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施肥有什麼規律?要遵循哪些原則?

新大風歌


小麥,施肥的規律要根據苗期追肥,越冬期追肥,返青期追肥,拔節期追肥,孕穗期追肥,我一一給你列出來,

首先我們講苗期追肥

苗期追肥,簡稱苗肥,一般是在出苗初期,每公頃追施碳酸氫氨,75至150千克,或尿素45至75千克,或少量,農家肥,其作用是促使,苗勻苗壯,增加冬前出苗,但對於基肥和種肥比較充足的麥田苗期也可以不追肥

越冬追肥,也叫臘肥,南方和長江流域都有重要施肥習慣,臘肥是以適用半途效應和遲效性農家肥為主,對於三類苗應在試用速效性肥料為主,以促進長根,長成壯苗,促使三類苗迅速轉化升級,對於北方冬麥區,播種交晚,一般都要採取春肥冬施的措施,結合澆凍水追肥,可在小雪前後施肥,






過好每一天141388379


一、小麥施肥最佳時間是何時?

開春後冬小麥進入返青階段,接著是分櫱期至拔節期,這兩個生育期對於高產冬小麥來說都是非常關鍵的,冬小麥從返青至挑旗的這段時間為春季生長階段,一般歷時50-60天,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春季追施拔節孕穗肥,是促進小麥苗情轉化,健壯生長的關鍵,也是保證高產穩產的重要措施。

二、小麥施肥要遵循哪些原則?

1、施足基肥

一般基肥佔施肥總量的60%~70%為宜,每畝用有機肥3噸左右,另配尿素10千克、過磷酸鈣40千克和氯化鉀7.5~10千克。也可以用有機肥配合45%復混肥20千克,一起施入土中做基肥。

2、種肥和苗肥

小麥播種時施用適量的化肥作種肥,能促進小麥生根發苗,提早分櫱,尤其是對晚茬小麥或底肥不足的小麥,效果更加明顯。作種肥的尿素每畝低於2.5千克,除種肥外,早施苗肥(分櫱肥),也是促根增櫱、增加有效分櫱的良好措施。耕種幫種植網建議在苗肥在三葉期施用,每畝用尿素5千克左右。底肥充足,群體大的要少施;底肥少,苗弱的要多施。北方麥區,小麥冬後進入返青期,為了鞏固冬前分櫱,促進年後分櫱,要早施一次返青肥。返青肥應以速效肥為主,一般每畝用硫酸銨10~15千克、過磷酸鈣10千克。如果前期肥料充足,麥苗生長旺盛,可以不施返青肥,特別在南方,這次肥料要根據苗情決定是否施用。

3、巧施拔節孕穗肥

小麥拔節孕穗期,是一生生長最旺盛的時期,養分需要量大,如果脫肥將導致小麥早衰。但肥料過多,會造成植株徒長,不利於幼穗分化發育。因此,拔節孕穗肥應看苗巧施:對於弱苗,如群體偏小,總莖櫱數每畝不足30萬,葉色褪淡發黃的麥田,應早施拔節肥,提高分櫱成穗,力爭多穗、大穗,每畝可用尿素3~5千克,對水澆施;對於生長健壯的麥苗,由於群體適宜,穗數有保證,應主攻大穗,拔節期適當控制肥水,使基部節間粗壯,防止倒伏,待葉色自然褪淡,第一節間定長,第二節間迅速伸長時,每畝再追尿素3千克左右;對於群體和葉面積過大,葉色濃綠的旺長苗,應控制肥水,深中耕傷根、抑櫱,不必追肥。



永遠記錄生活


說到小麥的需肥規律,其實很多人還是比較茫然的,尤其像我們很多老鄉種小麥,往往就是化肥按袋來用,往往是一畝地用上一袋尿素或者一袋複合肥,有時候也不知道用的多,還是用的少,反正經常是別人用多少,咱也就用多少,這麼今天我就結合我所瞭解的情況,給大家交流一下小麥的需肥規律,以及咱們用肥需要遵循一個什麼樣的原則。

小麥整體需肥規律是什麼樣子?

瞭解小麥的需肥規律,對於咱們種植收益大有裨益。不但可以按需供給,還不會造成肥料浪費,減少成本,也就是既不讓小麥餓著,又不讓小麥撐著。對於礦物質元素的吸收量也是不同的,吸收比例也是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咱們小麥的生育期比較長,整個生育期需要氮、磷、鉀的數量,以及它的比例是因為自然條件,小麥品種、栽培技術水平等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異的。在一般的產量水平下,我們計算每生產100千克的小麥籽粒,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氮2.5-3.7千克,磷0.8-1.5千克,鉀2-5千克,也就是氮磷鉀的比例大約是3:1:3這樣的一個比例。當然了,隨著小麥產量水平提高,小麥對氮需求是下降磷和鉀的需求會適當的提高,尤其是鉀的需求量會明顯的增加。下面咱們再說需要遵循哪些原則。

不同時期,氮磷鉀吸收的特點是什麼?

小麥從苗期到成熟的各個生育時期,都需要從土壤中吸收養分,小麥各個生育時期吸收積累養分的數量和模式是不同的。

▲ 氮肥。苗期一般的氮肥代謝旺盛,所以在苗期咱們應該保證氮肥的供應,這樣就可以促進冬前的分櫱,培育壯苗,為麥苗安全越冬,壯稈大穗,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但是氮肥也不用太多,如果太多了之後就會造成分櫱過快出現旺長,造成群體過大,個體差的局面。另外一個由於麥苗比較小,根量也少,溫度低,這時候麥苗吸收養分的能力相對比較差,需要的氮肥佔總量的10%左右;而到了拔節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時進行,幼穗分化植株發育莖稈充實,需要大量養分和碳水化合物。這時候吸收的特點是代謝速度快,養分吸收與積累多,氮,鉀的積累已經達到了最大值的一半,磷基本上佔到了40%左右;孕穗期幹物質積累速度達到高峰,這時候養分的吸收速率遠大於拔節期,尤其是磷、鉀吸收速率比拔節期大了將近五倍,什麼意思呢?就說這孕穗期咱們養分的需求達到了一個高峰,所以這時候儘可能適量追肥,提高小麥的成穗率,鞏固成穗數促進小花分化,增加穗粒數。總體來看呢,小麥在整個生育期內對氮肥吸收有兩個高峰,一個是分櫱盛期,佔總吸收量的12%到14%,另一個在拔節期至孕穗期,佔總吸收量的百分之35到40%,這兩個時期需要氮肥的絕對值多,而且吸收速度非常快。


▲ 磷肥。小麥吸收磷肥主要在拔節期到孕穗期,這個時期磷的吸收量可以達到總量的60%。小麥在苗期磷的吸收量很少,只佔到總量的10%左右,但是咱們也不能忽視磷的重要,因為磷肥的營養對於小麥根系的生長非常重要,它可以促進小麥的根系旺盛。小麥幼穗分化期磷的代謝比較旺盛,這段時間如果磷肥營養比較好的話,咱們的幼穗發育時間會比較長,小穗數會增加,這樣就容易形成穗大粒多;

▲ 鉀肥。小麥對鉀的吸收在拔節前比較少,拔節到孕穗期是需鉀量最大,也是它吸收最快的一個時期,這段時間需鉀量能達到總吸收量的百分之60到70%。所以這個時間段我們一定要保證鉀肥的供應,鉀肥供應充足,可以讓小麥的植株比較粗壯,生長比較旺盛,而且對灌漿和穗粒數、穗粒重都有很大的好處,同時呢,還可以改善和提高咱們小麥的品質。

不同時期對微量元素的吸收特點

不管是春小麥還是冬小麥,在不同時期除了對氮磷鉀三大主要元素的需求外,其實對一些比如鋅,錳,銅等微量元素的需求也是有一定比例的,我就結合冬小麥來簡單說一下它對微量元素的吸收規律。

▲ 首先說鋅。小麥在返青前植株雖然比較小,但是對鋅肥的吸收量卻佔總量的16.5%,另一個對鋅肥大量吸收的時期是在拔節後到成熟期,這個時期對鋅肥的吸收量大概佔到了總吸收量的79.3%,所以在小麥的後期,咱們儘可能噴施一些含鋅的微量元素肥,以促進小麥後期植株的健壯;

▲ 另外一個是錳肥。錳對小麥生產來說也是一種必不可缺的元素。小麥對錳元素的吸收,一般是在返青到拔節期,這個期間的吸收量大概佔全生育期的37.6%,而開花到乳熟期是另一個需求高峰期,這個時期的吸收為全生育期以期最高的一個階段。

▲ 再說一下銅。小麥對於銅元素的需求量也是比較大的,一般需銅量主要在拔節以後。對於微量元素,因為它的種類比較多,使用起來咱們最好是根據測土配方的一些數據,以及咱們小麥出現的一些症狀,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缺多少補多少,一般我們可以採用硫酸鋅在使用基肥的時候使用,當然有條件的,也可以購買小麥專用肥。有效的微量元素補充對促進小麥的豐產豐收作用非常大。

那麼小麥究竟該用多少肥合適?

問題來了,一些朋友可能該說了,你嘮嘮叨叨說了這麼多,我也瞭解了小麥需肥的規律和遵循的原則,那麼我怎麼能確定我該用多少肥?用多少最合適呢?其實因為各地實際情況不同,小麥品種不同,地力條件不同,如果不經過仔細核算的話,很難給出一個恰到好處的數據。測算施肥量需要一塊地測土配方的基數,也就是土壤中各種元素的含量表,以及咱們的目標畝產量,秸稈還田量、肥料當季利用率等等,測算起來還是比較麻煩,所以我就簡單給大家一組數據,大家可根據自己麥田的基本情況進行適當調控。也就是每生產100千克籽粒,大約需要氮肥(尿素)3000克,磷1000克,鉀3000克。按照我們的經驗咱們,如果咱們每畝產1000斤小麥,那麼你每畝需要用氮肥30斤,磷肥10斤,鉀肥30斤。當然這是在我們這邊實際生產中的一個經驗數據。如果你每畝產量達到1500斤,就按照前面的基數適當增加一些就可以了。

當然,旱地和水澆地由於自然降水和灌溉技術以及咱們土壤養分含量都不一樣,因此選擇的肥料種類和施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 水澆地冬小麥施肥一般分為底肥和追肥,施足底肥,對於促進咱們幼苗早發培育冬前壯苗打好高產的基礎意義重大,因此咱們把握的原則是拔節以後需要吸收總吸收量的50%左右的氮素,所以在保證底肥的技術上,拔節期還應該適量的追施氮和鉀。按照我們這邊小麥高產田的施肥特點,小麥底肥應該是粗細結合,咱們還按照畝產1000斤小麥來計算,每畝麥田需要優質的有機肥7000斤,當年咱們每年的秸稈還田都應該計算進來,尿素每畝30斤,過磷酸鈣12斤,氯化鉀或者是硫酸鉀30斤,鋅硼等微量元素肥一般每畝用上2斤就可以了。

▲ 旱地小麥因為降水量少,又缺乏灌溉條件,一般小麥的生長全靠自然降水,所以這樣的麥田,我們建議是增施有機肥,還是按照產量水平每畝地用有機肥8000-10000斤,同樣這裡邊有一部分可以用秸稈還田來代替,另外需要尿素一畝地35斤,磷肥10斤,鉀肥20斤。到春季的時候,如果遇到下雨,可以適量再補充一些尿素,以提高小麥的產量。

總之,小麥的需肥規律是恆定的,但是施肥量的多少要根據上面咱們說的這些靈活掌握,才能再不浪費肥料的基礎上,實現小麥的豐產。


燕趙農業


小麥的一生,經歷發芽出苗、 返青、拔節、抽穗、開花、灌漿和成熟等生育階段,不同階段對營養元素的需求不同。有一句俗語叫做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小麥種植要高產,施肥很關鍵。因此,要注意掌握小麥需肥的規律,依據生育特點,及時的補充營養,確保小麥生長所需要的肥料。

小麥的需肥特點

小麥生長髮育所需要的氮、磷、鉀3元素在小麥體內含量比較高,需要量大,對小麥生長髮育起著重要作用,小麥正常生長還需要鈣、鎂、硫、硼、錳、鋅等中微量元素,在土壤供應不足時,施用相應的肥料效果顯著。

據研究,每生產100公斤冬小麥籽粒,約需吸收氮(N)3.1公斤、磷(P2O5)1.1公斤、鉀(K2O)3.2公斤,三者比例約為2.8∶1∶3;隨著產量水平提高,對氮磷鉀的吸收總量相應增加。

小麥對氮、磷、鉀肥的吸收規律小麥對氮的吸收規律為:

對氮的吸收有兩個高峰期,一是出苗至拔節階段,吸收的氮佔總氮量的40%左右;二是拔節至孕穗開花階段,吸收的氮佔總氮量的30%-40%,開花以後有少量吸收。

小麥對磷的吸收規律為:分櫱期吸收的磷約佔總量的30%,拔節後吸收率急劇增長,孕穗期到成熟期吸收最多,約佔總量的40%。

小麥對鉀的吸收規律為:分櫱期吸收的鉀約佔總量的30%,拔節後急劇增長,以拔節到孕穗、開花期吸收最多,為60%左右,到開花時對鉀的吸收已達到最大量。

小麥一季施幾次肥?

根據小麥生長習性及需肥規律,一般整個生長期施三次肥為好。

第一遍在播種前叫基肥或底肥,原則是施足基肥,增施有機肥,並補充磷元素為主,磷肥常用過磷酸鈣,達到土壤保墒的目的;(具體可施用南寧市天元順豐科技有限公司所產“農導師”牌活性炭基有機肥120-160kg/畝,加上“農導師”牌活性炭基中微量元素有機肥20kg/畝。也可施用其它普通商品有機肥1200-1600kg/畝加上鈣鎂磷肥25kg/畝)。

第二遍在春節後叫追肥,以補充氮元素為主,常用尿素,達到促進小麥返青分櫱的目的。主要要看小麥生長行情,如果小麥分櫱少,苗情不好,可以適當的早施拔節肥,如果苗情好,分櫱情況也好,可以適當的晚施。(具體可施用南寧市天元順豐科技有限公司所產“農導師”牌高氮高鉀型有機無基復混肥80-120kg/畝)。

前兩遍施肥都是以促進營養生長為主,在北方小麥種植區都已形成規律,幾乎是必用。

第三遍施肥也可以叫追肥,目的是促進小麥揚花孕穗灌漿;這個時期是小麥補充生殖營養,保障穩產、高產的關鍵時期,遺憾的是卻往往被忽視。建議在小麥揚花孕穗灌漿期,結合防治小麥病蟲害(穗蚜、吸漿蟲、鏽病、赤黴病等)的同時,復配噴施一遍補充營養的葉面肥:如高磷高鉀大量元素葉面肥、鋅硼微量元素葉面肥、氨基酸葉面肥或腐殖酸葉面肥,對抵抗病害並提高對逆環境的抗性將會有更好的作用。

具體冬小麥施肥數量,應針對不同肥力麥田,根據產量水平確定,高產田採用氮肥後移技術。







農家慧慧


小麥施肥有什麼規律?要遵循哪些原則?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冬小麥的高產和施肥有著重要的關係。從冬小麥的生長過程中,氮磷鉀三元素是小麥營養的主要成分。在小麥一生的生長過程中,每生產100公斤小麥需要氮2.9公斤,磷1.3公斤,鉀3公斤。所以,根據小麥生長規律進行科學施肥,是小麥種植管理的關鍵,也是小麥高產的保證。。

冬小麥的生長週期是125天~135天,時間相對來說較長。所以,根據小麥生長情況和需肥規律,在不同的生長時段,補充相應的營養元素,以保證小麥正常生長。小麥施肥的總原則是穩氮肥,控磷肥,補充鉀肥,增加微量元素。並且要施足底肥,適時科學追肥。施肥時間主要分為小麥播種時的底肥和春季管理時的追肥及後期管理中的葉面肥。

第一,小麥底肥。按照傳統小麥種植習慣,應在小麥播種前深翻土地時,施足以農家肥為主的基肥,但由於現代農民生活習慣的改變,已經沒有農家肥了,也不再對土地進行深翻。而是在小麥播種時,以種肥同播方式為主。這種方式屬於冬小麥一次性施肥技術,而肥料基本都是緩控釋氮磷鉀複合肥為主,肥料的緩控釋技術可以科學的控制延緩小麥對肥料的吸收能力,用以滿足冬小麥整個生長過程的養分需求。我每年種植冬小麥播種時,一般一畝地施用氮磷鉀總含量45%的小麥配套肥60斤就可以。也有的農戶一次就施用含量64%的磷酸二銨100斤,其實,這種不科學的施肥方法不僅不能增加小麥的產量,反而讓土地更板結,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並且更嚴重的汙染了土地。

第二,小麥追肥。小麥追肥是小麥春季管理的首要任務。冬小麥進入早春二月,就開始恢復生長,隨著天氣的變暖,逐步進入小麥返青期,這個時候應該結合小麥生長情況,追施以氮肥為主的拔節肥,畝施尿素10~15公斤或者小麥專用追肥20公斤。如果麥苗長勢不好的地塊,可以在小麥返青時結合返青水,多追施一遍尿素6~10公斤以增加小麥分櫱。如果早春出現了倒春寒,對受凍害的小麥,要立即追施尿素6~10公斤,以促進小麥二次分櫱,提高分櫱成穗率,減輕凍害的損失。

第三,葉面肥。葉面肥是一種高濃度的以葉面吸收為目的,將作物所需養分直接施於葉片表面上的肥料,是作物吸收營養成分的一種方式,用以彌補作物根系吸收養分的不足,但不能代替作物的底肥使用。葉面肥使用簡單方便,效果明顯快捷。對小麥的後期生長可以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傳統的葉面肥,像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酯等,均以單一的營養物質為基礎,給小麥噴施時,還需要復配其他的殺蟲殺菌劑,使用比較麻煩。隨著科學的發展,目前生產的葉面肥,都以復配型為主,像倍久組合,靚彩組合,裡面包含了殺蟲,殺菌,營養等成分,用以提高小麥的抗逆性和免疫力。這種葉面肥在小麥的春季管理中可以分兩次噴施。

第一遍,小麥起身拔節期,一畝地一套,防治小麥紋枯病,莖基腐病,根腐病,紅蜘蛛,麥葉蜂,。並且促使小麥根系發達,增加毛細根數量,莖稈粗壯,葉片厚實,抗逆性強。

第二遍,小麥抽穗到揚花期,也是一畝地一套。防治吸漿蟲,蚜蟲。白粉病,鏽病,赤黴病,防止乾熱風。小麥活杆成熟,黑頭少,籽粒飽滿,水分低。

小麥噴施葉面肥,要注意噴施時間,儘量選擇無風陰天使用。晴好天氣一定要避開高溫,在上午十點前,下午四點後噴施比較好。

小麥生長雖然週期長,但其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養分基本都來自於當季投入的肥料,所以,只要做好科學施肥,科學管理,小麥的豐收就能有保證。


宋樹旺


題主好,我是【新農鳴】,一直從事植保指導工作,關於小麥施肥的知識,我結合自己的從業經驗,向您做詳細的解答。

說起小麥的種植,就想起小時候拔麥子的場景,那叫一個多啊,幾乎是家家每年都會種小麥。不過,隨著近些年經濟作物的大面積推廣,小麥的種植面積是越來越少,但作為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在糧食安全方面仍然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小麥種植要想獲得高產,施肥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既要了解小麥的營養特點和需肥特性,還要結合土壤肥力、氣候條件等,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一、小麥的營養特性及需肥規律

1、小麥對氮、磷、鉀的平均吸收量

在中等肥力的土壤,每生產500千克的小麥籽粒需要吸收氮(N)15千克、磷(P2O5)6.25千克、鉀(K2O)12.5千克,然後減去土壤中自有的養分,從理論上講,達到500千克的產量,施肥量應該小於前面的數字。

2、小麥對養分吸收的臨界期和最大效率期

小麥的週年期生長,要經歷出苗、分櫱、拔節、孕穗、抽穗、開花、灌漿和成熟這幾個明顯的生育時期。在小麥的生長髮育過程中,有兩個對養分極其重要的時期,需要我們格外注意,就是營養臨界期和最大效率期。

(1)、小麥的養分吸收臨界值

當某種養分達到臨界期時,可能需求量並不是很大,但小麥此時卻對養分非常敏感, 如果此時缺少這種養分,那麼過了臨界期,再怎麼補充該養分,都無法挽救已經造成的損失。

不同的養分,臨界期的出現的時期也不盡相同 ,氮素的臨界期出現在分櫱和幼穗分化期,磷素出現在三葉期,鉀素出現在拔節期。

(2)、小麥的養分最大效率期

小麥養分的最大效率期也因營養元素的種類不同而有所差別。氮素的養分最大效率期出現在拔節前至孕穗期,磷素的最大養分效率期出現在抽穗至揚花期,鉀素的最大養分效率期則出現在孕穗期。

二、小麥施肥遵循的原則

在瞭解了小麥的營養特性和需肥規律後,我們在實際的小麥種植中,就要根據這一規律,結合土壤、環境因素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總結起來,小麥的施肥要把握一下幾個原則:

(1)、增施有機肥,有機與無機配合施用的原則

農家肥的來源廣泛,而且成本較為低廉,但是卻具有養分全、供肥期長、有機質含量豐富等特性,在給小麥提供養分的同時,還能夠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因此,為了小麥能夠獲得高產,在施肥時就必須增施有機肥,尤其要注重前茬作物的秸稈還田。

(2)、依據土壤肥力合理施肥原則

不同肥力的土壤,施用相同數量肥料所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因此,在施肥時要有所區別。薄地要多施肥,肥沃的土壤可適當減少施肥量,這樣才能夠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達到均衡增產的目的。

(3)、依據不同時期的需肥特性施肥原則

在小麥生長髮育過程中 ,要根據小麥不同生長期的需肥特性進行按需合理施肥。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重施基肥,適時適量追施苗肥:充足的基肥可以促進麥苗早發,以有機肥和磷、鉀肥的全部作為基肥,氮素的施用量為全年總施肥量的一半左右作為基肥。一般情況下,中等肥力的土壤,每畝施用一定量的有機肥,然後配施氮磷鉀三元複合肥30~40千克左右,至於複合肥選用硫基還是氯基,可根據實際的經濟實力因素確定。也可以畝施10千克尿素、過磷酸鈣40千克、氯化鉀10千克代替複合肥的施入都是可以的。

返青肥、孕穗肥施肥有講究:對於返青肥的施用,要根據苗情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對於長勢弱的麥田,應重施和早施返青肥,以促進分櫱成穗;如果麥田長勢較為健壯,為了減少無效分櫱過多,莖葉徒長,群體過大而導致後期出現倒伏,要適當控制返青肥的施用。

拔節孕穗期是小麥一生中生長最旺盛的階段,對養分的需求量較大,此時期缺肥或過量施肥都會對小麥的生長造成不利的影響 。缺肥會導致小麥植株出現早衰現象,而施肥過量又會導致小麥徒長,不利於幼穗的分化和發育。因此,在施肥時,要根據土壤肥力、前期施肥、小麥苗的長勢、天氣等因素綜合考慮施肥量。一般來說,在拔節孕穗期每畝施用10千克尿素對小麥的增產效果比較明顯。

生育後期注重根外追肥:在小麥的生育後期,要結合病蟲害的防治,在施用化學藥劑的同時,噴施磷酸二氫鉀和尿素混合溶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噴三防”管理工作,對於延長功能葉的功能期,提高粒重有顯著效果。

小麥施肥時,既要考慮土壤肥力、小麥自身對養分的需求及環境因素外,還要根據小麥的實際長勢,科學合理的制定施肥方案。

在小麥種植過程中,您是如何施肥的呢?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同探討小麥施肥的話題。如您在小麥施肥過程中,有任何疑問,也可關注【新農鳴】給我發私信,我會不遺餘力的就自己所學幫助您,希望您的小麥種植能有一個好收成。

新農鳴


小麥的需肥規律

  小麥在不同生育期,對養分的吸收數量和比例是不同的。據研究,一般小麥每生產100千克籽粒約吸收氮2.8千克、磷0.9千克、鉀2.9千克。

  小麥各生育期對氮、磷、鉀等養分的吸收特點有所不同,對氮的吸收有兩個高峰:一個在出苗到拔節階段,吸收氮佔總量的40%左右,而且主要在分櫱期;二是在拔節到孕穗開花階段,吸收量佔總量的30%~40%。

  小麥對磷、鉀的吸收在分櫱期約佔總吸收量的30%左右,拔節後迅速增加,鉀在拔節到孕穗期吸收最多,佔總量的60%左右。磷的吸收則以孕穗到成熟期最多,約佔總量的40%左右。因此,小麥苗期應施適量的氮、磷、鉀養分,促使幼苗多髮根,早分櫱,以達到壯苗。

  小麥拔節孕穗期是小麥吸收養分的最大效率期,要及時施肥給予養分保證,以鞏固分櫱成穗,促進壯杆、增粒。小麥抽穗揚花以後應保持良好的氮、磷、鉀營養,以防脫肥早衰,促進籽粒飽滿。

  小麥的施肥原則

  小麥的施肥原則是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視拔節孕穗肥:

  1、施足基肥:一般基肥佔施肥總量的60%~70%為宜,每畝用有機肥3噸左右,另配尿素10千克、過磷酸鈣40千克和氯化鉀7.5~10千克。也可以用有機肥配合45%復混肥20千克,一起施入土中做基肥。

  2、種肥和苗肥:小麥播種時施用適量的化肥作種肥,能促進小麥生根發苗,提早分櫱,尤其是對晚茬小麥或底肥不足的小麥,效果更加明顯。作種肥的尿素每畝低於2.5千克,除種肥外,早施苗肥(分櫱肥),也是促根增櫱、增加有效分櫱的良好措施。耕種幫種植網建議在苗肥在三葉期施用,每畝用尿素5千克左右。底肥充足,群體大的要少施;底肥少,苗弱的要多施。北方麥區,小麥冬後進入返青期,為了鞏固冬前分櫱,促進年後分櫱,要早施一次返青肥。返青肥應以速效肥為主,一般每畝用硫酸銨10~15千克、過磷酸鈣10千克。如果前期肥料充足,麥苗生長旺盛,可以不施返青肥,特別在南方,這次肥料要根據苗情決定是否施用。

  3、巧施拔節孕穗肥:小麥拔節孕穗期,是一生生長最旺盛的時期,養分需要量大,如果脫肥將導致小麥早衰。但肥料過多,會造成植株徒長,不利於幼穗分化發育。因此,拔節孕穗肥應看苗巧施:對於弱苗,如群體偏小,總莖櫱數每畝不足30萬,葉色褪淡發黃的麥田,應早施拔節肥,提高分櫱成穗,力爭多穗、大穗,每畝可用尿素3~5千克,對水澆施;對於生長健壯的麥苗,由於群體適宜,穗數有保證,應主攻大穗,拔節期適當控制肥水,使基部節間粗壯,防止倒伏,待葉色自然褪淡,第一節間定長,第二節間迅速伸長時,每畝再追尿素3千克左右;對於群體和葉面積過大,葉色濃綠的旺長苗,應控制肥水,深中耕傷根、抑櫱,不必追肥。到劍葉露尖時,發現葉色褪淡,可補施一次孕穗肥。同時用1%尿素和0.2%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施,可以有效提高小麥質量。




笨大哥


小麥需肥與施肥規律總結   

 藍色代表生育及需肥規律紅色代表地區的施肥規範    採用了氮肥後移等優質小麥栽培技術, 增大行距從17.7改為20cm。 分櫱期施肥後移,重視拔節肥;  灌漿期適當乾旱,促進同化產物運移。  

  1、重要參數:  澱粉60%,蛋白質8-15%,脂肪1.5-2%,礦物質1.5-2%,成穗率在 43.3萬/畝, 產量在500kg/畝。  土壤對小麥的供氮量  25-30萬斤(土壤基層)*(1.96—2.36%)(砂質土偏高,黏質土偏低)  一般為4-5斤氮素。  土壤中供速效P多數為5ppm,供P量在1.5—2.5斤/畝。 

2、施肥規律及養分需求規律  養分運移規律   N:拔節—挑旗期;灌漿成熟期。      P:起身—拔節期;挑旗期—灌漿期  K:拔節期—挑旗期  施肥規  氮肥:基肥50%,分櫱 30%,拔節肥 20%; 鉀肥:70%, 0             拔節期 30%;  高產需肥量:  每公頃用量:300kg  N  300kg P  150kg。 每畝用量:15kg,15kg,10kg。 

3、環境需求規律:  4月中上旬,適宜溫度12-15℃,此時為孕穗期;若溫度5-6℃,影響性細胞發育,結實

在給小麥田施肥的過程中,需要了解小麥吸肥的規律以及對產量的要求進行施肥,做到心裡有數。因此,在進行小麥施肥的時候需要遵循一些原則:

注意底肥與追肥的合理配合

小麥從出苗到返青對氮的吸收量佔總量的1/3以上,從出苗到拔節對磷、鉀的吸收量佔總量的1/3左右。因此,麥田施用化肥應以底肥為主,追肥為輔。

注意有機肥與化肥的合理配合

有機肥指含有機質較多的農家肥。具有肥源廣、成本低、養分全、肥效長、含有機質多、能改良土壤等優點。化肥具有養分含量高、肥效快等優點。化肥同有機肥配合施用,可以彌補有機肥含養分較低、肥效緩慢的弱點,能及時滿足小麥生長髮育的養分需要。

注意增施缺乏的營養元素

小麥施肥首先要弄清土壤中限制產量提高的主要營養元素是什麼,只有補充這種元素,其他元素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注意土壤質地、茬口和光溫條件

粗質沙性土壤保肥能力差,養分虧缺的可能性大,應增加施肥量,分次施肥,避免因一次集中施肥而使養分流失。對於前茬作物生育期長、養分消耗多、土壤休閒時間短的麥田,應增加施肥量。在溫度偏低、光照不足的氣候條件下,小麥生育進程緩慢,氮素充足可延長營養生長持續時間,但對生殖生長不利,應適當控制氮肥而相對增加磷鉀肥的使用量。此外,水澆地使用化肥的增產作用明顯大於乾旱條件,因此水地化肥用量可高於旱地。





鄉村小吳w


穗、開花、灌漿和成熟等生育階段,不同階段對營養元素的需求不同。有一句俗語叫做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小麥種植要高產,施肥很關鍵。因此,要注意掌握小麥需肥的規律,依據生育特點,及時的補充營養,確保小麥生長所需要的肥料。

小麥的需肥特點

小麥生長髮育所需要的氮、磷、鉀3元素在小麥體內含量比較高,需要量大,對小麥生長髮育起著重要作用,小麥正常生長還需要鈣、鎂、硫、硼、錳、鋅等中微量元素,在土壤供應不足時,施用相應的肥料效果顯著。

據研究,每生產100公斤冬小麥籽粒,約需吸收氮(N)3.1公斤、磷(P2O5)1.1公斤、鉀(K2O)3.2公斤,三者比例約為2.8∶1∶3;隨著產量水平提高,對氮磷鉀的吸收總量相應增加。

小麥對氮、磷、鉀肥的吸收規律小麥對氮的吸收規律為:

對氮的吸收有兩個高峰期,一是出苗至拔節階段,吸收的氮佔總氮量的40%左右;二是拔節至孕穗開花階段,吸收的氮佔總氮量的30%-40%,開花以後有少量吸收。

小麥對磷的吸收規律為:分櫱期吸收的磷約佔總量的30%,拔節後吸收率急劇增長,孕穗期到成熟期吸收最多,約佔總量的40%。

小麥對鉀的吸收規律為:分櫱期吸收的鉀約佔總量的30%,拔節後急劇增長,以拔節到孕穗、開花期吸收最多,為60%左右,到開花時對鉀的吸收已達到最大量。

小麥一季施幾次肥?

根據小麥生長習性及需肥規律,一般整個生長期施三次肥為好。

第一遍在播種前叫基肥或底肥,原則是施足基肥,增施有機肥,並補充磷元素為主,磷肥常用過磷酸鈣,達到土壤保墒的目的;

第二遍在春節後叫追肥,以補充氮元素為主,常用尿素,達到促進小麥返青分櫱的目的。主要要看小麥生長行情,如果小麥分櫱少,苗情不好,可以適當的早施拔節肥,如果苗情好,分櫱情況也好,可以適當的晚施。

前兩遍施肥都是以促進營養生長為主,在北方小麥種植區都已形成規律,幾乎是必用。

第三遍施肥也可以叫追肥,目的是促進小麥揚花孕穗灌漿;這個時期是小麥補充生殖營養,保障穩產、高產的關鍵時期,遺憾的是卻往往被忽視。建議在小麥揚花孕穗灌漿期,結合防治小麥病蟲害(穗蚜、吸漿蟲、鏽病、赤黴病等)的同時,復配噴施一遍補充營養的葉面肥:如高磷高鉀大量元素葉面肥、鋅硼微量元素葉面肥、氨基酸葉面肥或腐殖酸葉面肥,對抵抗病害並提高對逆環境的抗性將會有更好的作用。

具體冬小麥施肥數量,應針對不同肥力麥田,根據產量水平確定,高產田採用氮肥後移技術。


溫慧玄


時間來到3月上旬,隨著氣溫慢慢回升,很多冬小麥種植區,已經進入返青期,經過一個冬季的生長,小麥消耗了大量的養分,大部分農戶都會對小麥進行追肥管理,而在追肥過程中,關於用什麼肥料,會出現一些分歧,或者有些農戶不知道用什麼肥料比較好,感到有些迷茫。

從實際情況來看,小麥返青期追肥時,直接使用尿素的種植戶佔據了大多數,主要補充氮素,促進小麥的返青,同時為小麥正常生長提供營養。

小麥在播種前,施用底肥時,都會選擇氮磷鉀三元複合肥,而小麥一生中,需要氮素比較多,所以,年後再追施一些尿素,等到中後期,噴施一遍葉面肥,補充中微量元素,基本上本季的小麥,就不需肥料了,有些農戶,葉面肥也不噴施,整季就一次底肥,加上年後的尿素,相信使用該辦法的種植戶有不少。

但是隻追施尿素的做法,其實並不是特別準確,原因在於不同地塊,所缺的營養成分是有差別的,一些肥沃的地塊,保水保肥能力強,可能缺素不是那麼嚴重,小麥長勢旺盛,適當晚追肥,甚至是不追肥,而一些貧瘠的地塊,保水保肥能力差,氮磷鉀可能都缺,甚至一些中微量元素也缺乏,這種情況下,如果只追施尿素,小麥在後續的生長過程中,會受一定的影響,最終的產量和品質,都會降低。

按照最合理的措施,不知道自己農田中追施什麼肥料的情況下,找專業的測土設備,進行詳細測量,根據測量出來的結果,缺什麼元素,主要補充什麼元素,有朋友會問了,我們農民朋友沒有這樣的儀器,也找不到這樣的儀器,而且即使有的話,測量一畝地也不少錢,普通的種植戶沒這個條件。

這也是一個現實問題,既然不能用專業工具測量,那就要觀察小麥的生長情況,根據小麥自身具體的生長情況,來判斷是否缺素,比如小麥出現發黃、發紫、發紅等症狀,如果只補充氮素,可能會起一定的作用,但是發紫、發紅,不補充磷肥、鉀肥,不太好恢復,對於後續的生長有一定的影響。

所以,一些種植戶會追施高氮含量的三元複合肥,相比單一尿素來說,從小麥生長上來看,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成本上會略有增加。

綜上所述,小麥在返青期追肥時,如果對於種植要求不嚴格,直接追施尿素即可,每畝20-30斤,根據田間小麥具體長勢,可適當增加或減少,如果對於種植要求比較嚴格,那就追施高氮的三元複合肥,每畝50斤左右,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或減少,同時要考慮到成本,如果覺得成本過高,那就不用複合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