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點APP助力擴容線上增量 傳統零售下載"新基建"利器

近一段時間中央數次部署新基建,以數字化保駕護航經濟增長、對沖疫情下的消費投資下行壓力意圖明朗。

最近的一次是在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將加快推進國家規劃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明確提出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進度。

在疫情期間,傳統零售業一方面遭遇門店客流下滑"黑天鵝",另一方面危中有機,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訴求與急切前所未有,底層系統能力和數字技術能力這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已迫在眉睫。


一個"暢行碼"背後的新基建

不同於2008年推出的"四萬億",2020年的新基建本質上是以數字化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高質量增長。

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了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等與人們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方方面面,而新基建則更強調創新經濟與創新型產業,發展方向指向傳統產業的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以近年來遭遇新零售和電商衝擊的傳統零售為例,以往它們可以依仗商圈的地理優勢、贏得客流,但在線上分流之後,線下零售高昂的租金成本、人工成本凸顯,坪效降低利潤持續下探,營收增長以及流量瓶頸開始變得難以破解。所以,不同於20年前中國零售崛起時行業拼殺重點在於交通、物流和供應鏈,當下零售業想要在新的市場環境下闖關優勝劣汰規律,數字化是唯一通道。

數字化正在重構當前零售行業的物流、供應鏈等基礎設施,如果說在此次疫情之前,傳統零售商只是意識到數字化的可行,那麼在疫情出現後,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是排上日程。"其實要不要做數字化轉型,要不要做線上業務,現在基本上大家都不覺得要思考了,無非是什麼時候做,做到什麼程度,拿多大的精力成本去做。我覺得疫情讓一些從業者的轉型決心和執行速度加強加快了。"多點Dmall合夥人劉桂海說。

路線已定,問題在於,傳統零售究竟如何進行全面數字化轉型?劉桂海認為需要有底層系統能力、供應鏈能力和用戶運營這三層自下而上的能力,其中底層系統能力即數字平臺的構建需要的投入巨大,並且試錯成本大、門檻高,如果每家零售企業都去做,其中有很多企業根本承擔不起成本,所以可以多個零售企業共享。

可以說,商業操作系統就像是給零售業構建數字大廈打下了堅實地基。按照劉桂海的觀點,零售企業完全可以共享這一平臺。據瞭解,從2015年多點創立就開始致力於底層數字平臺即Dmall OS的研發,這個OS包涵15大系統、700多個子系統,能對零售各環節進行數字化改造,使會員、商品、管理、服務等全面實現在線化。

"多點OS就是DT時代的數字平臺,跟原來ERP最大的差異就是,它是個一直在更新的東西,不是個開發完了就結束的東西。"劉桂海說。

事實上,疫情發生以來,"數字化"已經成為零售行業助力抗疫、保障民生的重要舉措。僅以在疫情防控和安全復工中起到重要支撐作用的"暢行碼"為例,3月開始,多點Dmall合作中國電科雲推廣"暢行碼",作為市民的隨身數字通行證,利用大數據、雲計算技術,安全、精準地助力疫情防控,有力推動疫情防控與市民出行復工。 "數字化在此次防疫抗疫中發揮了重要、積極的作用,同時,客觀上也檢驗了中國近年來發展數字經濟的成果。"多點Dmall合夥人、首席戰略官任中偉指出。


疫情下新基建抗風險能力得驗證

對於傳統零售行業而言,在數字化轉型期,新基建的重要方向就是如何將數字能力深入滲透到零售全鏈條。

"人治可以管好1家店、10家店,但幾百上千家店同時服務線上線下,必須有一個系統來支撐,用數據驅動整個鏈條。"劉桂海指出,全面數字化對商超發展至關重要。

對於零售企業的全面數字化,劉桂海用簡單語言解釋稱,這包含了消費者可以看得到的方方面面,從商品自供應商、生產商處生產出來,一直到最後在門店裡銷售出去,中間涉及了供應商、庫房、幹線物流與倉店物流、店內的陳列、以及各個流程上的工作人員,所有人的工作內容、信息流都會在系統上完成。

劉桂海表示,數字零售核心有兩點,一是全面的數字化,第二要有深刻的行業經營、行業思維和積累。這兩個合在一起,以數字化或者新的技術,比如大數據雲計算等去徹底重構原來的商業流程,然後把原有商業流程中優秀的做法變成最佳實踐,固化到新的數字系統裡面,這樣才是全面的數字化和深度的行業整合,而這才是未來零售的正確發展方向。

在大範圍、長週期的疫情下,對於零售行業尤其是線下實體零售企業來說,重大的負面影響需要更長週期的緩解與釋放。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儘管疫情在猝然間放大危機,但也讓業務模式領先的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得到驗證,也給行業提供了思考樣本。

以多點為例,將物美做為試驗田,多點在五年時間內先後做了諸多的嘗試和磨合。據瞭解,磨合期間北京物美除了財務體系和基礎數據等沒有做大的變化之外,其他的整個業務環節都做了調整,包括用戶層面打通線上線下會員;商品層面從品類優化到貨架陳列等等,除此之外,數字化的改造也使得物美單店整體坪效得以提升。

劉桂海以物美聯想橋店舉例稱,在改造前這個店每個月的淨虧損額約為100多萬元,是整個物美體系裡面排名前三位的虧損門店,但現在該店銷售額的增長和利潤的增長都是三位數,在整個物美體系裡面已經是中等盈利門店。

"物美在過去的24年,會員數是800多萬,但在線上、線下打通之後僅在北京地區就已經有1800萬會員,這兩年增長的速度超過了過去24年。"劉桂海說。


數字化已成零售行業主旋律

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的《全球數字經濟新圖景(2019年)——加速騰飛重塑增長》白皮書中顯示,全球數字經濟蓬勃發展,2018年,有約半數國家數字經濟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美國數字經濟規模蟬聯全球第一,達到12.34萬億美元,中國依然保持全球第二大數字經濟體地位,規模達到4.73萬億美元。

在全球數字經濟高速發展進程中,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成為主導。對於中國傳統零售行業而言,這一大背景疊加中國消費升級浪潮,零售新技術落地也隨之在近年來進入爆發期。經過5年的行業深耕後,多點Dmall已成為引領零售行業數字化風潮的領頭羊。

目前,Dmall OS系統已經在多個商超零售被驗證具有普適性。多點Dmall總裁張峰介紹稱,多點發展5年,得到較多商家的認可,目前來看,多點在國內與100餘家大零售商有合作,且服務的會員數量超過8500萬,覆蓋的門店數超過13000家,月活用戶數超過了1700萬。

在張峰看來,目前國內零售業數字化整體的水平還在起步階段,數字化能力需要快速提升,且有提升空間。

"整個零售行業是10萬億級的市場,市場集中度還是比較低,尤其小企業比較多,可以看到企業的數字化能力是良莠不齊的,尤其是很多三線四線的超市,他們不具備這種能力投入鉅額資金做這個事情。"張峰指出,疫情之後,用戶對到家的需求增長,所以做零售數字化、全渠道勢在必行。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物美宣佈收購麥德龍中國80%股份,多點Dmall成為麥德龍中國的技術合作夥伴。站在全球零售數字化的風口上,多點Dmall的"技術標準"已經提前國際化。進入2020年,將領先的數字零售能力向全球零售行業輸出已是大勢所趨。

張峰透露稱,目前多點的模式也在海外得到了更多的應用,所以多點目前也有出海計劃、與海外的國際零售商有更多合作的可能。

隨著零售行業整體增速放緩,數字化在撬動新的增量空間的同時,也給存量市場競爭提供了新的助力。在2020年新基建浪潮中,多點Dmall又會如何助力零售業數字化"新基建",故事可堪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