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安社工用“四心”譜好抗“疫”四部曲

  “小芳(化名),社工姐姐上次教你的手工做好了嗎?”

  “姐姐,你看,已經做好了。”

  “哇,很好看,今天姐姐再教你做一個好不好?”

  “好啊,謝謝姐姐。”

  小芳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媽媽身體不好,一家五口都靠爸爸販賣水果蔬菜為生,由於疫情,她們一家都在泉州南安沒有回去。

  疫情來襲後,尚好社工第一時間為小芳家建立起關愛電子檔案,開展心理援助、家庭舒壓、興趣培養等服務,積極協助他們規劃疫情結束後的工作生活問題、開學前的自我調節問題等,增強他們應對危機的能力,樹立對生活的信心,同時社工還通過資源鏈接,為他們帶去口罩、消毒洗手液等急需物資。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泉州南安市積極引導廣大社會工作者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該市民政局組織相關社工深入社區開展惠民服務,活用現代通訊手段開展各種線上活動,用“四心”譜好抗“疫”“學聽宣幫”四部曲,深入有效地參與疫情防控阻擊戰。

  用心學 吹響戰“疫”衝鋒號

  社工要給予老人、兒童、殘疾人等弱勢群體更多的支持和幫助,特別是對生活困難的確診患者,要通過協助落實國家有關政策、鏈接社會資源,在物質上、心理上提供援助……

  在《尚好社工參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上看到的一段話,指引對疫情防控遇到的這種情況作了詳細的介紹。

  “這是我們組織社工認真學習《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關於社會工作參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實務指引(第一版)》,結合南安地區和機構的實際情況後製定的。”據尚好社工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組織社工第一時間加入“安馨計劃—新冠肺炎疫情緊急援助營”“協力八閩 福建醫務志願者集結群”等工作微信群,與來自其他省市的社會工作者一起分享在抗擊疫情的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重點針對社會工作機構和社會工作者如何開展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如何通過社工+義工“雙工聯動”模式有序參與等內容開展交流討論。

  同時,通過不斷加強和省內外優秀社工以及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員關於疫情防控的交流學習,實現資源共享、專業互補,促進不同專業領域、不同地域社會工作者的思想碰撞,吸取不同地區先進經驗做法,引導社工在交流學習中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創新工作方法,助力本地區疫情防控。

  耐心聽 築牢心理防“疫”牆

  詳細詢問住戶近期的移動場所和接觸人群、是否有發熱咳嗽等不適症狀等相關問題,併發放隨身攜帶的疫情防控宣傳單,反覆叮囑住戶“戴口罩、勤洗手、少聚會、多消毒”;及時瞭解居家隔離人員的心理狀況,針對性地進行相關政策宣傳和疫情防控知識普及,並提供簡易的自我排壓和放鬆方式,化解其負面情緒,引導其以健康的心態面對疫情……

  疫情期間,尚好社工聯合社區黨員、志願者一起開展線下走訪入戶工作,瞭解群眾在疫情防控期間的特殊需求,給予人文關懷。在入戶過程中,社工會留下聯繫方式,以便居民有需求的時候,可以及時尋求社工的幫助。

  線下走訪的同時,尚好社工還成立“彩虹計劃”線上南安疫情心理援助小組,由1名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3名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4名國家社會工作師、1名線上宣傳志願者組成,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壓力舒緩、情緒支持、認知調整、心理疏導等服務。群眾還可以通過微信諮詢服務、撥打心理援助熱線、關注微信公眾號後留言等方式,向心理援助小組諮詢因疫情產生的各種心理困擾。目前已累計服務300餘人次,為廣大群眾傳遞無聲力量。

  精心宣 傳播抗“疫”正能量

  心理小測試、填寫線上調查問卷、分享音樂電影、自繪畫作和自制美食、為親友和前線的醫務工作人員寫下防疫留言……

  近期,尚好社工在微信公眾號上開展的“‘疫’起行動懸賞令”專題活動引起了關注。新穎的特色活動幫助居家人員轉變自己的心態,樹立戰勝疫情的信心,重拾生活的樂趣,點燃對生活的嚮往。

  為做好疫情防控科普工作,尚好社工微信公眾號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通過指定專人收集權威部門發佈的疫情防控相關信息,並通過“尚好社工”微信公眾號向各項目點服務微信群、社會大眾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及時更新疫情動態,既為各項目點社工提供有效信息,助其根據疫情變化調整工作方法,又能引導群眾科學理性認識疫情,減少恐慌心理,提高對疫情的防範意識。

  暖心幫 守望特殊“疫”情線

  “吳姐(化名),這是10個口罩,雖然不多,但也可以解燃眉之急,您先拿著。”

  “感謝政府,感謝你們社工,都是我老公出去買菜,夠用一陣子了。”

  吳姐是視力一級殘疾,老公也是位視力殘疾人,小孩在上初中,家裡還有一位老人同住,家庭收入都靠吳姐和她老公做盲人按摩,家庭收入微薄。社工瞭解情況後,一邊安排社工在線先為吳姐一家提供心理援助,緩解焦慮情緒,一邊積極協調口罩資源,同時聯繫殘聯等部門,瞭解是否有符合吳姐一家條件的救助政策。

  為幫助困難群體,南安社工積極開展困境兒童家庭、殘疾人家庭心理援助入戶關懷活動,為困境兒童、殘疾人測量體溫,並瞭解他們在疫情期間的身心狀況、居家生活狀況及服務需求等,針對已經出現的心理問題,社工通過表達同理心、運用社會心理教育、重塑認知等方式,增強他們應對危機的能力,重新認識目前所處的環境,從而樹立對生活的信心。還為疫情期間無法創收的重度殘疾人鏈接資源,協助諮詢殘聯等相關部門,幫助服務對象申請一次性補貼和就業補助,積極協助他們規劃疫情結束後的工作生活問題,緩解當下的焦慮心理。(林志東 黃瑜鵬 林良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