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抗“疫”一線消防員的N種角色

疫情期間的“火焰藍”,有兩條戰線。

在抗擊疫情一線,他們轉運患者、搬運物資,迎難而上;

在火災防控一線,他們滅火救援、搶險救災,向險而行;

無論是生命接力的“擺渡人”,還是方艙醫院的“守護神”,抑或是康復驛站的“服務員”……任務不同、角色不同,但他們對黨忠誠的本色不變,紀律嚴明的作風不變,赴湯蹈火的職責不忘,竭誠為民的初心不改,“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風采依舊。


1.生命接力的“擺渡人”


轉運隔離點患者,也是離病毒最近的一項任務。武漢市礄口區古田路消防救援站的汪磊今年25歲,黨齡不滿3年,是司機班的一名班長。他第一個向組織提交申請書,請求轉運隔離點患者。

湖北抗“疫”一線消防員的N種角色

以前我是火場逆行者,現在我要做抗疫逆行者!”汪磊在申請書裡這樣寫道。他的任務是接送從隔離點去醫院檢查拍CT的患者,“其實還是很緊張,轉送他們的時候,我的眼罩會起霧,影響開車的視線,但是又不能取下來擦,只能提高警惕,控制車速,調整呼吸節奏讓自己鎮定下來。”汪磊第一次出車歸來後有些興奮地對戰友們說。

湖北抗“疫”一線消防員的N種角色

同樣讓他難忘的是3月4日,那天,汪磊領受了轉送111名隔離點患者的任務。為了節省患者去檢查的時間,他提前與各個隔離點聯繫,合理規劃不同隔離點到醫院的行車路線,每到一處,他都認真清點人數,提醒安全注意事項。當天,他來回轉運了8個批次的患者,連續工作7個多小時,確保了安全轉運、不漏一人。當脫下防護服、口罩時,他的作訓服已經被汗水浸溼,鼻樑上、臉上也被勒出了深深的血痕,雖然很累,但他非常開心。因為車上一位94歲高齡的老人對他豎起了大拇指,還跟他說:“向你們致敬,祖國萬歲!”



3月10日,武漢市所有方艙醫院全部休艙,方艙醫院正式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但它背後的故事卻不會被人們忘記。

劉江,是武漢市消防救援支隊的一名防火監督員,他和7名黨員組成的方艙醫院“119黨員先鋒突擊隊”,就是所有奮戰在抗疫一線消防員的一個縮影,為了方艙醫院的消防安全,他們一直在默默地堅守。

湖北抗“疫”一線消防員的N種角色

2月17日,劉江清楚地記得這個日子,這是他帶領隊員們第一次“進艙”的日子,進入武漢市江漢區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後,映入眼簾的是:成百上千的床位、縱橫交錯的隔板、隨處堆放的物資、一路小跑的醫護人員,如何確保消防安全,劉江感覺壓力很大。

“場館進行了分隔以後,造成了幾個問題,一是功能區改變,造成人員疏散距離增大;二是病人高度集中,應急處置變得更加複雜;三是增加了用電的設備,用電負荷升高;一旦發生火情,逃生是最大的難題。”劉江說。

湖北抗“疫”一線消防員的N種角色

他立即帶領隊員們開展防火檢查,室內消防栓、逃生通道、安全出口、防火門、噴淋裝置……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每一趟走下來得花4到5個小時,全程不能上廁所,因此,隊員們進艙前儘量少進食、少飲水,即使這樣,他們出艙時仍然是汗流浹背。突擊隊連續奮戰,利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將武漢市所有的方艙醫院排查完畢。

隨著最後一家方艙醫院武昌方艙醫院休艙,劉江和隊員們的工作暫時告一段落。但劉江顧不上休息,他們繼續向組織提出申請,要求投入到新的抗疫任務中去,他說:“

疫情不除,我們不退!


3.康復驛站的“服務員”


抗擊疫情進入決戰階段,出院的患者越來越多,按照防疫指揮部的要求,這些患者還將到康復驛站進行為期14天的醫學觀察。武漢市消防救援隊伍主動承擔起了部分康復驛站的服務管理工作,主要擔負康復人員轉接、生活物資保障服務等工作。

在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康復驛站,有30名消防員負責這裡的服務管理工作。程煉就是其中的骨幹,他也是武漢市漢陽區墨水湖消防救援站“119黨員突擊隊”的一名隊員,從2月28日“進站”堅守至今。

湖北抗“疫”一線消防員的N種角色

“小程,你幫我買的香蕉和桔子已經收到了,非常感謝你。”64歲的李阿姨患有低血糖並伴有身體缺鉀症狀,醫生建議多吃一些香蕉等水果來補充糖分和鉀。這一下難壞了不會網購的李阿姨,她嘗試著向小程求助,沒想到8斤香蕉、6斤桔子很快就送到了她的手上。

原來,程煉將自己的手機號碼寫在紙上,貼在了每層樓的飲水機旁邊,大家有困難都會找他。於是,程煉就成了這裡最忙碌的人,每天接到求助的電話有40多個,事情雖然很瑣碎,但他覺得很有意義。

這裡的很多人,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小困難、小問題需要解決,我就把他們當家人一樣,盡最大努力去幫助他們。”程煉說。

湖北抗“疫”一線消防員的N種角色

在康復驛站,程煉和隊友們每天除了承擔著康復人員轉進轉出、一日三餐配送、生活物資保障等規定工作以外,還主動做著防火巡查、消防宣傳教育和修理門鎖、幫忙送藥、測量體溫、購買生活用品等細小的事情。程煉說,“我們的舉手之勞,或是一句簡單、溫暖的問候,都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鼓舞和力量,給他們帶來生命的希望。”

類似的一幕還發生在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康復驛站。3月11日,一名年近六旬的女性患者突發頭暈胸悶、半身發麻,正在驛站值班的消防員李金元在微信工作群裡得到消息後,第一時間衝進患者房間,將她從五樓背到一樓,並送上防疫指揮部派來的救護車,所幸救治及時,目前該患者已無大礙。據瞭解,李金元是廣東省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隊的一名政府專職消防員,今年1月份休假回老家孝感探親,因疫情滯留在孝感,後來主動報名支援武漢參加抗疫工作。“作為一名消防員雖然不能回到原單位和戰友們一起並肩戰鬥,但是當群眾需要的時候,我們應該主動站出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李金元說。





在湖北省咸寧市,有這麼一群人,在各類災害事故中從不缺位,在疫情來臨之際從不退縮,他們挺身而出、衝鋒在前,有災必救、有難必幫,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他們穿梭於大街小巷,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隨時出現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他們是“守望者”“快遞哥”“清潔俠”“巡邏隊”“配送員”,而當一批批抗疫物資到達咸寧後,他們搖身一變,又成為 “搬運工”……

他們,就是咸寧市消防救援支隊的指戰員。

4.抗疫物資倉庫的“守望者”

湖北抗“疫”一線消防員的N種角色

2月5日,咸寧市防疫指揮部將咸寧市消防救援支隊金桂路特勤站的部分車庫徵用,設為市防疫物資儲備倉庫的分庫,存放的有酒精易燃易爆品和生活保障物資,總存儲量200噸,75%酒精具有燃點低、易燃燒的危險,84消毒液具有腐蝕性和毒性,濃度大時能引起氯氣中毒,一旦發生問題,後果不堪設想。金桂路特勤站“119黨員突擊隊”按防控指揮部指令,安排2名消防員24小時在倉庫定點值守,負責物資裝運、管理、防疫消殺、消防安全等職責。從此,他倆有了一個新頭銜——“守望者”。

截至3月13日,他們已經“守望”了整整36天……

5.緊急物流的“快遞哥”

湖北抗“疫”一線消防員的N種角色

陳勝祖是咸寧市快遞行業協會副會長。這幾天,他接了好多群眾打來的電話,電話中反應的是因為疫情影響,他們原本在網上買的、託朋友寄的奶粉、藥物、生活急需品不能派送,現在家中剩餘不多,很是著急。咸寧市消防救援支隊赤壁大隊瞭解到情況後,立即派出“119黨員突擊隊”5名隊員化身“快遞哥”與快遞員一起將1000餘個急需快件進行派送。派送中,隊員們細心的將每個派送包裹噴灑酒精消毒後安全送到居民手中。包裹送達後,還不忘細心詢問居民家中的安全情況,叮囑居民在防疫的同時,注意防火安全,有任何困難可隨時撥打119求助。

6.洗消殺毒的“清潔俠”

湖北抗“疫”一線消防員的N種角色

為保證全縣居民的生活秩序、加快企業復產復工,咸寧市消防救援支隊崇陽大隊“119黨員突擊隊”聯合縣疾控中心建立“1+2”消毒勤務聯動機制,實行“1支119黨員突擊隊+1名衛生防疫專家和1名環保專家”聯合消毒模式協助做好涉疫場所、復工復產企業、老舊居民小區等重點區域、場所的防疫洗消殺毒等工作。

“這種84消毒劑的比例1:120,進入廠區後主要針對辦公區、食堂、員工宿舍、過道等人流量較大的地方,要注意門把手的消毒和生活垃圾堆放點這種比較容易遺漏的地方...”縣疾控中心的汪主任現場指導消防指戰員開展防疫洗消殺毒工作。在消殺過程中,隊員們嚴格按照涉疫勤務行動要則,身著防護服,手提20餘斤重的彌霧機,揹著40餘斤重的消毒液藥筒,徒步走完消殺點的每一個角落。“每天要步行3萬多步,一天下來胳膊都酸得抬不起來,但是戰“疫”仍在繼續,只要群眾需要,我們隨時準備出發。”突擊隊員何聰脫掉厚厚的防護服,揉著紅腫的肩膀說。

截至3月13日,咸寧市8支防疫消殺專業隊共累計參與了54個重點、公共區域的防疫洗消殺毒工作,總面積43.943萬平方米。

7.涉疫場所的“巡邏隊”

湖北抗“疫”一線消防員的N種角色

咸寧凱悅酒店居住著108名在 “疫”線工作的醫護人員,酒店每天人員出入500餘人次,存在很大的感染風險,許多人都避而遠之,不敢靠近。咸寧市消防救援支隊不懼風險、主動應戰,派駐一支“119黨員突擊隊”與工作人員一起守護醫護人員,精心細緻地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在酒店值守的這32天裡,“119黨員突擊隊”隊員每天都會對酒店進行兩次全面的消殺,開展防火巡查,嚴格審查外來人員進出,為醫護人員做好體溫和身體狀況的監測,整理登記上報;並幫助他們及時解決生活中面臨的困難,為運送醫護人員的車輛進行洗消,有效保障了醫護人員的安全。

你守護病人,我守護你。在雲南援鹹醫療隊住宿的維也納酒店、瑤池酒店,在咸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在每個重點場所,都有“119黨員突擊隊”隊員的身影。

8.隔離點的“配送員”

湖北抗“疫”一線消防員的N種角色

3月7日,湖北省嘉魚縣民政局聯繫當地水產養殖戶採購一批活魚。但由於缺少運輸車,配送遇到難題。得知情況後,嘉魚縣消防救援大隊立即調派1輛皮卡車和3名消防員,主動對接民政局工作人員,前往渡普鎮水產養殖戶轉運活魚。此次配送以胖頭魚、鰱魚為主,共計1000多斤,逐一送往縣城的五家養老院機構。一次“特殊”的送魚行動,解決了養老院老人們吃魚難的問題。消防員們化身“配送員”,圓滿完成了此次送魚任務。“我們送的不僅是魚,送的也是‘魚水情’!”消防員付文亮說。

“感謝消防員,讓我們在被困的日子裡有了正常生活保障,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並且送來消防知識。”3月3日,由於疫情封閉管控,咸寧市陽光威娜小區的百餘戶居民無法出門,所有生活物資通過線上採購或小區物業代購,超市早已忙的焦頭爛額。眼看家中“彈盡糧絕”,不少居民試著拔打了119報警電話。接到報警求助之後,消防員化身“快遞員”,為群眾送米、送面,保障了日常生活所需。

截至3月13日,全市“119黨員突擊隊”的“配送員” 們已經為40多個小區、上萬戶家庭配送了100餘噸食物和生活用品。

9.援鹹物資的“搬運工”

湖北抗“疫”一線消防員的N種角色

3月9日,春雨依舊綿綿,從雲南省捐贈的一批生活物資抵達咸寧,急需派員運轉。20名“119黨員突擊隊”隊員在零下18攝氏度的冷庫中,你推我送,互相配合,冷庫的冷風吹的手腳冰冷,而隊員們的心卻是火熱的,僅用3個小時就將現場30噸的物資搬運完畢。近一個月來,從消防員到“搬運工”,大家有條不紊地將一車車的牛奶、蔬菜等分類分裝,整齊擺放在倉庫的一角。“我們辛苦一點不算什麼,只要能儘快把物資分送到抗‘疫’一線,為疫情防控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再苦再累也值。”隊員們表示,只要疫情不退,無論白天黑夜,他們將時刻待命,隨叫隨到。

據統計,截至3月13日,咸寧市消防救援隊伍根據駐地防疫指揮部的安排調度和接到群眾的119求助,裝卸、轉運各類生活、防疫物資726噸。

戰疫情、守防線,咸寧市一個個普通但忙碌的“藍色”身影,電話、微信裡一句句“有災必救、有難必幫”的承諾,“穩”住了每一個家庭,“暖”到了每個人的心中,為把關懷和安全送到每個人的身邊,他們在不同的地域和戰線,書寫著同樣的堅守。


在湖北,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宜昌消防員護送一線抗疫醫生臨產妻子到醫院順利產下女嬰,十堰消防員驅車百里為七旬糖尿病老人送藥,隨州“119紅色救護車”協助醫院轉運百餘名康復人員,荊門消防為防疫指揮部搬運7.5噸醫用酒精,這些故事都在當地被傳為佳話。


(全國應急管理系統防控疫情報道2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