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胡亂猜測疫情影響,餐飲市場並未發生根本性變化!

這幾天,隨著陸續有餐飲店的開業,大家把目光又轉移到疫情結束,對餐飲行業影響上面,各方言論爭論不休。

有的講,疫情喚醒了人們對飲食健康的關注,分餐、公筷必定成為未來的主流,各大餐飲品牌得趕緊未雨綢繆。

有的講,疫情的起點是有人吃蝙蝠(被證實是假的)造成的,以後食品安全肯定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所以誰家餐廳食品更乾淨、安全將成為最大的賣點。

更有甚者講,以前多數人主要在外面吃飯,但受疫情影響被迫在家做飯,發現原來自己做飯也是一種很好生活方式。所以即便是疫情結束了,也會有相當大一部分會迴歸家庭生活,享受做飯帶來的樂趣,到時候50%的餐飲店會倒閉。

總之是眾說紛紜,各有各的道理。


不要胡亂猜測疫情影響,餐飲市場並未發生根本性變化!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西貝賈國龍在混沌大會回答了疫情對餐飲行業的影響。他的觀點是,短時間內影響肯定是巨大的,餐飲店1-2個月不營業,沒有任何收入,對誰的傷害都很大。但是如果把時間長度來看,你以10年的眼光來看這幾個月,其實沒有多大影響。

西貝經歷過非典,非典不嚴重嗎、

非典結束,人都在家裡做飯,不在外面吃了嗎?

非典結束,大家都開始分筷、分餐了嗎;

都沒有。短時間是興起了一些小動作,但時間稍微一長,還是恢復了以前的消費習慣。

就好比突然你有一天得了一場大病,醫生告訴你一定要戒菸、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的習慣保重身體,你也信誓旦旦的向醫生保重,沒有任何問題。

結果等病好了,該抽菸還是要抽,該熬夜一點不會少。


不要胡亂猜測疫情影響,餐飲市場並未發生根本性變化!


黑格爾曾說,人類唯一能從歷史中吸取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都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所以,疫情結束之後,餐飲行業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就像當年推廣餐前消毒,國家花費了多大力氣才推廣成功的,即便是現在已經形成了餐前消毒的習慣,還是有些人嫌麻煩不願意,最後行業只得向消費者使用習慣拖鞋,改用一次性消毒餐具代替餐前消毒。

從改革開放到現在,中國餐飲市場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到底什麼因素影響了餐飲行業。

核心有三個,政策、行業重大事件、消費者需求變化。

先說政策。

2012年12月,中央八項規定遏制了餐飲領域的奢華消費。“三公”消費被重點精確打擊,年底更是出臺了影響深遠的“八項規定”。高端餐飲一夜之間風聲鶴唳,關店停業者無數。

國八條的出臺不光是影響了高端餐飲行業,而且深刻影響了中國餐飲的市場格局。

在國八條之前,中國餐飲市場最耀眼的是以湘鄂情、俏江南為代表的高端餐飲品牌,全國餐飲從業者一窩蜂模範它們的運營模式。

隨著2009年11月11日湘鄂情在深交所上市,成為A股民營餐飲上市第一股,創始人孟凱也以36億元身價一躍成為餐飲界第一富豪。高端餐飲發展到頂峰,一時風光無限。

想一想今天中國餐飲市值第一的海底撈,你就能想象那個時候中國餐飲行業的格局。

但是受國八條的影響,湘鄂情在國八條出臺的幾個月之後,也就是2013年從一家上市高盈利企業一下子虧損了5.7億元,中國餐飲至此滑向了另外一個方向——以海底撈、西貝、巴奴為代表的社會餐飲。

可見國家政策對一個行業的影響有多大,不誇張的講,做生意切記不要和國家政策作對,“商隨政走”是永恆的真理。

行業重大事件

什麼是餐飲行業的重大事件,比如“地溝油”事件,算是每個中國消費者的切膚之痛。


不要胡亂猜測疫情影響,餐飲市場並未發生根本性變化!


2010年3月17日,《中國青年報》發表的《圍剿“地溝油”》披露了一個驚人的數據:我國每年有200萬到300萬噸“地溝油”流回餐桌。此後,全國的媒體在各地紛紛深挖報道,全國各地餐飲企業開始採取措施防止“地溝油”流向餐桌。食品安全成為民眾最關心的話題,一時間中國餐飲市場人人以食品安全為先。

在地溝油事件之前的2000年,中國餐飲行業大家普遍走的路子是以裝修、服務為主的面子經濟,“下館子”是大眾對餐飲行業的基礎認知。

主要原意是因為改革開放導致突然有一批人先富了起來,錢一下子多了,不知道該怎麼花,開始出現非理性消費,大搞面子工程。

地溝油事件無異於當頭棒喝,一下讓全國人民意識到吃的本質還是在吃上,環境、裝修只是錦上添花的。

疫情也讓人關注健康和食品安全,為什麼不能像地溝油影響影響行業呢,核心在於疫情是普遍性的,相當於人全身生了一場大病,你會因此就去特意關注肺部,還能為此戒菸,顯然不會。

而地溝油相當於人得了肺癌,而且是持續日久,一抽菸就咳嗽的咯血的那種。前幾年還時不時會有地溝油事件的報道來警醒一下我們,這才能成為影響行業大事件。

所以,影響餐飲行業的重大事件的標準是,事件跨度長(至少以年為單位)、影響重大(改變消費者認知),比如地溝油事件持續了好幾年,且影響很多人對餐飲的觀念,甚至一度大家認為外面的餐廳油都是假的,並且還有明間鑑別油真假的方法,比如把少量油倒在手心使勁搓,搓熱了聞一聞,發臭的是地溝油,有油香的是正常油等。

說到底,行業大事件本質是改變了消費的需求關注點,下面說說消費者需求變化。

消費者需求變化


不要胡亂猜測疫情影響,餐飲市場並未發生根本性變化!


商業的本質是有利可圖的滿足客戶需求,需求是一切生意的起點。

80/90年代人為啥喜歡要下館子,因為有面子、想嚐個新鮮,說到底還是在外面吃的太少,認為外出就餐是一件很洋氣的事情。

現在人基本上天天在外面吃飯,家裡做飯反而成了一件洋氣的事情。在外面吃的多了嘴也挑了,能夠分別出來哪家菜好哪家菜差,也就更關注就餐的整體體驗和精神享受。

2019年巴奴聘請了米蘭世博會中國館建築大師,歷經兩年,730個日夜,經過數千次雕琢細節,迎來了首家概念餐廳。

業界人士大膽預測,中國餐飲進入沉浸式體驗時代,人們對餐飲的需求開始更加關注就餐的整體體驗感,而不是單純的吃或是服務。

無獨有偶,2019年文和友累計一億打造以長沙80年代文化為背景的本土小龍蝦館,近5000平米的超大空間,是目前亞洲最大的超級龍蝦館。每天絡繹不絕的人流,堪稱長沙網紅餐廳的標杆。

看照片文和友是一家普通的餐廳嗎,顯然不是,為什麼願意花費1億打造1:1的長沙80年代老街坊,就是為了給到食客極致的就餐體驗,讓人完全沉浸在環境中。

中國餐飲從改革開放初的吃飽就好,到90/2000年的“下館子”,再到10年的迴歸產品,消費者越來越理性。

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當基礎的需求滿足之後,人必定會追求更高一級的精神享受。於是各大品牌開始著手打造極致體驗場景,滿足消費者新的需求變化。

歸根結底,營銷餐飲行業最大的要素還是消費者需求,各大商家不過是在挖空心思,滿足消費者需求而已。

總結:

疫情對於眼下的餐飲行業來說,其實是一次很好的試探,那些經營理念不清晰,缺乏長遠規劃和意識的商家終將被震出去。

而以西貝、海底撈為代表的長期主義經營者,才能在市場環境急劇變革中立於不敗。

所以,如果你的目光是遠方,那麼眼前的很多事情都只是誤差。

加油,餐飲人,挺過去就是明天,沒挺過去明天也還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