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文章:文化影響你決定是否戴口罩

參考消息網3月16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3月14日報道刊登了題為《口罩與新冠病毒:文化如何影響你決定是否戴口罩》的文章,揭示了口罩背後的文化因素,現將文章摘編如下:

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範圍的擴散感到恐慌,導致世界各地的商店口罩脫銷,但人們在外出時是否戴口罩往往取決於他們來自哪裡。

觀念衝突

在東亞,人們對17年前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疫情記憶猶新,因此當新冠疫情出現時,外出時戴口罩成為常態。

許多人認為這是為減少新冠病毒傳播而承擔的集體責任。

一些商家擺出了禁止不戴口罩的顧客進入的牌子,而包括北京和上海在內的中國大城市有關部門規定必須在公共場合戴口罩。

但在歐美地區,口罩可能成為對東亞裔人群進行種族歧視和汙名化的工具。今年1月,英國設菲爾德大學的一名中國學生因為戴口罩,遭到謾罵和人身騷擾。今年2月,紐約一名中國女子同樣因為戴口罩,遭到毆打併被稱為“有病”。

世界衛生組織說,健康人一般不需要戴口罩。

美國聯邦政府負責公共衛生事務的發言人傑羅姆·亞當斯在推特上呼籲美國人停止購買口罩,因為這可能影響到提供給醫護人員的儲備。

他寫道:“說真的,各位——別再買口罩了!”

健康專家對口罩防止冠狀病毒傳播的效果看法不一。據認為,冠狀病毒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的,而咳嗽或打噴嚏可能產生飛沫。有的專家認為洗手更重要,而另一些專家則說口罩有助於阻止無症狀的人傳播病毒。

文化溯源

但不管對口罩的效果有什麼看法,專家們認為,文化背景對人們是否願意戴口罩起到關鍵作用。

口罩在東亞司空見慣,不僅用於病毒疫情,而且還用來阻擋空氣汙染物,甚至抵禦寒冷天氣。例如,日本人戴口罩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8年至1919年西班牙流感暴發時期。從那以後,戴口罩這種做法作為一種自我保護的習俗和人們集體責任的一部分,被納入社會生活。

日本秀明大學教授堀井光俊研究日本戴口罩的習俗。他說:“在日本,(口罩)成為預防流感的一個非常普遍的做法。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開始用口罩來預防花粉熱。”日本人戴口罩,還為了遮住面部瑕疵、在冬天保暖以及幫助克服害羞情緒。他說:“(在日本)人們為了感覺更安全,很自然地戴上口罩。但在西方,由於強烈的抵制以及相信露出面部的重要性,人們往往對口罩有負面看法。”

自SARS疫情以來,推出“霧霾時裝”的時裝設計師和包括韓國知名男團防彈少年團成員在內的名人,讓口罩作為防汙染保護措施在亞洲越來越流行。

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包括貝拉·哈迪德、凱特·哈德森和格溫妮絲·帕特洛在內的西方明星,在社交媒體上貼出戴口罩的自拍照。

堀井光俊說,對流行病的擔憂可能會暫時減弱在文化上對口罩的抵制,但在更廣泛的背景下,“西方文化中這個根深蒂固的觀念難以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