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捐建十座醫院和上億物資的牛人閻志,為何很少聽到他的名字

來源:補兩刀(nwt20160609) 簡介:專注各行業的出色人物,他們可能是人人皆知的俠之大者,也可能是平凡的小人物,但是做了不平凡的事,不管是哪個領域的人物,他們都有值得我們普通人學習的地方。


疫情中捐建十座醫院和上億物資的牛人閻志,為何很少聽到他的名字

前幾日,我在今日頭條刷新聞的時候,看到一位詩人發了這樣一條信息,他說,辦了應急醫院才知道,辦一家醫院真的不容易,自己平時很少求人,但是這次為了辦這幾家應急醫院,求助了很多朋友,看到每一位病人治癒出院,一切都是值得的!

其實,這位詩人可大有來頭,但是因為低調內斂,我相信很多人都沒聽過這個名字,但是,我也相信聽了他的故事,你一定會被震撼。

他就是湖北首富閻志,這次在抗擊新冠病毒的疫情中捐建了十座醫院和上億物資的牛人。

2020年的春節一場疫情突襲,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全結束,在焦慮、恐慌和淚水中我們同時也收穫了太多感動,此次疫情讓很多人都站了出來,那些各行各業裡平凡的人兒都在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們給了我們最多的感動。

湖北首富閻志就是其中的一員。

01

一個屢屢碰壁的文學青年

閻志是湖北羅田縣人,父母也都是極普通的人,在《給40年的信中》裡,他深情回憶了自己的童年時代,幼年時,父親在鎮上的一個林業站工作,母親在一家繡花廠上班,他上面還有五個姐姐,在那個年代,家裡要養活六個孩子非常艱辛和不易,雖然在一個閉塞的小山村長大,但是,那裡承載了他很多童年的溫暖和美好,而且閉塞的山村並沒有封閉他的思想。

閻志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不喜歡循規蹈矩,這是父老鄉親們對他的評價。他的骨子裡是一位文藝青年,喜歡看書、寫作,他的創業經歷也是由寫作開始的。

這個文學青年17歲時就發表了自己的處女作,次年又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詩集,名字叫《風鈴》,他的夢想是當一名作家。後來,在他的組織下,和同學一起辦了一個文學社,那時候閻志的才華就被老師和同學發現了,大家都相信將來的他一定會有所作為。

只是,沒有誰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高二那年,因為家庭原因,閻志放棄了自己的學業,接父親的班也到了林業站工作。要知道,每天與樹木相伴這份工作並不是他內心所想,他的夢想是實現自己的文學夢。所以,在林業部工作的時候閻志也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寫作夢。

閻志擅長寫詩歌,直到現在他還經常在自己的社交賬號上發表一些自己的詩歌作品。

也是因為詩歌讓他遇到了自己的貴人,當時湖北著名作家劉醒龍發現了這個有文學天賦卻不得志的青年,自此,閻志離開了林業部,開啟了自己的編輯生涯。

只是,通往文學的路並沒有走多久便戛然而止了,因為當時經濟不景氣,很多文學期刊都辦不下去了,工作兩年後,他編輯的期刊《鄂東文學》停刊了。

失業後的閻志,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因為只讀到高二,沒有文憑加身,想要找一份稱心的工作很不易,接連碰壁,正在沮喪之際,曾經的貴人再次出手相助,又把他推薦到了一家報社做編外記者。

因為喜歡文字,所以,對於這份工作他做得很賣力,他的能力也得到了賞識,只是,老天爺似乎故意和這個不得志的小夥子過不去,自己喜愛的工作僅僅做了幾個月,又遭遇了報社大裁員。

疫情中捐建十座醫院和上億物資的牛人閻志,為何很少聽到他的名字

不過,這時他手裡多少積攢了些積蓄,腦子裡也有了不一樣的想法,兩次被裁員的經歷讓他內心承受了很大打擊,不過也因此激起了他內心的一片漣漪,讓他覺得自己給自己打工才是王道。

創業的想法冒頭後,他又說服了身邊兩位最要好的朋友,他們一起創辦了工作室,取名:“藍白文化傳播工作室”,但是,閻志的創業路走得也並不順遂,前期也是屢遭打擊,因為沒有經驗,根本無法盈利,事先想好的各種方案,在真正實施的過程中根本行不通,工作室沒開多久就關門了,不僅沒有盈利,而且投進去的錢也都付諸東流,賠錢又欠債的閻志變得一無所有。

為了儘快還掉欠下的債,憑藉自己的寫作才華又在一家雜誌社找了一份編輯工作,工資雖然不高,但他也覺得開心,因為當下把欠下的錢還掉才是最重要的事,只是讓閻志沒有想到的是,拿到工資後的高興勁兒還沒過就被領導潑了一頭冷水,把他叫到跟前說,給他開五百元工資有點虧,直接說閻志不值這五百元。

要知道對於年輕氣盛的閻志來說,這話簡直就是侮辱,比吃苦受累都讓人難受,說白了就是攆人,雖然內心充滿憤怒和不滿,但是他也無可奈何。

再次提及這件事,閻志說,感謝那段經歷激發了自己內心的潛能,雖然嘴上說感謝,但是,我們無法想象,當年那個窮小子被羞辱後流落街頭,那是怎樣的一種窘境,好在他都扛過來了!

沒有誰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當然也沒有誰的一生總是不順的,只要努力,總會逆襲。

因為在90年代,人們獲取消息的渠道有限,大多是從報紙和雜誌上,那個時候,四大天王正是大紅大紫的時候,於是,他想到了為明星寫傳記,後來,他的一部二十多萬字描寫劉德華的傳記《天若有情》大賣,這是閻志靠寫作賺到的最多的一桶金。

疫情中捐建十座醫院和上億物資的牛人閻志,為何很少聽到他的名字

從那時起,他一路開掛,經商天賦,逐漸也開始顯現出來,雖然也經歷了很多波折,但是,最終還是成功了,成立了卓爾控股有限公司,不僅創業成功,而且還成了湖北省首富。

02

一個為了抗疫可以拼了命去捐贈的人

如今的閻志身上的標籤很多:“湖北首富”、“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卓爾控股創始人、慈善家等等,在這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戰役中,閻志的突出貢獻曾多次被央視和人民日報點名。

其實,早在非典那年、汶川地震那年等每一次只要是有災難發生的地方都能尋到閻志的名字,而且,在2017年的時候,他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公益基金會,自成立以來,捐出的物資已經超過2億元。

最讓人感動的是,今年的抗擊新冠病毒中所表現出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疫情中捐建十座醫院和上億物資的牛人閻志,為何很少聽到他的名字

2020年1月23日宣佈的“武漢封城”,1月24日,也就是大年三十那天,他在頭條更新了一條消息,卓爾公益通過武漢市紅十字會向武漢防疫一線機構捐贈1000萬元抗擊疫情。

這才只是一個開始,後來疫情越來越嚴重,他發現一線最缺的不是錢,而是各種醫療物資,於是,他開始動用自己的資源調配各種急需的物資,在這個過程中,閻志說了一句非常動聽又振奮人心的霸氣話:“不論價格、不論數量、不設上限,有多少要多少,儘快運往武漢!”


疫情中捐建十座醫院和上億物資的牛人閻志,為何很少聽到他的名字

一個多月時間裡,閻志動用了自己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和同事們一起奮戰在一線,他捐助的各種醫療物資,包括口罩、防護服、護目鏡、呼吸機、製氧機等等覆蓋了武漢市85家醫療機構,湖北省的很多縣市都收到了來自閻志的捐贈,這些已經足以讓人感動了!

沒想到更讓人感動的還在後面,後來疫情越來越嚴重,醫院缺床位,大量的患者都得不到及時的救治,閻志又開啟了他捐建應急醫院的路。要知道,做這些事並不僅僅是有錢就能辦到的,還需要魄力。

一開始捐醫院是閻志將自己曾經在漢口投資的修建的“武漢客廳”直接捐了出來,經過改造變成了臨時醫院,這就是大家在疫情期間經常聽到的那個名字“武漢客廳方艙醫院”。

隨後,在閻志本人的支持下,他公司旗下的公益機構在湖北省的武漢、黃岡、荊州等地一共捐建了十家臨時醫院,成功收治的病人達到了七千多人。

閻志說“只要需要,我們義不容辭!”他真的做到了,何止是義不容辭,兩刀君覺得他簡直就是在拼命。

疫情中捐建十座醫院和上億物資的牛人閻志,為何很少聽到他的名字

03

一個很牛卻不被外界所熟知的人

一個歷經磨難文采飛揚的年輕人,經過生活歷練後躋身商業並且做得風生水起,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這樣的人卻鮮為人知。低調做人高調做事這八個字送給閻志最合適不過。

閻志單單蟬聯三屆湖北首富的頭銜就足以讓外界震撼,但是,這樣一個超級富豪,一個捐了十家醫院外加上億物資,這麼牛的一個人,為什麼我們卻很少聽到他的名字?

其實,我覺得用兩個字來概括就夠了:低調!

閻志對外的身份一直是詩人,所以,他從不對外界誇誇其談他創業的成功故事。2018年的時候他被邀請到武漢大學演講,他沒有像馬雲和雷軍那樣的商業大佬講那些雞湯,而是講述了他是如何走上寫作這條路的,他坦言,如果不是遇上詩歌,自己也許就那樣渾渾噩噩過一生了!詩歌改變了他的思想,激發了他的鬥志!

以往,我們聽成功的企業家演講都是打雞血一樣勵志雞湯,但是在閻志這裡不一樣,你聽到的和看到的只是一個個非常普通青年的過往故事。

他憑藉努力一步步和命運抗爭,這些故事,聽起來不會讓人感覺心情澎湃,但是,卻讓人覺得溫暖真實,讓人覺得這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故事,沒有一點矯揉造作之感。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同時關注了閻志的今日頭條和新浪微博等社交媒體,今日頭條上的粉絲為1.8萬,微博粉絲為19萬,講真,他的關注度真的不高。

大家對他的瞭解真的很少,比如,在今年春節的時候,閻志發了這樣一個微頭條,大意是自己的長篇小說《武漢之戀》第一部在《青年文學》雜誌連載。

疫情中捐建十座醫院和上億物資的牛人閻志,為何很少聽到他的名字

其中有一位頭條網友評論道:“厲害了,居然是《青年文學》,現在大佬都流行跨界?

可見,這位網友對閻志並不瞭解,他不知道閻志是作家出身,後來才走上經商之路的,而不是走上經商之路後才進行文學創作的。

閻志與其他的富豪最不同的地方並不是他會寫作,而是,一個首富,如果不是他默默做了那麼偉大的事,你很難將他和富豪聯繫在一起,不管是從他的社交媒體還是從他對外的演講裡,我們看到的都只是一個熱愛家鄉,熱愛文學,有擔當的中年男人。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我們大多數人都感動於閻志在此次疫情中做出的卓越貢獻,這樣低調的人應該被曝光,理應被曝光,要讓更多的人認識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