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球長期處於負利率狀態,社會會出現什麼情形呢?

廚房健者


在經濟學上,負利率是合理而且穩定的。但是,從現實來說,負利率壞處多多,有可能導致流動性陷阱,更有可能促使世界迴歸金本位,或者找尋另一種世界貨幣。

經濟學上面有個假設性案例:

如果一艘船沉沒了,一群人困在孤島,海浪衝上來很多食物。而這些食物又被有序平均分配。一些人胃口大不夠吃,一些人胃口小有剩餘,他們之間借貸這些食物,會用怎樣的利率呢?

如果衝上岸的是可儲存的壓縮餅乾呢?借貸可能就不會發生,因為壓縮餅乾可以儲存,若平均分配,胃口小的人寧願自己藏著,也不會願意借貸。這可以理解為一種硬通貨的跡象。在金本位時代的英國,英鎊是非常保值的,借貸利率非常高(同樣在我國的農村,有記載鴉片戰爭以前借貸利率高達200%,想想王安石時代20%年利率都算優惠政策)。每年擔心的不是通脹,而是過度緊縮。因為黃金在屬性上比較適合儲藏。

如果衝上岸的是一堆無花果呢?眾所周知,無花果數天就爛了。這就好像如今寬鬆的紙幣。那麼借貸就會盛行,出借無花果的人,可能不會要求更多的回報,他們借出去10個無花果,可能收回兩個就心滿意足了。想象一下。自己不吃,無花果無非也是白白的爛掉。而如果借出去,萬一對方找到了新的食物,就可以獲得更多的返還。這就是過度寬鬆的社會。

我們看到上面兩個例子,瞭解到:如果貨幣信用比較高,沒有寬鬆,那麼緊縮會導致債權人優勢,也就是出借錢的那些人將主導借貸市場,在古代,有很多的吝嗇鬼和守財奴,你也許還記得《威尼斯商人》,記得名著裡的潑留希金、夏洛克、阿巴貢、葛朗臺。在那個時代,信貸不發達,借貸人主導市場貨幣流通。

而在貨幣信用下降,競爭性貶值的時候,債務人將獲得一定的優勢。有很多年有人在宣傳,無欠債不富貴。在過去,利用房貸累積,獲得房地產轉手的人獲得了大量財富。如果貨幣信用進一步下降,那麼這種故事還是會重複的。當貨幣是無花果,那麼大家就不應該囤積現金,而應該借出去。

上面說的,其實依然是理性人範疇。即使負利率,也是合理的,只是借貸雙方的優勢轉換而已。

然而現實中,負利率往往會導致更多的問題。比如負利率之後,銀行體系怎麼辦?有沒有考慮過實際上銀行體系是依賴利差存在的,如果存粹的負利率,銀行就只能從央行獲得資金去做借貸。而儲蓄客戶將回避銀行。這會產生什麼問題?這有可能導致流動性陷阱。

負利率會導致通脹嗎?其實現實是負利率可能會導致更加嚴重的通縮。銀行系統在現有體系下放大了資金。比如準備金制度就是,銀行獲得100元存款,他可以借貸出比如80元,而這筆存款沒有逃出銀行系統,他又能以此為準備金,貸款64元。這就是近現代銀行系統對於貸款的放大作用。但如果負利率,你存入銀行的錢反而會倒貼管理費。那麼大量的儲戶就會從銀行取走錢財,另覓途徑。他們會去投資嗎?在自由經濟學家的典型模型裡面,他們會的,但是現實上,人類會因為負利率而恐慌,反而不敢投資。

還是那個無花果的例子。大家都在借無花果,十個無花果,只要還2個就可以了。為什麼借出無花果的人願意承受這麼大的損失,因為所有人對借貸都很悲觀。然後這種悲觀往往成為現實。那些大胃王連兩個都沒有兌現。於是大家都覺得,寧可自己撐死,也不借了。這就形成了流動性陷進。無論你如何寬鬆,人類因為所見所聞的影響,自己收縮了出借決策,改變了計算的方法。而民間自發的借貸,也會由於利率過低而無法實施。

同樣的,緊縮的貨幣政策一定帶來蕭條嗎?那也未必,從04-06年,從16-18年,美聯儲都在緊縮,但是強勢美元反而使得資本回流美國。

利率之於經濟,有何作用?其實並無太大作用,金融政策永遠是引導資源配置,決定一國強弱的,最終一定是生產率。生產率高,緊縮會讓人感覺貨幣強勢,反而購入以這種貨幣計量的資產。但如若是阿根廷,前幾日大家也看到了,他的利率都超過了50%,依然是資本流出。


凱恩斯


一定週期內有積極作用:

負利率對經濟起到四方面積極作用:首先,對拉動內需起到一定作用。因為負利率,銀行理財產品及其他投資收益都會隨之下降,且隨著社會各項保障機制完善,會誘使越來越多民眾增加消費減少儲蓄,將資金投入到改善自身生存狀況及生活品質上去,使更多資金流向大宗耐用消費品及日用工業品上,從而助推中國製造業景氣指數回升,帶動經濟發展,為穩增長奠定基礎。

其次,對實體經濟整體融資環境起到有效改善。由於負利率與銀行貸款利率下降、人民幣貶值等因素相互聯結,對國內實體企業來說,融資成本會有大幅下降;且隨著央行寬鬆貨幣政策實施,市場流動性將進一步增加,實體經濟融資難局面也將緩解。尤其貸款低利率及人民幣貶值,在理論語境下,有利於改善外貿生產企業環境,促進外貿出口產業利潤回升,有效扭轉中國外貿出口放緩格局。

再次,對房地產業回暖起到催化作用。“負利率時代”到來,意味著貨幣政策已經“非常態”了。居民存款意願會降低,投資意願會上升,為了避免財富縮水,會將多餘資金購置房產、商鋪甚至進入股市,房地產市場將率先受益,尤其經濟基礎較好的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速度較為明顯,現在不少一線城市房價已接近國際房價,且還呈上升趨勢。並且對資本市場也是利好,會促使A股開戶人數增加,為A股市場注入新活力,對股市穩定繁榮起到推動作用。

最後,負利率時代還有利於地方政府擺脫債務困局。負利率時代,我國各級地方政府發行債券吸引資金的能力將大大提升,且可通過低利率發債進行債務轉換,大大降低融資成本,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為最終盤活債務存量和消化債務包袱創造有利條件。

若長久下去就會出現不良後果:

一是對貨幣擁有者的剝奪。央行對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實施負利率後,商業銀行有可能向存款人轉嫁成本,對存款人收取負利率。事實上已經有一些商業銀行對部分機構客戶實施了負利率。這直接侵蝕了存款人財富,傷害了依靠利息收入群體的利益。財富的縮減有可能導致居民消費需求下降,反而會抵消負利率政策擴大總需求的初衷。實際上已有學者指出QE或QQE擴大了收入差距,因為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促進風險類金融資產價格上漲,使得持有股票、共同基金的富人從中獲益,而窮人只能得到極少的利息收入,從而加劇了收入不平等。

二是傷害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如果商業銀行選擇將負利率轉嫁給存款人,那麼會面臨損失存款客戶的風險。現實中已經有一些商業銀行因為要繳納負的存款準備金利率,拒絕了部分機構存款者的存款請求。如果商業銀行無法將負利率轉嫁給存款人,那麼就需要通過調整資產的結構和期限來消化。因為要覆蓋掉向央行支付的利息,商業銀行可能提高貸款利率來轉嫁成本,也有可能去配置高風險資產來彌補被侵蝕的利潤,增加投資資本的套利行為,而這不利於金融穩定。即使真如央行所希望的,受負利率“逼迫”後,商業銀行將原先留存在央行的資金放貸出去,這部分新增貸款可能會以更高的貸款利率放貸給原先商業銀行沒有給予信用的企業,導致貸款利率不降反升。金融危機後經濟前景低迷,資本回報率很低,企業信貸需求不強烈,商業銀行的借貸意願和能力都較弱,被迫從央行賬戶上騰挪出來的資金能對擴大信貸規模有多大貢獻還不好說。

三是不利於存款創造和實體經濟融資。如果對居民存款也實施負利率的話,居民會大量持有現金,導致貨幣乘數下降,理論上可能降為零。危機前金融機構是存款創造或信用創造的主體,實行QE或QQE後,央行直接取代商業銀行創造貨幣,替代商業銀行做本來應該是商業銀行做的事,而負利率的出現會進一步削弱商業銀行的存款創造功能。

四是切換了交易規則和估值體系,可能造成金融交易的額外成本。負利率切換了金融交易的“座標體系”。金融機構需要改變交易習慣,重新構建對應負利率的模型,調整金融產品估值體系。在操作層面上,原來的一部分交易系統只設置了零利率下限,因為負利率的出現需要重新設置參數、修改交易編碼等,給金融交易額外增加了成本。在法律層面上,負利率使得債券作為抵押品的質量下降,容易引發違約風險,產生法律摩擦。


資本小散


一是對貨幣擁有者的剝奪。央行對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實施負利率後,商業銀行有可能向存款人轉嫁成本,對存款人收取負利率。事實上已經有一些商業銀行對部分機構客戶實施了負利率。這直接侵蝕了存款人財富,傷害了依靠利息收入群體的利益。財富的縮減有可能導致居民消費需求下降,反而會抵消負利率政策擴大總需求的初衷。實際上已有學者指出QE或QQE擴大了收入差距,因為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促進風險類金融資產價格上漲,使得持有股票、共同基金的富人從中獲益,而窮人只能得到極少的利息收入,從而加劇了收入不平等。

二是傷害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如果商業銀行選擇將負利率轉嫁給存款人,那麼會面臨損失存款客戶的風險。現實中已經有一些商業銀行因為要繳納負的存款準備金利率,拒絕了部分機構存款者的存款請求。如果商業銀行無法將負利率轉嫁給存款人,那麼就需要通過調整資產的結構和期限來消化。因為要覆蓋掉向央行支付的利息,商業銀行可能提高貸款利率來轉嫁成本,也有可能去配置高風險資產來彌補被侵蝕的利潤,增加投資資本的套利行為,而這不利於金融穩定。即使真如央行所希望的,受負利率“逼迫”後,商業銀行將原先留存在央行的資金放貸出去,這部分新增貸款可能會以更高的貸款利率放貸給原先商業銀行沒有給予信用的企業,導致貸款利率不降反升。金融危機後經濟前景低迷,資本回報率很低,企業信貸需求不強烈,商業銀行的借貸意願和能力都較弱,被迫從央行賬戶上騰挪出來的資金能對擴大信貸規模有多大貢獻還不好說。

三是不利於存款創造和實體經濟融資。如果對居民存款也實施負利率的話,居民會大量持有現金,導致貨幣乘數下降,理論上可能降為零。危機前金融機構是存款創造或信用創造的主體,實行QE或QQE後,央行直接取代商業銀行創造貨幣,替代商業銀行做本來應該是商業銀行做的事,而負利率的出現會進一步削弱商業銀行的存款創造功能。


四是切換了交易規則和估值體系,可能造成金融交易的額外成本。負利率切換了金融交易的“座標體系”。金融機構需要改變交易習慣,重新構建對應負利率的模型,調整金融產品估值體系。在操作層面上,原來的一部分交易系統只設置了零利率下限,因為負利率的出現需要重新設置參數、修改交易編碼等,給金融交易額外增加了成本。在法律層面上,負利率使得債券作為抵押品的質量下降,容易引發違約風險,產生法律摩擦。


天蠍座美食愛好者


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許多央行將政策利率降至零,以提振經濟增長。十年後,大多數國家的利率仍然很低。雖然全球經濟一直在復甦,但未來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歷史上,嚴重的經濟衰退需要將政策利率下調3-6個百分點。如果另一場危機發生,幾乎沒有哪個國家有這種空間讓貨幣政策做出反應。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IMF工作人員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各國央行如何能夠建立一個體系,使負利率成為一種可行的選擇。


宏論財經


如果產業資本,商業資本,金融資本社會資本都收到負利率的影響,結果就是經濟快速萎縮,流通性加速下降,會造成

1.預期不足,資本擴張受阻,造成經濟的推動力持續下降,會造成嚴重的坍塌

2.消費是結果,市場流通性停止,會造成泡沫不能對沖,會造成泡沫破滅,造成全屬性金融危機

3.預期沒有,債務不能對沖,造成貨幣貶值,會造成嚴重社會問題,甚至爆發戰爭

4.會造成全球範圍內大面積失業,生活陷入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