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耿直語錄:太過癮了!

在這個最長寒假裡,大家一次次被張文宏圈粉,他渾身上下都閃耀著迷人而耀眼的光芒。


他說過的這13句大實話,既樸實中肯,又機智幽默,讓人忍不住為他點贊!


01


女朋友和老婆的區別

就差一個結果


總有記者詢問張文宏,美國專家說瑞德西韋是治療新冠肺炎的特效藥,對此他怎麼看。

張文宏說,美國專家也是根據非常初步的數據,得出的一個初步結論。到底是不是神藥,要等所有臨床結果出來以後,才能下判斷。


研究結果出來之前,所有的結論僅僅停留在醫生的個人經驗上,並不準確。


就像兩個年輕人談戀愛,沒有結婚之前,一切都有變數。


結果出來前,女朋友一直都是你女朋友,結果出來後,才是你老婆。


而目前,中國的“神藥”,就是“人心齊,泰山移”。


張文宏耿直語錄:太過癮了!


這提醒我們:


研究結果沒有出來前,不要亂宣傳神藥。


結婚證沒有拿到手之前,不要亂喊老婆。


02


媒體不亂幫忙

就是在幫最大的忙


總有媒體揪著“治療新冠肺炎有效藥”這個問題不放,張文宏毫不客氣地說:


請把專業的事兒,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如今,湖北的醫院,包括武漢同濟、協和,都是醫療水平非常高的醫院。全國前去支援的部隊,也是精英部隊,我們要相信他們在具體治療中,會有具體的方案。


不需要媒體幫忙解決這個問題,好不好!


我也希望你們媒體不要老是做這個事,把一種不靠譜的治療方案,片面地傳播。哪怕一些靠譜的治療方案,因為你們的傳播也變成了錯誤的。


張文宏耿直語錄:太過癮了!

張文宏耿直語錄:太過癮了!

張文宏耿直語錄:太過癮了!


“啪啪”兩個耳光,打出這樣一個真相:


醫生的專業是救治患者,媒體的專業是報道真相,各司其職,尊重邊界。


不幹越俎代庖的事兒,敬畏自己的專業,就是最大的負責。


03


不要把影視劇當現實


在不少人的認知裡,只要把康復者的血清輸入感染者體內,感染者就像換個人一樣,從昏迷中緩緩醒來,睜開明亮的眼睛,激動地說:“我活過來了嗎?天啊,我還以為再也見不到太陽!”


張文宏犀利地批評道:


輸入康復血清,患者馬上康復,這是電影看多了!


張文宏耿直語錄:太過癮了!


真相是,作為古老的療法,血清治療的確有效,但也有困境:


第一,上哪裡一下子弄那麼多血清?


第二,血清只是解決病毒陽性的問題,但對於危重症病人,不僅僅是病毒陽性的問題,而是多臟器衰竭的問題。就算病毒陰性了,這些病號的康復還是個複雜而艱難的過程。


這個科普告訴我們:


悶在家裡很難受,但不能因為電影看多了,就開始急於求成,用腦海中的畫面想象一線醫護的工作。


當下,中國醫護承受的壓力和風險超過任何一部好萊塢大片的演繹。


04


我們的火還在燒

不好意思指責別人防火不嚴


這些天,總有報道說,境外輸入性病例攤大了中國的感染人數。


我們要不要禁止別國疫區來的人們入境?


對此,張文宏說,前些日子中國疫情嚴重時,不少友國給予援助,也沒有禁止我們入境。


如今,我們疫情稍微好轉,但還沒有清零,不讓別國入境,無論從現實還是道義上,都說不過去:


你自家的火還沒有撲滅,也不好意思嫌棄別國防火不嚴。


所以,國家採取的方法是,所有從他國疫區來的人,進入中國都要隔離14天。


“一切按規矩辦事,就好了。”他說。


張文宏耿直語錄:太過癮了!


還真是這樣。


不管是個體還是國家,處於兩難境地時,有時候並非是往左走還是往右走的問題,而是走上第三條路——真理之路。


真理之路,就是遵從內心又把傷害降至最低的那條路。


05


用力過猛,走不了遠路


關於新冠病毒到底是被人類徹底剿滅,還是從此後像流感一樣和人類和平共處,張文宏說,這取決於病毒本身的演變。


傳染性越強、致死率越高的病毒,越不容易成功進入人體。


因為,聰明的病毒是找到宿主後,存活下來。而病毒如果一上來就來勢洶洶,要把人類殺死,那麼它註定被人類消滅。


所以,新冠病毒最後是成功潛伏,還是像SARS那樣消失不見,取決於它“夠不夠溫和”。


沒有人歡迎病毒,但張文宏極富哲理性的論述,卻揭示了這樣一個真相:


不管是人類還是病毒,用力過猛,都走不了遠路。勇於平和,敢於妥協,才是一切生存之道。


06


不在災難中重生

就在災難中死亡


湖北之外的其他地區疫情基本控制住後,張文宏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以極大的勇氣說出這句話:


不盡快復工,死亡率將高於新冠肺炎。

張文宏耿直語錄:太過癮了!


他說,媒體不恰當的宣傳,迎合了民眾過分恐慌的心理,為防止復工造成的疫情蔓延,不少人索性不再復工。


其實,復工不會帶來疫情的反彈,不科學的防護才會。我們這麼大一個國家,這麼多人要吃飯,要生活,要賺錢,要看病。


如果經濟停滯,大家沒地方買菜、買藥、謀生、謀出路,因貧困和患病死亡的人口,可能要高於新冠肺炎。


這句飽含憂國憂民意識的話值得被銘記:


病毒可怕,但一個14億人口的超級大國陷入停滯,更可怕。


07


濫用藥物


抗生素和抗菌素的濫用,一直是醫學界的痛點。


包括這次新冠肺炎,出現了一些康復者都出院了,後來又死亡了的病例。


除了病毒本身很狡猾以外,還有可能是,抗菌藥物的大量使用,暫時掩蓋了病情。


3月5日,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張文宏提出:


對前期輕症患者,基本不用抗菌藥物,對於重症患者,才在先進檢測“武器”的扶持下,檢測出是哪種感染,精準用藥,不是拍腦袋。


如果前期就用大量抗菌素,一旦患者病情加重,用再多也無效,因為耐藥性。

人們為什麼懷念那個感冒發燒不需要輸液的年代?


張文宏的這個解釋,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回答:



08


總是強求他人理解

其實是一種病


博士生導師張文宏,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也是上海救治醫療專家組組長。


所以,關於上海這種超大體量都市的治療核心內容,也是媒體感興趣的焦點。


對此,張文宏直言不諱地說:


我跟你講,你一定聽不懂的,因為我們讀的書不一樣。我講的每一個漢字你都能聽明白,但不會知道是什麼意思……

張文宏耿直語錄:太過癮了!


這種以專業精神,不討好大眾和媒體的做法,霸氣外漏中透著對彼此的尊重:術有專攻,不必強融。


09


凡事打著愛的名義

更要警惕


作為傳染病專家,張文宏談到艾滋病的傳播和防疫時,曾幽默又嚴肅地說:


像他這樣,從小鎮上出來的人,都會在摔跟頭中明白——


要想在這個世界上立足,每一步都很艱難,每一步都要學會自我保護。


艾滋病之所以對年輕人傷害這麼大,就是因為它打著愛的旗號。


張文宏耿直語錄:太過癮了!


任何東西,一旦打著愛的旗號,就很可怕了。


我告訴你乙肝是傳染病,你就會去打疫苗,就知道防護,但艾滋病也是傳染病,它隨著愛而來,你就不知道防護。


對愛保持警覺,不是不相信愛,而是為了永遠愛。


多少人吃過虧後,才能明白這一點。


10


淡化個人

方成大家

疫情爆發以來,張文宏精準精湛的醫術和形象親民的語言,讓他圈粉無數。


但是,很多場合,他都拒絕談自己。


有記者問他:“你作為主任的華山醫院感染科,有著中國最強的傳染病團隊,您當初上大學為什麼選擇了感染病學?”


搞過新聞的人一看就知道,這是挖掘個人血淚史和苦難史的典型套路,張文宏也一眼看穿了這一點:


“採訪我個人就沒有意思了,我就一個鄉下人,跑到上海,讀完書留下來工作而已。但你說到傳染病,我覺得這個可以好好聊聊……”


不給自己加戲,不在憶苦思甜中變相販賣成功,不凸顯個人,削弱專業和疫情,這反而讓人更敬佩他。


他和我們大部分人一樣,當初離開故鄉不過是為了謀生。


但不斷鑽研和奮鬥,又讓他超越我們大多數人,惠及更多人。


11


本事大的人

更要有骨氣


張文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出這樣一個真相:


大家看到的很多醫生都是文質彬彬的,那都是假象,全都是假的,其實,真的醫生,水平越高脾氣越大。


張文宏耿直語錄:太過癮了!


這段話,可以這麼理解:


真正有水平的人,不願盲從,不願說謊,不願低頭,因為有骨氣,尊事實,不諂媚,所以不好惹,有脾氣。


他們可能會得罪一個人或一群人,但會救了更多人。


12


敬重一個人

但不必複製他

有人說,2003年的非典,讓我們記住了鍾南山;2020年的新冠,讓我們記住了張文宏。


張文宏提到鍾南山,必稱“鍾院士”,看得出來,他非常非常佩服鍾南山。


但他知道,鍾南山只有一個,張文宏也只有一個。


所以,有人問他,鍾南山院士特別注重鍛鍊,80多歲還渾身肌肉時,張文宏說自己欣賞愛運動的院士,但他成不了那樣的人:


我不能甩一身肌肉給你們,我根本沒有。


我辦過幾次健身卡,有一次一年只去了兩三次,有一次剛鍛鍊幾個月,健身房就關門跑路了,最後我覺得吃虧的都是我。


他還不忘補一句,自己極度疲勞時,就會躺在沙發上看非常無聊、不需要動腦的電視劇。

張文宏耿直語錄:太過癮了!


他太知道公眾和媒體最樂意塑造什麼了——一個完美的英雄或神人。


他不吃這一套,所以故意從神壇上走下來,舒舒服服、真真實實地做自己。


這更讓人覺得他可愛又美好。


繁華落盡,塵埃落定,所有虛妄,都將消失,唯有真實的人不朽。


13


喧囂過去

請在悲喜交集處等我

有不少人聽過張文宏醫生一些真實又微末的故事:


比如,平常字跡很潦草,但碰到老年病患,會一筆一畫寫好5條就診流程。


比如,聽說病號家裡窮,孩子沒錢讀書,自掏腰包資助5000塊學費。


再比如,在辦公室裡掛上病號送的那句話“我只是你們工作中的匆匆過客,而你們是我人生的轉折”,提醒自己堅守初心……


但我更想和大家分享的一個細節,是他前兩天開玩笑說出的一個真相:


當大幕落下(指疫情結束),我自然會非常安靜地離開。


過了這個時間,你到我們醫院裡,看見繞著牆根走路的那個人就是我,很低調。


但是,這個疫情來了,我們整個醫護工作者就必須講話,因為我們講的是事實。

張文宏耿直語錄:太過癮了!


一切迴歸正常後,他終究是平凡的醫生。就像他今天衝在一線,明天就會回到繁忙的科室,在奇奇怪怪的症狀和各類各樣的病號中,忙忙碌碌,默默無聞。


這讓人不禁想起另一位赤子的詩來:


萬頭攢動火樹銀花處不必找我。


如欲相見,我在各種悲喜交集處,能做的只是長途跋涉的歸真返璞。


待疫情過去,萬物復甦,春回大地,萬頭攢動,盛世中國又恢復成一幅流光溢彩的畫。


我們不必尋找那一位位擋過子彈賣過命的人,但歷經這場穿越暴風雨的歸真返璞,會讓我們在各種悲喜交集處和他們相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