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疫情過了之後各城市需求量最大的是什麼?

一個名字取50邊


口罩和抗疫藥物仍不好買。國外需求增大,國內又要求每人帶口罩,按10億人口算,每人每月10只口罩來算,每月口罩需求量高達100億個,能生產出來嗎?有這麼多原料儲備嗎?國外需求量呢?從當前看,各個城市目前缺口應當是口罩,可以少吃點少花點,口罩是必須要帶的,問題是你不帶出不了門呀?人家不讓你進門辦任何事呀!


愛閤家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疫情過後,人們主要是會消費一些吃的穿的。長時間的悶在屋子裡不讓出門兒太壓抑了。而且每天都是自己做著吃的,感覺口味也不會那麼好,所以都會點一些外賣了換換口味。就像我隔壁的早餐店,我也一個多月沒吃過他家早餐,他開張的第一天我就去捧場。


孟亮ai生活


我覺得需求量最大的還是餐飲,雖然現在很多還不能堂食,但是疫情將近兩個月天天在家吃飯做飯,很多想吃的吃不到,自己確實也做不出那個味道,報復性消費我覺得肯定是餐飲,雖然疫情很多都欠債逾期,但是花幾十幾百吃個想吃的估計還是能做到,但是其他行業就不一定,還有就是人工,這兩個肯定是疫情結束剛開始最需要的


吃貨大禾禾


在全民抗疫的共同努力下,各城市開始在春天逐步甦醒,慢慢恢復正常的生活秩序。經此一疫,各個城市共性需求是:

1.醫療防護物資:不僅醫療條線需要防護物資,口罩、消毒水等已成為居民生活必需品,即便疫情結束,也會成為日常儲備,需求長期存在;

2.人才:根據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發佈的報告,招才引智和發展高科技產業方面都較為積極,醫護、科研、互聯網、生物製藥等領域人才缺口很大。

3.信心:疫情打亂了很多進程,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及創傷,不管是個人還是社會,都需要重振旗鼓的信心。



We一起看世界


個人覺得疫情過了之後各個城市最需要的是以下幾類人員:分別是工人,醫生,科技人員。

首先疫情之後各個工廠會出現大的用工荒,那個時候國民經濟開始全部運轉,工廠需要大量的工人滿足生產需要,所以都會搶工人,特別是那些具有高技能的技術人才將是爭奪的焦點。

醫生這將是各個城市爭搶的焦點,通過這次疫情之後,人們才知道了醫生的重要性,醫生不是每天坐在醫院裡的,國家需要的時候也是不顧個人安危衝在第一線的,所以各個城市會花更多的資源為醫生提供更好的平臺,特別是呼吸傳染方面的專家醫生更是搶奪的焦點。

科技人員也將是一個很大的搶奪焦點,國家正處於經濟發展的轉型期,需要大量的科技人員,一個國家的創新是離不開高科技創新人員的,所以每個城市也會在這方面投入更多的資金去支持科技人員搞研發創新,通過這次疫苗檢測試劑就可看出我們科技人員的強大,如果國家沒有儲備足夠的科技人員何來的創新,何來的科技強國之路!





藍色的風8866


原標題:疫情衝擊下的四大城市群:誰將面臨最大挑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研究院研究員 劉美琳

無論從復工人潮迴流量、人口密度、人口構成複雜度還是交通樞紐度來看,相比其他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正面臨著最為嚴峻的挑戰。但有包括鍾南山院士在內的頂級醫療團隊坐鎮,目前疫情防控局面較為主動。

疫情洶湧來襲,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城市群如何應對?

截至2月6日24時,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累計確診31161例,這一數字已接近2003年非典確診人數的4倍。

城市持續吸引著人口流入,城市群更是容納了眾多人口。當前,“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及的19個城市群以25%的土地集聚了中國75%的人口。非常時期,城市群作為人口高度集聚、商業活動頻繁、交通網絡密佈的區域單元,正面臨著嚴峻的防控壓力與社會風險。

中國各大城市群處於不同的建設階段,呈現出不同的人口經濟特徵。因此,不同的城市群受到疫情的影響不同,其防控策略的重點也應有所差異。

在此背景下,21世紀經濟研究院選取了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四大城市群作為研究對象,重點分析四大城市群中的11座重點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廣州、深圳,北京、天津、石家莊,成都、重慶)。研究將結合最新全國人口遷徙和疫情感染情況,從交通、人口、經濟、醫療四大維度展開,藉此對疫情的後續影響進行評估。

交通:珠三角、長三角、成渝是熱門遷入地

城市的交通運輸,可分為內部和外部的交通往來。

先來看內部交通。地鐵是都市居民出行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城市群的疫情防控水平,也與區域內地鐵建設情況息息相關。

整體而言,長三角開設地鐵的城市數量最多,同時也是獲准修建城市軌道交通最多的城市群,上海、南京、無錫、杭州、蘇州、寧波、合肥等都已開通地鐵。企業復工之後,長三角城市群在交通工具上的防控壓力相對顯著。

另外,各城市群內部的核心大城市、節點城市也需要進一步關注。根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2018年度統計和分析報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成都2018全年城市地鐵客運量排在前五位,均為所在城市群內的核心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客運量全部在30億人次之上。

為阻斷疫情,各地已加快出臺措施,嚴防疫情通過交通工具傳播。

以廣州為例,目前已制定疫情防控專項方案併成立疫情防控小組。地鐵內部綜合採取加強通風、消毒等多種措施,1月22日起開始陸續對全線網所有安檢點(含廣佛線)啟動體溫檢測,配置體溫儀。

疫情之下,北京、寧波、天津、南京等多個城市的地鐵運營都已進行調整。

再看外部交通情況,即城市與城市之間的來往。根據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在2020年除夕前這一週,遷出人口數量最多的城市重點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和成渝城市群,深圳、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是遷出人口數最多的五個城市。此外,東莞、鄭州、杭州、西安等城市也是春節前流出人口較多的城市。

溫州的情況較為特殊,春運期間輸入了大批的武漢返溫人士。1月29日,溫州市副市長湯筱疏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確診人數猛增與武漢返溫的人員基數大有關聯,在武漢經商、就學和務工的,有18萬溫州人。即便在武漢封城後的1月23日至27日5天中,仍有1.88萬人從湖北特別是武漢到達溫州,平均每天有3600多人。

與節前熱門遷出地相對應的是,人口已於近期開始迴流,上述城市正在轉變為熱門遷入地。

2月6日,全國熱門遷入地前五的城市分別為上海(4.58%)、深圳(3.73%)、成都(3.64%)、廣州(3.56%)、北京(3.06%)。從熱門遷入地前十名來看,珠三角4城深圳、廣州、佛山、東莞上榜,長三角兩城上海、蘇州上榜,西部成渝兩城均上榜。

近期熱門遷入地集中於珠三角、長三角、成渝三大城市群,隨著人口進一步迴流,上海、深圳、廣州、成都、重慶等區域核心城市都將迎來明顯的防控壓力,須提前採取措施來應對人口的大規模迴流。

總體而言,廣東省、四川省、江蘇省為前三熱門遷入省份,尤其是廣東省,以全國19.69%的目的地比例大幅超過第二名的四川(9.33%)。這也意味著,相比其他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的疫情防控挑戰最為嚴峻。截至2月6日24時,廣東省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已經破千,為1018例。

人口:珠三角密度大且構成複雜

21世紀經濟研究院梳理人口密度、人口規模和外來人口比重發現,珠三角與其他城市群相比,潛在的疫情防控壓力較為明顯。

廣東省統計局《2018年廣東人口發展狀況分析》中指出,2018年,廣東省常住人口數量繼續居全國首位,佔全國人口總量的 8.13%,人口密度為全國的4.35倍。人口流動保持活躍態勢,以青壯年為主的規模龐大的跨省流動人口改變了戶籍人口年齡結構。

從城市群角度看,珠三角城市群的人口集聚度也在繼續加大。珠三角同時坐擁廣州、深圳兩個一線超級城市,人口虹吸能力強勁。2018年,廣深人口分別比上年淨增40.60萬人和49.83萬人,兩市常住人口增幅高達同期珠三角核心區常住人口增量的60.11%。

21世紀經濟研究院梳理發現,珠三角“雙子星”廣州和深圳的人口密度明顯高於其他城市群核心城市,且外來人口占比較高。

2017年,深圳、成都、廣州是11座重點城市中人口密度最高的三城,依次高達6272、6003、5645人/平方公里。繼續考察2018年外來人口比重(非戶籍人口占比)可以發現,成都的非戶籍人口占比僅為9.6%,而深圳、廣州分別為65.1%、37.8%,人口結構相對更加複雜、人口流動性高,排查人口動向的難度可想而知。

基於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較高的特點,再疊加人口集聚度進一步加大,珠三角城市群的疫情防控挑戰形勢嚴峻。

醫療:珠三角經驗多,成渝硬指標強

不過,經歷過非典的珠三角,在應對本次疫情時也掌握著更多的主動權。

廣東省衛健委在近日舉行的疫情新聞發佈會上介紹,目前全省收治床位數共有8095張,收治床位數量充足。此外,按照“寧可備而無用,不可用而無備”的原則,廣東省已依應急預案,在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等市做好建設臨時救治醫院的準備,在應急調劑機制下,床位還可以不斷增加。

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中,以廣州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群幾乎全部處於疫情抗擊一線,留下豐富的抗疫經驗。回顧本次疫情,廣州在國內同級別城市中以最快速度發佈了《致廣大來穗的湖北、武漢朋友的一封信》,其敏感度可見一斑。另外,在武漢封城當日,廣州就發佈全市動員令,對所有湖北特別是武漢來廣州的旅客,進行主動尋找、觀察、追蹤。

非常時期的敏感度,與長年累月的專業素養,以及地方政府的警醒與支持都有關係。根據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發佈的“2018年度中國醫院專科綜合排行榜”,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在呼吸科專榜上排名第一,聲譽標化指遠超其他上榜醫院。《廣東省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0年預算草案的報告》指出,廣州將安排5億元經費,支持創建廣州呼吸中心、腫瘤中心、腎病中心等三大世界國際醫療中心。

廣州雖然外來人口眾多,但人均醫療資源依舊佔優。以2017年為例,即使當年的常住人口高達1449.8萬,在每千人醫院床位數和每千人執業(助理)醫師數這兩項指標上,廣州依舊名列前茅,在11城中分別位列第三和第四。

深圳的每千人醫院床位數在11城中墊底,2017年每一千名常住人口僅有3.2個醫院床位,較廣州低近2.5個床位。不過,深圳版“小湯山”已經開建。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二期建設工地上,施工隊伍正連夜搶建,預計項目面積將超過60000平米,建成後可以新增1000張床位。

成渝城市群的醫療實力同樣值得關注。成都的醫療實力尤其雄厚,在2017年的每千人醫院數、每千人醫院床位數和每千人執業(助理)醫師數三項指標上表現亮眼,分別位列第一、第一、第三。與此同時,成都還坐擁代表中國頂級醫療水平的華西醫院。根據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發佈的上述排行榜,華西醫院僅次於北京協和醫院,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第二。

經濟:城市群均受衝擊,考驗財政實力

疫情之下,需求和供給出現雙降,投資、消費、出口均受明顯衝擊。毫無疑問,每個城市群的經濟運行都將遭遇挑戰。

消費方面,防控疫情需要避免人口流動和聚集,將大幅降低消費需求,以批發零售、旅遊、餐飲、文化娛樂等為代表的服務性產業將受到極大抑制。

由於疫情期間需在家隔離,直接切斷了人與人之間的高頻接觸,旅遊、餐飲、文化娛樂等服務性產業受疫情衝擊顯著。

2018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前五城分別為上海、北京、廣州、重慶和成都。上海、北京分別高達12668.7億元和11747.7億元,與第三位的廣州(9256.2億元)拉開較大距離,在本次疫情中將遭受明顯衝擊。

此外,2018年成都、合肥、石家莊、杭州的社零消費總額同比均高居9.0%及以上,高速增長的消費態勢也將受到此次疫情波及。

產業方面,由於企業停工減產,製造業、房地產、基建投資短期基本停滯,尤其是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城市群,由於世界衛生組織(WHO)通報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外向型經濟發達的區域將受較大影響。

長三角、珠三角沿海城市群由於貿易依存度較高,其製造業將遭受更大的衝擊。深圳、上海、廣州參與全球化的程度較高,在貨物出口總額上遙遙領先,2017年貨物出口額分別為2443.6億、1936.4億、853.2億美元,疫情之下出口訂單或將迎來較大影響。相比之下,重慶、成都、合肥、石家莊等內陸城市在出口方面受影響相對較小。

需要注意的是,疫情也是對城市公共財政收入的重大考驗。財力雄厚的城市將更容易渡過難關,也更有實力支持企業復產和經濟景氣度的恢復。

基於各地2018年統計公報,11城的公共財政收入排名為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天津、杭州、廣州、南京、成都、合肥、石家莊。上海以7108.1億元位列第一,與第二的北京(5785.9億元)、第三的深圳(3538.4億元)梯度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長三角城市群以17.9萬億元的GDP總量一騎絕塵,居全國城市群之首,同時坐擁6座躋身GDP萬億俱樂部的城市,不但整體財政實力非常雄厚,而且區域一體化程度較高,更有利於城市群內部“抱團取暖”。

綜合以上四方面的論述,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無論從復工潮迴流量、人口密度、人口構成複雜度還是交通樞紐度來看,相比其他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正面臨著最為嚴峻的挑戰。與此同時,由於2003年抗擊非典留下許多寶貴經驗,且有包括鍾南山院士在內的頂級醫療團隊坐鎮,目前的疫情防控局面較為主動。

長三角城市群雖然財政實力雄厚,核心城市的醫療綜合實力強大,但同時該區域內已出現溫州等單點爆發城市,需格外警惕。

京津冀城市群當前情況略好於其他城市群。截至2月6日24時,京津冀三地累計確診病例547例,其中北京市佔比過半,累計確診病例297例。需要注意北京外來人口比例高達36.2%(2018年),隨著復工潮人口迴流,北京的潛在疫情防控風險需進一步關注。

成渝城市群雖然人均醫療實力佔優,但毗鄰湖北省的重慶市目前確診人數處於高位,已進入本地感染髮病為主的階段,形勢依舊較為嚴峻。


搞笑視頻朋朋


現在大家最需要的線下聚會,首先火鍋應該場場爆滿,需要的酒水也特別多,一般與朋友喝酒,端上一箱濃香型白酒,加上飲料前去火鍋店一起吃飯,沒有什麼是火鍋解決不了的。


瘋狂的v教授


隨著大部分省份逐步推出群聊,相信很快我國的疫情將結束。那麼,許多人尤其是生意人開始盤算,疫情結束以後人們需求量比較大的會是什麼呢?跟著樓主的思路我們聊一聊。

一、自由,那種不戴口罩的久違的快意。疫情期間,全國人民居家隔離,武漢市更是按下了暫停健,人們每天帶口罩偶爾外出,感覺呼吸都是那麼的奢侈。許多人的精神世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抑。所以,等到疫情結束了,風和日麗春暖花開,相信許多人會好好的給自己的精神世界放個假,憋了這麼久,是不是很懷念那些曾經的美味,憋了這麼久,是不是去邂逅那些久違的美景,所以,我認為等疫情結束了,旅遊人數將會暴增,特色餐飲將會爆棚。

二、口罩、洗消用品,抗病毒藥品的需求量持續增加。隨著疫情結束,許多人會吸取疫情教訓,適量購買一些口罩洗消用品和藥物,有備無患,省得被搞的措手不及。

三、醫護行業將受到青睞。此次疫情的發生告訴我們,在健康面前一切都不重要。所以等疫情過去了,許多人更願意讓孩子去學習醫療。

總之,此次疫情多多少少改變了我們的認知和生活。等疫情結束後,整個社會將會向著更高效更健康的方向繼續發展……




站上鐘樓看雁塔


我想問各位朋友,你們在這一個多月的窩居生活期間,是不是有快憋瘋了的感覺?心裡想的是不是一但役情過去後就得痛痛快快的和朋友聚餐,和家人一起出門兒旅遊?


所以說役情過後餐飲和旅遊是各城市也是人們最大需求。有需求才會有市場。


用戶6872533957254戰


如果全國解封后,我覺得會是旅行業,飲食,娛樂業,這些會有個小高峰。退休後的人,不缺錢,有投資收入的,有不差錢的網紅明星藝人,各種這樣的人,首要想到的就是出門享受生活,吃喝玩樂,放鬆下心情,這次疫情過後,一部分人會節儉存錢應對將來發生類似這樣的事情,一部分人則覺得,人生無常,及時行樂,該享受時一定不能虧待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