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各縣(市、區)總河長述職“交卷”

述職摘要

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是黨中央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破解我國水問題、保障國家水安全的重大制度創新。2019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市各級河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力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為進一步推動河長制工作走深走實,現將我市各縣(市、區)第一總河長或總河長2019年述職報告摘要予以公示。歡迎廣大群眾來信來電對各地河長工作提出寶貴意見。湛江市河長制辦公室(地址:赤坎區寸金路30號市水務局),聯繫人:陸露,電話3193329;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湛江河長”微信公眾號。

赤坎區第一總河長 楊柔彥

一是完善水體治理長效機制。主持建立完善全區河長制組織體系,組織制定印發南橋河、北橋河等7條河流的“一河(湖)一策”實施方案,推動完成區內8個河湖的“一河(湖)一檔”建檔工作方案編制。

二是推動河長制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有力帶動全區各級河長落實巡河常態化,區三級河(湖)長全面開展巡河1998人次,推動100%整改巡河過程中發現的47個問題。

三是全力組織落實水汙染防治工作。投入152萬資金落實轄區河湖的日常清漂和保潔工作,對農村河道的水浮蓮、垃圾開展了5次集中清理。推動完成符屋村汙水處理站配套管網建設項目,將後期運營管理費用納入區財政預算並聘請專職人員管理,提高豐厚村等9個村莊的生活汙水處理能力。推動完成北興渠、文保河下游段、新坡溪截汙項目建設,促進新坡溪寸金學院汙水處理站、文保河上游段截汙工程加快建設進度,實現百姓渠、赤坎江等6條黑臭水體通過省級驗收,文保河赤坎段、平陽渠等2條河渠整治初見成效。四是統籌推動重點工作取得實效。紮實推進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基本實現市政自來水通村到戶。完成濱湖、南橋河等河湖管理範圍的劃定任務,推動完善全區碧道網絡建設。

麻章區第一總河長 符賢麻章區第一總河長 符賢

一、強化領導,健全河長制工作體系。及時調整了區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及三級河長,完善相關制度,創新了提醒通報問責激勵機制,河(湖)長制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二、率先垂範,推動河(湖)長制工作層層落實。堅持每月帶頭巡河1次,督導下級河(湖)長履職盡責,召開會議傳達貫徹,部署治水工作。實行量化考核,將各鎮和有關部門“河長制”、治水項目、督查整改等工作成效列入區2019年“四個全面”績效考核,倒逼推動河湖長制工作落實。

三、綜合施策,推進河湖常態長效治理。全年累計投入資金1億元(其中區級投入4000萬元),綜合推進水環境治理。一是率先實施河道常態保潔機制。財政安排100萬元,委託第三方對舊縣河等6條河流進行常態保潔作業和河道巡查,全年累計清理河道約60公里,打撈水浮蓮、垃圾等水面漂浮物約7000多噸。二是紮實開展涉河“四亂”及畜禽養殖汙染整治。拆除南溪河涉河違章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圍牆170多米,拆除畜禽養殖場12家面積約5100多平方米。三是鎮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太平鎮鎮區生活汙水處理廠已完成招標,納汙範圍受益11條自然村。繼續完善南溪河流域38個農村汙水處理站汙水管網配套建設,已完成21個站點建設。全區262條自然村已有60條自然村建設了汙水處理設施。四是水安全保障工作紮實開展。全區已累計建成農村飲水工程155宗,解決了237條自然村26.2萬人的飲水安全,人口覆蓋率達94.9%。實施舊縣河、那鬱河等中小河流治理,整治河道24.62公里。五是城鄉黑臭水體治理效果好。區域內北橋河、南溪河、鴨曹乾渠3段黑臭水體已基本消除黑臭,完成排查治理入河排汙口18宗。全區河湖面貌整體得到明顯改觀。

雷州市第一總河長 李雄光

一是抓好河長制基礎工作。全市1078名河長全部在相應媒體公示,市鎮村三級河長制組織體系實現全覆蓋。建立健全河長巡查、工作督查等7項工作制度。全部完成6條市管河流“一河一策”“一河一檔”編制工作。

二是抓好河湖治理管護。全力開展“五清”“清四亂”專項行動。投入4435.5萬元,出動人員6900多人次,動用機械300多臺次,清漂108萬噸,清淤11萬噸,清障140宗8600多平方米;清違90宗48000多平方米;改造工業排汙口8個,實現達標排放。排查河流“四亂”問題48宗,已全部完成整治。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加強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村民向河湖亂丟垃圾現象大幅減少。重點突出南渡河整治。在南渡河13條支流的入河口建立了長效的水質監測機制;每年安排108萬元專業清理南渡河的漂浮物,主河道保潔率達90%以上;完成南渡河沿岸15個重點村莊的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大力實施河流治理工程。爭取上級財政資金2.13億元建設了南渡河南岸、北堤工程以及松竹河等10條小流域河流整治工程。強化河湖管護。堅持帶頭巡河12次,發現問題8個。全市各級河長巡河累計7096次。

三是抓督導考核,確保河長制工作落實到位。定期不定期開展督查,組織開展河長制工作考核,並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對落實不到位的單位進行通報批評。

吳川市第一總河長 全可文

一、認真紮實履行河長職責。各級河長開展巡河4478次,發現問題70件、完成整改70件。全市投入資金850多萬元,清理整治排汙口45個,清理水面漂浮物水域面積490萬平方米(長度225公里),渠道、河道清淤92.05公里。 二、全力打好水汙染防治攻堅戰。一是組織開展涉水工業汙染源專項整治。對142家廢塑料加工企業採取關停措施,112家“散亂汙”企業整治任務全部完成。

二是抓好流域畜禽養殖汙染整治。依法對袂花江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畜禽養殖場(戶)進行清拆,清拆養殖場123家,清拆面積6萬平方米。安排170多萬元提升企業整治效能,規模養殖企業全部建立糞汙收集設施,資源利用率達70%以上。三是加快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投入3800萬元,對袂花江沿岸三個市政汙水排放口進行治理。市濱江汙水處理廠主體工程已完成樁基建設,海港大道段管網已完成鋪設77%;總投資14.59億元的市鎮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動工建設。

三、聚力打好水資源保衛戰。開展鑑江重要飲用水源地安全評估和達標建設工作。建立飲用水源地突發事件預警和報告機制,紮實抓好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改,長岐鎮竹華村等5條村莊的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全部整改完成。

四、全面加強水安全保障工作。全市納入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共8條河流,治理河道長109.8公里,其中3條已動工建設,其餘正加快前期工作。吳陽海堤達標加固工程第一標段工程基本完工,加固達標14公里,重建涵閘6座;吳陽攔河壩重建工程右河叉壩段水下部分工程已完工驗收,河心島土壩及左河叉壩段圍堰等工程正加快推進。

徐聞縣總河長 吳康秀

一、健全完善河長制體制建設。及時完善河長制工作方案、調整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更新各級河長名單、嚴格落實河長制各項配套制度,安排專項工作經費106萬元,開展河湖劃界、“一河一策”方案編制。

二、積極開展河長巡河履職工作。2019年,本人帶頭巡河13次,發現問題3宗,全縣各級河長共巡河6212人次,發現問題146件,全部整改完畢。

三、堅決打贏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大水橋水庫、三陽橋水庫2個地表飲用水源地和錦和鎮、曲界鎮2個地下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角尾鄉等五個沿海鄉鎮部分村莊地下飲用水源已完成三陽橋水庫水源置換;以PPP模式整縣推進鎮村汙水處理設施項目已有150條自然村動工,完成13條自然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和66個自然村的管網鋪設;大水橋水庫保護區內村莊汙水和生活垃圾已實行常態化收集和及時轉運處理模式;排查整治“散亂汙”企業34家;徐聞經開區工業集聚區各企業建成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廢水經預處理後納入徐聞縣汙水處理廠處理達標排放。

四、切實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開展縣節水型機關建設;規範取水許可,依法關停非法取水,足額徵收水資源費120多萬元。大水橋水庫、三陽橋水庫飲用水源水質持續多年達標。

五、全面推進重點水安全保障工作。完成68宗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推進那板河等3條重點流域綜合整治,完成投資約1.6億元;取締存在汙染隱患的畜禽養殖場48家;投資約3000萬元對3宗水庫開展除險加固。

六、深入開展“五清”“清四亂”專項行動。投入資金約1002萬元,出動3500餘人次,動用機械300餘臺次,清理水浮蓮、垃圾等水面漂浮物1.8萬噸,清淤河道28公里,整治入河排汙口9個;完成“清四亂”問題整治3宗,清理亂佔6畝。

霞山區第一總河長 龍小艾

一是著力種好治理“責任田”。主持召開河長制會議3次、同相關責任人簽訂責任狀、聽取彙報20多次、2次約談相關責任人、巡河12次、區委專項督查下發“白黃紅”三色督辦單等。完成全區“一河一檔”編制工作,完善河長制長效運行管護機制。

二是著力用好治理“指揮棒”。全面建立三級河長制組織體系,區、街、村三級河長47名,湖長5名。全年區級河長巡河督導40次、街道級河長巡河510次、村級河長巡河544次,區級湖長巡湖12次、街道級湖長巡湖62次、村級湖長巡湖96次,通過巡河發現問題92個,完成處理92個,完成率100%;發出督辦函9份、落實整改督辦問題9個。同時,安排河道管理員對入河排汙口每天進行巡查監管,嚴格控制入河排汙總量。

三是著力打好治理“攻堅戰”。全面開展“五清”“清四亂”專項行動,全年共投入資金500多萬元,清理河底淤泥4.28公里、水面漂浮物和垃圾9.8公里;拆除侵佔河道兩岸種植樹苗和構建物等約5000平方米;清理河道周邊亂堆、亂佔問題8處。全力開展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已整治任務8段,剩餘2段即南柳河下游和菉塘河霞山段正在推進。全面加強農業農村汙染控制。在全市率先完成33個農村水質淨化站建設,農村生活垃圾轉運實現“一鎮一站”、“一村一點”投入運營。

四是著力構建治理“新格局”。積極開展萬里碧道規劃建設與試點前期工作。菉塘河生態廊道段碧道工程,目前完成截汙管道建設約1.94公里;南柳河深田段至鴨欄橋段碧道工程長6.7公里,正在加快推進。

坡頭區第一總河長 謝伍

一是強化責任擔當。巡河15次,組織召開區級總河長會議2次,多次召開河長制工作小組會議;多次調研我區碧道建設工作開展情況;多次下沉各鎮村河道調研解決我區河道汙染、入河排汙口、入海河流汙染情況。

二是完善考核機制。河長制的考核作為區“四個全面”考核的重要內容。完善黨政領導考核機制和獎懲辦法,細化責任分工,明確江河湖庫的具體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三是推進河湖“五清”和“清四亂”工作。投入資金100餘萬元,清理河道長度12.86公里,清理水面面積約10萬平方米,清理甘村水庫100餘畝水面障礙物,河道治理初見成效。排查我區規模以下“四亂”問題13宗,已全部整改完成。

四是推動省級萬里碧道試點建設。南調河萬里碧道試點工程順利,已對岸線約800平方米違章建築進行拆除;對岸線周邊約380畝魚塘進行回收;對海岸線2.05公里、河寬約100米水面進行河面清障、垃圾清理;完成了約1公里的岸線土方填高、夯實加固以及場地平整等工作;在雞嘴山橋以西,安排絞吸船進場清淤,已完成清淤500米;在垉城村與老楊村間,開展高標準農田段機耕路的建設工作。

廉江市第一總河長 林海武

一是強化河流管理。建立縣、鎮、村三級河長制工作體系,全市實現了江河湖庫河長全覆蓋。同時,將河長制工作納入績效考評目標任務,以動真格推動取得實效。

二是強化河流整治。堅持推進河流“五清”“清四亂”工作。累計投入資金3700多萬元,新購買兩臺打撈船,出動人員3萬多人次,船、鉤機、運輸車4930多臺班次,清理水面漂浮物、水浮蓮1120多萬平方米,清理死豬943頭;完成入河排汙口調查摸底57個,已整改27個,無需整改的有10個。清理涉河湖違法建築物83處,約32300平方米,非法排汙口6個;拆除非法網箱16281個、攔網12192米、網袋941只。制定九洲江流域專項行動方案,完成整治34起,完成率達100%。積極實施營仔鎮息安河清淤防洪治理試點工程建設。嚴厲打擊河道非法抽砂行為,銷燬非法採砂機排4張、船舶3艘,銷燬人工採運河砂工具泡沫筏114張,查處水事案件8宗。

三是強化河流保護。排查涉水工業企業130家,立案處罰14家,查封5家,責令整改6家,罰款共計85萬元。全力抓好入河排汙口整治,在廉江河廉城區11個入河排汙口設置17個一體化汙水處理設施。大力抓好鎮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全市完成汙水管網406公里,14個鎮已完成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建成城區、工業園區、石角鎮等3家汙水處理廠。九洲江排裡上游沿線4個鎮已動工建設82條村莊的汙水處理設施,已有78條村莊通水試運行。全面抓好畜禽養殖管控,對全流域存欄20頭豬當量以上共7225戶畜禽養殖場建立“一戶一檔”“一場一策”,並投入7500多萬元,全面清拆九洲江流域畜禽養殖場共407家。

遂溪縣第一總河長 餘慶創

一、科學部署,推進河長制體系建設。縣、鎮兩級均實行雙總河長制,由黨政“一把手”分別擔任第一總河長、總河長,村級河長則由村委書記擔任,縣、鎮、村三級河長制體系健全。

二、精心謀劃,確保河長制落地生效。一是堅持帶頭巡河履職。全縣290名河長利用“廣東智慧河長”平臺巡河,2019年巡河次數位列湛江市第一。二是快速部署“清四亂”專項行動。全縣20宗“四亂”問題已經全部整改完畢。三是積極開展“五清”專項行動。2019年累計清淤河道約27公里,清理水面漂浮物約16.58萬噸,清理河道長度約114公里,期間出動人員1萬餘人次,投入運輸車輛等機械4千餘輛次。

三、狠抓重點,加強河流汙染源整治。一是加快推進遂溪河流域水質提升工程,投資4.78億元對遂溪河及5條支流的排汙口進行點截汙或沿河截流,建設人工溼地、生態駁岸、植草溝、生態浮床等。二是完善沿河村莊汙水設施建設,投資2700萬元建設遂溪河沿河78條村莊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投資1700萬元建設縣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與管網建設工程,完成二期廠區及配套管網建設。三是開展禽畜養殖場清理整治行動。全面清理整治遂溪河、雷州青年運河(遂溪段)禁養區內的263間禽畜養殖場,沿岸村莊的養豬場搬遷完畢。四是開展關閉非法排汙口專項行動。對排汙口分類管理處置,非法設置和經整治後仍無法達標排放的排汙口一律採取封堵清理,對水域水質影響較大的排汙口採取提標改造、人工溼地、生態處理等深度處理。2019年遂溪河羅屋田橋省考斷面均值水質達到Ⅲ類標準;雷州青年運河塘口取水口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

經開區總河長 羅建君

一、完善河長制體制機制建設。全區6條河流和28座水庫全部建立了區、鎮(街)、村三級河長體系,落實水域管護責任。招聘專職河長辦工作人員,加強河長辦力量,每年落實河長制工作經費80萬元,並納入區財政預算。

二、強化河長工作責任落實。建立“一河(庫)一檔”,完善河(庫)名錄,及時更新、調整、公示各級河長信息及公示牌。以頭雁效應督促各級河長巡河履職,對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落實。組織全區河長及河長辦工作人員開展培訓,提升履職能力。在全市縣級率先開展街道(鎮)級總河長向區總河長述職,將河長制實施情況列入全區單位年度考核內容,與工作績效掛鉤。

三、加強水汙染防治。完成5個城市黑臭水體“一河一策”方案編制;通過截汙、清淤、汙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等措施,全區5個黑臭水體,經水質監測4個無黑臭、1個輕度黑臭(綠塘河)。關停五一水庫水源保護區內養殖場,完成保護區村莊的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並投入使用。

四、加強水安全保障常態化建設。建立和完善河庫長效管護機制,全區所有的公益性防洪水利工程全部明確了專人管護,管護經費納入區財政預算,2019年度納入預算經費100萬元; 制定《湛江經開區村村通自來水實施方案》,安排預算資金1500萬元建設村村通自來水;深入開展“五清”“清四亂”專項行動,投入110萬元清理文保河、綠塘河、椹塘渠底泥和雜草10480.7立方米;投入300多萬元清理東海島什足河、北山渠等農村河渠19.29公里,清理底泥及河道垃圾45574.4立方米。

五、強化執法監督。建立執法巡查制度和執法臺帳。拆除紅星水庫管理範圍違建房屋9間800多平方米,查處水庫非法洗砂1宗,查處河道亂堆亂放1宗,違法查處率100%。積極推進河湖管理範圍劃界,除開展市下達的3宗河流劃界外,還增加樂怡渠、椹塘渠的劃界工作,並落實了劃界經費。

六、積極推進萬里碧道規劃建設。推進文保河、綠塘河碧道規劃建設,計劃投資1275.82萬元建設文保河生態廊道810米,已完成投資500多萬元。

七、不折不扣執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格控制地下水開採,加大水資源費收取力度,全年收取水資源費350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