上回來創業,為村莊改變盡一份綿力。”他曾為村莊建設捐款,他稱,以後村莊建設若缺少資金,他樂意再次慷慨解囊。

  莒村村離縣城不算遠,大部分青壯年都選擇進城務工,村裡逐漸空心化。但近半年來約有100名村民回村內居住或創業,目前村內常住人口有1800餘人。

  “‘功德銀行’的建立更多是一種形式,讓外出的村民可以看到村內的改變,一起讓村莊變得更好。”村幹部何良善表示,目前村內仍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如部分道路雖已硬化,但需要加寬,“現在很多村民都買了小車,道路太窄不方便行駛”。

  雖然“功德銀行”廣受村民好評,但仍需繼續改善。湖寮鎮黨鎮辦主任劉其民認為,整體操作應該更規範,讓村民對資金使用放心,“最重要的是公開透明”。

  計劃推出“紅黑本”

  “功德銀行”和“功德簿”主要記錄捐資,“沒有將每家每戶的善人善舉以及歪風邪氣記錄下來。”何良善表示,下一步將在各村民小組推廣“紅黑本”,將村裡的好人好事和歪風邪氣都記錄下來。

  何良善認為,這是一種無形的約束力,可以減少惡行。“每個村民一年有12分,像駕駛證一樣,根據打掃公共衛生、撿拾垃圾、保持房前屋後整潔有序、長期堅持做好事、見義勇為等積分事項,進行積分獎勵,並張榜表彰;同時,對村內賭博、打架等不文明行為也進行記錄,扣除相應積分。”

  劉其民對此表示支持:“這樣做是可以將每家每戶的口碑實體化,讓村民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跡可循。”他舉例說,以後老闆招工,翻看“紅黑本”就可以對該人有一定的瞭解。

南方網全媒體記者 許康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