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一方綠水溼地

守護一方綠水溼地

——紅原縣開展生態保護與建設工作紀實

■彭啟力

在海拔3500米的川西北高原紅原大草原上,雪後的嘎曲河碧水盪漾,清脆的鴨鳴聲從水面上不斷傳來,成群結隊的赤麻鴨或在水面上嬉戲覓食,或在空中盤旋徘徊,蔚為壯觀,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從2月中旬開始,赤麻鴨三五成群地從雲貴高原、四川盆地平原丘陵地區陸續飛抵紅原,目前已有300只左右,3月中下旬上千只赤麻鴨將分佈於整個紅原嘎曲河流域繁衍生息。”紅原縣林草局草原溼地資源管理技術人員介紹道,赤麻鴨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是隨季節遷徙的鳥類,對生存環境有較高要求,2012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近年來,該縣把森林、草原、溼地、河流的生態保護建設放在優先位置,致力於生態環境的修復和保護生態,積極推進“藍天、碧水、淨土工程”,空氣質量達標率100%,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達到Ⅱ類水域標準,環境質量優良天數不少於328天。嘎曲河流域,像赤麻鴨、黑頸鶴等對於自然生態環境的要求比較高的野生鳥類越來越多。

防沙治沙,在逐綠中前行

“每次來紅原,優美的生態環境,讓我心情特別好。”在紅原,經常能聽到外來遊客對紅原生態環境的讚美。

“2008年以來,我們大力開展防沙治沙工程,有效遏制了草原沙化,同時經過一系列的生態保護措施,全縣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再現了‘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麗景色。”紅原縣環保林業局負責人對目前生態環境日益改善持樂觀態度。

守护一方绿水湿地

以前,瓦切鎮德香村是該縣受沙化影響較嚴重的鄉鎮,由於地質結構土壤層薄、過量放牧等原因,草原存在風蝕沙化的侵害。為有效遏制草原沙漠化速度,2008年,該縣投資500萬元正式啟動實施德香村沙化治理工程。截至目前,該村沙化土地治理總面積達5956.3公頃。

近日,筆者再次走進瓦切鎮德香村沙化治理項目工程示範基地,映入眼簾的是枝幹繁茂的高原紅柳樹和泛黃的草叢,沿途標識、簡介牌上治理前後的對比照片,清楚記錄著該試點在治理後呈現出的顯著變化。站在制高點上放眼眺望,綿綿起伏的山丘和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一米多高的紅柳樹密密麻麻,再現草原美麗風光。驅車臨走回望,高低起伏的沙丘和灘坡上,滿目都是網格狀的沙障,牢牢鎖住了流沙。網格中栽植的紅柳樹,一行行、一排排,向四面延伸,綠無際涯。昔日的不毛之地,今朝變成了沙生植物鬥芳爭豔的綠色世界。

“自實施防沙治沙工程以來,治理沙化草原面積6.8萬畝,鞏固防沙治沙面積4萬畝。針對地區不同情況,我們採取不同的治理模式,以林草植被恢復、畜草基地建設、填溝還溼、鼠害防治、沙生植物基地建設等為手段,達到了‘治理一片、見效一片、保護一片’的效果。”該縣環保林業局負責人說。

草長鳥鳴,溼地修復煥新顏

通過多年來對草原溼地的保護,如今,嘎曲河沿岸、日干喬溼地等處生活著黑冠、黑項鶴、白鸛、金雕等鳥類80餘種,白臀鹿、藏原羚、藏狐等獸類10餘種。

守护一方绿水湿地

“目前,通過綜合性開展生態保護、溼地生態補償等工程,日干喬溼地已經全面恢復溼地面積8.5萬畝,現已成為許多珍稀瀕危動物和候鳥的棲息地和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據悉,截至目前,該縣已投資8306.05萬元,恢復溼地8.5萬畝。

如今的日干喬自然保護區,1000多平方公里的茫茫草地,具有極高的旅遊觀光價值,加之紅軍長征走過的大沼澤背景,每年都有國內外遊客10萬餘人次以上前來旅遊,日干喬溼地已然成為重要的紅色教育基地和草原觀光勝地。

“河長制”,帶來“河常治”

漫步嘎曲河畔,清澈的河道內碧波盪漾,水清河潔、兩岸植被茂盛,在飛鳥的映襯下,美不勝收的水景呈現在眼前,這是實行“河長制”帶來“河常治”後,河流變化呈現的喜人景象。

作為長江、黃河上游的重要水源涵養地,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該縣51條河流共計55段落實了副縣級以上河長35名,鄉鎮級河長57名,以“河長制”為依託大力開展各項治理工作,既降低了環保的成本,又使環保得到了常態化。

“實現‘河長制’和‘河常治’,就要擼起袖子、放下身子理清工作路子,做到對每一條河流的生態環境瞭如指掌,並隨時根據新情況,適時調整保護措施,這樣才能把這項民生工程做大做細。”紅原縣有關負責人說道。

實行“河長制”以來,該縣拆除臨河菌棚539處,關停整合21家磚廠,引進動物屍體無害化處理廠對病死動物屍體進行集中整治。開展水質汙染專項整治,設立達10處飲用水源保護地。對縣內河道採砂進行全面清理整頓過程中,關閉17個採砂點,有計劃的對河堤河灘進行綠化、美化等,確保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水生態持續健康發展。

綜合治理,讓生態更優

近年來,該縣大力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推動全域無垃圾示範縣建設工作,城鄉面貌煥然一新。走進紅原縣城,映入筆者眼簾的是一個充滿魅力與活力,宜居、宜旅、宜業的新興高原明珠城市。

“當初,不理解天天抓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現在看到優美的城鄉環境,自己也舒服了,遊客也對紅原的環境很滿意,我們的生意也好做了。”商鋪劉老闆說。

守护一方绿水湿地

紅原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協調解決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制訂全縣城鄉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方案。按照從縣城輻射鄉村,點、線、面逐步推進的思路,提出了“除陋習、樹新風,創造宜居宜業宜旅新環境”的總體要求,積極調動全民參與。該縣成功創建為全省文明城市。如今的紅原已呈現出一幅天藍水碧、山青土淨、風光優美、全域生態的美麗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