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時間,這個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倍,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記者日前來到惠東縣多祝鎮八維村看到,經過幾年的大力推動,精準扶貧工作得以落實落地,該村多項產業扶貧項目喜獲成效,全村57戶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

三年時間,這個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倍,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位於惠東縣多祝鎮八維村的沃柑生產基地,自去年11月底開始迎來豐收季。這些天,沃柑採摘進入最忙碌的時候,正在工作的劉文均,原本在東莞打工,去年年底返回家鄉,他說,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這是以前從未想過的。

三年時間,這個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倍,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八維村 村民 劉文均:就穩定一點,又可以照顧家庭,就夠方便夠好。

三年時間,這個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倍,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2016年,市交通運輸局掛點幫扶八維村,因地制宜,實施精準扶貧,引進特色農產品項目,如今幾年時間,500多畝沃柑園已發展成為當地有名的特色農產品,暢銷國內。基地負責人介紹,企業發展的同時,不忘回饋當地村民,這幾年,基地所有的勞動力都來自本村,且當中有二三十個是貧困戶。

惠東縣多祝鎮八維村的沃柑 生產基地 負責人 熊崑崙:工價調到一百五一天,現在他們給我們摘果,做包工一天兩三百塊錢一天,不用出門出村,一年一個村民都有三萬塊錢的打工收入。

三年時間,這個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倍,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這幾年,除了打造特色農產品項目,如何突破傳統種植,因地制宜、精準發力,將山區落後的八維村,打造成具有造血功能的村莊,為了解決這一短板,在扶貧單位的幫扶下,八維村還啟動了一些具有發展潛力的扶貧項目。

惠東縣多祝鎮八維村 駐村第一書記 廖志達:還有包括中藥材的種植示範基地,等等這些比較大型的,具有品牌優勢的這些農業產業項目,這些產業扶貧的項目除了給村裡面村民帶來土地流轉的收益以外,還給他們創造了一個家門口實現就業的效果。

推動產業扶貧落實、落地、落細,引領貧困群眾脫貧奔小康,這是八維村一直要走的項目扶貧之路。截至去年底,八維村57戶181人貧困戶已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以及“八有”脫貧標準。據統計,2016年底至2019年底,三年時間,該村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7160元提升至1486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從1.5萬元提升至8.1萬元,村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和“一相當”退出標準。展望新的一年,駐村書記廖志達信心滿滿。

三年時間,這個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倍,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惠東縣多祝鎮八維村 駐村第一書記 廖志達:接下來我們重點要實現脫貧的質量,提高脫貧的質量,不僅僅是脫貧一脫了之,脫貧的質量就是接下來,我們在產業這塊會深入的去挖掘,去提煉脫貧長效的效果,不單單是脫貧,我們還要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