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想"向前一步",却莫名驻足不前:女性小心,错把好牌打成困局!

2月初,随着谢丽尔·桑德伯格再次订婚的新闻爆出,这位举世闻名的女高管和她的成名书《向前一步》再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果然立志向前一步的女性,即使遇到如丧夫的天大打击,也能重新振作、原地起飞啊!

很多人可能早就读过这本书,对于书中号召女性"向前一步"的振臂一呼,也是相当钦佩、立意贯之。然而从2013年成书至今,即使我们脑海里仍然时时刻刻有那个Lean In的声音响起,为什么自己的事业仍然踯躅不前呢?

且不提我们普通女性的职涯发展,就连那些光鲜的女明星们,都忍不住上台发声:我们在被日渐边缘化!

总想

2019年7月,海清在FIRST青年电影展上的发言,致辞中直言中生代女演员所面临的资源稀缺、日渐被边缘化的问题

关于女性的事业进阶与领导力提升,谢丽尔给我们浇了一盆冷水,提醒我们该站起来了;但就像婴儿学步一样,迈开第一步仍然是个大问题。我们习惯了过去(年轻时、未婚未育时)在职场打拼时的那些心得技巧——更加努力、更加专业,又或者一直听取着老一辈的中肯建议:踏踏实实干、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然而现实好像没有按照我们预想的剧本那样去演:为什么干得一般的男同事可以噌噌噌地晋升?为什么比自己年轻的后辈已经当上了中层领导?为什么我一贯如此努力,却没有人再给予褒奖?


2019年4月,曾有一本新上市的经管类畅销书《能力陷阱》,也分析过类似问题:

人们容易沉迷于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做擅长的事让我们有更多的成就感,更何况它还很可能是我们过去取得成功的关键。此之谓"能力陷阱"。

如今回头再留意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埃米尼亚·伊贝拉,哈佛大学及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教授,一位女性,可能的确是对此有格外深刻的体会,才触发了这样的研究方向、著成此书。

这周,笔者读完了一本相对更为对策落地的女性职涯发展指导书《身为职场女性》(以下简称《身为》),作为向《向前一步》致敬的作品,两位作者给出了更为具体的女性领导力提升解决方案。

同《能力陷阱》的开篇陈述一样,《身为》归纳了女性最容易陷入的三个错误信条:

总想

而由此三个信条衍生开去,便得出了本书最核心的12个阻碍女性实现目标的工作习惯。这里,笔者按照相关度进行了重新排列。

总想

手写思维导图

1、"不愿提及自己的贡献"+"期待别人自然而然地注意到你的贡献"

女性的谦逊、内敛可谓美德——看来不论中美,都是如此——之所以这两条能被位列12个"始作俑者"之首,可见它们能戳中的女性朋友最多。

同事小瓴一贯是团队中沉默的主力,当其他成员看似忙碌于跑客户、向领导汇报时,无数枯燥却必要的、需要细致核算、逻辑推敲的案头活儿都交给了小瓴;占用了她无数的休息时间且不说,每次季度、年末考核的时候,领导和同事并没有给她打高分。于是当团队其他成员纷纷涨薪、晋升的时候,只有小瓴还在原地踏步;久而久之,连她自己也不做升职的考量,只把自己定位为那个"做事的人"。

虽然谦虚的美德应该时刻在我们内心宣扬,但有效的自我营销,其实是为了让我们的价值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实现、服务更多的人。

  • 女性必须相信自己的价值;
  • 通过思考自我营销对自己的重要意义(比如加薪会让孩子生活更好、升职会让父母更有面子、多一些客户可以让自己的才干得到更大发挥等等),来激发自己内心的动力;
  • 抛弃"非此即彼"的极端想法,在"自吹自擂者"和"勤恳的沉默者"之间还是有很多选项的。
  • 可能就有别有用心的男性在等着你自我牺牲,或者就是认为女性在刻意贬低自己来博取好感,所以,别让男人的偏见成真
  • 最后如果觉得真的很难,找个知根知底的同事帮忙也是个好主意,经常让TA提醒你、评价你一下,多一个观察者和鞭策者的角度!
总想

如何让人知道你的贡献,是个艺术活儿,这意味着你必须先从思想上对自己的工作、定位有全面、充分的认识,然后再落实到行动。

我们之前介绍过的《即兴演讲》一书,也可以运用于此。作者强烈建议女性,也要准备一个3分钟的电梯演讲腹稿,以便日常抓住每个机会来分享见解、能够让人看到你的价值!


2、"过于看重专业技能的作用"+"更注重手头的工作,而不是职业生涯的总体发展"+"苛求完美"

书中有一位克莱尔女士的例子。在她得到一次重大提升后,由于新加入的部门与她的过往经历几乎无交集,上任之初她便决定用三个月的时间去熟悉所有新的条例知识。她觉得只有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才能服众。

结果不仅是上任第一天就被洪水般的新信息淹没到窒息,还因为她执着于自我学习而与新同事保持距离,结果反而被CEO严厉训话。这才发现,自己被提拔的最大优势是全公司的信任,她却错把力气全用在了专业上,反而辜负了员工的信任。

有多少人是怀着成为Professional的愿望迈入职场的?专业要求我们不断精进,进而需要我们更多投入注意力,打造完美的产品。

但人的注意力带宽就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没有拿出过哪怕一分钟,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思考一下自己的事业发展全局,一砖一瓦都有足够的细枝末节足以占据我们的精力,以致于剑走偏锋。

总想

其实走(hun)江(zhi)湖(chang)需要的是

四种能力:专业素养、人际沟通能力、个人魅力或权威、地位和权势

显而易见,地位和权势基本上都是需要通过前三者的积累和"合力"来推动的,而前三者都是可以个人在私底下各自修炼提升的。而专业能力只是其中之一,并非唯一!

在苛求完美的维度上,正如中国人的中庸思想,其实"适度,刚刚好"。

要做到适度完美主义,女性需要:

  • 学会放权,划分优先级。谢丽尔·桑德伯格那句"完成好过完美",现在可能已经被很多人所熟知了。固然有的事情需要尽善尽美,但更多事情,重要的是完成、有个交代。

给工作划分优先级的同时,也是女性给自己梳理价值的时候。

  • 接受风险,而非拒绝风险。完美的人格,拒绝任何一点差错的风险!但,这个时代的人可能都知道了"意外和明天,谁知道哪个先来"。我们更需要接受风险发生的可能,并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而不是杜绝一切风险,无谓地浪费能量。


3、"人缘好,但无法'利用'人缘"

正如上文提到的坑人信条二,女性特别不希望被人误解为"另有企图"、让对方失望,于是好朋友就是好朋友,做你的生意总显得是个市侩的行径。

这个"坏习惯"也许近几年,在中国女性中的占比下降了许多。随着"分享经济"的盛行,朋友圈成了"可利用人缘"的验证田,促使我们更愿意开拓人脉、然后"利用"人脉。

当然,也不乏一些人还是回避利用朋友的,仿佛道德的紧箍咒在他们头上特别狭义。

对此,《身为》作者的建议与分享经济有异曲同工之妙:

将人情利用视作朋友间的互帮互助,客观看待这种关系的开发与维护。

在伊贝拉教授的《能力陷阱》一书中,也曾提到所谓的"人际关系陷阱",即对建立人际关系有一种排斥心理,觉得刻意地去经营人际关系特别虚伪、特没意思。

要跳出这个陷阱,需要我们多走出去认识新朋友、通过老关系来拓展新关系。但说到底,我们必须对这件事有一个底层逻辑上的认识改观:自己有足够的价值、能成为别人眼中的潜力股!


总想


4、"没有在上任第一天就与下属建立联盟"

在克莱尔的案例中,也已经显示出了新官上任、与下属建立联盟的重要性。女性可能天然会有谦逊的气质,尤其一上任就彰显霸气的,很容易被人冠以"女强人、野心家"的恶名。

S总一度曾是笔者的主管领导。当初从一名普通的客户经理突然被提拔为大部门主任时,她颇受人非议。

但是在上任伊始,S总便点出了三把火:重整部门风气、重点栽培干将、大力开拓客户。果然,在短短半年后,这个公司最大部门的业绩和凝聚力大幅提升,并在其任期内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而尤其显示出S总的优异能力的是,她在此任期内与部门原有员工建立的联盟是如此之深,以至于若干年后,当她离职、另谋高就时,那几位干将都能毅然跟随!

其实,这一点正是《身为》作者所强调的:结成联盟,是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而把别人纳入自己的联盟中,并且能够给对方带去好处,就是职业生涯能否成功的绝对关键点!

这其中恰有一点与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中提到的有所差异:桑德伯格建议女性找到一位"导师",而《身为》的作者在调查了很多案例后,更建议女性去找到"赞助人"。

因为导师也许会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但赞助商会直接付诸行动:为你声援、为你引荐、为你扫清前行的障碍。而且赞助人更愿意去支持头部的优秀人士,而不是把资源施舍给渴望获得关注的"小可怜"。

那些凭借自己能力吸引而来的赞助人,最能成为职业生涯助力。

这似乎也更加佐证了上一点,关于人脉网络的重要性。

总想


5、"总想取悦别人"+"极力'压缩'自己"+"夹杂太多情感"

女人多的地方,似乎"姐妹情"也特别多。哪怕是职场的环境,凑到一起,女性特别容易让出自己的空间给别人,又或者把自己的需求一降再降,以期显得没什么侵略性。

另一方面,女性天然地愿意关注他人的情绪变化,然后适时做出自我调节,一来二去,强化、固化了这种"抬高别人、放低自我"的行为模式。

撇开职场环境,在家庭生活中,这种行为模式也是屡见不鲜。

社会学家朱丽叶·斯格尔曾指出,当今的妈妈们对孩子的关注度是前所未见的,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远远超过了历史水平。但令人困惑且有点讽刺的是,如今也正是所有妈妈深入职场、坐上高层的黄金时代。

如果总结《身为》作者对这三个坏习惯的对策,可以说是: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提升专注力于你的焦点,情感投入适当即可,"少说话、说对话",专注!

总想


6、"反刍式思维"+"总让你的'雷达'干扰你"

过度的自我反省,即"反刍式思维"(Rumination)。尽管反省是成年人应有的思维模式,但明显男女在这件事的操作上大相径庭。

对于不愉快的经历,男性会去责备那些搞砸了的他人;但女性常常首先反思自己的过错,把自己陷入"如果当初……"的懊悔之中,不能自拔。

又由于女人天生有一种很强的能力,那就是雷达般能在同一时间里注意到好几件事(也可能是那诡异的第六感),让女性不仅在当下、也在反思时总会搜索出特别多的信息。

这些多得无处安放的信息,自然就会在分析问题的同时也扎疼女性自己。

关于这两个坏习惯的破解之道,笔者倒有灵光一现的想法:不如让我们的"雷达"在扫描到自己又开始反刍式思维时,敲一记警钟:"停!我又不是牛,我才不会反刍呢!"

总想

而在雷达干扰我们的时候,又不禁需要用一下"汉隆剃刀",把那些容易引起自己胡思乱想的庞杂信息撇清为于己无关的内容,以保持足够的注意力在核心事件上。

(关于汉隆剃刀的具体解释,简单说来,就是:能用愚蠢来解释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如果今晚你有必须完成的报告,写着写着却想起了明天需要给老妈带的南北货;倒杯水时又发现厨房里有老公漏洗的炒菜锅;还没等发声质问老公,孩子又不肯刷牙睡觉,忍不住气自己没给孩子养成睡前卫生习惯……

天哪,放过自己,把这些无关的事件都先想成例外、健忘、撒娇等等这些非故意的原因,把自己的雷达还是集中成激光吧!


正如《身为》作者在书的最后一章所言,这12个阻碍女性实现目标的工作习惯,原本也是女性的优势,或者说,是老天爷为了人类生存繁衍而发给女性的一手好牌呀!只是基因里携带的本能,进化速度还没赶上时代的变迁,我们要做的,只是别把这手好牌打糊了。


身为职场女性,你有什么体悟呢?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

更多好书好思想,欢迎持续关注"良师雅集生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