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岷:華夏戰疫,創建立體式金融服務“樣本”

李岷:華夏戰疫,創建立體式金融服務“樣本”

(受訪者:李岷,華夏銀行黨委常委、副行長)

歐陽曉紅/文 陽春三月,生機乍現;一如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得以控制的此時,國家戰疫收官在望。

從“員工捐款”、“5小時授信放款”到“助力企業復工”+“特色抗疫、企手相伴”,作為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商的華夏銀行,隨著疫情的變化,此刻,其戰疫之重進入了全力幫助中小微企業復工階段。目前時間跨度為48天!起點是大年初二(1月26日),開放式末端則昭示金融戰疫尚在進行中……

在過去近兩個月裡,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與生意軌跡。既是親歷者也是戰鬥者的華夏銀行在第一時間制定應急預案,抗疫防控一盤棋;舉華夏之力,克疫情之艱。

24小時全天候,心芯相隨;從華夏銀行展開的抗疫紀實中,在華夏銀行副行長李岷的言語裡,我們似乎看到特殊時期下,一個嘗試創建立體式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機構樣本。

可以將之歸納於戰疫五步曲:疫情防控八項措施;支持防控企業;推出“華夏愛貸”; 審批綠色通道;抗“疫”主題理財產品。

“疫情發生後,我們不能衝到前線,但可以24小時在線值班調度啊,”3月中旬,李岷告訴經濟觀察報,他解釋,一是為了第一時間作出響應,第一時間作出決策,第一時間確保我們的金融服務到位;二是確保銀行全員的安全與防護。實際上春節放假第1天開始,華夏銀行董事長、行長等人就執行24小時值班制;此過程中,每天都會由一位行領導帶頭值班。

讓李岷難忘的是,全行以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助力疫情防控,包括“抗擊疫情 金融青年在行動”的公益捐贈以及51名員工無償獻血;欣慰的是,復工的營業網點全員安全無恙。

時間拉至3月13日,時逢華夏銀行的“企業手機銀行”上線,可謂“不見面,掌上辦”。這也是正在到來的“在線中國”的一個金融數字化節點,其亦唱響了後疫情時期的金融戰疫之復工重頭戲。

當警報響起……

看,這是一條愛與責任交織的戰疫時間線!

先是員工捐款,再是“線上審批+核心系統手工記賬”,以及華夏愛貸;行至後疫情期間,“心芯相隨,企手相伴”——企業手機銀行應運開通。華夏銀行說,防控不能松,復工不能誤;誰說此事兩難全?金融、辦公、生意統統幫你搞定。力推銀行“無接觸”服務為企業排憂解困。

“小李,我們訂了口罩生產的原材料,你抓緊把貨款給供貨商打過去。”放下電話,某口罩加工廠的財務李先生眉頭緊鎖。疫情之下,為保障防疫物資充足,工廠提前結束假期、加急恢復生產。可是居家隔離的他,身邊既無電腦又無U盾,此時老闆讓他付款給供貨商,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籌莫展之際,華夏銀行客戶經理的一條溫馨短信帶來了轉機。

原來,為解決中小微企業在疫情期間復工復產的難題,華夏銀行緊急上線企業手機銀行,採用領先技術平臺、多級安全認證、全新運維體系。此外,緊急情況下可一鍵報警,全面守護企業資金安全。

此時,華夏銀行正全力支持企業遠程辦公,復工復產,全方位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彼時,當警報響起,將疫情視為命令、防控為己責的華夏銀行在第一時間作出響應。

“為做好整個疫情防控的準備工作。春節放假期間,管理層基本上就把抗疫所有的組織保障,以及我們的應急預案都制定出來了。”李岷坦言。

這份預案其實是華夏銀行迄今為止實施的應對措施。包括五個部分,可謂五步曲。

一是第一時間發佈支持疫情防控八項措施。疫情發生以後,華夏銀行及時調動調度行內外資源,按“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積極做好疫情防控的金融支持。1月27日,華夏銀行黨委常委會研究發佈支持疫情防控及金融服務保障的8條舉措,包括捐款3000萬元、捐贈應急物資、緩解企業流動性困難等。

就此,李岷解釋,1月27號,除3000萬捐款外,武漢分行對火神山醫院建設過程中的工人起居等相關物料的捐贈,也是在第一時間同步進行,以保證火神山醫院能夠快速建成。另外,對於湖北當地企業,亦全力給予金融方面的支持。

二是加大對疫情防控相關企業的支持力度。疫情期間積極支持、滿足各地與疫情防控息息相關的醫療機構、醫藥科研、衛生防疫、醫藥產品生產採購、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醫護後勤服務保障等領域的合理融資需求。截至3月13日,共計投放43億元貸款,直接用於防疫負壓車生產、口罩、酒精、防疫物資生產以及生活必需品保障等企業,後續將對疫情防控相關企業進行專項信貸資源支持,加大投放力度。

三是推出“華夏愛貸”專屬服務,針對參加疫情防控的醫護人員、部隊官兵、政府工作人員,針對受到隔離的病人及家屬、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員,推出“華夏愛貸”專屬個人信貸服務,配套“一延、三不、一續、一優、一專”的專屬服務。

四是開闢授信審批綠色通道。對於防疫需要、受疫情影響和武漢地區授信業務,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原則,開闢授信審批綠色通道。1月26日,華夏銀行接到北京市商委電話,為應對節後返京高峰面臨的疫情防控壓力,政府擬再增加一批口罩儲備,希望華夏銀行提供資金支持。時值大年初二,人民銀行大額結算系統處於關閉狀態且春節假期發放大額貸款在具體操作上存在諸多困難。抗疫情,保民生,在董事長李民吉和行長張健華親自指揮下,華夏銀行克服一切困難,創新性地採用了“信貸系統線上審批+核心系統手工記賬”的模式,5小時即完成從授信發起到貸款發放整個流程。

“我們在第一時間做好防控措施,調動資源,主要為防控企業提供金融支持。春節期間,北京一些企業為購買口罩需要採購資金;當時北京分行特事特辦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對企業流動資金的放款。”李岷說。

五是是推出抗“疫”主題理財產品。在疫情關頭的特殊時期,推出了華夏銀行龍盈固定收益類G款37號一年期封閉式淨值型理財產品。此PR2理財產品於3月4日成立,業績基準年化4.3%,產品銷售手續費、管理費和託管費用均進行減免,募集資金29.64億元,資金主要用於投資疫情防控債,支持企業抗疫融資需求。“我們更多是進行了手續費的減免,同時把所募集的資金主要投向業務為生產防疫產品的企業。”

作為“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商”,華夏銀行在減輕疫情對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影響、支持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方面又有哪些舉措呢?

可以用一組“10+5+2500”的數據來描述。即“十項硬措施”、“五項排憂措施”以及2500億融資資金支持。

李岷說,在保障普惠金融服務有效運轉的前提下,緊急推出“十項硬措施”,包括:主動對接服務、綠色通道機制、創新產品服務、降低融資成本、加強線上服務、加強續貸服務、延長還貸期限、推出“復工貸”、推出“放心貸”、加強專屬服務等措施,全心排解受困企業之憂,與受疫情影響企業共克時艱。

五項排憂措施是指:一是減少抵押擔保要求,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發放比例,適當降低小微企業貸款利率。二是對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小微企業靈活調整還款安排。三是做好對疫情防控相關企業和企業復工復產的信貸支持。四是加快普惠金融條線辦貸效率。五是高效籌集專項資金,支持疫情防控的資金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華夏銀行2月9日下發緊急通知,組織全行對存量信貸客戶受疫情影響情況逐戶進行摸排。針對摸排中發現的部分企業受疫情影響出現暫時性還息困難的情況,組織各分行通過調整計息頻率、延長結息週期方式,緩解相關企業的資金壓力。

同時,華夏銀行計劃在北京地區安排2500億元融資資金,其中1500億元信貸投放,1000億元直接融資,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對2500億元融資的結構,貸款之外,李岷說,還有債券承銷、債券投資、併購等直接投資手段。“對於防護生產型企業,如果評估其風險可控,未來預期穩定,我們也可以投資,我們的同業投資、理財等都可以投資。”他說。

李岷解釋,融資結構、融資手段已經多元化,有貸款、有債券,還有同業投資、理財產品、併購業務等;包括前段時間證監會推出了定向增發的新規定(針對優質企業)。那麼,“企業的定向增發,怎樣給它提供相應的融資安排,都在我們的考慮之中。”

不難看出來,這是一件不乏愛心、細心與責任的事!按照李岷的話說,既要做好對疫情防控相關企業和企業復工復產的信貸支持,也要做好受困企業的紓困支持,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出現困難的,還要靈活通過提前續貸、展期、借新還舊、調整還款計劃等各種方式,全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堅決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

正所謂不忘初心,竭盡全力,方得始終。

“危中有機”

其實,“華夏戰疫”棋局中,外部緊鑼密鼓;內部而言,銀行機構自身亦會受到疫情的衝擊;業務難免會受波及;若是,何以解壓呢?

李岷坦言,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A.不少客戶尤其是服務型中小企業客戶現金流出現困難,貸款償還存在較大壓力,反映到銀行就是不良貸款承壓;B.引導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銀行營收和利潤增長進一步放緩;C.居民消費萎縮,影響銀行零售業務轉型步伐。

他解釋,疫情當下,對客戶經理上門營銷、信貸經理實地調查等確實造成一些不便。華夏銀行全行上下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證業務的正常進行,持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更多引導客戶線上辦理業務,助力傳統業務轉型。這也是所謂的“危中有機”,體現出數字化金融的優勢。

當然,後疫情時期,可能大家都是處在遠程加現場結合的工作模式,但開展業務的前提是確保安全防疫。而如何協調現場和遠程辦公,即原有業務流程下的新安排——這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與之對應的是,類似經歷,也讓李岷覺得:今後通過線上辦公的方式,可逐步推廣逐漸實現遠程加現場的新工作模式,這對銀行來說也是一種提升。

而在線上線下的結合過程中,也推動了數字化金融。實際上,“銀行現在的數字化轉型正處於一個關鍵時期,包括原有客戶信息整合,資金信息審核、投資研究信息的審核,以及客戶分析,還有工作方式(手工模式線上化)等,都提出了挑戰,但是對我們來說確實是一個機會,是危中有機。”

復工後的運轉情況方面,李岷直言,疫情之下,安全第一。在當前關鍵時期,華夏銀行妥善制定復工復產安排,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恢復經營生產。指導各分支機構按照“分區、分類、分層”的原則,結合監管部門要求和當地政府規定,做好復工復產安排,保持生產生活平穩有序,為阻擊疫情築起堅強後盾。

可以用四個關鍵詞去描述:網點安全是“關鍵”、人員管理是“基礎”、業務連續“不間斷”、日常防護“不放鬆”。

具體來說,網點安全,包括制定周密的營業時間,落實營業場所“一米線”行動,引導客戶更多利用自助設備、電子設備辦理業務等。人員管理,指切實掌握員工流動情況,按照各地要求分區分類進行健康管理,確認員工健康後方可返崗。通過現場辦公和遠程辦公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工作,錯峰上下班、彈性工作制。

業務連續“不間接”,是指運營管理、信息科技、風險管理、網絡金融等條線,制定並落實疫情防控期間業務運行工作安排,保障業務連續不掉線、金融服務不斷檔。

日常防護“不放鬆”,如對個人配發防疫物資並提出明確要求,現場辦公人員嚴格登記、體溫監測。工作場所通風清潔消毒,加強員工用餐管理,避免員工聚集等。

以致於每位走進華夏銀行網點的人都會看到,其網點大廳門口位置設有提示牌,上面標示“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請您在進入廳堂前佩戴口罩!並請您配合測量體溫”。提示語外,銀行網點諮詢臺處還放置著一次性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液等物品。

如此,全融機構既要為實體經濟護盤,又要做好自我保護防控。

“讓人欣慰的是,目前營業網點中無一例確診病例。我們在全國共有1000多家支行。對於其中的復工網點,均做了周密的安排,確保客戶和員工安全。”李岷言。

而經此一“疫”,化危為機;華夏有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