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板橫打技術比橫板選手厲害?

直板選手屬於快攻結合弧圈球打法,適合強攻直接上手,優點是前三板兇狠,落點刁鑽,缺點是反手想持能力不如橫板選手,一旦前三板轉化不了主動得分,就陷入了由守轉攻,變得相對被動,容易丟分。但是直板選手有一個好處, 後期增加直板橫打技術,可以彌補反手一味地推擋。在八十年代前,江嘉良是近臺直板快攻打法,體現的就是小快靈。後期雖然湧現了一批優秀選手,但是依舊橫板選手佔多數,比較突出的代表人物是莊則棟直板正膠和反膠打法,張燮林的直板削球打法。開始由於國外選手都是橫板弧圈球打法,對直板比較陌生,輸掉了一些比賽。後來由於研究中國直板選手的打法,直板在一定時間開始走下坡路。

直板橫打技術比橫板選手厲害?

高禮澤的直板橫打技術


中國男乒迎來轉折點的是92年天津世乒賽,中國孔令輝、劉國樑、王濤、丁松對陣以瓦爾德內爾、佩爾森為代表的瑞典隊時,劉國樑的直板技術,前三板直接上手給瑞典隊造成了很大麻煩,反手搓、擺、擰,國外選手也不適應。很快,劉國樑戰勝了老瓦,孔令輝戰敗了佩爾森、蔡振華派出的奇兵丁松一上場,也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一時間,劉國樑名聲大噪,再後來先後獲得奧運會、世乒賽、世錦賽的冠軍,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大滿貫的獲得者。

直板橫打技術比橫板選手厲害?

劉國樑的直板橫打技術

平心而論,劉國樑技術不差,否則也不會獲得這麼多世界冠軍,主要當時還是大球時代,球的旋轉和速度都不如小球時代。歐洲“三虎”薩姆索諾夫、瓦爾德內爾、普利莫拉茨以及法國的蓋亭,比利時的塞弗都是橫板選手,講究的是中遠臺對攻,兩面拉弧圈球打法,對直板普遍不適應,尤其是接發球環節處理不好,這才為劉國樑、孔令輝、王濤在世乒賽為中國重奪思韋思林杯立下汗馬功勞。在這裡不得不提一個人,韓國的柳承敏也是直板,正手更加兇狠、果斷,不出臺的球也敢於上手。馬琳的正手爆衝能力在世界上是超一流,前三板無人能敵!

直板橫打技術比橫板選手厲害?

馬琳的直拍橫打技術

因此,我們經常看到他與王勵勤打滿7局的場面,而他贏球的幾局,統計數據分析,前三板主動上手得分高達78%,而直拍橫打得分僅佔到10%多一些,可以說馬王巔峰對決的那個年代,馬琳得分主要依靠的還是側身強拉,前三板輔之以直板橫打技術。反觀王勵勤,贏球的幾局,都是橫板中遠臺兩面拉弧圈球居多,也就是抑制住了馬琳的前三板得分。這就是看誰主動上手,誰就可以抑制住誰了。乒乓球本身就是控制與反控制,抑制與反抑制的關係。

直板橫打技術比橫板選手厲害?

王皓的反手使用率更高,也更加均衡


再說來自八一體工大隊的王皓,是吳敬平的高徒,從小練習的就是直板橫打,相比馬琳、劉國樑,基本功更紮實,如果說劉馬使用反手是儘量不丟分,那王皓使用反手就是主動得分。因為他的正反手更加均衡,使用更加合理,反手也能積極主動的上手得分。

但王皓也有缺點,那就是心理素質差一些,穩健有餘,兇狠不足,到關鍵球不敢搏殺,因此才在雅典奧運會負於柳承敏,直到退役也沒有摘掉“千年老二”的帽子。

直板橫打技術比橫板選手厲害?

許昕的反手力度大,角度刁鑽

接下來再說新時代的許昕,中遠臺對攻技術一流,不論是側身強拉,反手直板橫打,中遠臺放高遠球,無不是得分利器,對馬龍、樊振東更有霸氣,看他打球就是在享受生活!

總體來說,直板的優勢在於臺內短球好處理,可搓可擺可挑,反手也可以擰,類似於橫板的反手。而橫板就是擰撥技術,比較單一,在臺內球的處理上不如直板靈活。直板的劣勢還是反手,如果不是從小練習反手直拍橫打技術,還是靠以前的推擋,那麼很難立足世界一流,乃至超一流選手的行列,喜歡乒乓的球迷,可以關注一下中國臺北的蔣澎龍就是很好的例子。好在是現在中國的少兒乒乓體校培養直板選手時,都在加強反手的力量和旋轉訓練,一開始就學習的是直板橫打技術。而在國外呢,練習直板選手的運動員少之又少,他們基本都是兩面拉弧圈球打法,大開大合,技術不夠細膩。直板厲害還是橫板厲害?還是要看運動員的綜合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