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要來了喏

這條馬路上的沿街店鋪基本全被敲光了,一面面土灰色的牆壁裸露出來,像一塊塊補丁。春天到底還是來了,雖然天還是灰濛,穿著大衣走得時間長點,竟也有些微汗。路邊臘梅和迎春花齊開,據說週末要升溫至20度,不過好景不長,驟降13度也就是眨眼的功夫。/<font>


/<font>

在尋思到底是叫個外賣還是繼續走走看看有什麼小吃店的時候,看見了“春光面館”。店門面縮在居民樓裡,逃過了被敲的厄運。推門進去,十幾平的店裡,只放著6張臺子,人在裡面只能側身走。/<font>


/<font>

抬頭看了眼牆上的菜單,以面和燉湯為主,牆邊的一排櫃子上倒是擺滿了精釀啤酒。大概是白天做做簡餐,晚上搞成酒吧的格局,我猜測著。/<font>


/<font>

“小余,再給我來碗菜飯。”最裡面一桌的一個阿婆喚了一聲。/<font>

“好額呀,儂等特些哦。” 這個叫“小余”的女人看著40歲左右,微微發胖。店裡就她一個人,招呼客人,點菜,收銀,頗有些老闆娘的樣子。/<font>


/<font>

“老闆娘,菜單上怎麼沒有菜飯?”我問她。/<font>

“喔唷,我不是什麼老闆娘,我打工的呀。儂看,正月十五還沒到,回外地過年的服務員都沒上來,我上海人吃虧呀,裡裡外外就一個人。”她急忙回道。“要切菜飯啊,喏。”她遞給我一張手寫的菜單,“阿拉這裡有很多住在附近的上海人常來吃的,有的時候還要提前預約。比如豬油菜飯這種,我們也不是每天都燒。今朝正好有喏。正宗豬油炒額大鍋飯,老香額。”/<font>


/<font>

見她說的眉飛色舞,我有點不好意思不點,於是要了一碗。/<font>


/<font>

“的麼儂看,儂還要點份麻辣燙伐,阿拉這裡的麻辣燙老特別的,都是高湯做的底,辣子自己添加。蛋餃、粉絲、肉皮之類的,都可以點的。” /<font>

“好,好。”我點頭,在上海阿婆對面坐下。/<font>


/<font>

熱氣騰騰的豬油菜飯端了上來。佐料是真齊全,青菜、香腸、瘦肉、火腿、一樣不少,米飯亮晶晶的,豬油噴噴香的。我和阿婆面對面就著湯,吃著飯。/<font>


/<font>

“明朝元宵節了,夜裡廂我準備燒只羊蠍子,儂一牢來切伐。”小余衝著隔壁一桌的一個熟客說。/<font>

“好額呀,我帶女兒來。”/<font>

“嗯,儂來。還有一額小姑娘,天天夜裡加完班會在我們這裡吃碗麵的,我叫伊一牢來。”/<font>

“好額好額,的麼我先走了,明朝夜裡額鈔票蠻叫儂告訴我。”/<font>

“喔唷,伐要客氣額呀。元宵節,大家一起鬧猛鬧猛額。”/<font>


/<font>

前前後後翻了幾張臺子,小余就這麼一直招呼著。/<font>


/<font>

這時,又來了幾個人。/<font>

“小余啊,儂辛苦了嘛,過年放了幾天啊。”/<font>

“辛苦哦,我年初六就來上班了呀,登了只店裡一天要十五六個鐘頭。”/<font>

“年初六你老闆也來的是伐。”/<font>

“我老闆?”/<font>

“戴眼鏡,圍圍兜的那個,是你們老闆伐。”/<font>

“哈哈哈。”小余笑了起來,“那個是我老公呀,伊來幫忙洗碗額。”/<font>

“那老公噶好啊,還來洗碗啊,的麼小人哪能弄啊?”/<font>

“我和他麼小人額,阿拉是二婚。”/<font>

小余依舊笑呵呵,自自然然地說著。/<font>


/<font>

有那麼一小會兒,背景音樂好像特別響。/<font>


/<font>

“我自己女兒跟我媽住,在浦東。我媽房子是學區房。”/<font>


/<font>

“老闆娘,再添一碗菜飯。”我有點搞不清是真的沒吃飽,還是想繼續坐著。/<font>

“小阿妹,我伐是老闆娘呀。”她笑嘻嘻地給我又盛了一碗。/<font>


/<font>

“我8年前出了場嚴重車禍,在重症監護差點就走特了。後來救過來了,但是腦子伐大好了,有殘疾證的,事情記不住。”/<font>

我放下筷子,看著她。/<font>

“我在重症監護的時候,阿拉阿婆逼著伊拉尼子和我離婚呀。後來就離特了。我為了搶女兒的監護權,房子也不要了,淨身出戶。”/<font>

“的麼伊拉爸爸就再也沒有看過自己女兒啊?”一個客人問道。/<font>

“麼哦,我不給他看的。”/<font>


/<font>

對面的上海阿婆,看我吃得香,聽得也津津有味,同我說,“伊拉這裡的蛋餃做的很好吃的,還可以生的買回去的。”/<font>

“哦。”我應道。/<font>


/<font>

“鈔票可以賺的,女兒只有一個,我拼命也要搶的呀。”小余繼續說。/<font>

“沒想到你的命運也蠻坎坷的哦。”/<font>

“哈哈哈,”小余爽朗的笑,“麼撒額呀,我現在的老公對我很好的。喏,今朝天氣熱了喏,我年初六做到現在,後朝外地人都來上班了呀。春天要來了喏。”/<font>


/<font>

“老闆娘,我打包30只蛋餃。”我起身。/<font>

“好額好額,小阿妹,阿拉這裡的蛋餃自己包的,吃過的客人都說好的。儂住在這裡伐,夜裡沒人燒飯,可以來點菜的。”/<font>

很久沒有聽一個陌生人說這麼久的上海話了,怪親切的,一點兒也不像陌生人。好像就是以前弄堂裡的鄰居。/<fo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