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縣最大的寺院——白雲寺

白雲寺,原叫東西寺。位於代縣城東二十五公里的峨口村南峨峰上。佔地數十畝,是代縣最大的寺院,也是五臺山佛教建築群之北邊門戶。

代縣最大的寺院——白雲寺


寺分東寺、西寺。東寺稱白雲寺,西寺稱文殊寺,二寺東西毗鄰,依山面水,氣勢雄偉。

代縣最大的寺院——白雲寺


白雲寺分內外兩院。內院北大殿五間,進深五間,深廊子。東西配殿各五間,深廊,隔扇窗。外院有過殿五間,東西配殿各三間,山門三間。整個建築,用材粗大,建造精細,是一處佈局宏偉,彩繪精細的古典建築群。

代縣最大的寺院——白雲寺


文殊寺,前有山門三間,左右設鐘鼓樓,二層重簷,山門設屏風,入門建有東西配殿各四間。正北為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五間,單簷歇山頂、深廊,東西有旁門。後院東西北三面各有二層單簷樓閣五間,後簷有抱廈。

東西寺初建年代不詳。明代嘉靖、清康黑均有重修。一九七三年拆毀,靠北有密洞十間。

九十年代,白雲寺進行了大規模重建。重建後的白雲寺將原東西寺合併,分中院、東院、西院、後院。寺院坐北向南,佔地十畝。

代縣最大的寺院——白雲寺


中院有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東西配殿、客堂、功德堂等。天王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頂,單昂五踩斗拱,隔扇窗,正脊有吻,戕脊有跑獸。天王殿前後闢門,前中塑彌勒佛,後塑韋陀菩薩。左右塑四大天王,分別是廣目天王、多聞天王、增長天王、持國天王,塑像神態各異,彩繪華麗。天王殿兩旁是左鐘樓、右鼓樓。鐘鼓樓重簷二層,十字歇山頂,底層磚砌,朝東闢門;二層四角翹起,大吻大獸,跑獸十二個。二層四周設隔板,中間開門。天王殿與鐘鼓樓中間開東西旁門,面闊一間,懸山式虎頭門,有獸,有博風、懸魚,磨磚精砌。

代縣最大的寺院——白雲寺


中院正面是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五間,單簷歇山頂,四周圍廊。殿頂舉折陡立,正脊磚雕,中間置明代鎏金銅蓮花塔利,兩端大吻咬脊,戕脊五跑獸。明間次間隔扇門,稍間隔扇窗,隔扇雕花精細,柁頭雕象形。整個建築,雄偉華麗,殿前七踏垛,有垂帶,簷外石雕花欄,地面石板鑲嵌。殿內高臺置木雕三世佛,下有鏤空雕花大供桌。殿內木板鋪地。前後開門,中院東面建有客堂三間,觀音殿三間,文殊殿三間,均為單簷歇山頂,深廊子,隔扇門,隔扇窗,客堂南、文殊殿南均開旁門進入東院。殿內分別有觀音塑像、文殊塑像。中院西面有功德堂、地藏殿、普賢殿各三間,單簷歇山頂,深廊子,隔扇門,隔扇窗。功德堂南開旁門進入西院。殿內分別有地藏菩薩、普賢菩薩、達摩祖師畫像。鐘鼓樓和東西配殿中間有小禪房一間。

代縣最大的寺院——白雲寺


西院東西南北各建二層樓閣,單簷層,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深廊子,上層設護欄,青灰筒板瓦覆頂。正面下為念佛堂,上為法堂,法堂中塑觀音像。東西南樓閣,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均為寮房。


東院正面為單簷二層樓閣,面闊七間,進深三間,單簷二層,硬山頂,下層設釋迦佛,上層為藏經樓,上下廊深,上簷有護欄,下簷設花池。東院東西為十間殿堂,西為齋堂、伙房;東為客堂,均為硬山頂,方格窗,青灰筒板瓦布頂。東院中間為清涼戒堂。全部石雕砌成,上下兩層,底層四面為浮雕護法神。二層四周為浮雕二十八宿。上戒堂中間立石獅四個。

後院為閉關房。分三個小院,每院建房三間,四周圍牆,正面建房、硬山頂、方格窗、青灰筒板瓦布頂。院中清靜幽雅,別具風格。

代縣最大的寺院——白雲寺


白雲寺大殿後是原有的窯洞。寺南臨路,寺東通往新石器遺址和紫府廟,寺北、寺西為松柏林。白雲寺是五臺山北大門,是一處很有價值的佛教聖地。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