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未落,組織教師入戶家訪可行嗎?

皮囊空空


疫情防控沒有完全結束,全面組織教師入戶家訪是不可行的。疫情防控的基本要求就是防傳播,盡最大可能減少密切接觸,入戶家訪顯然不符合這一基本要求。

現代信息技術下,完全可以通過電話、微信、視頻等形式進行家訪。如果個別學生,確有家庭生活困難、網上學習困難等問題,需要入戶幫助才能解決的,要取得居住小區的支持,在完全做到防疫要求的情況下,可以入戶家訪。


發現教育之美


不作為,很可怕。亂作為,更可怕。疫情未結束,就組織教師入戶家訪,應該就是亂作為了。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已經有200多個回答了,大V們也都來過了。不過,我還是忍不住想說一說。其實,我本來是不相信會有學校作出這種“無厘頭”決定的。為此,我專門在頭條上搜了一下“疫情期間學校家訪”的情況。大多數的家訪,都是採用線上或電話的形式,但居然也真有不少入戶家訪的。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報導,題目十分驚豔:停課不停愛,家訪正當時。這稿子是用腳後跟寫的嗎?疫情未落,叫“正當時”?

1.入戶家訪,考慮過疫情防控政策嗎?

總體上說,現在處於疫情掃尾的階段,是最後攻堅的階段。全國大部分省份,都不同程度的下調了應急響應級別。但下調不是取消,不能有絲毫的放鬆警惕。

隨著國外疫情的爆發,國內連續出現輸入性病例,誰敢保證現在就是安全的?如果真的安全了,直接開學不是更好,還家訪做什麼?

作為普通人,仍需響應國家號召,儘量少出門、不出門,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學校此時安排老師入戶家訪,不是和疫情防控政策相背嗎?

2.入戶家訪,考慮過師生和家長的安全嗎?

讓老師入戶家訪,考慮過老師的安全嗎?老師的安全,在領導那裡,真的是無所謂嗎?還是領導不用去家訪,就不用考慮安全問題了?讓老師入戶家訪,考慮過學生和家長的安全嗎?假如,只是假如,有一個老師出現問題,會不會傳染給幾十個學生和上百個家長?

病毒面前,是真正的人人平等。病毒不是因為你是老師、你是學生就躲著你。當然也有人會說,哪就那麼邪門,會出現問題。那不妨問問領導們,哪個敢拍胸脯保證不會出一點問題?

3.入戶家訪,考慮過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命令嗎?

我看到的入戶家訪的行為,都是縣教育局或學校組織的,不知道有沒有市教育局下這樣的命令。這些級別的領導,不用聽從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命令嗎?疫情以來,教育部也好,各省教育廳也好,一直是謹小慎微,生怕走錯一步、下錯一個通知。到現在,高考是否延期未確定,大部分省份的開學時間未確定。為什麼不敢確定?因為他們知道,要對幾億人負責。走錯一步,可能是前功盡棄。

有人說,教育部門緊張過度了。我認為,在疫情面前,教育行業緊張一些,沒有任何壞處。教育部明令禁止任何線下的聚集活動。要求入戶家訪的領導,明顯屬於對著幹,就不怕挨處分嗎?

4.入戶家訪,考慮過社會各界的反響嗎?

上學期開學不久,我們這裡就組織了全市範圍的大家訪活動,名曰“萬名教師訪萬家”,時間剛好趕在中秋節前後。雖有一些質疑的聲音,但絕大多數家長、社會各界還是非常支持的。好多人都說,你們真不容易,大過節的還得家訪。

疫情期間的入戶家訪,你讓家長怎麼看,讓全社會怎麼看?經過鋪天蓋地的宣傳,誰不瞭解病毒知識,誰不知道疫情防控政策。這時組織入戶家訪,是求表揚還是求批評呢?

結語

疫情未落,學校組織教師入戶家訪,是不折不扣的亂作為,甚至是胡作非為。連開學這麼大的事都可以延遲,家訪就不能停一停?

話又說回來,領導們沒考慮疫情防控政策,沒考慮師生和家長的安全,沒考慮教育部和省廳的命令,沒考慮社會的反響,他們考慮的,究竟是什麼?


三石學堂


我是aft秀,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這就要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一,存在,即合理就接受。二,存在不合理就要改變。

首先談第一點存在即合理就接受。現在線上輟學情況特別嚴重,特別是農村一些家長是迫於生活壓力急需掙錢,舍孩子求生計;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學生的家庭貧困不具備線上聽課的條件,也有極端事件發生。比較嚴重的是有的學生處於失聯狀態,這就需要入戶家訪。

這個家訪不僅僅侷限於老師,應該是所屬村的幹部,給予孩子各方面的關注和關懷,所以在疫情的下行期,老師在保證個人安全的情況下逆行而上,親自了解一下學生家庭情況及學習生活很有必要,雖然這場戰爭不需要無謂的犧牲、廉價的譁眾取寵,但是還需要發揚人道主義人文關懷,大災有大愛,上不了前線,力所能及的獻愛心還是必須的。

其次,存在不合理的就要改變,從其提供的信息推測,教師家訪要納入學校評比。這不排除是在完成上級任務的作秀。如果線上電話微信視頻能完成的任務為什麼非要老師出鏡做噱頭呢?更可笑的是還要和去防的學生家庭拍照“到此一遊”,這種“擺譜”有必要嗎?疫情之戰,評價學校的安全防護是第一。還要把老師出鏡率放在第一,如果整個轄區學校具備轟轟烈烈的搞家訪的條件,為啥不直接開學呢?

再者,教育部門總喜歡整一些一廂情願的事:家長學生社會樂於你這種善意的拜訪嗎?你的拜訪給他們帶來安全感嗎?所以還是實事求是,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

我們學校是針對貧困生線上聽課信息要求落實班主任到位,誰出問題追究誰的責任,針對全校線上學習,多次召開班級視頻會議,把學生聽課考勤學習狀態及家校互動落實到位。

量化評比已經風靡整個教育行業了,動不動拿分說事。只“管”不教不育,上級部門對學校、學校對老師、老師對學生都是如此,已經見怪不怪了。

總之,期待教育行業少些形式,多些內容,少些量化,多謝大智慧的人文關懷,讓教育返璞歸真,讓疫情這場戰爭結束的快點。


aft秀


疫情未落,組織教師入戶家訪,不可行、不可取,也沒有那個學校會那樣做的。

疫情未落,人心未穩,家訪沒有什麼成效。

現在雖然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我們誰也不能就說現在就絕對安全了。我們這邊新增確診人數下降為零已經超過28天了,學校明天也已經開學了。

但是現在街上行人90%以上的人都還在戴口罩,學校開學也是要求所有老師及學生戴口罩的。所以現在人們的防範意識依然很強,當然這也是必須要這是做的。

如果現在教師去家訪,那麼家長會不待見的。部分家長會找各種理由推脫的。因為對於家長來說,他們不知道你教師最近去過哪裡,教師你是否攜帶病毒了。

所以,家長對於教師的到來感到的不是高興而且擔心。

特殊時期,家訪可以改為線上。

最近搞在線學習,我們學校要求家長積極配合。由班主任通知每一個家長,並要求家長監督、督促學生學習。班主任向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及生活情況。


教師通話電話、微信、QQ等形式向家長了解學生的情況我認為這是比較好的方法。因為這不會耽誤家長太多時間,所取到的效果也是完全能夠達到的。

其實,我認為:

不僅僅是現在我們可以採取通過電話、微信、QQ等在線方式家訪,以後我們也應該多采用這種方式方法,沒有必要教師一定要到學生家裡面去家訪。

大家認為呢?

我是“地理視角看教育”,分享知識、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留言評論!

地理視角看教育


立場不同,看法自然是不同的。

我作為一名老師,習慣從自身以外的角度來看問題。

“疫情未落卻組織教師家訪”,這樣的方案一定不是全國普遍現象,至少不會出現在湖北等重災區。

那麼對那些疫情不那麼嚴重的區域而言,可行嗎?合理嗎?

我的觀點是:對於疫情輕災區,比如西藏等,只要防護措施得當,這樣做是合理,可行的。

下面是我的論據:

【一】見面所帶來的效果,不是電話、視頻等能達到的。

大家都有這樣的常識,籤合同,談生意,甚至是過年拜年,見面則成功幾率大,更親切;電話視頻多是特殊原因下的替代方案,且效果一般。

我在上網課期間瞭解到,很多學生和家長,是不太把網課當回事的。我記不清自己已經多少次以一對一,電話、視頻的形式,引導他們重視網課。但都無果,即便當時保證了,事後依然我行我素。

【二】一個習慣的養成,21天便足夠;破壞一個習慣,21天亦足夠。

大家都知道,養成的習慣需要堅持;而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一旦抵擋不了其他誘惑,不僅無法養成習慣,還會偏移軌跡往不好的方向發展。

我很頭疼的是,我這一個多月網絡授課,收效甚微,優等生進步變慢,差生更是一落千丈。最大的原因是,網課造成學生的思考惰性。老師課堂監督不了學生,課後也督促不了學生,學生自己拿著疫情當擋箭牌....

尤其是中小學生,他們自制力薄弱,學習的自主能動性正在養成中,還很容易被手遊被動漫吸引。

畢竟疫情結束,所有人都要回到自己的軌道。在這疫情未落之時,如果大環境允許,老師能提早拉他們一把,那才是園丁該做的。

【三】在我們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已經有教育人行走在路上了。

疫情是可怕,但也要分時機分輕重來區別防控。雖說人命面前無大事,但,教育機構既然下發入戶家訪的通知,一定是通過了嚴格調研,通過了領導嚴肅討論的。

2020年2月28日,一則有關【行走在路上的慶陽教育人】相關文章由安徽青陽縣廣播電視臺登出。

在我看來,他們就是有組織,有計劃,有效率的開展入戶家訪的榜樣。

1. 根據線上教學分析出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

2. 根據問題列出需要家訪的名單,電話與家長溝通家訪事宜,有針對性的家訪。

3. 根據學生情況分別制定家訪計劃。

4. 規劃家訪名單制定安全係數最大的家訪路線。

5. 學校發放防護口罩等暖心裝備,為教師保駕。

總結

結合上述三點分析,我認為,教師有權質疑學校的安排,但在結合校方的計劃措施和當地的疫情防控情形後,應該理性看待這件事。

如果確實有特殊原因,建議申請線上家訪;如果是輕災區,已經連續N天0增長,做好防護後,是可以與家長溝通開展入戶家訪事宜的。

寫在最後:

也許我的這篇回答會被很多人噴,但沒關係,一千個人也許就有一千種特殊情況,我僅代表我個人觀點,無意冒犯。


TeacherWu


如果提問網友反映的情況屬實,在疫情尚未基本有效控制的情況之下,學校還讓老師們做好個人防護入戶家訪,挖挖機只能說作出這項決定的學校領導腦袋被門板夾扁了,純粹是亂彈琴,純粹是借了解學生網上學習情況、借學校評比之名行作秀之實,搞花架子,是典型的形式主義。

首先,面對持續好轉的疫情防控工作形勢,我們任何一個人都不能麻痺大意。

在付出了巨大生命代價和經濟代價之後,嚴峻的防控工作形勢才得以持續好轉,可喜局面來之不易,需要大家倍加珍惜,以便儘早全面打贏這場疫情殲滅戰。無論是鍾南山院士,還是人高層到地方的各級防控工作機構,都在反覆強調不得麻痺大意,思想不能松,措施不能軟,必須一以貫之從嚴抓好防控工作。挖挖機以為,不能麻痺大意,每一個單位、組織和個人,就是要繼續做好個人防護,在戴口罩、勤洗手的同時,減少人員流動,一直到全面解除疫情控制為止。很顯然,做出讓老師入戶家訪決定的學校存在麻痺大意。

其次,疫情未落之際,要求老師入戶家訪,這是對師生生命健康不負責的表現。

疫情最大的風險,在於人員的流動性。當前疫情防控形勢雖然有所好轉,當從多的列車班次仍未處於停運狀態,就是在儘量控制和減少人員流動,繼續扭轉防控工作態勢,直至全面消滅疫情。老師入戶家訪,沿途難免會接觸不特定的人,即使老師自行駕車入戶家訪,也要接觸學生及其家人,老師是不是病毒攜帶者,學生及其家人是不是病毒攜帶者,都是不確定的。所以,學校這樣的決定,就是在拿老師、學生和家長的生命健康做賭注,典型的不負責任。

再次,疫情未落之際,要求老師入戶家訪學習情況,效果將強差人意。

受制於學校安排和評比指令,老師在內心不願意的情況下冒著風險前去家訪,這樣心不甘情不願的,必然導致家訪工作質量大打折扣;學生和家長擔心老師帶來傳染風險,也多不願意老師前來家訪,有的甚至會以各種藉口阻止老師上門家訪。這樣一來,就比較好玩兒啦,老師不願意上門家庭,學生和家長也不歡迎家訪,這樣的家訪實際意義又何在呢?不如不搞,或者說是多此一舉、自討沒趣!

第四,建議做出決定的校領導就地免職。

做為一校領導,置疫情防控工作大局於不顧,置師生生命健康於不顧,一點不切合實際情況,拍腦袋憑個人喜好亂決策,這不僅僅是工作無能地表現,更是在破壞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良好的防控工作形勢。對於這樣的校領導,留起何用?

綜上,停課不停學,仍然是假期的繼續。在此期間,老師、學生和家長需要的是科學、安全的工作、學習狀態,而不需要花拳繡腿和形式主義。


教育挖挖機


總是提一些讓人覺得無趣,無知,無腦的問題,是不是很高興?


心安人自淨


第一,目前全國各地沒有哪個教育局要求老師去家訪,你這個提問,純粹為了博眼球。第二,因為所有人都知道不合理。


教育微談錄


這指令赤裸裸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


松間明月154769420


肯定不合啊,這對教師,對學生,對家長都是不負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