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真實產業勾地項目決策邏輯,供地價格探討

◎私信小編回覆“加群”,可加入“城市更新 舊改說 交流群”!(可注意文末或者點擊主頁哦~

項目背景

某三線城市的產業勾地項目,處於城市發展外圍的工業園區附近,距市政府車距20km+,總體規劃佔地面積近千畝,其中產業:配套住宅=1:2,首期已取得200畝產業+400畝住宅,住宅樓面價2200元/㎡,無溢價。

其他同行們對此價格經常有疑問,作為一個勾地項目,價格應該可以做到很低。周邊售價可參考售價是毛坯高層6500-7000元/㎡左右,簡單靜態測算,這個2200元/㎡樓面價的情況下,住宅項目毛利潤率僅有10%左右。

某真實產業勾地項目決策邏輯,供地價格探討


好項目標準

前幾天某星球上分享了評判項目的優劣標準和側重,大體區分兩類公司來看待,一類是高週轉的公司,一類是追求利潤型的公司。高週轉的企業,更關注現金流的回正,開盤時間短、銷售越好、回款越快,有利於現金流回正就有優勢。追求利潤型的企業,更加關注項目的溢價和利潤率情況。

毛利潤率10%的項目,在追求利潤型的企業面前是不能接受的,放在高週轉企業中,也不符合絕大部分房企上項目的原則。這種項目要上馬,只有一種可能,作為長期土地儲備,糧倉型項目,才會存在上馬的希望。

為什麼會出現2200元/㎡

近幾年該城市土地和商品房市場持續穩定增長,全市土地成交樓面價4000元/㎡+,住宅新房均價9000元/㎡+,價格分佈為6000-20000元/㎡區間。該項目周邊目前6500-7000元/㎡,半徑3km範圍內土地成交樓面價1000-3200元/㎡。

具體至該項目住宅地塊,基準地價約900元/㎡,土地成本(徵地、收購費用等)合計600元/㎡,容積率2.0,即折後建面每平300元/㎡。經過評估機構評估及市裡地價會後,確定掛牌的起始樓面價為2200元/㎡。

在價格控制上,確實出現了問題。一個是初期價格談判環節,還有一個是土地評估環節。最初談判價格已約定2000元/㎡以下,目前來看已經屬於偏高,當時新進入城市而對市場調研判斷失誤,預估未來市場售價樂觀。結果後期並未如預期發展,到開盤時價格與當時預期價格相差近1000元/㎡。土地評估環節,因為談判階段與摘地階段市場窗口已經變化,隨著年中土地市場走熱,政府評估價格時水漲船高,比當初約定高出至少10%。由於投資團隊對於土地和房產銷售市場的判斷問題,以及政府對於評估價格的把握問題,兩者因素疊加,最終導致了出現2200元/㎡不可避免的結果。

從政府角度理解供地價格

結合之前某群裡從業律師關於價格問題的探討,從微觀上來看,一幅地的收儲成本很低,該地塊的出讓價很高,政府也確實很賺錢。但是需要放到宏觀格局去概覽,整體平衡是政府的第一要務,有些地方是成片開發,毛地1平方公里(100萬平),去除河道、道路、綠化、市政設施等,獲得70%淨地(70萬平),這些淨地中還有劃撥使用的學校、菜場、養老院、社區衛生中心等設施,剩餘可能只有60%淨地(60萬平),其中可能還有工業產業用地、研發用地、物流用地等,出讓價值不高,還可能通過財政返還倒貼企業。最終剩餘的商業、住宅、辦公等房地產企業用於二級開發的土地,也就剩下30%淨地(30萬方),最後整體來看,確實僅僅靠這部分收入很難去覆蓋區域整體開發建設。

某真實產業勾地項目決策邏輯,供地價格探討

此次住宅土地出讓價格2200元/㎡,則從政府出讓的角度來講,價格確實很客觀,出讓這30萬方土地(450畝),已經作為年內重大項目支持,假設2.0容積率,也就取得13億左右的收入,還需除去開發地塊成本,靠剩餘的收入去支持區域開發。根據此行政區的以往情況,近幾年平均每年住宅、商業、辦公土地出讓控制在1000畝(70萬方)左右,大概150萬方建面,按照全市4000樓面價計算(該區可能略低),則全區每年此類用地土地款收入60億。

產業投資出現雷聲大雨點小的情形也常見,因此大規模的勾地行為,有些政府人員或開發商也許會收到審計部門電話問詢了,目前很多項目推進中,監管協議未能有效執行,對產業項目監管落實缺乏督促,這個問題也是制約談下土地價格的因素之一了。

這個價格還拿不拿

產業勾地項目,一般在前期階段都有大老闆和省市大領導見證簽約而落地。如規劃1000畝(佔地67萬方),產業:住宅=1:2,假設住宅佔地666畝投資約50億,產業333畝投資15億(假設為自有產業),從總投資60多億來看,確實也是分量十足的省市重大項目。

房企在試水產業勾地初期,集團有上項目的要求,地區也有業績考核壓力。上產業項目涉及各類條件談判與落實,政府已在住宅用地規模、掛牌條件設置的訴求上儘量保障,只是在價格上出現紕漏。公告了土地信息,就到了要報名競買的階段,雙方大領導們之間又會有適當溝通,通過產業項目政策補貼、後期住宅供應等達成新的意見,自上而下的話相對來說比較順利,都會盡量促成項目落地,避免流拍情況發生。

反思和建議

雖然當時項目利潤率確實不符要求,但是長期來看,類似這樣一定規模的土地儲備項目,在現金流和未來價值增長上也是很有意義的。放在一定歷史階段回顧來看,當初試水產業勾地項目,並能夠抗住一定壓力上這樣的項目,為後期也更多帶來的是超額利潤的激勵意義和參考價值,同時也警惕產業勾地項目要牢牢把控利潤率和各個環節。

某真實產業勾地項目決策邏輯,供地價格探討

當前疫情帶來了窗口期,各地政府也在上半年開頭積極爭取項目簽約,開發商抓緊項目佈局和簽約工作,有關產業也緊緊抓住疫情和相關政策機會共同推進項目。這個窗口期很短,要做的就是快,在這段時間由投資部門牽頭快速推進與政府洽談工作,並實現簽約和落地。

在投資部門大上快上項目的時候,其他部門也要做好如市場研判、戰略佈局工作,做好做精項目,儘量避免類似關鍵節點未嚴控因而產生價格浮動,最終影響項目落地、甚至淪為雞肋。


關注公眾號“舊改說”加入城市更新行業群,和小編分享交流舊改 、房產開發相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