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名新老師如何發展成專家型教師?

用戶61902021


1.記住:經歷是一筆財富

  剛參加工作,不僅僅是環境的變化(從學習的地方來到了工作的新學校),也不僅僅是角色的變化(講臺下的學生變成了講臺上的老師),更主要的是一種人生經歷的變化,這個變化是重大的。因此,我想作為一個新老師,應該記住這句話:經歷是一筆財富。

  很多時候,別人告訴我們,剛參加工作,要學會“多做事,少說話”,這更多是從人際關係的角度提出的處世之道。為什麼要“多做事,少說話”呢?我想,應該放到“經歷”的層面上來理解,會更深刻,也更豐富。這種經歷是具體的,日常的。小到去傳達室拿信件,到總務處領取辦公用品,去油印室複印資料,大到上課,參加教研活動,申報課題研究,都是一個新老師具體而實在的經歷。多做事情,就是多多地經歷,少說話,就是要積極去經歷,經歷的直接收穫就是帶來熟悉和經驗。對於一個新老師來說,熟悉事務和具備經驗,是多麼的重要和迫切啊。

2.要做好從頭學習專業知識的準備。

  我常常看到,很多新老師一參加工作,就基本上放棄自己的專業學習和追求,在他們看來,如何管理學生和如何跟同事打交道,顯得更重要。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大的誤解。

  當前的師範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一個就業方向上的限定,而專業的學習與其他綜合性大學,似乎差別不大。比如我們中文系的課程,北師大的和北大差別並不大,這樣的專業學習,並不能讓我們讀師範的佔了多少便宜。大學的專業知識與中學的學科教學,其間還存在很大的鴻溝。比如我們中文系上的課程《中國現代文學》,跟我們在中學講魯迅等作家的篇目,並不是完全匹配的,也不是一種涵蓋關係。這期間,有很大的轉化,根據的學生特點、教學要求、考試要求等內容而作出的轉化。

  我的意思就是說,作為一個新老師,重新學習一番學科專業知識,很有必要,我們有了四年的大學基礎,學起來也許很輕鬆,但也許很艱難。用宏大的、泛泛的大學專業知識,去駕馭教學的課堂,往往會出現很多矛盾或者衝突。

3.要認真做一次教育和教學上的研究。

  工作,如果只是重複,是相當乏味的。每當我看到銀行的櫃檯業務員時,我都常常替他們感到悲哀,,因為他們的工作,重複性那樣的大,雖然他們的收入不菲。工作的魅力在於,工作提供了一個很大研究空間。

  一個新教師,應該有意識去做一次體驗,研究的體驗。比如你碰到一個調皮搗蛋,不愛學習的學生,你可以藉此機會,默默地開展一次行動研究,你的目標就是讓他更有禮貌,更熱愛學習。你想什麼辦法,怎麼去做,這就是你研究的內容。又比如,你上課學生不歡迎,你就此展開研究,如何提高課堂魅力?

  研究有時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比如你要花很多心思和時間,但這種煉獄式的經歷,我覺得很重要。一個新教師,能夠自主地完成這樣一個研究,那麼我們就奠定了很高的工作基礎,它所產生的效應,是影響一輩子的,如果你一輩子做老師的話。

   一個不做研究的老師,當然可以繼續做老師。

   我這個建議,是給那種希望做更好的老師的新老師。

4.通讀一本有故事的教育好書。

   影響一個人的,有時是一個人,有時是一句話,有時是一本書。

我這裡想說的是“教育好書”,而不是“教育名著”。我發現很多“教育名著”不好看,不耐看,不經典,而很多“教育好書”沒有上升到“名著”,但是很好看,很耐看,很經典。

   很多人以為,讀了教育學方面的書就行了,我體會是,讀教育學書籍,不等於讀教育好書。那種乾巴巴的理論成果,對於我們的實踐教學,說實話,並不能產生深刻的影響。一本有故事的教育好書,有這麼幾個重要特徵:有生動細膩的教育細節、有感人肺腑的教育情懷、有發人深思的教育感悟、有血肉豐滿的師生形象、有實在具體的教育行為、有激情洋溢的教育理想等等。

   教師是一個平凡的職業,每個新老師都要有這個心理準備。這個平凡得容易懶散的職業,是需要教育激情來維持的。通讀一本有故事的教育好書,往往可以改變我們很多東西,而最主要的,就是它展示了一個真實教師的形象,從而激揚了我們的教育夢想。讀這樣的書,是源於精神的追求和需要。

  5.聽優秀老師的課或普通老師的優質課。

   課堂是一個教師施展教學本領的真實場所,置身於這樣的場所,往往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一個教師的綜合氣息,比如教學語言、教學智慧、教學行為等等,這種真切的感受,可以帶給我們最新鮮的認識。

   有很多新老師,似乎缺乏這種置身於真實場景中的學習意識,他們喜歡問別人怎麼備好課,喜歡打聽別人是怎樣上課的,但是卻忽視了聽課這種良好的學習方式。

   事實上,有些新老師這樣去做了,但是又不願意跟上課者進行交流,不願意去分析自己聽課的得失,這樣的聽課就變成了一種形式或任務,效果也是不好的。我現在很後悔有些老師的課我沒有去聽,直到人家退休或者離開了,我才醒悟到自己的損失。

  6.建立自己的資源庫。

   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教學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擁有資源的老師,在我看來,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老師。因此,從一開始,新老師就要有建立自己的資源庫的意識。

   一個老師需要的資源是多方面的,比如在班級管理方面,會涉及到管理、學生特點、班會設計、工作總結與計劃、環保知識、心理、保健、家庭教育等等方面的文字、音頻、視頻等資源,在教許方面,會涉及到教學設計、課堂實錄、教學論文、教學理論、朗讀、圖片、動畫、歌曲等等方面的文字、音頻、視頻等資源,此外你可能還會有自己喜歡的各種各樣的資源,所有這些,我們最好從一開始就有建庫意識,分門別類,加以蒐集。資源的意義在於“萬物皆有備於我”。

   當然,我們還需要時不時對自己的資源進行整理和系統化,以便更好為我們自己服務。如果可以,新老師要積極去拷貝有經驗老師的資源,這樣可以省心省力並且高質高效。

7.形成自己的程式化工作範式。

   這幾年,我一個體會,就是我們教師有很多事情是程式化的,每星期一次、每學期一次或者每學年一次,比如學生成績、班主任總結、班級牆報、家長會、期末手冊、教學計劃等等,對於這樣的工作,我常常很費力地去做好每一次,回過頭來看,其實應該建立一個程式化工作範式,這樣就完全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我想,作為新老師如果儘早知道這個道理,會使我們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完成那些程式化工作。程式化工作範式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我們要不斷地在實踐中加以完善。對於新老師,當務之急的就是要養成這個習慣。

  8.逐步享受寫東西的快樂。

  教師主要教書和育人的,但是,寫東西也是一個重要工作。 新老師最好給自己制定一個寫東西的計劃或者寫作的系列。不管是哪個學科的教師,寫作或者記錄自己的教師生命過程,都是很有必要,剛開始可能是一種壓力,慢慢也許會成為一種樂趣或者享受。

  生命是精彩的,但記錄可以保存這樣的精彩。寫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學校常常要求我們寫的是論文、總結、計劃,從日常化的要求來看,我覺得寫日記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工作感受、教學啟迪、生活苦樂、人生感悟、見聞雜感、世界大事等,都可以成為筆下的東西。

  此外,我還覺得,寫東西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就是,寫是促進和加深思考的絕妙方式。很多問題,只有提起筆來,我們才能思考得更深入,更細緻。

  一個新老師,要逐步去享受“寫”的快樂,養成寫東西的習慣,是一個新老師的巨大收穫。


哈爾濱數學教師宋鵬程


教師是一個普及型工作,希望不要成為專家,如果你要成為專家也可以,你們你離開教師崗位,可以到教育研究所一類單位,就像環衛工一樣,只有老老實實的環衛工才能把地掃乾淨,我們有一個乾淨美好環境,如果環衛工都是專家,肯定不會踏踏實實把地掃乾淨,他們可以有幾個,研究怎麼把地掃乾淨,就像企業可以有幾個工程師,但這個企業人人都是工程師,在這企業非關門不可,就像華為有一個名牌大學招來人才,上班不到一個月給老闆上了一篇洋洋萬字,指出了華為種種問題,但又沒有提出解決辦法,老闆批示:要麼把這小夥子送精神病院,要麼送他回家。企業招你是為企業工作的,不好好工作說了企業這麼多問題,你是人才可是你又不能提出問題解決辦法,說明你沒才,也可能這是無法解決問題,那麼你應該在這環境中好好工作,就像我們說的,你不能改變社會,那麼你只能適應社會,少犯錯誤努力工作。


手機用戶62483975254


一條路走了40年。一,熱愛本職工作,以教好書育好人為已任,二,加強本學科業務學習和專業知識深化,將歷年高考題和關連的大學知識重新學習整理,還要將研究生的課程及T目學完做完,三,研究所教學科的各個章節的教學方法和不同班級學生的教法,向同事學習多聽課,走出去向專家類學習,吸取經驗和教訓,不斷改進整理為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點(這要1一6年間完成)四,開始展現自我,常寫教學論文,多請領導聽課請同事聽課並求指點,勇於請戰,勇擔重任帶重點班(這要10年工夫),五,勤奮工作不分時間苦幹十年~,這樣,你成熟了,論知識,論方法,論能力,論業績都有了,領導信任你,同行敬佩你,學生愛戴你,家長尊敬你,各種榮譽自然有你,六,向職稱努力,誇校講學講座,積極創設條件,積極申報,這時已45歲往上走了,5O歲左右獲特級不成問題了。不容易啊不過也容易,一生奮鬥值得。希望你努為,成功屬於默默拼搏的人~,成天呼喊取消什麼什麼的人永遠一事無成!


醇成鋒哲


首先要熱愛教師這個職業熱愛教育這份工作而且必須是真真切切的發自肺腑地愛不是口頭上和利益上的愛。因為有了愛然後你就會不顧一切的做好做實教學五認真,哪五認真我就不表述了。最後你就會總結經驗收貨成果了,寫論文拍視頻出版書籍參加各級各類比賽等等。有了紅本本證書,什麼教壇新秀名教師特級教師等等榮譽稱號有會向你招手啦!當然忘了提醒你,這一切都要建立在你有一個德能皆可以的領導基礎之上!否則一切都白忙!


文工美術


實踐證明,一名新教師成為合格教師、骨幹教師、優秀教師、名師、專家型教師、教育家的過程,必須是不斷學習、實踐、積累、研究和創新的過程。終身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源頭活水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育是一門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一門藝術,藝術的價值在於創新。墨守成規、照本宣科的教師其專業永遠也無法獲得發展,只有把教育當做一門藝術去追求、去研究、去創造才有可能會成為名師、大師,才能達到最高境界。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f77b6fbc77042849300b1caf307114b\

陌黎姐姐2020


只要對夲職工作務實努力,不斷創新,持之以恆,我相信人人都有希望。

我鄰居是一位小學數學教師,88年中師畢業教小學數學31年。中間通過自學取得河南大學數學系夲科學歷。由於工作認真負責,不斷釗新,先後被許為:河南省骨幹教師,河南省名師,河南省學木技術帶頭人,河南省特級教師,河南省教育教學專家。

快50歲了,還在教學第一線,我覚得這就很不錯。


慢半拍190699363


每個教師的成長都要經歷一個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的發展過程,教師的發展空間是無限的,成熟只是相對的。“學無止境”,教師應該在現代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具備新型的專業知識結構,擁有相應的專業能力和練就必要的專業技能。向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目標邁進。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具備科研能力和鑽研精神,勤於研究”是一個專家學者型教師必備的條件,做到勤學善思,方能百戰不殆。專家型教師要學會志遠,學會認真,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研究。專家型教師的成長所需構築的五大支柱:志遠、認真、合作、學習、研究,它們之間也是相互關聯的。志存高遠是成長過程的動力系統,他牽引著行動使之持之以恆;而教師即合作者、學習者、研究者,合作、學習、研究是當代教師工作狀態,屬於行動層面;推崇認真是一種工作的態度,屬於意識層面,他決定行動達到的高度。

我認為要成為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師德,“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要從心裡面去熱愛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親其師信其道”,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學生一定會對自己任教的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師德是教師的靈魂,教師的師德對於學校教育的成敗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高尚的師德包括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強烈的事業心和奉獻精神;科學的世界觀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強烈的責任感和對學生的尊重、關心和愛護;處處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師愛是師德的核心,師愛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它不僅能夠提高教育質量,也會促進學生的成人和成才,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人格形成、職業選擇和人生道路的轉變。教師的師德是教師個體的人格魅力的反映。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規範、人們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師的人格作為師德的有形表現,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師人格能產生身教重於言教的良好效果,教師的人格對年輕心靈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道德箴言,任何獎勵和懲罰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種教育力量。第二:需要相當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和保證。一般地說,專家型教師的知識結構包括普通文化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和教育學科知識三方面的內容。強調教師對普通文化知識的掌握,是因為普通文化知識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養人文素質的內在價值,它能豐富人的文化底蘊,使人性更加完滿,專家型教師對普通文化知識的掌握不僅要淵博,而且要精深,要內化到個體知識結構中去。掌握學科專業知識,不


隨筆小心情


首先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課後認真思考和總結,如此反覆歷練,並不斷學習、研究和探索,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氣,定會成為專家型教。


科院印象


要想成為教育專家,我想是兩個方面:一是教育教學理論的深入學習,二是實際教學的方方面面。最重要的一點是勤奮、刻苦、持續(我一個同事在校內做一節公開課熬三四個大半夜備課)。


無名之始1


我自己感覺自己缺乏毅力,工作十年了,也堅持過半年,但是終因其他各方面的原因沒有堅持下去,所以我現在依然只是一名教師,不是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